跟這個帖子相關
謝謝σπήλαιο_φυλακισμένο提出的另一種學科分類,所以再開一個票選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sy/glmd/264462.shtml
詳細分類請點連結。例如在這個分類中,藝術學屬於文學
備註:話說理工龍好多啊
備註2:中國廚藝訓練學院沒有在分類中呢
←目前頭像感謝安雅贈圖。
Quit, dont quit... Noodles, dont noodles...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离线
在這個分類中,心理學被歸類到「教育學」底下了
之後自己(或者說是正在)往哲學的方向轉,想讀研究生進修
哲學龍耶
←目前頭像感謝安雅贈圖。
Quit, dont quit... Noodles, dont noodles...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离线
窮龍只能學學計算機
即使是計算機都學不好——甚至這段時間狀態還差到在進行爲期一年的休學休息
【現在似乎覺醒了奇怪的副業,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對之後有點迷茫,
【想當學霸,想讀研之類的,卻總感覺自己水平不夠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锐枰DeRyscipe
臨穎神馳,書不成字,紙短情長,伏惟珍重。
离线
社會組可以決定方向?
感覺領導層級大多還是社會組呢,例如法律系~
←目前頭像感謝安雅贈圖。
Quit, dont quit... Noodles, dont noodles...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离线
离线
[↑] @MorksAllen 寫道: 這個我只能同意一半,在一個沒有人文發展下相輔相成的一昧發展技術並不太好,通常科技是給人使用的,而人藉由科技發展出一定程度的文化,在文化下又誕生出新的科技這樣狀態下相輔相成,至少我自己是這樣相信的。 …
需求、設計、實現,在這三個環節裏,最終落實到“實現”上依靠的是前述的東西,即總要有人親自動手。我是這麼理解的。
願飛龍常入你的夢鄉。
离线
生物類專業,目前更偏向植物
算是自己一點小幻想,與植物/動物相伴(如果真的能有幾乎接觸野生動植物就更好了…)
本來還是有很多猶豫的,在動物,植物,和生態三個學科間猶豫了好久要不要轉,結果由於疫情停課的關係學校取消了今年轉專業的途徑,好吧不用糾結了………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We are the the true treasure,the Children of above and below,in any place,any form…
世界很大,總有堅守信仰的人的存在,這些人,即使身處地獄,只要願意祈禱他們就不會孤單,那些失落的影子們依然忠實的守護在每一個信念的背後。—塔
离线
有有有!我說的如果能和植物動物相伴指的就是這個!!一方面是它們太可愛了,(不過也有點逃避的原因)未來考研就是打算像這個方向
最后修改: 地球遗龙 (2020-04-19 01:37:30)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We are the the true treasure,the Children of above and below,in any place,any form…
世界很大,總有堅守信仰的人的存在,這些人,即使身處地獄,只要願意祈禱他們就不會孤單,那些失落的影子們依然忠實的守護在每一個信念的背後。—塔
离线
竊以爲從一個更大的格居上來看“決定方向”這個反而會是技術。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是更服從於規律的,不會有太大的自由。社會進步一個量化可以看經濟增長,而其主要決定於這樣幾個方面:
1.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勞動力和資本。自然資源在國土給定的情況下可以視爲給定,勞動力受增長速度制約與環境容量限制也很有限,所以三種生產要素中可變動自由度最大的是資本。從資本來看,如果只有資本積累,沒有技術進步,邊際報酬持續遞減資本回報下降,投資和資本積累積極性不斷下降。所以資本積累速度反而會取決於技術變遷速度,只有維持高速的技術變遷才能打破資本回報下降,從而維持高的資本積累積極性。
2.產業結構,生產要素多配置到高附加值產業總產值就會增加。沒有新技術就不會出現高附加值產業,產業結構升級也就沒辦法了。只有技術不斷創新高附加值產業纔會不斷涌現,高額利潤的驅動下,資本會自發地配置到這些新興的高附加值產業從而完成產業結構的變化。
3.技術,技術進步最直接的影響是生產效率提高,前兩者都不變的情況下也能帶來經濟增長。
4.制度,前三者給定的情況下可以計算出一條生產可能的邊界,然後找一個最大產出,這就需要制度的安排。一個完善的制度能有效利用生產要素充分調動勞動力生產積極性,選擇適當技術獲取邊界允許的最大生產值。制度完善可能終是一個消極適應的過程,其實制度本身無所謂優劣,Marx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作爲上層建築內容的制度必須要與實際的經濟狀況相適應。技術變遷對其他幾個方面都會有影響,從而進一步會對制度完善提出新要求,制度的完善仍需以技術變遷作爲前提。
所以實際上對實踐可操作意義最大的是技術,其他三個事實上都受制於技術變遷的可能性與速度。
然後補充一些機制和例子來更清楚地看這樣一個過程。從歷史角度來看,經濟真正開始飛速增長,國與國之間出現較大差距是從工業革命開始的。工業革命表面上是“蒸汽機的發明與使用帶來一系列的機械化工業化”,但實際上工業革命最爲重要的特徵應該是技術變遷的速度加快。發明新技術的機制歸根到底是試錯,在古代可能一個農民種地偷了個小懶沒有按照一般的方法,結果反而獲得了更大的產量,那麼他會繼續這個過程,如果重複的結果也是如此那麼他就發明了一個新技術,其他人也會好奇他爲什麼產量大通過分享該技術就傳播開來。現代其實根本上也是如此,尤其是化生材料方面,很多是嘗試非常多的組合。而試錯也也大概可分爲兩種,一是古代社會靠經驗,偶然地發現;另一種是現代的依靠可控實驗,以科學爲指導的有意識地主動地試錯。加大試錯誕生新技術的可能有這麼幾個因素:一個是個人天賦和教育,這個確實是存在的,具有天賦的個人更多時候是加速了一個新技術的出現;第二是具備需要的材料,物質材料與技術累積到一定程度纔可能出現新的更高級的技術;第三科學知識提供一個可行的方向,縮小試錯範圍。另外在技術發明的速度到一定程度之後,技術水平的提高使得發明空間越來越小,這就是所謂的技術瓶頸,破除技術瓶頸的方法是加大在基礎科學的投入,使得發明可能的空間擴大,使得技術發明速度得以維持。李約瑟之問的一個子問題是爲什麼工業革命沒有出現在中國,從上面來看實際上要回答的是爲什麼科學革命沒有出現在中國。科學發現的機制實際上和技術發明是很相似的,它是對自然現象的一種系統性的知識,根本特徵是可證僞性。它也需要一些聰明人來加快產出,最重要的是足夠的積累與試錯。比如像帶有很大個人特色的Einstein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前者不光實驗基礎是有的,核心的Lorentz變換在之前經典電動力學裏也出現了,也有些人有類似的思想;後者也是在微分幾何的基礎上,當然其也反哺了現在的微分幾何(所以有種說法是不懂電動力學是不會懂狹義相對論的,不懂微分幾何是不會懂廣義相對論的,側面也可以看出前面累積的重要性),如果沒有Einstein,這兩個東西也肯定會隨着體系的累積逐漸被人提出來,但是會晚一些。科學革命是一種方法論上的革命,現代科學與傳統科學都是一套系統性知識,但是有兩個根本上的差異,一是現代科學使用數學來表述假說,二是現代科學利用可重複可控實驗來檢驗假說。方法論本身也可以算作是一種技術,想掌握這門技術的大多是對自然現象有好奇心的人,他們願意去找到一種更好的手段去解釋自然現象。這就是問題所在的地方,爲什麼中國自古作爲人口大國,按道理來說有好奇心的絕對人數是遠高於其他地區的,而之前也有繁榮時期,物質積累也很多,但科學革命卻沒有出現。這可能是因爲好奇心可能有部分是與生俱來的,還有部分是家庭教育,但是使用數學和做可控實驗卻需要通過後天學習。但在古代中國,有好奇心並有一定能力與野心的人因爲科舉制度,沒有積極性去學習這些東西。那時候歐洲不同,因爲封建貴族是繼承製,那時候做科學與著作出版需要大量經費,做科學的大多要麼出身貴族,要麼受過貴族的資助,所以歐洲反而會有更多人對數學和可控實驗有較高的積極性。從秦朝開始廢除封建貴族,設郡縣,地方官員由中央政府委派,隋朝以後以科舉制度選拔,宋朝以後科舉制的內容限定在了四書五經。所以對當時的聰明人來說,參加科舉考試獲得加官進爵無疑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所以會被其吸引。對科學技術,即便有心研究可能也不會有太多時間。科舉制度爲這些既聰明又有野心的人進入官僚體系提供了一個機會,通過這樣的正常手段進入統治階級,就沒必要造反,所以整體上社會是比較穩定的,而考覈內容又使得有一套統一的價值觀念,統治成本比較低。在科舉考試初期科目也曾有數學,但統治者發現對自己統治沒什麼好處就取消了。之前已經說過,制度本身無所謂好壞,要看其在其他條件下會不會稱爲社會進步的障礙。在技術創新依賴於經驗與偶然發現的時代,它帶來的安定統一的社會環境使得當時社會很繁榮。但後來科舉制的激勵機制對中國人對數學與可控實驗的後天學習產生了妨礙,因此也就無法自發地從以經驗爲主的技術變遷向以科學爲指導的實驗方式進行轉變。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一個理性的統治者在制度上其實是需要消極適應於技術,才能夠使得社會健康發展的,他所擁有的自由是很少的。
其實這套也可以遷移到個人身上,個人也需要很多試錯來發現自己真正喜歡什麼真正擅長什麼,來找到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但比較遺憾的是,現在競爭激烈優質資源有限使得試錯成本過於高昂,尤其是對家境不算優渥的人來說更是如此,走偏一步之後都很困難,希望依賴自身努力找到喜歡的事並且有所建樹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更多人可能從小學就開始走得非常小心翼翼,迴避各種競賽等一些探索自己的途徑,當然這不是一種錯,相反可能是統計上最好的處理,最後在一個說不上喜歡也說不上討厭的專業然後迷茫地走上社會。希望這種情況以後會變得好一些。
有 3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火柴龍, shiningdracon, Skyline
"Αὐτοῦ γὰρ καὶ Ῥόδος καὶ πήδημα"
离线
[↑] @σπήλαιο_φυλακισμένο 寫道: 竊以爲從一個更大的格居上來看“決定方向”這個反而會是技術。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是更服從於規律的,不會有太大的自由。社會進步一個量化可以看經濟增長,而其主要決定於這樣幾個方面: 1.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 …
有道理
其實我主要是回復8樓說的,所以聚焦的時空角度跟你不同
開學不久的時候我們老師說起過,當下正在推進整個世界的東西有三個,原子、基因、代碼。我很慶幸我所學的東西是其中之一。
時間是「開學不久、當下」,也就是新冠肺炎的時期。
因此基因應該是在說COVID-19的基因,
原子可能包含口罩產能。口罩產能跟政策有很大關係,這也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吧
代碼可能是指線上會議之類的軟體~
而我回復時想到這個圖,同樣面對疫情,不同的政策會決定疫情的未來走向,而政治家大多是社會組的。
圖片出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N-goy9VOY&t=297s
話說,沒有龍是經濟系的呢
如果是經濟系的,大概剛開學時老師會說「推進世界的是經濟」吧
最后修改: 龍爪翻書 (2020-04-24 19:36:59)
←目前頭像感謝安雅贈圖。
Quit, dont quit... Noodles, dont noodles...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离线
离线
[↑] @peter860321 寫道: 我想那位老師的"當下"並不是指傳染病這件事,而是指未來十年~數十年間人類技術的重點在於原子(核能、量子科技)、基因(生物科技、基因工程)和代碼(人工智慧) …
原來是《聖境預言書》的第二個覺悟:漫長的現在(longer now)
或許也是Seth書中提到的「廣闊的現在 Spacious Present」,但這就超出我的程度了
←目前頭像感謝安雅贈圖。
Quit, dont quit... Noodles, dont noodles...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离线
@龍爪翻書 寫道: 其實我主要是回覆8樓說的,所以聚焦的時空角度跟你不同
我也覺得8樓天意的老師可能說的是至少這個世紀前半葉的整體佈局。之前提的那個觀點是在發展經濟學的宏觀框架下,如果當下和微觀的話肯定是受政策波動會更大。
@龍爪翻書 寫道: 話說,沒有龍是經濟系的呢
我所知的範圍內@skyrinoth在經濟相關的專業。
現在真正做理論經濟的非常少,大部分是金工這種。前者可能更像Minerva的貓頭鷹在黃昏後起飛,很多時候事情已經發生了纔給出一個理論去解釋它,而且很多時候它並不是一個普適性的理論,可能下次這個理論又不行了。另外還有一部分以後會直接參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制定上,這種人很少也比較難接觸到。後者就多了,很多學自然科學和數學的會因爲回報問題到頭面對一個“左轉EE,右轉CS,直走金工”的情況,特別數學最後能做純數學的非常少,大部分會做統計然後到金融行業。所以理工科裏會有很多潛在以後轉經濟相關行業的。
"Αὐτοῦ γὰρ καὶ Ῥόδος καὶ πήδημα"
离线
[↑] @σπήλαιο_φυλακισμένο 寫道: "很多學自然科學和數學的會因爲回報問題到頭面對一個“左轉EE,右轉CS,直走金工”的情況,特別數學最後能做純數學的非常少,大部分會做統計然後到金融行業。"
這話說的在理,畢竟從就業前景來看純數學實在是慘不忍睹...而且純數學的門檻很高,本科不僅不能就業,連考研的機會都不會給(據我所知純數學基本沒有研究生項目),所以只能去直接肝博士 。 難度梯度又大,更絕望的是本科最難的課程其實連入門都算不上,能堅持下來的人絕對是鳳毛麟角。那問題就來了:既然數學跟CS一樣都要熬夜肝,我爲什麼不花四年時間學好Python或C畢業去當苦力呢
离线
目前是土木工程大類,但是自己不是很想做這方面的工作,可能以後會想去轉專業或者是跨專業考研吧。不過學下去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畢竟工科這方面的技能出到社會以後能學到的機會很少
無法超越羣星的界限
离线
@卷冊龍 寫道: ,更絕望的是本科最難的課程其實連入門都算不上
現在國內很多學校還是有注意這個問題,一般大三完成四大分析和其他一些像點集拓撲這種基本課程學習後,會開放研究生課程給本科生,比如代數幾何。因爲數學很難出publication,所以申請國外學校比較看上過什麼課。
@卷冊龍 寫道: 純數學基本沒有研究生項目
是的,美國基礎科學和數學基本都沒有master program,一般直接Ph. D,但好處是fellowship比較高。
@卷冊龍 寫道: 既然數學跟CS一樣都要熬夜肝,我爲什麼不花四年時間學好Python或C畢業去當苦力呢
現在比較正常的人才流動,數學基礎好去做計算機圖形學和機器學習等和一般CS專業的比起來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Αὐτοῦ γὰρ καὶ Ῥόδος καὶ πήδημα"
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