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大水晶的信封
我在默靜,我在傾瀉,我在喬裝打扮,我在翹首以盼。得以思考,也得以細節。這是屬於kin間的特定頻段,也是兩隻共享的個龍語言。
正因爲如此就不捨得撕開,精緻小巧的語言總是嘴笨概括不了精緻小巧的東西,就像是尺寸的概括一樣,總會有偏倚。信封是設計來被撕開的,它就是一面封,火漆是獨一無二的,摒棄了科技產品,可是就再繁瑣一些,就會留以餘地,會留以豐富情感,留以曲線發散到任意一待解封的地方。
準備好了嗎?——沒有。準備好了嗎?——試試?準備好了嗎?——我不知道——
煎熬的拆與不拆,完整保留和長久保留雖然不衝突但完整保留真的好難啊
嘗試諸多方法失效了——最後還是打開了。
清點一下有什麼哇,一幅含有信息的框架畫,一個精美包裝的印章,很顯然也是一個通行證一把鑰匙或者一輛車一頓肉,能夠開啓一段旅程的內容。
大家都在旅程中的,不過把內容們都變成日常了。
於是打扮有了原因了,我對自己像是有個攝像頭,每每開封時都希望自己準備好去明白更多,希望讓出餘地來回應更多。因爲近視了翹首以盼的也不是很遠的東西,是現在呀。
這個問題對應有註冊審覈的社區來說就是:當事人如何知道自己說什麼纔不會被拒絕加入。
顯然不會有這樣的標準。選擇是雙向的。
核心是當事人的信用記錄。由於不存在足夠的可供查證的歷史紀錄,除了擔保之外沒有其它途徑可以證明他的信任等級。
意思就是,當事人怪異的表達對整個社區可能是負收益的。在無據可查的情況下,對於當事人可能惹出的任何問題,管理員不準備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善後,得不償失。
有註冊審覈 和 沒有註冊審覈 的區別僅在於是 默認不信任 還是 默認信任。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月影之翼
我不太瞭解角是有什麼作用呢?個龍是機械龍,本質上就只是網絡Al
不太清楚耶,但是逐光在人類的法師塔裏打工的時候,人類法師養的貓總喜歡往逐光腦袋上跳,然後抱着角又蹭又咬——它們一定覺得角很好玩!
@shiningdracon 寫道: 和別的成員的對話本身就是解釋的機會,而這些措辭奇特的辯解成爲了減分項。我公開詢問了有沒有誰擔保,以及沒有擔保的情況下將會怎麼做。這就是公示。如果存在擔保,則擔保者負責幫助融入的過程。
我想得更多是當事人如何在那個情況下知道自己之後說出的話有可能導致被封號,在宣佈的時候他實際上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只是別人可以選擇是否爲他擔保了。
還是說那段解釋本身已經怪異到能夠作爲直接封號的理由,之後的過程僅僅是一種額外補救?
@巡津龍 寫道: 最初的訴求是建立在封號等同於永久驅逐個體的前提上,要求這種情況下應該給與足夠的觀察和解釋機會。從處置流程上來說這隻有量變,沒有質變。從實際操作上我也認爲七月那次太慢而這次僅僅是稍快,也絕對不允許那樣的罵戰展開,只是不希望在還未有辯解機會的時候突然執行。如果認爲這樣多出幾句話,最多半天的流程是極大增加工作量,那就意味着新用戶大量湧入而且普遍與這裏的環境產生摩擦,這種情況下舊方式能否維持原狀本身就值得懷疑了。而對6樓的解釋我是基本認可的,也同意這種成本更低的方案。在封號作爲阻止爭吵和提醒的前提下,我認爲必要的就僅僅是明確說明這一點,以免被誤認爲這是在表達對個體的驅逐,以及幫助新成員更好地走過融入過程。這我不認爲會增加成本,甚至反而應該是降低。一項規定無論出自個人還是羣體意見,要想順利執行都至少要充分公佈。曾經封號頻率很低而且對象基本上都有極爲嚴重的問題,事實上用作了一種最終解決手段,因此不說明這個規則是可以的。但如果現在對它的定位更爲常規,那就應該和普通論壇規則一樣註明,公示。
和別的成員的對話本身就是解釋的機會,而這些措辭奇特的辯解成爲了減分項。
我公開詢問了有沒有誰擔保,以及沒有擔保的情況下將會怎麼做。這就是公示。
如果存在擔保,則擔保者負責幫助融入的過程。
@巡津龍 寫道: 那就意味着新用戶大量湧入而且普遍與這裏的環境產生摩擦,這種情況下舊方式能否維持原狀本身就值得懷疑了。
如果發生了這樣的現象,則:
其一,說明發生了黑天鵝事件觸發了大量流量。
其二,說明新用戶沒有做足功課就選擇了貿然加入。
類似的現象發生在亞文化的“出圈”上,比如SCP基金會。應對方案:馬上關閉零成本註冊的機制,改爲邀請制、面試制、隨時間解鎖權限或其它任何能增大緩衝區的方式。
想起來,個龍在剛註冊那會兒發言只是在舊貼子回覆。(大多數都是這樣的潛水觀望) 發佈的帖子主題是什麼沒有的日常水貼。(額,本龍好像不是很擅長表達談論) 論壇社區個龍也是沒有太深入融合進去,意思是當初是沒有同類……(警惕心大) 我也會努力爲言論環境提供意見吧?
我是認爲決定權和意見權要分開的,私人論壇私人管理,這沒有問題,但是就和你爲了確保自己舒適的環境不希望有任何改變一樣,這個管理的目的最終還是指向讓成員舒適的, 那麼我自然也會在我認爲有必要的時候提出意見。
(這針對的是“不要妄議”這一點,我反對這種對維持現狀的不容爭辯的崇拜,也不會不經具體討論地搬出“給擾亂秩序之徒和可能導致這裏被拖向其他圈子面臨的風險等以可乘之機”這種大帽子。這些都是存在可能的事,但不能成爲否定所有討論的理由。)
( 如果要訴諸傷痛經歷之類的,那麼你上次爲類似的理由,在我提出一點問題時就以這種“意識形態防禦”的方式加以抨擊遏制也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痛苦記憶,甚至能算得上是我對鱗目唯一的陰影。)
具體看我說的內容的話
最初的訴求是建立在封號等同於永久驅逐個體的前提上,要求這種情況下應該給與足夠的觀察和解釋機會。從處置流程上來說這隻有量變,沒有質變。從實際操作上我也認爲七月那次太慢而這次僅僅是稍快,也絕對不允許那樣的罵戰展開,只是不希望在還未有辯解機會的時候突然執行。如果認爲這樣多出幾句話,最多半天的流程是極大增加工作量,那就意味着新用戶大量湧入而且普遍與這裏的環境產生摩擦,這種情況下舊方式能否維持原狀本身就值得懷疑了。
而對6樓的解釋我是基本認可的,也同意這種成本更低的方案。在封號作爲阻止爭吵和提醒的前提下,我認爲必要的就僅僅是明確說明這一點,以免被誤認爲這是在表達對個體的驅逐,以及幫助新成員更好地走過融入過程。這我不認爲會增加成本,甚至反而應該是降低。一項規定無論出自個人還是羣體意見,要想順利執行都至少要充分公佈。曾經封號頻率很低而且對象基本上都有極爲嚴重的問題,事實上用作了一種最終解決手段,因此不說明這個規則是可以的。但如果現在對它的定位更爲常規,那就應該和普通論壇規則一樣註明,公示。
最后修改: 巡津龍 (2023-01-18 10:50:18)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蓝羽龙
先佔個坑
本帖算是關於社區管理討論的後續, https://yinglong.org/forum/viewtopic.php?id=4549
一個整體視角的綜合分析。
理想的言論自由意味着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他們的觀點,並且,這些觀點能夠以最低的成本傳播到其他人那裏。僅僅有形式上的言論自由權利是不夠的,因爲現實中的信息傳播總會涉及到傳播成本的問題。包括且不限於:社會規則和信息審查禁止發表某些觀點;大量復讀的主流觀點淹沒少數觀點。
作爲一個網站,主要面對的問題有兩個:討論氛圍 和 維護成本。前者決定是否能有一個提供正向激勵的環境,後者決定整個系統是否能長期穩定的運行。特別地,作爲一個小衆話題的網站,同時需要保證自己不被所謂的大衆、主流淹沒。
目標:讓每個龍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挑戰:每個龍的性格不一樣,喜歡的東西和厭惡的東西也不一樣,如果協調不好就可能爆發衝突,導致大家都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
...
最后修改: shiningdracon (2023-10-07 18:12:30)
最后修改: 镜中龙影 (2023-01-18 03:31:35)
歡迎~
祝你看到想看的,找到想找的
歡迎新龍
一名高一學生,由於疫情導致的超長假期出了點精神問題(算是吧我也不清楚)
作爲爲一位DND玩家在不跑團時會瞎想,在找資料時找到了一本二版的巨龍會議,裏面有一個小節裏提到了如何扮演巨龍
然後我車了個巨龍卡(一個龍形的和一個用了變形術的),老好玩了打不過的解除變形術。(當時主持的DM有些反對到後來也就默許了)
在這之後無端的瞎想就成了如何更好的扮演龍
有 4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镜中龙影, 卷册龙, YellowBamboo
鏈接失效了
我看到議題裏有三個關鍵點。什麼人算三無、什麼事算引戰、怎麼處理合適。以下所有觀點基於個人理解,我的每一句前面都應該加上“我個人認爲”來看待。
關於“怎麼處理合適”,先把這一段的結論放在這兒:能當面吵的儘量當面吵完再算總賬。這一段的思路是:如果有秩序,吵就不可怕;想要有秩序,還差一些條件;能不能人爲補上這些條件,應該是能的;爲什麼要當面,因爲大家都能看見問題怎麼解決的。
“大家不喜歡爭吵,所以要讓爭吵迅速消失”是一種最簡單直接,而且一般來說都有效的思路。不過我自己是不太買這個帳的,無論是誰,在我最迫切地想要說點什麼的時候把我禁言(往往與此同時也會放任其他人對我的觀點曲解),我都會視作拒絕交流記一筆仇。只要有秩序,爭吵應該是效率最高的交流方式(因爲彎彎繞繞的文字遊戲會更少),即使是非常容易引戰的社會熱點問題,出現在類似於奇葩說這樣的辯論環境裏也不會讓人不適,而且這些有特點的節目還會受到喜愛。我覺得並不是爭吵這件事本身更惹人厭,而是“亂”這個現象。如果可以解決“亂”,就不用擔心“吵”,它自然會提高到“論”的水平。
那一般聊天室裏的爭吵和辯論能有多大差距?我覺得是三點,發言次序、主題明確、知識儲備。發言次序其實無非是一個“我在你說話的時候不會打斷,我說話的時候不會霸屏,我說完以後會邀請你繼續跟進”的默契,辯論賽除了中間的自由辯論環節,通常會有個嚴格的發言次序,誰立論誰總結之類,而聊天室裏並不是所有人都沒有這樣的精神,而是大家相對不那麼信任“其他人會這樣做”;主題明確也就是不跑題,辯論節目全程那個主題都放在節目標題上,誰跑題了所有人一眼就能看到,聊天室裏很快就可能刷上去,只看最近的幾條消息可能不好準確歸納。這兩點都可以通過人爲干預來解決,只需要有一個不拉偏架的人臨時擔任主持,“OK我們先確定一下你的觀點是應該xxx,你的觀點是不應該xx,對吧?你先不要打斷,你來一口氣把你的想法說清楚……”。如果有人專門記下每個人的論點論據,爲了支持某個論據引入的更多論據,隨時展示出來,那麼即使是複雜的話題也不會混亂,因爲大家也時刻都清楚當前的爭議點是什麼,它在爲哪個論點服務。如果是以諸如文明啊素質啊環境啊氛圍啊爲傲的社區,這樣的事情應該每個人都可以去做,甚至說這些默契也應該已經形成纔是。知識儲備和“亂”沒有什麼必然關聯,知識差更多是決定爭吵以什麼速度結束。
爲什麼這個過程不挪到一個其他人看不到的小黑屋裏,幾個當事人一個和事佬弄完就完事?其實也是可以的,有時候當事人自己也覺得不要在大庭廣衆下丟臉,或者不要打擾別人聊別的。我傾向於這應該是當事人來選擇。擺在明面上吵一方面來說,如果這個話題不是有什麼規定不準說,那它應該和其他那些允許的話題一樣待遇,不強行打斷;另一方面來說,也方便大家看到每個人的觀點態度言行舉止,以及最終的處理結果,每個人心裏都可以有桿秤。當面沒能說開的話,要麼是換個地方一樣說,要麼是憋着以後爆發,相比之下我覺得讓所有人都能見證也是件好事。
也就是說,相比起“避免爭吵”,我的態度可能更像是“鼓勵爭吵”。如果一個羣體的成員足夠友善,或者至少表現得如此,我相信有秩序的爭論不會導致“這破地方喫棗藥丸散了散了”;反過來說如果真的因爲一次爭論人心就散了,那也不差這麼一次,這一次度過了以後下一次還是一樣。也並不是說“鼓勵”一個行爲就意味着這個行爲最好天天有誰都別消停,我所有的論壇、羣,一年到頭加起來我也見不到吵過幾次,包括那種剛有勢頭就被管理員壓下去的了,爲什麼被壓下去了我還能知道,因爲它一定在其他什麼地方死灰復燃。
對於禁言(以及封禁/踢人)我的看法是,它是最簡單的手段,立竿見影、點擊就送,但只應該在所有其他方式都無效後才使用。如果可以爭取用更好的方法,應該爭取。
現在再看前面兩點,無論什麼人,無論什麼事,都不重要。只要出現了“我不同意你的想法”,全都可以適用於“接受引導的有序爭論”這個思路。這種思路在實踐數次後是應當可以形成默契的。如果不清楚一個人的來歷,那麼問他“你是誰、你從哪來的”;如果不清楚一個人的意圖,那麼問他“你這句是什麼意思、你想說明什麼問題”。只需要幾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把“是他們惡意揣測”的責任摘除開。
所有的處理方式總體來說都是爲了“讓大家看着舒服”這個終極目的。糾纏不清的終極方案是所有人投票表決。只要不是一言堂,無論採取什麼處理方式,總是逃不開這一環的。
有 3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蓝羽龙, 镜中龙影, Cobaltcrystal
@巡津龍 寫道: 當然這就有另一個新的問題:什麼算是三無小號?從這次的具體案例看其實這個用戶也發過一些有一定意義的內容,比如某些生活分享,這也是我沒有把他完全當作搗亂者的原因。鱗目沒有明確的貢獻維度,本身也並非特別活躍,新成員積累發言數量會比較慢,這個標準會很難界定。(特別是考慮到論壇風格現在偏嚴肅少水,很多新成員都是先觀望觀望說點邊緣話題)
發言記錄一共7條,5條是轉載,2條簡單的回覆。全部是幾乎零成本產生的信息,無法說明問題。
三無用戶的意思是沒有歷史信息,你無法直接判斷這個用戶的信任等級。新用戶積累信任並不難,只要保持普通水平的以禮相待即可。產生問題的也不一定是有意的搗亂,也可能是本身的說話習慣、處事習慣的固有問題,然而在沒有歷史信息參考的情況下無法判斷這一點。即使真的是後者,仍然要面對“他如何才能融入社區討論”這個問題。
如果僅僅將這個封號作爲一種制止爭論和提醒性質的處理我是可以接受的,我的態度也是應該先停止並指明問題。
但如果這樣應該對鱗目規則公式做一些修改,因爲大多數地方封號都是包含了不歡迎這個個體,而不只是批評某次的發言方式的含義
封號的目的和意義應該說明,特別是在大多數活躍的老成員默認不開小號,基本上一龍一號固定的背景下。
當然這就有另一個新的問題:什麼算是三無小號?
從這次的具體案例看其實這個用戶也發過一些有一定意義的內容,比如某些生活分享,這也是我沒有把他完全當作搗亂者的原因。
鱗目沒有明確的貢獻維度,本身也並非特別活躍,新成員積累發言數量會比較慢,這個標準會很難界定。(特別是考慮到論壇風格現在偏嚴肅少水,很多新成員都是先觀望觀望說點邊緣話題)
所有新用戶問題的處理,實際上都是某種形式的“信任等級”機制:
https://blog.discourse.org/2018/06/understanding-discourse-trust-levels/
新用戶的被信任,要麼來源於自己的言行積累,要麼來源於其他用戶的直接擔保。
最后修改: shiningdracon (2023-01-16 1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