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包含證據不充分的觀點,閱讀時請注意甄別。⚠️
⚠️此帖所提出的實踐方法具有主觀性,可能並不適用於所有個體。請以自身實際情況爲準。⚠️
⚠️如有嚴重的軀體化症狀或自傷/自殺想法,請立即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前段時間和身邊的朋友恰好聊到各類心理疾病,卻發現對方的相關知識不怎麼多,甚至對患者有些許誤解。沒有責怪的意思,能理解這是缺少對心理疾病的關注和教育造成的結果。遂有寫本帖的想法,結合自身所學和實踐盡力給在黑暗中摸索的龍友一點幫助。
(我瞭解強迫症、焦慮症更多一些,瞭解抑鬱症、雙相等心理疾病相對較少。)
(爲什麼標題叫“邊緣知識”:因爲大部分心理疾病的科普已經把常識類講解得通俗易懂且易於獲取,重複一遍沒什麼必要,所以希望說點不太爲大衆所知的邊緣知識。)
(此帖長期更新,歡迎各位糾錯/補充)
先說點不常見的治療方式:
電休克療法:可用於緩解重度抑鬱症、雙相障礙的躁狂期。(可能緩解難治性精神分裂症和強迫症,暫無充分證據)
可能的副作用:短時意識模糊,短時失憶等。
經顱磁刺激:可用於治療抑鬱症、強迫症。
可能的副作用:頭痛,癲癇,躁狂等。
腦深部刺激:可用於治療難治性強迫症。(可能治療抑鬱症,相關研究正在進行。)
可能的副作用:意識模糊,頭痛,癲癇等。
沒有誰想要傳遞高高在上的感覺,因爲根本沒有誰試圖在圈子之間傳遞感覺。我不會說這是錯覺,而且這也發生在任何興趣圈子之中。比如模擬飛行遊戲玩家的圈子,航模或者模型圈子,歷史重演或者兵擊圈子,軍事圈子,甚至真正的鍵政圈子新聞時事圈子對於外層泛愛好者而言看起來都是高高在上的,要問圈子裏的人爲什麼不去外層泛愛好者的圈子裏交流顯然他們也會感覺對方認知層次不夠聊不來。然而此非刻意爲之,如同非常自卑者纔會刻意營造自信,只有日常生活中尊重缺失者纔會滿腦子都是秀優越。總而言之人以類聚物以羣分是自然規律的結果,不是原因,聊得來的人聚成了一羣,他們的共性被歸納總結爲什麼樣的圈子。
@逐光之龍 寫道: 你舉出的例子讓我感到害怕,爲什麼會有kin將自己定義爲自己討厭的東西?他爲什麼會有這麼恐怖的想法?人類會把傷害族羣的人丟進籠子裏,要不,我們也把他丟進籠子裏?
重點在於kin和“熱愛”不一定相關。他的kin族正好是他那裏的一種害獸——至少在他的描述裏很像一種害獸,他非常不喜歡。換個例子更好理解:假如一個人的kin是老鼠,但他對老鼠並沒有任何熱愛,而他家又一直鬧鼠患,那麼滅鼠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
人類裏也很常見:
人類自願滅絕運動(英語: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簡稱VHEMT[注 1])是一場號召所有人放棄生育,逐步實現自願性人類滅絕的環保運動。運動的支持者認爲人類滅絕可以防止環境惡化,該組織稱人口過多存在多種危害,如物種滅絕、人類所需資源短缺等,減少人口就能顯著減少人爲因素造成的苦難。
[↑] @Ancalagon 寫道:
哈哈哈,這個我想到另外一部作品 《尖牙與利爪》 人類被稱爲矮吉 不過在新的作品裏被稱爲無尾 也很合適哦 …
尖牙利爪本來以爲我熟,但是對這個稱爲竟然沒有什麼印象。。。
你指什麼新的作品?
興趣)即答
有沒有一種可能,其實圈子是什麼主題拋開興趣導向外並不重要?
就我而言,其實決定我參與度的和圈子跟龍有沒有關係並無直接關聯,而是圈子話題的興趣成分使然。
無關龍的圈子聊起我感興趣的話題我也會樂於參與。
事實上龍作爲一個圈子的主題絕少發揮效用。
對於網線下的社交同理,就朋友而言我不是很在乎種族(靈魂形態)。
最后修改: 镜中龙影 (2024-06-28 09:02:25)
@shiningdracon 寫道: 第二天醫生和護士誇我是隻情緒穩定的水母,就是叫我名字我是迷茫的,但是喊我水母姑娘我就有問必答
這個“水母姑娘”聽上去好溫暖,充滿恰到好處的距離感和尊敬,還帶點可愛~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hiningdracon
[↑] @shiningdracon 寫道: 不是“只和熟悉的朋友待在一起”和“更廣闊的圈子”的問題,otherkin除了龍相關的圈子以外還有大量和龍沒關係的興趣圈子和日常社交。 可能不能用“內層圈子”和“外層圈子”這樣的包含關係來描述, …
你所說的現實問題和意願問題確實是切實存在的,這也是溝通的障礙之一,並非都有時間和精力去社交,即便是有多餘的精力,比起和不認識的人閒聊,和認識的龍待在一起確實會更開心。你所說的意識形態和思維方式問題也確實是存在的,大部分龍類愛好者對龍的喜愛僅限於表層,和你說的一樣,他們不太理解龍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但他們對龍的喜愛卻不亞於我們,也許在他們的圈子裏他們永遠不會有機會去了解龍族的處世之道,但我依然能看到他們靈魂深處的閃光。也許他們始終無法理解他們最好的朋友對龍謎一般的執着,但我依然能感受到他們無微不至的關照,溫柔。你舉出的例子讓我感到害怕,爲什麼會有kin將自己定義爲自己討厭的東西?他爲什麼會有這麼恐怖的想法?人類會把傷害族羣的人丟進籠子裏,要不,我們也把他丟進籠子裏?
@逐光之龍 寫道: 而這種能動性又源自於對於龍的熱愛,所以我們不妨把這種自我認同歸類爲熱愛形式的一種
這我倒是能給出反例。
我看到過一個 kin,不記得具體物種,應該是和郊狼類似的犬科。他明確表示自己厭惡自己的kin族,希望殺掉它們。
下面這個吃了蘑菇出現的現象和熱愛無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5588085/answer/3522577401
我情緒穩定,有問有答但是自我認知出現問題,然後一直認爲自己是隻水母
好奇我爲什麼覺得自己是水母的~我真的自己也挺好奇的,我另外一個朋友她說她沒覺得自己是其他的什麼,但是她面前全是彩色的那種絲線,非常美,我的視角她像王家衛電影裏面的女主角~帶着紅綠光圈一直在傻笑,其他人的視角我一臉懵逼的發呆中,只能坐着,跟我說話有問有答,但是反覆和人家強調我是隻水母,第二天醫生和護士誇我是隻情緒穩定的水母,就是叫我名字我是迷茫的,但是喊我水母姑娘我就有問必答,還給醫生看蘑菇照片,護士說她打針那會我在牀上把手腳一起舉給她跟她說打那個觸手都一樣,護士說的這點我不記得了,我記得我給醫生看蘑菇照片的告訴他我就是喫這個變成水母的,然後我還自己問路去吐了,還糾結洗手水是淡水我會不會化了,然後想一會掛的是鹽水我就安心的洗手了
不是“只和熟悉的朋友待在一起”和“更廣闊的圈子”的問題,otherkin除了龍相關的圈子以外還有大量和龍沒關係的興趣圈子和日常社交。
爲什麼龍很少在外層圈子出沒
可能不能用“內層圈子”和“外層圈子”這樣的包含關係來描述,也許更適合用交集關係來表示。參考這裏提到的研究: https://yinglong.org/forum/viewtopic.php?id=4669。如果接受交集的描述,“otherkin很少出沒於龍愛好者的圈子”就不奇怪了。
龍這個共同話題的加持下能聊的有很多
只能說,“龍”本身未必是一個話題,需要具體到“關於龍的什麼”。如果對龍本身的理解差太遠,能聊的話題就會很少。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差太多,也很難聊的起來。籠統的“龍”在社交意願中佔的權重可能沒有多大。比如一個人:“我小時候見過龍,當時……”與另一個人:“這龍好帥,抱抱……”就不一定聊得起來。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镜中龙影
由“很少在公開或者半公開的龍類愛好者圈子看到活躍的otherkin”到“有(otherkin相關的)東西將你跟表層社交隔絕”中間有不少疑問
首先,otherkin本身數量相比一般愛好者就是少數,很少看到可能只是絕對數量本身就少,不能說明otherkin自身有某種隔絕傾向。同樣地,由於otherkin相對圈子整體數量少,即使在某些公開圈子活動也未必正好是觀察到的那些。
而在主體不經常直接相關的羣聊中判斷成員是否是otherkin也會有偏差,可能某些otherkin在這些地方活躍但沒有機會或者不願在此表現出otherkin的一面。這一點不只是理論推測,在一些otherkin組織的,但話題偏向日常的羣聊中大部分成員給我的觀感也是和普通人無異,那麼在人員成分更混雜的普通愛好者羣裏應該也會如此。
而即使觀察到了otherkin在公開圈子中確實相對其他成員不活躍,這個原因也未必來源於otherkin本身。由於上面說的數量較少,這個結果收個體因素影響也會很大。這類情況在我的觀察中是最常見的,很多不活躍來自一些外在因素:夜班/時差,工作忙,慢性疾病不能長時間在電腦前,精神不穩定,等等。
最後,對於什麼算是“表層社交”也是有些疑問的,按照你原話說的“羣裏平時聊的也都是龍類相關”,那這似乎不能歸納爲社交,而應該視爲討論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直接相關的反而是“對什麼類型的問題有興趣”,而不是社交傾向了。
因為對方跟我都是人類,所以一下就能跟所有人成為朋友,這種人感覺也是極少的。
所以「對方跟我都是dragonkin,能一下跟所有龍成為朋友」,可能也是極少數~
[↑] @shiningdracon 寫道: 簡單回答就是:單純的興趣問題,參與感興趣的話題。 然後我想討論一下這個問題裏隱含的一些前提。 先明確一件事:你和他是否都認爲“otherkin 沒有加入一般的龍類愛好者談論的話題”這件事是“不好的 …
不是這個意思,我不覺得只和熟悉的朋友待在一起是一件壞事,也並不是在推崇走出舒適圈邁向更廣闊的圈子,我只不過是因在這次談話中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爲什麼龍很少在外層圈子出沒。我提出的這兩種假設都是我經歷過的情景,所以我想問的是龍嘗試在和非龍類智慧生物溝通時可能會遭遇哪些問題,爲什麼會遭遇這樣的問題。
邏輯會吞噬自己
簡單回答就是:單純的興趣問題,參與感興趣的話題。
然後我想討論一下這個問題裏隱含的一些前提。
先明確一件事:你和他是否都認爲“otherkin 沒有加入一般的龍類愛好者談論的話題”這件事是“不好的”?
他的結論是:是otherkin的特立獨行將自己和其他的龍類愛好者隔開。
你對他的結論的看法是:將一切歸咎於所謂的特立獨行是一種偏見。
(這兩處的“特立獨行”、“歸咎”蘊含一個前提——沒能一起聊天是不好的。)
你提出兩個猜測:
- 出於害怕無法被理解的恐懼?
- 單純的無法融入他們的話題方向?
(這裏存在隱含的前提:otherkin 有意願加入,只是由於某些原因——“害怕”或“無法融入”——導致沒能加入)
不知我這樣理解對不對,帖子標題和內容表達了這樣一個想法:
應該加入表層社交,龍類愛好者圈子的社交是表層社交,所以 otherkin 應該加入龍類愛好者圈子的社交。
並且 otherkin 有意願加入。
但 otherkin 沒有加入。
因此,有什麼妨礙了 otherkin 加入 龍類愛好者圈子的社交。
我把問題拆分開來並分別提出看法:
1.“otherkin 應該加入表層社交” —— 表層社交僅僅是各類日常活動中的一種,也僅僅是廣義上的社交的其中一種。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日常活動,並沒有哪種是“應該”參加的。
2.“龍類愛好者圈子的社交是表層社交” —— 對於所有的表層社交而言,龍類愛好者圈子的社交僅僅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其它不同圈子、不同種類的表層社交。
因此這兩點不能推論出“otherkin 應該加入龍類愛好者圈子的社交”。
3.“otherkin 有意願加入” —— 每個個體的偏好不同,不能斷定 otherkin 有意願加入。
4.“otherkin 沒有加入”—— 是否有可能是統計偏差呢?
對我而言既不是害怕無法被理解也並非不能融入話題,只是精力有限,更願意把時間分配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看書、讀論文、隨便折騰點技術性的小玩意之類)。用來水羣的時間自然不剩多少,所以傾向於挑話題聊,遇到有興趣的話題能聊很多。
我自己來說,一部分原因是不太適應。我曾經在一個龍愛好者羣待過一段時間,他們都很熱衷於在羣聊中扮演龍聊天,但龍的要素在聊天中的插入實在太過多且刻意,讓我有種莫名不安感。
還有對接觸他人的潛在威脅的恐懼。人類對於異類的感知和排斥是極強的,而排斥也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人類和其他動物羣體通過排斥來激勵成員遵守特定的社會規範,並要求他們爲自己所在的羣體作出貢獻,以此強化羣體;也通過排斥剔除有害或繁重的成員來提高羣體生存力。多數人都會認爲一個覺得自己不是人的傢伙是異類,而不會將其當成正常的人類看待,順理成章的構成排斥心理,到這一步我自己的想法已經並不重要。
我相信人類中會有更好說話的個體,但我不能冒這個風險去主動接觸,不然等着我的可能就是人們目光的惡意聚焦甚至於進精神病院。所以我更擅長僞裝而不是交流,就算真的想插入話題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