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次 1
有没有想过,无论是在书本上还是网络中,许多被重复了无数遍并得到一致公认的关于龙的说法其实都没有经过任何考证?很可惜,大多数人仍然正在被这些不正确的认识误导著。
一、“中国龙是吉祥的,西方龙是邪恶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无论是对西方龙还是中国龙都是高度无知的。如果说不瞭解西方龙可以原谅的话,对中国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选择性失明就难以理解了。中国神话传说中关于恶龙兴风作浪,祸害百姓的故事层出不穷,从女娲补天到哪咤闹海,从大禹在长江三峡的一场恶战到台湾日月潭的传说……这些还是相当出名的,至于各地地方性的民间传说更是数不胜数。不信到古代去(其实即便是现代的某些地方也可以)跟处在洪水和台风煎熬中的老百姓讲中国龙是多么的吉祥神圣伟大,试试看别人会不会赞同你。
《哪咤闹海》中的四大龙王正在袭击海滨小城:“弟兄们,使劲灌水吧!淹死这些人类!”
认为西方龙邪恶的人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圣经的《启示录》,且不说《启示录》原文中带有特定冠词的七个头的“大红龙”与一般的龙是不是一回事(其实西方人早就知道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果就拿圣经来说事的话,事实上圣经里龙的正面形象一点也不比反面形象少!圣洁威武的天使首领,摩西手中多次拯救族人于危难间的拐杖,耶稣口中代表他自己的铜蛇……这些内容即便是在今天官方发行的圣经正典中也能看到,如果再仔细研读外典和伪典以及犹太民族古代相关宗教神话著作的话,还会知道“耶和华”这个词的惊人来历,这里就不细说了。
至于早已被人们讲烂了的恶龙劫公主,骑士英雄救美的故事,则仅仅只见于欧洲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在此之前,曾遍布大半个西欧的凯尔特人和北欧的维京人都和中国人一样崇拜龙图腾,并视龙为自己民族的象徵和守护神,以至于凯尔特人的后裔今天还把龙印在他们的国旗上。而在文艺复兴之后,恶龙劫公主的故事也随著中世纪的终结而在大多数西方人心中失去了地位。
也许持原观点的人这时会辩解说“中国龙大部分是好的,西方龙大部分是坏的,所以中国龙比西方龙好。”要这样说的话,请把所有的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全部认认真真地读三遍,对中国龙与西方龙各自以正面和反面出场的次数进行仔细的统计,然后再下结论。注意西方神话最好去读英文、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的原著,因为翻译成中文之后不少译者会把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和个人的好恶带进译文中去。
好与坏,善与恶,在任何事物身上都是同时存在的,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所以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和绝对坏的东西,而且好坏的评判往往还与评判者自身的立场有关——这就是辩证的思想。虽然还没有确切可靠的证据能证明龙是真实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但牠在人类所留下的传说中显然也同样符合辩证法。对不同种类的龙抱有偏见的人,应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广泛地吸取知识,不要总是人云亦云。
二、“有翅膀的是西方龙,中国龙都是没有翅膀的”
这同样是一种非常无知的说法。持这种观点的人只见过宋代以后的龙造型,于是以为这就是中国龙的全部;而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年代更久远的龙,他们完全一无所知。正因为无知,所以敢于把三皇五帝时代助大禹治水和助黄帝打败蚩尤的应龙开除出国籍(关于应龙的资料,请参看本站《龙族百科》)。不知道有没有谁注意过,即使是今天的中国龙图画和雕塑中,龙的前肢根部(肩部)通常也带有流云火焰的纹饰——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汉代及其之前的龙,绝大多数肩部都有一对翅膀(当时没有翅膀的龙是只能在水里游,不能飞的品种)!在汉代以后的艺术作品中,龙的这对翅膀越来越小,最后就演变成了装饰物——流云火焰的图案。这种纹饰,不是别的,正是中国龙的祖先遗传下来的翅膀残留物!如果不信,请自己去搜集历朝历代龙造型的图片资料来看看,或者乾脆去参观一次博物馆,就会真相大白。
西汉的青铜应龙:
西方龙一定都有翅膀吗?也不见得!不要以为Dragon都是一个样,实际上他们的品种比中国龙还要多。其中一些品种不但没有翅膀,而且体型也和中国龙别无二致!如一种叫Drake的西方龙,有四肢而没有翅膀,身体还像蛇一样瘦长。
Drake的形象:
三、“西方龙是大蜥蜴,中国龙是长蛇状的”
说这种话的人100%是根本没见过蜥蜴长什么样的。现在一般Dragon的形象几乎与真实的蜥蜴没有什么关系,其躯干和四肢完全是哺乳动物的形状,唯一可以和蜥蜴扯上点关系的就是全身的鳞片。但是哺乳动物中同样也有体表覆盖著鳞片的——因此与其说他们是大蜥蜴,还不如说是大犰狳更合适。况且国人最看不惯传统西方龙的大腹便便,而这一点正好和真实的蜥蜴截然相反——世界上大约80%的蜥蜴体型都是苗条修长的,否则蜥蜴也不会有“四脚蛇”这个俗称。有没有大腹便便的蜥蜴呢?有,不过只能在非洲、澳洲和中美洲的乾旱地带才能见到这样的蜥蜴,在中国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对数量也很少。而且这些蜥蜴即便大腹便便,也和西方龙的体型不沾边,因为他们的身体都是扁平的,四肢水平展开,贴著地面(西方龙绝对没有哪个是扁平的)。倒是中国国内数量最多的那种蜥蜴,因为具有像蛇一样细长的身体和非常短小的四肢,称得上是与当代中国龙的造型最相似的真实动物,所以得到了“石龙子”这个名称。
世界上绝大多数蜥蜴都是这样的,西方龙是这个样子吗?
最典型的Dragon,四肢和躯干明显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徵,头颈也和蜥蜴不像
如果要找一种与典型的西方龙外形最接近的真实动物,那么只有恐龙满足要求。从这个方面讲,说“西方龙是大蜥蜴”的人也有很大的可能是完全分不清蜥蜴与恐龙的区别,把二者混为一谈了。可惜,恐龙虽然与蜥蜴有些表面上的相似之处,也都属爬行动物,但是绝对不能划等号。恐龙的骨骼结构、代谢环节、神经系统,都和现代的蜥蜴非常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品种的恐龙都能够直立行走,又不是太怕寒冷而现代蜥蜴却不具备这些能力的原因。
除了典型的Dragon,西方龙实际上还有许许多多外形截然不同的品种,不过这些品种的体型大部分就和中国龙没什么区别了。而且有些品种的西方龙如Wyrm,不仅身体细长,没有翅膀,连脚都没有,比现代的中国龙还要像大蟒蛇。
Wyrm和当代中国龙比,哪个更像蟒蛇?
认为中国龙都是长蛇状也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从先秦一直到隋唐时期,中国的龙造型都跟蛇毫无相似之处,那时也绝对找不到像现在这么细长的龙。秦汉之前的龙80%都是鳄鱼和巨蜥的样子,其余则是大鱼(鲸/海豚)状的造型。西汉到初唐的龙则是哺乳动物的躯体和四肢——这倒是跟西方龙的外形大同小异。从唐代之后,龙的身体才开始细长起来,北宋时才基本变成现在的模样。硬说中国龙都像长蛇一样又细又长的人,显然是只见过宋代以后的龙,对唐代以前的龙要么根本就不知道,要么即使看见了也完全不认识。
初唐的龙细长吗?
西汉的龙不仅身体一点都不像蛇,还有翅膀
四、“中国龙是中原各部族的图腾融合起来形成的”
如果按照“图腾融合说”的理论,中国龙应该在4000 ~ 5000年前就和现在的样子一模一样了。因为这种理论说,远古时期中原某个最大的部落不断征服或融合周边的其他部落,每兼并一个部落,就取该部落的图腾身上自己中意的部分添加到自己原来的图腾上去,最后当中原地区的所有部落都融合为一个之后,就形成了中华民族,而这些部落的图腾融合之后就是龙。今天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中华民族是在4000 ~ 5000年前正式形成的,因此龙的形象也应该在4000 ~ 5000年前就定型了,可惜这与经过确凿考证的历史事实完全不符。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龙与当代的龙造型差别极大
首先是龙的出现比中华民族正式形成的时间还要早。目前考古学界公认历史最久的龙文物是距今6000多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蚌塑龙,那时中原各部族还没有统一。其次,古代的龙样子和人们现在常见的龙差别非常大,而且越是早期的龙,外形越是简洁朴素。比如濮阳西水坡遗址蚌塑龙,既无须也无鬣,连角都没有,几乎就是一只纯粹的巨蜥,唯一可以让人们觉得牠是龙的地方就是牠的身体主干还比较像现在的龙(如果把龙的须、角、鬣都去掉,牠又跟蜥蜴有什么区别呢?)。其后的很多古文物上所塑造的龙也仅仅只是蜥蜴或鳄鱼的样子,直到商周时期的文物上的龙才有了角,秦汉时期文物中的龙才有了须(而且还不是像现在这样的“两根鲤鱼胡子”,是长在下颚下的一根或一簇须),但体型仍然要比现在粗短得多。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国龙的典型造型,是在北宋才基本形成的。可见中国龙今天的形象是几千年来历朝历代不断添加装饰物,不断修饰完善而逐渐演变成的,绝非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图腾融合说”并没有任何历史依据。
五、“龙是封建皇权的象徵”
除了死背教科书,其他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才会这样说。从历史起源上讲,龙出现于氏族公社时期,比封建时代早得多,本身和封建皇权就没有任何关系。在地地道道的中国神话传说中,龙也极少与封建皇权有关。即使是以反面形象出现的龙,也基本上都是属于深山水泽中的妖怪,时不时地打劫周围,与高高在上的君王丝毫不沾边。而正面的龙不仅与封建皇权无关,还正好相反。他们或者在穷苦百姓陷入绝境的时候救苦救难,或者为了自己的自由信念及芸芸众生的幸福生活舍身而战,反抗上天威权的压迫。只有自命不凡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宣扬自己与众不同,才编造出一些故事,硬让龙和自己扯上关系。可是这些统治者自我鼓吹的东西跟全国各地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民间传说相比,数量只是沧海一粟。在老百姓的故事中,只要是以正面形象登场的龙,永远都是民众的守护者和自由的象徵。如果非要坚持认为龙是封建皇权的象徵,那一定是只相信封建统治者的吹嘘,却对满天下生动感人的民间故事视而不见的御用文人。
至于其他国家的龙,更是跟封建皇权风马牛不相及。欧洲Dragon中的反派角色和中国龙中的反派一样,都是某个地方的恶霸,从来都与统治者无关,也没代表过暴君。正面者则担任著某个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守护神,也是民众的朋友。而且欧洲龙还有中立角色,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隐士,隐居深山,融于大自然中,过著与世无争的生活。中东、非洲、大洋洲、美洲的各个土著民族也都有各自的“龙”这一概念,但这些龙所扮演的角色不是神就是神的使者,或者是某种自然元素的精灵,没有哪个具有任何人间统治者的象徵意义。
一定有人会问:“中国神话中的龙王不就是影射封建统治者吗?”首先请搞清楚一个地方:龙王实际上并不是中国神话中土生土长的产物,而是一个外来户!他是随佛教传入中原而出现的,本来是一个印度古代神话中的角色,只是传入中国后披上了中国龙的外衣。在东汉以前的中国神话中,是不存在龙王这一概念的。当然,在中国神话里有了龙王这一角色之后,特别是宋代以后,民间的文艺创作中确实有时用他来影射封建统治者,进行调侃和讽刺,但这不能作为龙就代表封建统治者的依据。
六、“佛经中的大鹏金翅雕可以吃龙,比龙厉害得多”
首先要搞清楚,中文佛经里那个写成“龙”的字到底是不是中国人观念中真正意义上的龙。对相信这种说法的人来说,结果很可惜,稍微多去深究一下就能发现,佛经里所谓的“龙”根本就不能算龙——因为古印度语(梵语)中的这个字——Naga,本来表示的是眼镜蛇!如果不信,可以去看看正宗的古印度宗教壁画,画中的Naga完完全全就是一条100%的大眼镜蛇而已,外形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中国龙都很难扯上关系。只是牠来到中国以后,中国人自作多情地把牠画成了中国龙的样子。而且,直到今天,眼镜王蛇的拉丁文学名仍然叫做Naja,这正是从牠的古印度名字Naga音译过来的(因为印度最盛产眼镜王蛇)。对“Naga”这个词的英文解释也仅仅只是“古印度神话中的蛇神”,绝对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过牠与“龙”有关。如此一来,大鹏金翅雕只是在吃蛇而已,而雕这类大型猛禽捕食蛇类是很正常的。所以大鹏金翅雕吃“龙”完全是指蛇为龙,是一种偷梁换柱的说法。
地道的印度传统Naga形象,中国龙是这个样子吗?
印度宗教图画中的“龙”王,就算被画成菩萨样子,实际上也仍然是蛇:
尽管今天中国的龙身躯像蛇一样细长,但前面已经说过,这种造型完全不是龙本来的真面目。我们的祖先对龙与蛇是分得非常清楚的,一点都不含糊。远古文物上粗糙朴素的动物图案和雕塑中,龙与蛇的外形仍然截然不同,龙是龙,蛇是蛇,一眼就能分清楚。只要是龙,肯定都有四肢,或者至少也有前肢,身体也绝不会像根细绳子一样过于细长并且粗细均匀。
事实上,当佛教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对于怎样转换不同文化中的概念,也出现了和今天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一样的问题。英语中的“Dragon”对应汉语中的“龙”,但国人见过典型的传统“Dragon”后觉得二者差异较大,这样对应不妥。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人们有没有认为把梵语中的“Naga”翻译为汉语中的“龙”不妥,今天已经无法知晓,但结果是明确的:后来中国人都已经默认这种对应是合理的,印度的眼镜蛇也堂而皇之地披上了中国龙的皮。当今的许多国人在反对把“Dragon”和中国的龙等同起来的时候,却根本不知道早已与中国龙等同起来的印度蛇Naga跟欧洲的Dragon比起来,和真正的中国龙差异不知要大多少倍。
印度“龙”的真面目,你愿意承认牠是龙吗?
七、“中国人自古就是龙的传人”
这种说法同样是对历史的无知。查遍中国所有的历史文献和神话传说,也绝不会找到有任何地方记载过全体中国人是龙的后裔或继承者。如果硬要找出传说中与龙有血缘关系的人,那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他的母亲曾在睡梦中与龙发生关系,然后生下了他。但即便如此,也仅仅只是刘邦一个人,并不是所有华夏子民。有人会说,中华民族的祖先女娲伏羲就是龙,所以这就可以证明中国人自古就是龙的传人。可是神话故事中也根本就没有说过是女娲伏羲结合后生下了中国人,唯一一处提到女娲和中华民族关系的地方讲的是女娲独自用泥土塑造人类,然后把他们分为男女,让他们结婚生育,遍布中原大地。既然女娲造人用的材料是泥土,与自己的身体无关,那就不能说她造出来的人是她的后代,与她有血缘关系。因为女娲所造的人只能算是她进行手工劳动所制造的产品,这与后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就同科学家造出了一个和真人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但没有人会认为这个机器人就是科学家的儿子是一个道理。既然中国人不能说是女娲的后裔,那么继承者算不算呢?这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无法知道中国人从女娲那里继承了什么。如果说继承了女娲的精神,那是一种不能证实的很主观说法,因为神话资料并没有告诉我们女娲所特有的精神是怎样的。如果说继承了女娲的能力,那显然是更不可能的,因为女娲本来就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角色,不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中的中国人没有谁能用泥土做出活人来。既然是这样,以严谨的态度来说,中国人也不能叫做女娲的继承者,仅仅是她的产品。
真要把“龙的传人”这个词的由来查个水落石出的话,会发现它根本不是来自中国古代的历史中,而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名从台湾流落到大陆的歌手在他的一首歌词中创造出来的。由于这首歌能够激起国人共鸣,所以大受欢迎,红遍全国,才使得“龙的传人”深入人心。
八、“中国龙有五爪,三爪的是日本龙,四爪的是韩国龙”
今天日本和韩国的龙并不是他们自创的,而是100%的来自中国(日本历史上倒也曾经有过一个原创的“龙”——八歧大蛇,不过后来已经基本上没有谁认为牠是龙了),实际上完全是中国龙的后裔。
中国龙并非一开始就有五爪,而是从三爪、四爪到五爪发展过来的。中国历史上龙造型的演化大致可分四个时期:
一、夔龙期
自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期,经商周,延续到秦汉,以商周夔龙为代表。夔龙的原型为湾鳄或巨蜥,一鸷(凤)足而四爪。商夔螭,一鸷足,二或四爪。商中晚期,夔龙夔螭夔风并逢,产生六种以夔龙为主的并逢夔龙夔螭夔风徽识,表示同为祖先。西周继续沿用,并将夔龙夔螭综合为一种新形态,此时一鸷足,多为弯月形二爪。
二、应龙期
应龙的概念很早,最早见于商周,但作为艺术分期的应龙,可能始于秦,盛于汉,延续到隋唐,足多为三趾。
三、黄龙期
始于唐宋,辽、金、元奠定了形象基础,盛于明清。宋,辽、金、元多为三趾,明清多为四趾、五趾。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龙造型,民间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龙的图案。
四、回归期
清以后的现当代。由于龙与封建统治者脱离了关系,所以可以按人们的喜好绘制或塑造成三、四、五趾。当然,历史上五爪龙有过特殊的地位,故人们普遍还是偏爱五爪造型。
日本在唐代时与中国频繁往来,大量学习中国文化,促进了其社会进步。如日本的传统建筑和传统服饰其实完全就是中国唐代时的样子。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龙都是三爪,日本也就只能从中国引进三爪的龙。在中国出现四爪龙后,已经开始闭关锁国,与日本断了往来。而韩国古时候叫做高丽,一直到清末前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当中国统治者开始用五爪龙图案的时候,自然不可能让属国和自己平起平坐,于是韩国的龙就只能是四爪了。归根到底,日韩的龙反应的正是中国龙的发展演变过程。
九、“中国人喜爱龙,西方人惧怕并厌恶龙”
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由于中国人在国际交流中自我封闭造成的,根本就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所谓“西方人惧怕并厌恶龙”的依据是西方的传说故事里龙总是充当危害人类的反派角色。可是坚持这种观点的人都忘记了一点:产生这些故事及其思想观念的时代背景——一个连西方人自己都唾弃的黑暗时代。在那个教会统治一切,几乎全民陷入宗教极端主义的中世纪,任何非上帝非基督的东西都必须被打入地狱,统治者可以打著上帝的旗号无情地杀死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更何况是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龙。不幸的是,在这个黑暗时代之前,龙正好就是欧洲许多原住民——凯尔特人、维京人、撒克逊人等等最尊崇的守护神,基督教极端势力在欧洲一统天下之后,龙自然成了首当其冲要被批倒批臭的靶子。文艺复兴的曙光宣告了这个时期的终结,近现代的西方人在反思中世纪的同时,也找回了祖先的记忆,让作为欧洲古老民族象徵的龙得到了平反,于是英伦三岛上的凯尔特人和撒克逊人后裔重新在他们的国旗上印上了龙的图案。今天90%的西方人对龙并无任何反感情绪,60%的人对龙具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认同感,其中还包括不少基督徒!因为在他们看来,喜爱上帝创造的一种生命和敬拜上帝并不矛盾。如果直接与欧美国家的民众交流,你很可能会发现对方是个Dragon Fan。认为西方人惧怕并厌恶龙的中国人显然根本就没有真正瞭解过西方人对龙的看法,而是固执己见地抱著完全过时的书本知识,对西方国家的认识还停留在中世纪。
其实很大一部分中国人也根本说不上是喜爱龙,而是敬畏龙,这和喜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观念很传统的华人绝对不会把龙当朋友,创作龙的图画和雕塑是为了镇邪、敬拜、祈雨等,不是用来欣赏,看见龙的时候会自觉地往地上跪。也因此中国传统风格的龙总是面目狰狞,张牙舞爪。最近几年出现的废除龙图腾事件,除了始作俑者对西方龙以及西方人对龙的真实看法一无所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中,皇帝长时间把龙霸占为自己的专用标志,使得人们对龙也产生了反感,认为牠就是封建皇权的象徵,应该和封建统治者一起被推翻打倒。
十、“龙王是龙中层次最高者”
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无“龙王”崇拜,龙王崇拜是在佛教传入后引进的。在汉代之前,只有龙神,而无“龙王”。隋唐之后,佛教传入中国,龙王信仰才开始遍及中土。学者一般认为,龙王、龙宫等概念是源于印度,是随著佛教的传播而引进的。在佛经中,龙王名目繁多,如《妙不莲花经》称:龙王有八,一为难陀龙王,二为跋难陀龙王,三为娑伽罗龙王,四为和修吉龙王,五为德义迦龙王,六为阿那婆达多龙王,七为摩那斯龙王,八为伏钵罗龙王。后来道教从佛教中学来了这一概念,出现了许多本土化的龙王,如四海龙王、诸天龙王、五方龙王等等,而这些龙王地位并不高,都必需要听从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的旨意来进行他们的职务。这正是由于在古印度文化中,龙只是一种具有一定“特异功能”的动物(佛经中所谓的“龙”——Naga其实只是印度的眼镜王蛇),根本就没有什么地位。如佛经中的天龙八部之“龙”,不过是普通的护法神而已。而且在佛典中,龙的“ 三患”之一便是金翅雕。传说金翅雕每天以龙为食,一天需要一条大龙王,五百条小龙,这说明龙的地位远不及金翅雕。印度人虽然封龙为“王”,给龙造“宫”,但印度龙的地方特性较明显,龙王的种类繁多,各水域都有龙王、龙宫,说明龙只不过是某一水域的领主。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的龙没有地域性,受各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而且中原地区上古传说中的龙无论是地位还是能力,明显远在龙王之上。后世神话中的龙王仅仅只能在江河湖海中栖身,而龙王们所居住的这些河流和湖泊,却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应龙用尾巴轻轻一划就创造出来的。在中国的古书里,如《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还有一种更加庞大而惊人的烛龙。祂全身通红,蜿蜒千里,栖息在西北方太阳光照不到的阴暗之地的钟山上,睁开眼睛的时候是白天,闭上眼睛的时候是夜晚,不吃不喝,能呼风唤雨,亦有谓其驾日、衔烛或珠能照耀天下。《楚辞·天问》:“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王逸 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九:“ 烛龙发神曜,阴野弥焕炳。” 元 张宪 《烛龙行》:“烛龙啊,烛龙,你口里含著明烛。相传北极日月照不到,你会含烛腾空去照耀。”(“ 烛龙, 烛龙,女(汝)居阴山之阴,大漠之野……虵身人面发如赭,衔烛吐光照天下。”)可惜这些龙族中相当于神的至高者,在佛教文化普及中原之后,便成了失落的记忆,今天已经很少有中国人还知道他们。
最后修改: shiningdracon (2012-09-11 16:50:52)
有 10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W龙, 黑翼, 龍爪翻書, Plazehorta, 玄龍神, roog61101, PASCAL, Cobaltcrystal, Mighdege, Raventhorn
想要知道真相吗?去找吧!所有的真相一直都在那里!
离线
我以前还一直相信“龙是封建皇权的象徵”这....果然死背历史书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孤寡陋闻...)
明镜
离线
我想弱弱地问一句:这条龙出自哪里?。。。。。。
http://yinglong.org/dragon_X_file/FILE_RES/IMG_DOC/typical_dragon.jpg
心随风动,风随心起,逐风...
离线
好东西哦~~ lz 有发到贴吧吗? 如果没有能更帮助群众更加理解龙与现代文化的区别
离线
我想弱弱地问一句:这条龙出自哪里?。。。。。。
http://yinglong.org/dragon_X_file/FILE_RES/IMG_DOC/typical_dragon.jpg
Jennifer Miller的作品
出处:http://featherdust.critter.net
←目前头像感谢安雅赠图。
Quit, dont quit... Noodles, dont noodles...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离线
感谢 :dD
心随风动,风随心起,逐风...
离线
今天重看这篇文章,我才发现里面似乎有些问题
首先是文中对第六点“佛经中的大鹏金翅雕可以吃龙,比龙厉害得多”的反驳。简直就是为了反驳而反驳,只因为Naga这个词的本意,Naga就不算在龙里面了?那西方的龙怎么办呢?
dragon这个单词来自于拉丁文draco,这个词兼具“龙”和“蛇”的意思,Seraphim这个单词来源于希伯来语中的“Seraph”——“大蛇”。所以如果照这个逻辑,那西方龙中就不知道要有多少被剔除在外了,更不要说蛇本来就与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西方的许多神话中,龙和蛇是很难区分的。而且从作者对第三点的反驳来看,作者是支持广义龙的,既然这样,又为何不把Naga算在龙之列?
还有对第五点的反驳中,居然称“龙王”是外来户,不错,从词义上看,龙王确实是外来户。但是,是外来户又怎么了?文化本来就是互相融合的,难道作者想否定融合后的文化?就因为里面掺入了外来文化?
然后是文章对第七点“中国人自古就是龙的传人”的反驳,那段关于女娲造人的论证根本就是抬杠,神话本来就是不能用科学和严谨的语言逻辑学来分析的,照这样的话,那所有的神话就都将不复存在。所以龙的传人,代表一个文化的传承,是精神层面的,跟血脉没什么关系。
最后,红龙旗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国旗吧?毕竟世界政区图上是找不到威尔士这个国家的
还有对第一点“中国龙是吉祥的,西方龙是邪恶的”的反驳中的第四段,先不说用数量来判断龙的好坏这个方法本来就有些问题,至少现在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主流文化偏向“东方龙善良,西方龙邪恶”。
I hope to find a little peace of mind and I just want to know.
离线
欧洲语言和希伯来语里的“龙”和“蛇”只是共用同一个单词作名字,但从文物图像和其他的文字描述来看,共用同一个名字的“龙”和“蛇”无论是外形还是特性差距都是非常大的,名字叫做“蛇”的龙外形是龙而不是蛇,习性和能力也不是蛇而是龙。而印度的“Naga”不仅本来意思就是眼镜王蛇,而且在印度的文物上和古文献上所描述的Naga的外形和特性仍然也是眼镜王蛇,也就是说,它实质上跟龙不沾边,就是蛇。
这里指出龙王是外来户,是因为国人不知道他是外来户,而且国人一个劲强调“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区别,却根本不认识纯粹的中国龙,更不知道他们今天强调的“中国龙”是被印度眼镜蛇同化过的。既然有这么一些人眼睛里掺不得沙子,就应该让他们认识最纯种的中国龙。
关于“中国人自古就是龙的传人”这一条,确实是有一点偏颇。
但“当今主流文化偏向“东方龙善良,西方龙邪恶””绝对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仅仅只是没接触过外国人的多数中国人所认定的“主流文化”,完全不是国际上真正的主流文化。
最后修改: Hatikva (2012-11-24 21:49:28)
想要知道真相吗?去找吧!所有的真相一直都在那里!
离线
我外教老师居然也喜欢龙[当然我没说我也喜欢,怕被当作PMP的]
【头像 BY Hatikva】
离线
欧洲语言和希伯来语里的“龙”和“蛇”只是共用同一个单词作名字,但从文物图像和其他的文字描述来看,共用同一个名字的“龙”和“蛇”无论是外形还是特性差距都是非常大的,名字叫做“蛇”的龙外形是龙而不是蛇,习性和能力也不是蛇而是龙。而印度的“Naga”不仅本来意思就是眼镜王蛇,而且在印度的文物上和古文献上所描述的Naga的外形和特性仍然也是眼镜王蛇,也就是说,它实质上跟龙不沾边,就是蛇。
这里指出龙王是外来户,是因为国人不知道他是外来户,而且国人一个劲强调“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区别,却根本不认识纯粹的中国龙,更不知道他们今天强调的“中国龙”是被印度眼镜蛇同化过的。既然有这么一些人眼睛里掺不得沙子,就应该让他们认识最纯种的中国龙。
关于“中国人自古就是龙的传人”这一条,确实是有一点偏颇。
但“当今主流文化偏向“东方龙善良,西方龙邪恶””绝对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仅仅只是没接触过外国人的多数中国人所认定的“主流文化”,完全不是国际上真正的主流文化。
好吧,最后一点是我错了
但是第一点我还是有问题,比如北欧神话中的Jormungandr,尽管他又名世界树长龙,但实际上他的原形并不是龙。除此之外,诸如虹蛇、衔尾蛇等又该如何解释,他们也不能算在龙里吗?
还有,既然知道今天的“中国龙”是被佛教和Naga影响过的,第一点中又为何使用《哪咤閙海》中的截图,这难道不是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资料吗?
I hope to find a little peace of mind and I just want to know.
离线
最后,红龙旗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国旗吧?毕竟世界政区图上是找不到威尔士这个国家的
在英语中 Country 这个词即可以表示主权国家又可以表示非主权国家。
虽然通常意义上讲, Country 表示主权国家,但是英国官方规定英国这个联合王国包含四个国家(Country):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
强调是国而不是区、省。他们称其为“国中之国”
或许可以理解为英国人的自尊心吧
知道区别就可以了
有 2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lain-Dracon, 龍爪翻書
以龙为本
<-- 目前头像 by 理业化肥
联系方式:站内短消息或邮件
离线
好吧,最后一点是我错了
但是第一点我还是有问题,比如北欧神话中的Jormungandr,尽管他又名世界树长龙,但实际上他的原形并不是龙。除此之外,诸如虹蛇、衔尾蛇等又该如何解释,他们也不能算在龙里吗?
还有,既然知道今天的“中国龙”是被佛教和Naga影响过的,第一点中又为何使用《哪咤閙海》中的截图,这难道不是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资料吗?
严格地说,虹蛇、衔尾蛇等确实不是龙,不过根据文献上的描述,他们的形态和能力还是要比Naga稍微接近龙一些。本站的“龙族百科”介绍的是广义的“龙”,百科内容中并未把印度Naga以及其他的“蛇”排除在外。
第一条完全是顺着当今大多数中国人的普遍认识来说,因为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定的“吉祥的中国龙”就是被印度Naga同化过的,根本不是纯种的中国龙,人们也根本不认识纯种的中国龙,更不会知道地道的中国龙有过什么事迹。所以如果不选今天多数人熟悉的“中国龙”,而选远古的纯种中国龙,人们反而会感到很陌生,更觉得没有说服力。
想要知道真相吗?去找吧!所有的真相一直都在那里!
离线
什么叫做“形态和能力比Naga稍微接近龙一些”?
虹蛇和衔尾蛇的形态都是完完全全的蛇,虽然衔尾蛇中的主体“蛇”有时也会是“龙”,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Naga是眼镜蛇,而虹蛇和衔尾蛇不是。那么,难道这里龙的鉴定标准居然是能力?我无法接受这个答案。
如果说虹蛇的地位确实很高的话,那脱离客观存在的衔尾蛇呢?它只是一个象徵,无论是形态还是能力都和龙完全没有共同点。
第一点中的那张图片我还是反对,你为什么不说国人现在认识的西方龙根本就不是纯种西方龙,而是被基督丑化过的呢?这和你说的中国龙不是一个道理吗?国人难道就认识Seraphim和Tiamat吗?
I hope to find a little peace of mind and I just want to know.
离线
抓住一点纠缠到底有何意义? 本来就没有认定虹蛇和衔尾蛇是龙,龙族百科只要是跟龙沾一点点边的都写进去了,包括传说中著名的屠龙的人! 这篇文章也根本没提虹蛇和衔尾蛇,因为这篇文章所讨论的"龙"主要还是国内人们普遍认定的龙,特别是伪装成中国龙的印度眼镜王蛇和源自中世纪的欧洲Dragon。龙在很多地方很多民族的观念中本来就是一种象徵物,现在中国就有很多人,如果跟他们说龙是一种真实动物的话,他们会跟你急。如果你认为虹蛇和衔尾蛇与龙的相似度比眼镜王蛇还低得多,可以去向编辑这部分百科资料者提出意见,把它们排除掉。但印度的眼镜蛇除了有毒外,在印度神话中确实是弱爆了,大家都知道它只是鸟饲料,但这也不算什么,关键是它还冒名顶替了和它差异巨大的中国龙,使人们以为中国龙也是鸟饲料。虹蛇什么的虽然本来不像龙,但没有任何人把它们和中国龙搞混,因为根本就没什么人认识它们。而印度眼镜王蛇在中国的名气别说其他国外的神话爬行动物没法比,连正宗的中国龙都盖过了。
还有就是基督教并非一开始就跟龙过不去,而是在耶稣去世以后他的徒弟为了生存开始迎合当时的罗马统治者与其他中东及南欧民族的喜好,跟龙最过不去的还是出现在中世纪的教会,但他们跟最初的基督教已经没什么关系了,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也没有人还认为他们可以代表基督教。
想要知道真相吗?去找吧!所有的真相一直都在那里!
离线
这篇文章本来就是想告诉大家,今天国人普遍认为的"中国龙好,西方龙坏"其实是等于说"印度眼镜蛇好,欧洲中世纪教会所宣扬的龙坏"。既然人们普遍认为"印度眼镜蛇好",当然是需要指出印度眼镜蛇不好的地方。文中同样也明确指出了"西方龙坏"这种认识是中世纪教会洗脑的结果,不是西方龙本来就坏,你自己没仔细看。
想要知道真相吗?去找吧!所有的真相一直都在那里!
离线
又来了,又说娜迦弱,这是我第二次听到这种说法了。
龙事典对娜迦如此写到“身怀能将敌人一击必杀的剧毒,以及无论受到什么样的伤,都能自行愈合的不死肉体,所以作为司掌生与死两面的神受到崇拜。”这算弱吗?更不要说里面的某些“龙王”是从创造世界之初就存在的,而烛龙也不过是盘古身上的某部分(记不清是哪部分了)所化,应龙就更不用说了。
难道这样也叫弱吗?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lain-Dracon
I hope to find a little peace of mind and I just want to know.
离线
大家都在说龙的正反,我悄悄来指正一下,眼镜蛇属Naja和眼镜王蛇属Ophiophagus实际上是不同的蛇类(只不过同属眼镜蛇科Elapidae下罢了),主要体现在眼镜蛇张开的肋骨背后有眼镜纹或者环纹而眼镜王蛇是跟身体一样的横纹。两者都有眼镜是因为两者都会张开肋骨恐吓敌人且都是剧毒蛇,而眼镜蛇之名因此混淆。就算在百度百科里,眼镜蛇科的词条下方都会说眼镜王蛇是最著名的眼镜蛇,然鹅它们都不是一个属。
大概算是最常见的生物分类错误之一了吧…… 如果放到其他地方的话这就是一个可以攻击的点,对方可以根据这一点全盘否定其他的全部论断。我见证过这种互联网大战,所以敬告各位小心一点。
有 2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蓝羽龙, Raventhorn
Meconopsis zangnanensis
Μεσαφιχτα
正在通往漫长背脊的修行之路上
秉烛夜游
离线
页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