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次 1
看到这一个帖子 在龙的视角里,怎么才算是一个具有完整资格的龙呢想到的相关问题。
投票前请注意,这个票选的前提是:讨论的那一条龙,是你认为具有「完整的龙的资格」的个体。
你是会阻止对方呢? 可能第一反应就是阻止? 或是根据同情心?
或是因为你觉得自杀是违法的,所以你要阻止对方自杀?
看完整影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m4y1S73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Y4srm4ffg
或是你深深认同对方具有「完整的龙的资格」,所以你也认同对方对他自己的生命有完全的决定权?
在某些情况下,或许你愿意在对方行为能力不足以完成自杀时,帮对方自杀?
--------------------------------------
附上维基百科「生命权」主题中关于自杀的资料。
自杀哲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什么构成了自杀、自杀是否可能是理智的选择、以及自杀的道德容许度如何[8]。自杀是否在道义上可以接受,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褒贬不一:有的强烈反对(认为自杀是违背伦理和道德的),有的则认为自杀是任何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权利(即使对健康的年轻人也是如此),认为他们是在理智而不违背良心的情况下做出结束自己生命的决定的。 反对自杀的哲学家包括一些基督教的哲学家,例如希波的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8]、伊曼努尔·康德[9]和颇具争议的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密尔重视自由和自主的重要性,因此他反对可能阻碍某人无法自主做出未来决策的选择[10]。其他哲学家则认为自杀是个人的合法选择。这一观点的支持者则认为任何人都不应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被迫受苦受难,特别是在患有无法治愈的疾病、精神疾病或年纪老迈而没有改善余地时。他们拒绝承认自杀行为永远是不理智的说法,认为自杀对于长期受到巨大疼痛或创伤的困扰的人群来说,是一个有效的最终解脱方式[11]。更为激进的一种说法则认为,应当允许人们自由选择是生是死,不论他们是否受到折磨。这一思想流派的著名支持者包括:苏格兰经验主义者大卫·休谟[8]和美国生物伦理学家雅各布·阿佩尔[12][13]。
资料来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9F%E5%91%BD%E6%AC%8A
以上讨论只是单纯关于「生命权」的学术讨论。
为了不要给站长带来麻烦,放个标语吧:
自杀不能解决问题,勇敢求救并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 安心专线:1925
※ 张老师专线:1980
※ 生命线专线:1995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安德Endur~
←目前头像感谢安雅赠图。
Quit, dont quit... Noodles, dont noodles...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离线
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对“反对自杀”的论证都基于某种“个体生命不完全属于他自己”的预设。比如罗翔说的很长一段时间自杀在很多国家都被认为是犯罪,就是基于宗教理由——人的生命属于神。再比如一些传统观念认为人的生命属于父母或社会,因此不能自杀。这些观点都缺乏说服力。
“人的生命属于神”这个理由对不同信仰的人没有说服力。“人的生命属于父母”等于是在说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是父母的奴隶。“人的生命属于社会”则是本末倒置,是社会为人服务,而不是反过来。
密尔 John P. Safranek(不是密尔,是John P. Safranek。见4楼) 的观点是在说“人的自主性是善,自杀等于消灭了自我,毁灭了自主性的基础,因此违背善”,这也是不对的。之所以把自主性定为善,是因为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人有资格判断什么对自己是好的,因此只能把这个判断交给最有资格的人——他自己。
我认为所谓自杀,即是对方当前的所有选项中,除了自我毁灭以外没有更好的选择。你阻止他自杀的意思是,你有可能提供给他一个更好的选择。那么,如果你提供的选择真的更好,他就会放弃自杀;也有可能,你尽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选项都不比自杀更好,他仍然选择自杀。这个判断最终是由他自己做出的。
最后修改: shiningdracon (2022-02-13 17:12:59)
有 7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peter860321, 龍爪翻書, 龙游踏尘, 镜中龙影, 青鳞, Cobaltcrystal, 月影之翼
以龙为本
<-- 目前头像 by 理业化肥
联系方式:站内短消息或邮件
离线
@龙爪翻书 写道: 反对自杀的哲学家包括一些基督教的哲学家,例如希波的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8]、伊曼努尔·康德[9]和颇具争议的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密尔重视自由和自主的重要性,因此他反对可能阻碍某人无法自主做出未来决策的选择[10]。
我发现维基百科的资料有错误。这段资料把密尔列为了反对自杀的哲学家,然而密尔本人应当没有表达过类似观点。
引文指向了 Autonomy and Assisted Suicide The Execution of Freedom by JOHN P. SAFRANEK
其中这一段:
John Stuart Mill, a stalwart champion of individual liberty, to favor legal proscription of voluntary slavery. Mill claimed that an individual cannot freely renounce his freedom without violating that good.
密尔是个人自由的坚定拥护者,他支持法律禁止自愿奴役。密尔声称,一个人不能在不违反该善的情况下自由地放弃他的自由。
这里说的是关于奴隶制的观点,密尔反对“自愿卖身为奴”。
接下来,作者(JOHN P. SAFRANEK)说:
Similarly, autonomous acts of assisted suicide annihilate the basis of autonomy and thereby undermine the very ground of their justification.
类似地,辅助自杀的自主行为消灭了自主的基础,从而破坏了其正当性的基础。
所以这是 JOHN P. SAFRANEK 的观点,而不是密尔本人的观点。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以龙为本
<-- 目前头像 by 理业化肥
联系方式:站内短消息或邮件
离线
离线
理论上面讲的挺全了,只说个人观念的话我认为任何人没有权利插手他人自身权利。
自杀只是一种选择,我甚至完全不认为这是一种选无可选之下的最差选项。
但是真遇到了还是要就事论事,毕竟其中出于一时情绪崩溃,压力逃避的原因不在少数,这些人/龙是“希望生而被迫死”的,如果能够提供心理或者物质援助解决来源问题,那还是建议帮助。如果自身提供不了任何援助,却在自己道德立场下提出置喙之词,那不过是借事发挥的风凉话而已。
如果是逻辑清晰,冷静自持下将自杀作为自身目前状态下的最好方式,或者本身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活着并不能提供,不为“群体”道德观念苟活而无谓生死之别,抛开掣肘反而是一种明己而果断的选择。
他人的目光只是他人的,当事龙自己无憾即可。而且龙类大多生命悠长,我们目前短短数十年的看法可能根本无法包括所涉及的角度。
有 5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Mighdege, 龍爪翻書, 箐岚, Cobaltcrystal, 月影之翼
愿鳞牙利固,展翼蔽日,云霭相随,星辰永伴。
离线
想到图尔乾的“自杀论”。
图将该现象分为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和宿命型自杀,虽然是一百年前的理论,并且原作者过于强调社会因素,对非社会性因素忽视,并没有考虑个体的差异是其观点的局限,但其角度还是挺有意思的。
作者认为,处于社会中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如宗教徒的生活目标是宗教信仰)。西方近代个人主义的发展使个人与家庭、宗教和社会相脱离,从而使人感到生活空虚并失去目标。当“个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变得松弛的时候,当个人远离社会生活、并表现出极端的个人主义”的时候,为了逃避生活的空虚,追求心理上的痛快感受导致的自杀。对于社会地位没有限制,此时的自杀感受是“空虚感”(如心情持续低落的抑郁症患者);利己型自杀就有可能发生。
由此可以反推利他型自杀是当“个人过度整合于社会”,失去了个人自主性,一味地迎合社会规范选择了自杀,此时的自杀感受是“就义,牺牲”(理解为为国捐躯)
“失范型自杀”则是“欲望与满足欲望的手段之间的不平衡”,源自于社会发生了动乱,失去了规范与秩序,人们无法在混乱的秩序中寻求到满足自身欲望的途径,感受到了混乱选择了自杀,此时的自杀体验是“压抑”(遭遇逼债选择上吊)。
宿命型自杀几乎与失范型自杀相反,它源于对社会中一部分人过度压抑与管制,个人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上等阶层对下等阶层的剥削)为了结束这一切生活而选择自杀。此时因为下等阶层对于自身社会地位清楚地知道无法改变,此时的自杀感受是“绝望”例如,奴隶与囚徒的自杀率一般较高,特别是在野蛮、残暴的条件下。
那么导致龙自杀的原因只能从龙所在的社会中窥视。
当然对于答案选择还是知其因才能得其果,如果真的能给予自杀的龙其他选择,为什么不试着为他指出来呢?
不过无论对方如何选择,还是只有他自己能决定其命运。
There are worlds out there where the sky is burning,where the sea's asleep and rivers dream.people made of smoke and cities made of song.
Somewhere there's danger.Somewhere there's injustice.Somewhere else the tea's getting cold.
Come on,we've got work to do.
离线
本想说唯有不能确信对方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阻止自杀才有价值,想了想我决定收回这句话...
至于抛开自杀权力和意义的探讨,就论投票的选项——如果是对方的请求合理的话我会同意的,但是这种事情就不用热心肠了
最后修改: 镜中龙影 (2022-02-15 02:08:06)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
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
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那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人只有在想要改变的时候才会被改变,重要的是恍然大悟的一瞬间。
离线
离线
我的想法是,对于自然和社会约束都更少的龙来说。或许对于自杀的理解会有着和人完全不同的基础吧
人处于理性的自杀,实际上就是对生的价值判断为负,而且改变无望。前提还是人生命短暂而且在社会的位置相对固定,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拥有更换评价生命价值这个体系的能力,所以只能改变自己的生命本身了。
如果不是那种传统神话故事或者现代幻想故事里高度社会化的龙,而是真的悠长的,自由的生命的话,应该不会像人类一样有着这样固定的生命评价。甚至说,由于生命漫长而少有限制,本身就很难形成抓住外物评价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观念。
如果让我设想一个我的同类理性自愿自杀的状况的话,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想要探寻“死”本身吧。那我也会协助他,祝他在这回的探索之路上找到想要知道,想要体会的。
有 2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Cobaltcrystal
靑山속에 묻힌 玉도 갈아야만 光彩 나네
落落长松 큰 나무도 깎아야만 栋梁 되네
巡津 迁河
离线
首先想说一下对生与死的看法:
若是以非自杀者的角度,生理上的生与死是有区别的,比如新陈代谢的发生与否。
但是对自杀者而言,如果将生与死看为二元对立,那么能否认为二者只是相对存在而并无区别?比如从灵魂(若假设存在)的角度,是否能认为在这个世界中的身体死后灵魂能在另外的世界中以另一种形式出现?以这一观点看待,则可得出不存在真正的的死亡,存在的只是一段旅程的结束与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因此,如果从自杀者的角度,自杀可能只是厌倦了这段旅程,故没有理由阻止其他龙自杀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用你的鳞甲去感受阳光的温度,用你的羽毛去感受清风的抚摸
离线
在做出是否支持对方人权生命权之前,需要先深入交流,排除是心理疾病造成的影响(如果是需要帮助的情况,那么具体讨论)
并非所有自杀者都是在心理健康的状态下理智做出这样的选择的。(甚至可能大部分都不是)
在能排除这种干扰的状态并交流之后,那我一般来说是支持的。总的来说就是这是一个个龙个例的事情,我认为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答案,也不应该有一个统一标准答案。
最后修改: 月影之翼 (2022-07-23 04:56:00)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魂之所向 · 万物皆空
离线
即使是心理疾病造成的影响,也涉及到一个有没有可能治好的问题。当干预者使用了某些强制手段的时候,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个病能治好”,是对未来的猜测,而猜测不一定正确。这里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对干预者自己而言是怎样一种心态。是“你其实不想死,你在未来会放弃自杀的念头,我是为了你好”,或是“我不想让你死,不做些什么我会不舒服,我是为了我自己好受些”。在采取行动的时候这两种心态有差别。
以龙为本
<-- 目前头像 by 理业化肥
联系方式:站内短消息或邮件
离线
@shiningdracon 写道: 这里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对干预者自己而言是怎样一种心态。是“你其实不想死,你在未来会放弃自杀的念头,我是为了你好”,或是“我不想让你死,不做些什么我会不舒服,我是为了我自己好受些”。在采取行动的时候这两种心态有差别。
这个要求自我觉知,同样形式在生活中更常见的是对他人情绪的处理,比如“别哭了”是抚慰对方的情绪,还是藉由“抚慰对方”作为手段而试图安置自己被对方情绪所唤起的内在情感体验(虽然说通常不会用“别哭了”去做抚慰)。心理咨询里同样的形式叫“反移情”。这个形式的本质是“别人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的归属分类。
有 4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hiningdracon, 龍爪翻書, 月影之翼, Melayery
季
离线
[↑] @shiningdracon 写道: 即使是心理疾病造成的影响,也涉及到一个有没有可能治好的问题。当干预者使用了某些强制手段的时候,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个病能治好”,是对未来的猜测,而猜测不一定正确。这里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
因此我并不想使用是否有心理问题或是疾病这样的判断方法,而是看这个希望死亡的想法是否符合想法出现之前对方的人生判断。
因此在这里比起心理的安慰我会更多去弥补信息差或是思考差,也就是在对方的人生评价框架下说明现在的问题并不必然导向死亡(这有可能是因为经历不足,也可能单纯是情绪影响了思考)。而如果对方推翻了之前的评价框架,那么会尝试引导它建立一个能够将之前的对象全部包括的新框架之后再如此讨论。如果在原有的或是新形成的框架下得出了必须死的结论,那就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目标一样去帮助。
最后修改: 巡津龙 (2022-07-25 03:32:00)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靑山속에 묻힌 玉도 갈아야만 光彩 나네
落落长松 큰 나무도 깎아야만 栋梁 되네
巡津 迁河
离线
放开那只龙,让我来杀!(狂暴
素履而往,则无咎
离线
页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