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次 1
如題
因爲最近時間幻覺挺多(指以爲呆坐了十來分鐘其實過了四、五個小時)而突然想到的[還因爲咱本來就有這個問題,不過複雜點,恩]
還是個心理問題,以龍的身體素質要是出點毛病基本都在心理上
(不要提記憶遺傳啥的,這玩意兒對龍格沒啥影響)
別再笑了
离线
[↑] @Cobaltcrystal 寫道: 如題 因爲最近時間幻覺挺多(指以爲呆坐了十來分鐘其實過了四、五個小時)而突然想到的[還因爲咱本來就有這個問題,不過複雜點,恩] 還是個心理問題,以龍的身體素質要是出點毛病基本都在心理上 (不要提記憶遺 …
實際能力是指什麼,和這個幻覺是什麼關係
靑山속에 묻힌 玉도 갈아야만 光彩 나네
落落長松 큰 나무도 깎아야만 棟樑 되네
巡津 遷河
离线
离线
而且龍的生命週期很長…等等,龍的能力成長曲線也應該很長…那除了少數龍外應該就沒這個問題了吧…
別再笑了
离线
如果不提幻想設定的話,這個問題屬於性格和心理範圍。我們這羣人裏偏好內傾幻想和思考的性格偏多,而外面通常是務實經驗偏好的性格更多。
所以理論上對外界而言,心理年齡比實際偏低的情況更常見一些。
一走神就半天時間沒了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人想到事情可能是因果關係一條直線,想完就結束了,有人想事可能直接關聯了十七八個可能性以及類似的的事物然後越想越遠,等回神都不知道啥時候了。
這和龍沒有什麼關係,要有關係也是龍本身就是寄託了幻想的存在。
如果要以這個話題引申到龍身上的話,龍類如果是壽命更長的物種,學習能力的上升線應該能保持的更久一些。人類大概在大學結束後的年齡就要開始面對學習能力逐漸走下坡路的物理身體因素。
而早期學習能力是否更強大概只能看個龍設定了,雖然之前提到的愛好思考的性格,可能會更喜愛收集信息所以看上去更會學習一點,但也不是太強相關的東西。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Cobaltcrystal
願鱗牙利固,展翼蔽日,雲靄相隨,星辰永伴。
离线
离线
我小時候,我媽媽有說過我的心理年齡像老人~
不過我的能力還是普通人類小孩吧
所以我的情況應該是 實際能力低於心理年齡?
有 2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Cobaltcrystal, MMA牛仔恶龙哈特
←目前頭像感謝安雅贈圖。
Quit, dont quit... Noodles, dont noodles...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离线
离线
在我看來並沒有所謂心理年齡這個東西
只不過是隨着年齡增長學會了更多的知識與思考方式,因此思維過程與結果更爲成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所謂的心理年齡本身就是思維能力與閱歷的一個表現。也就不存在實際能力高於或低於心理年齡。
如果只是說是否喜歡呆坐之類的,這應該就是個生活習慣。只要不覺得浪費時間那就沒什麼好特別擔心的。參禪打坐某種意義上也算你說的呆坐,但是應該不會有人把這叫做心理年齡偏低。
有 2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Enedina, Cobaltcrystal
靑山속에 묻힌 玉도 갈아야만 光彩 나네
落落長松 큰 나무도 깎아야만 棟樑 되네
巡津 遷河
离线
离线
[↑] @Cobaltcrystal 寫道: 這麼說咱所謂的心理年齡就是在各個年齡段積攢相應經驗後的思考方式跟角度,也影響了“實際能力”…那麼學習到了新的思考方式跟角度,但是閱歷卻沒跟上呢?或者相反?畢竟現在獲取信息非常簡單= = …
我覺得沒有閱歷而學到思考方式和角度不太可能的,因爲大多數這種東西沒有親身實踐只記住概念是無用的。這種事現在我感覺反而少了一些,因爲大部分孩子又回到了另一種放養狀態,而以前由於大家族聚居仍然還有一些殘留,在一部分老人,或者特定職業家長教導下的小孩倒是會有這種現象。(比較典型的就是一些軍人家庭的孩子從小被教育服從命令和榮譽感之類的,但是並沒有相關經歷,只是把這些當作基本的人生教條)我猜你並不是這種情況。
反過來的話由於信息碎片倒是經常會有,不過看到的例子反而一般是過於未知的模仿,而且模仿的一般也是那些看起來值得誇耀的東西。我覺得你的發呆應該也不會是這種情況。
所以我覺得這的確就只是你的習慣或者性格問題,並不是什麼閱歷或者思維能力的問題。
靑山속에 묻힌 玉도 갈아야만 光彩 나네
落落長松 큰 나무도 깎아야만 棟樑 되네
巡津 遷河
离线
關於這個咱舉個不太恰當的栗子…就像是一個天才少年整天把自己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整日閱讀,他/她/它看到了衆生百態,看到了生老病死,各種知識與思想交匯,他/她/它似乎懂得了一切…但是卻從來沒有經歷過一切,懂得海浪的形成與形態,卻感受不到在面對滔天巨浪時的恐懼、瞭解蝴蝶的習性與種類,卻感受不到當一隻蝴蝶輕輕停在鼻尖時的酥癢、懂得愛情不過是由神經傳導的一種衝動,卻感受不到初戀時的酸甜…他/她/它不過是一個懂得太多的孩子罷了。思考,不知道爲何這樣思考;慌張,不知道爲何慌張;憤怒,不知道爲何憤怒…(逐漸偏離主題)
別再笑了
离线
[↑] @Cobaltcrystal 寫道: 關於這個咱舉個不太恰當的栗子…就像是一個天才少年整天把自己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整日閱讀,他/她/它看到了衆生百態,看到了生老病死,各種知識與思想交匯,他/她/它似乎懂得了一切…但是卻從來沒有經歷過 …
但是會存在描寫“面對滔天巨浪的恐懼”和“蝴蝶輕輕停在鼻尖時的酥癢”這樣的小說,而事實上,應該有些作者也並沒有這方面的閱歷,或者就說科幻,以及在那種世界下帶來的情感,應該沒有人是有幻想世界的閱歷的,但是他們的讀者卻能夠理解那個世界表達的氛圍和情緒之類的東西,這應該是類比的功勞?“賽博朋克很絕望”我們不知道是哪種絕望,但是在知道“大公司很可怕”這一知識的前提下把它放大,就可以理解到“賽博朋克很絕望”是什麼樣的。也就是說,這個天才完全可以信服這些閱歷,只要他能在房間經歷任何可能聯想的事情,比如窗外下暴雨,或者什麼多毛東西粘到了鼻子上。如果說這些閱歷是另一種新知識,那關於自身情緒的部分就更簡單了,在這個情況下閱歷就只是知識的呈現,人類的情緒肯定會造就出相應的母題,你可以找到從古至今的這種情緒的各種發生方式,只要這方面的知識足夠多,總能夠與自己的閱歷相共鳴,而且人本來就能夠產生情緒,也就是在這方面的閱歷實際上肯定會存在。
現實中閱歷跟不跟得上的問題,我的理解是閱歷只是另一種知識,一樣是拿來用的,比如與朋友交流時可以展示你的有趣的經歷,或者你寫小說的時候你需要從真實經歷裏取材之類的。你把他當工具對待的話你也就不會糾結爲何沒有能在很神祕的原因之下使它增加了,你完全可以要寫什麼工人小說你就花時間去看工人,成爲工人,要找有趣的事那就蒐集資料並幹一遍……當然,做到這些肯定不容易,但這樣可以將不可見的問題可見化,這樣你就可以說“沒時間、沒錢、沒精力、沒興趣。” 這些”沒“ 的原因顯然更好查找。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Cobaltcrystal
离线
說到塞博朋克想到塞博朋克2077,進而想到現在的大型遊戲,然後想到這樣的擬真可以足不出戶獲得“閱歷”,然後想到缸中之腦……= =
(突然想起催眠師手記有寫,怪不得咱腦子裏蹦出來這個栗子
別再笑了
离线
還是想多提一句,見聞和閱歷是兩回事。我早年閱讀量要比身邊人大一些,雖然因爲不分書本種類和優劣,總體閱讀質量也就一般。算起來在精力比較好的中學那幾年我是天天蹲在圖書館裏的。加上對書籍故事代入感很強,每次看文章都會有替人過了一生或者經歷一場大夢的感覺。
當時我也感覺過是不是“閱歷”要比同齡人類高一些,但事實看來也不過是比“同齡人”多知道幾種可能性,而且由於常年看書不願和現實人類過多交流,在人類社會標準的眼裏我的“人生閱歷”要比其他人幼稚的多。
很多事情聽說過-想象過-經歷過完全不是一同心態,親身經歷的的信息量也不是一個等級的。現在網絡足夠發達,二手信息獲取比以前更容易,不管的閱讀還是視頻還是遊戲你都能被灌輸很多別人觀念反芻的產物,這可以算是一種“積累”,在你有實踐經歷之後給你比常人更多的“思想利息”和思辨基礎,讓你見聞廣博和更爲有趣,但他現在不是“閱歷”。
如果你喜歡閱讀的話有些老話你應該聽過很多了:
盡信書不如無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這裏並不是要說弔書袋子或是前人的話一定是對的,而是閱歷是你經歷了什麼事之後會理解爲什麼他們會這麼想,裏面哪些是你能印證的,哪些方面這些想法是不適用的,是不是能推導出一些其他的可能性。你的想法是有事實基礎的而不是空想,把人家咀嚼過的信息印證爲自己的真實經驗和想法,那個纔是閱歷。
最后修改: 龙游踏尘 (2022-08-18 18:40:23)
有 2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Cobaltcrystal, Mighdege
願鱗牙利固,展翼蔽日,雲靄相隨,星辰永伴。
离线
太棒了,踏塵姐姐(?)跟咱想的差不多,但是表達的太好了
側面證明了咱閱歷跟見聞都少得可憐= =
別再笑了
离线
[↑] @Cobaltcrystal 寫道: 關於這個咱舉個不太恰當的栗子…就像是一個天才少年整天把自己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整日閱讀,他/她/它看到了衆生百態,看到了生老病死,各種知識與思想交匯,他/她/它似乎懂得了一切…但是卻從來沒有經歷過 …
你在這裏實際上假設了一種知識的核心和細枝末節的區別,所以認爲可以通過觀看各種經驗(提取出的知識核心)來跳過親身閱歷而獲得思維方式的結論,失去的那些體驗很珍貴但是沒有現實影響。但是實際上沒有這種差別。
假如你行走在叢林中,而那隻“蝴蝶”並非真的蝴蝶,而是某種攜帶病菌的昆蟲的話,它的習性種類或許與你無關。但是,在它停留在你未經防護的面部,給你的面部三角區留下一陣瘙癢與蟄疼的幾天後,你或許就會因爲高燒倒斃,讓你那顆裝滿知識的頭腦腐爛爲無數它的同類的養料。
如果你只將愛意理解爲一種生物學的神經衝動,或許當你第一次在人生中嚐到那種酸澀的時候,你就不會分辨那是真情抑或誘導,然後義無反顧地被騙去一切。
如果你只理解海浪的形成,卻不知道人在驚濤駭浪下的恐懼,或許你設計的逃生機制會適得其反,讓慌不擇路的人羣擁擠踩踏,帶走海浪本身造成損失數倍的人命。
所以你列舉的兩側真的有你想象的差別嗎?或許沒有。而這也正好展示了爲何不能用觀察經驗替代閱歷,任何記載都會丟失大部分信息,只剩下依照記載者認識的“核心”。因而無論你怎樣深入理解,其中都只有“他”而沒有“你”。憑藉記載者所篩選的信息,你只能在其中找到“他”的一種方式,將它作爲一顆無本之木移植過來,而不可能讓你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到驗證和修正。於是你得到的不是自己新的思維方式,而不過是一個按圖索驥的“經驗包”。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Cobaltcrystal
靑山속에 묻힌 玉도 갈아야만 光彩 나네
落落長松 큰 나무도 깎아야만 棟樑 되네
巡津 遷河
离线
页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