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iningdracon 寫道: 我是這樣看的,這是一個額外的前提:集體主義。人類中心主義本身並不必然蘊含集體主義。因此這一推導實際上依賴兩個前提:「人類中心主義」和「集體主義」。只要拒絕其中至少一個就可以。我會選擇首先拒絕集體主義。 …
我不認爲這裏是集體主義,但是可以稱爲pseudo-集體主義,“正版”的集體主義,如你說所,認爲存在一種,和個體利益關係難以描述的(因爲說多了就會露餡)、飄渺的“集體利益”,並且個體利益受其限制。但是這裏的pseudo-集體主義則不是這樣,它只是描述個體行爲的動機、最終受益方爲「集體」(當前語境下的人類)的一個子集。
至於這個pseudo-集體主義,是與人類中心主義伴生的,如果你拒絕它,也必須拒絕人類中心主義,因爲這翻譯一下正是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人類是唯一的目的”。因此,你沒法在拒絕pseudo-集體主義的情況下接受人類中心主義。
@shiningdracon 寫道: 具體而言,我支持這樣一種觀點:集體利益僅僅是個體利益的總和,不存在一個獨立於個體之外的“集體利益”。即使這樣的“集體利益”真的存在,它也不值得被維護。因爲沒有人說的清這個獨立的“集體利益”究竟是什麼。最終,這種模糊性會演變成對“集體利益”定義權的爭奪,最後掌握了定義權的人只是將其個人利益包裝成了“集體利益”。
我很喜歡,並且完全認同你對集體主義的觀點,你對集體主義的觀點精煉而扼要,可謂一針見血。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hiningdracon
你是正確的,我寫這句話的時候不小心繼承了之前討論的上下文,以爲這種太離譜的已經被扔出討論範圍了。 修正後的表述應該是:“這三點都可能是因爲能力不足,存在思維的侷限性導致的可能,有可能只是無心之失,不能武斷地直接歸類爲人類中心主義。”
(到底要發多少條回覆才能修改自己的歷史內容?)
但是這並不影響我的觀點,因爲你在這裏的用詞是「理解」而不是「體現」,因此我默認你提出的這些現象應該是體現人類中心主義的充分條件,當然,如果你認爲只需要必要條件的話,那我們是不存在分歧的。
1. 龍的存在主要爲了維護人類的利益(即使打過自圓其說的補丁)。
可以直接體現:“認爲人類是地球上以至宇宙間最核心或者最重要的物種”,因此可以作爲人類中心主義的判據,是一個充分條件,對此我沒有異議。
2. 龍傾向於變化成人形、融入人類社會。
3. 龍的思維方式趨同於人類。
這兩點都無法直接體現出人類具有至高無上性的思想,反例存在,例如《Wings of Fire》系列,經常可以看到對於這系列小說龍太像人類的批評,但是這系列小說的人類戲份極少,而且也絕不是小說描述的重點,更不可能是價值觀中心(據說有的話地位大概相當於龍的寵物),作者把龍寫成這樣的原因不是作者覺得人類現有的社會體系、思想、動作行爲一定是最好的,而是作者只會這麼寫。這個反例就符合3,而其他的一些國內外龍文學也可以作爲2的反例。
4也是類似的,不再分析。
總之,我的核心觀點是:後三點是必要條件,但是如果作爲「理解」,可能不夠「強」,但是,作爲「體現」,是完全可以的。
@shiningdracon 寫道: 你之前的帖子裏也提到了同樣的例子:1. 作者希望藉此將非sapient being升格爲sapient being,因爲在作者的認識中,非人類存在就低“人”一等,作者通過這種方法將龍類角色“擢升”爲人,此類小說描寫(禍害)的對象通常不僅限於龍類,通常還包括各種妖獸。2. 作者希望借“如此強大的存在都希望成爲人類” 而襯托人類、人性、情感的優越性,希望藉此歌頌某種人類特質。
爲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爲你將我的內容中的關鍵限定條件:“非人類存在就低‘人’一等”、“襯托人類、人性、情感的優越性”和“希望藉此歌頌某種人類特質”等移除了,因此,WoF和很多其他這樣的小說作品,儘管基本不體現人類中心主義,但是就容易被你給出的「理解」匹配到,但是因爲這些限定條件的存在,基本不會被我的描述匹配,當然,你給出的這個例子能被二者都正確匹配。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hiningdracon
https://chatgpt.com/share/67d5741c-7a98-800c-9235-da04878fc753酷哦~有時候覺得自己會廢掉
呀啊啊啊啊啊都沒押韻啊!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herixs
我認爲的『人類中心主義』,可能是『人類優先主義』,以這個角度來談論的話,很多龍從小愛看的作品都會『中箭落馬』,而論壇外的人看了,甚至會認爲:這個到底有什麼錯、本來就應該要這樣安排。
首先還是從宗教中的基督教開始吧。作爲這個體系裏的,我問過傳道者,『動物死後會去哪?』
得到的答案是『動物死後會去天堂,因爲動物不像人類一樣帶有原罪』。(臺下學生面帶微笑,紛紛表示這個問題他們也想知道,畢竟當時動物保護已經擡頭,不時會有『爲什麼聖經裏頭只有提到人類的結局?』被提出來)
但我知道這個答案其實是符合時代潮流的答案,幾乎所有的人類宗教典籍都是爲人類服務的。從沒提過動物的結局,甚至提到蛇或龍時大大的加上貶義。
『我又看見另有一個獸從地中上來,有兩角如同羊羔,說話好像龍。我又看見三個污穢的靈,好像青蛙,從龍口、獸口並假先知的口中出來。他捉住那龍,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它捆綁一千年,』以上摘錄自《聖經最後章節,啓示錄》
而聖經早已經在《舊約》中把《所有活物》定爲人類食物,是沒有靈,只有魂的存在。
目前幾乎所有的作品幾乎是不會過審的(我來審的話)
《龍之心》電影,捲入人類之爭,爲人類犧牲
《魔神英雄傳》動畫,只有人類小孩可以駕馭龍之力
《數碼暴龍》動畫,只有人類小孩可以被選爲被選召的孩子
《馴龍高手》。。。。。來個馴人龍王還差不多。
繁多不勝枚舉。
除非我的那個AI輔助小說作品有人受得了,但顯然人類受不了。『戰爭嘛,總會死人的。但我設計成死的人比較多不行嗎』即便Furry圈有部分共識,妥善處理人獸仇恨,並且平衡不同種族。但目前爲止顯然Furry圈與情色圈都混一起說不清楚,何況這個問題。
一晚上速通了,豪堪😋從來沒看過這種一個雷都不觸還是硬科幻的文,太爽了。正式成爲我心目中科幻巔峯之作。
@Sherixs 寫道: 人工智能只能基於人類所積累的(大量的)知識,無法做到超越。
發現了新的知識算是超越嗎:MIT物理學家用AI發現了物理學中的新方程
@Sherixs 寫道: 如何評價人類是否有人類中心主義?有請其他生物發言!:其他生物:“”。
難道我不是正在發言嗎
@Sherixs 寫道: 難道說妖不以人爲目標,就背道而行,進行反抗,追求所謂的自由就無人類中心主義了嗎?
@Sherixs 寫道: 私以爲,無法脫離人類,就永遠無法脫離人類中心主義。
人類中心主義是一種價值觀念,換句話說就是“應當以人類爲中心”。那麼去掉“價值”,去掉這種“應當”,自然就不是人類中心主義了。
進一步追問:現實之下給龍立定這個人類中心主義是爲了區別什麼呢。。
可以對作品的“觀感”進行區分。“非人感”本身是一種觀看體驗。如果完全放棄人類中心主義這個詞,就無法在這個維度區分作品了。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herixs
人工智能筆下的龍是否可以算沒有了這種認知限制?
不能。
人工智能只能基於人類所積累的(大量的)知識,無法做到超越。
再下去樓要偏題了
一味地推崇人工智能只會更加凸顯個體知識的欠乏
不難想象一個以人做爲中心的體系,其中妖以成爲人爲目標。
難道說妖不以人爲目標,就背道而行,進行反抗,追求所謂的自由就無人類中心主義了嗎?這個問題可以去問問妖哦
如何評價人類是否有人類中心主義?有請其他生物發言!:
其他生物:“”
。
私以爲,無法脫離人類,就永遠無法脫離人類中心主義。
進一步追問:現實之下給龍立定這個人類中心主義是爲了區別什麼呢。。
如果是我過於悲觀,請原諒。
@Amorphous 寫道: 作爲「人類個體」也應當無條件爲了「人類」的利益而服務
我是這樣看的,這是一個額外的前提:集體主義。人類中心主義本身並不必然蘊含集體主義。
因此這一推導實際上依賴兩個前提:「人類中心主義」和「集體主義」。
只要拒絕其中至少一個就可以。
我會選擇首先拒絕集體主義。具體而言,我支持這樣一種觀點:集體利益僅僅是個體利益的總和,不存在一個獨立於個體之外的“集體利益”。即使這樣的“集體利益”真的存在,它也不值得被維護。因爲沒有人說的清這個獨立的“集體利益”究竟是什麼。最終,這種模糊性會演變成對“集體利益”定義權的爭奪,最後掌握了定義權的人只是將其個人利益包裝成了“集體利益”。
最后修改: shiningdracon (2025-03-13 16:24:07)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Amorphous
@Amorphous 寫道: 你可以仔細查看我之前寫的那篇內容,在這四條中,實際上只有「龍的存在主要爲了維護人類的利益(即使打過自圓其說的補丁)」這一條真正屬於人類中心主義,而其他三點都基本只是能力不足,可以歸咎於思維的侷限性,只是無心之失,不能歸類爲人類中心主義。
我舉一個能同時涵蓋後三條的例子:六道中人道高於畜生道,妖以修煉成人爲小目標。
雖然嚴格來說這個例子裏“人”並不是中心,只是六道等級中的一個層級。但不難想象一個以人做爲中心的體系,其中妖以成爲人爲目標。
你之前的帖子裏也提到了同樣的例子:
1. 作者希望藉此將非sapient being升格爲sapient being,因爲在作者的認識中,非人類存在就低“人”一等,作者通過這種方法將龍類角色“擢升”爲人,此類小說描寫(禍害)的對象通常不僅限於龍類,通常還包括各種妖獸。
2. 作者希望借“如此強大的存在都希望成爲人類” 而襯托人類、人性、情感的優越性,希望藉此歌頌某種人類特質。
這類設定顯然是有意爲之,是一種情感傾向而非知識欠缺。所以我沒理解在這裏把它判定爲“思維的侷限性,只是無心之失”的原因是什麼。
最后修改: shiningdracon (2025-03-13 14:47:59)
我明確反對人類中心主義。
拋開這些晦澀難懂的描述,我們可以換一個詞來表述人類中心主義,那就是
「人類至上論」
也就是說:“認爲人類是地球上以至宇宙間最核心或者最重要的物種,且評價現實的真實與否亦依賴於人類喜惡的視角。”
@shiningdracon 寫道: 對於這個詞的理解,我目前能想到幾個大方面:龍的存在主要爲了維護人類的利益(即使打過自圓其說的補丁)。龍傾向於變化成人形、融入人類社會。之前談論的話題:對於龍變人的看法。龍的思維方式趨同於人類。比如經常被詬病的“龍皮人”,外觀是龍但心理活動與行爲和人類沒區別。這可能還包括一些對於習以爲常的人類心理特徵、行爲特徵所衍生出來的或多或少的擬人傾向。龍的存在被賦予人類宗教意義。比如一些作品裏龍被設定爲神祇,但這些設定往往是從人類的宗教框架中衍生出來。
你可以仔細查看我之前寫的那篇內容,在這四條中,實際上只有「龍的存在主要爲了維護人類的利益(即使打過自圓其說的補丁)」這一條真正屬於人類中心主義,而其他三點都基本只是能力不足,可以歸咎於思維的侷限性,只是無心之失,不能歸類爲人類中心主義。
對人類中心主義的看法,這實際上涉及到了道德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兩個集合,一個元素之間的關係的問題:
1. 「個體」(e)和「集體」(S)是什麼關係?
2. 某個「集體」在一個由不同種類「集體」所構成的「全體」(U)中是什麼地位?
3. 一個涉及到「個體」所在「集體」和其他所有「集體」的行爲是否道德的判據是什麼?
而人類中心主義給出的答案是:對於一個「人類個體」而言:他所在的「集體」就是「人類」,作爲「人類個體」也應當無條件爲了「人類」的利益而服務,而「人類」在「所有生物」這個「全體」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一個同時涉及「人類」和「其他生物」的行爲是否道德,只看是否損害了「人類」的利益,如果沒有損害就是道德的,無論對「其他生物」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
可以推導出,人類中心主義的狂熱支持者的特點有:
1. 認爲環境問題,只要沒有立刻危害到人類,就可以忽視。
2. 反對動物保護法立法,並且認爲只要沒有影響其他人類的心理健康,就可以忽視。
3. 仇視飼養並愛護寵物的同類,並進行恐嚇威脅(投毒等)。
更有趣的是,以人類爲例在單一種族內部繼續討論,當把「人類」替換爲“民族”(國家),「其他生物」替換爲「全人類」的時候,會得到一個類似的“民族中心主義”,那麼,它的觀點會是:
1. “我”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最核心的民族。(納粹主義)
2. 只要戰爭能夠爲國家掠奪財富,那麼就可以肆意發動,無論會爲其他人類造成什麼災難。(軍國主義)
3. 對自己族羣的極端支持,同時將其他國家,種族,宗教或文化社羣視爲敵對對象,並加以歧視、排斥和仇恨。(極端民族主義)
已經大滿貫了,到了這裏,你現在還認爲人類至上論是合理的嗎?
因此,對我而言「人類中心主義」的內核其實並不是「人類」而是「中心」,我反對人類中心主義,不是因爲反對人類,而是因爲它的背後隱藏的納粹主義、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我一條混亂陣營的小龍,怎麼可能會認同這種東西 ,正是因此,如果哪天有龍搞了“龍類中心主義”,那我也不介意與開明的異族站在一起反對“龍類中心主義”。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見解了。
@龍游踏塵 寫道: 我估計他是指的是哺乳類在這方面發育有簡化,比如現在一個比較出名的觀點指出哺乳類因爲恐龍時代生態位被壓制,轉入地下或夜晚生活,導致四色視覺退化至二色視覺,到現在也只有部分靈長類重新演化出三色視覺了,相比和龍相關的鳥類爬行類大多是四色視覺。
正是如此
@Amorphous 寫道: 某些哺乳動物先把喉返神經和視網膜的祖傳bug修好再來討論,人類的基因組是一個垃圾堆,而且某些人類真是自大又無知。
這並不是嚴格的論證,只是調侃 ,和人類中心主義確實沒有關係,但是正所如人類使用的大多數Curse Words的使用情境實際上與Curse Words中經常出現的(Censored)和(Censored)一樣,並沒有直接關係。
不過,你使用了這樣的邏輯:你這裏的龍屬於脊椎動物 - > 人類現在觀察到的脊椎動物都存在喉返神經的缺陷 -> 你這裏的龍與地球上的脊椎動物有相同的魚類祖先 -> 龍也一定存在喉返神經的缺陷 -> 使用這個調侃可能誤傷他龍
這是不通的,因爲龍不屬於人類目前觀察到的脊椎動物,並且,我並不瞭解你這裏的龍與地球上的脊椎動物是否有共同的祖先,因此,在我不知道更多信息的基礎上,即使您這裏的龍類似脊椎動物,也有可能不存在相關缺陷,因爲不僅條件不充分,還在使用結論推導原因,是無效的,因此,我無法得出這個結論。
很顯然,如果我先入爲主地假設您這裏的龍存在相關的缺陷,顯然排除了很多非常有趣的可能,並必須在不瞭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做出更多先入爲主的假設,並引起問題,這也並不符合我「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儘量做善意假設」的原則,因此,我更傾向於假設您這裏的龍基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龍游踏塵 寫道: 不過要說基因是垃圾堆的問題可能大家都能中槍。結果導向而言,演化存活下來的都很幸運或很成功了,屍山堆裏爬出來的)
沒錯,垃圾桶確實暴論了,不過大多數生物的基因就是這樣的,突出一個積重難返。
我倒是覺得挺明顯的,不知道人文主義算不算人類中心主義。
甚至有的網文都會吐槽:
原來如此,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歷史呢,琳再往下看去時,石板下面畫着‘木之靈’的模樣。
怎麼又是一個白骸龍的樣子?而且這個白骸龍身上還長了一大堆的樹葉……白骸龍的想象還真是離不開自己的模樣……
(裏面的白骸龍是一種恐龍)
另外對人類中心主義的解釋這個應該比較全:
https://metaso.cn/s/tNOU7C8
“人類中心主義”這個詞可能的釋義
人類中心主義有三種不同含義:生物學、認識論和價值觀層面。生物學上,人類以自我爲中心維護生存;認識論上,人類是活動的中心;價值觀上,人的需要決定客觀世界的價值,並引用“人是萬物的尺度”。和也提到類似觀點,尤其是普羅泰格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人類中心主義爲一種教義,認爲人類是宇宙中心,福祉是最終目的,並通過量表驗證其核心是人類的優先地位。和提到人類中心主義起源於文藝復興,強調人類利益爲宇宙中心,與神中心主義相對。
人類中心主義常被誤解爲統治主義或征服主義,但劉湘溶將其定義爲文化觀念,視人類爲自然界最高貴的存在,一切爲人存在。討論了認知和道德人類中心主義的區別,前者指認知侷限,後者是道德立場,兩者常被混淆。
人類中心主義常與負面環境問題相關,但也有人認爲短視更嚴重。引用《韋伯斯特詞典》和大衛·佩珀的定義,強調人類是宇宙中心和價值的來源。指出人類中心主義在西方宗教哲學中根深蒂固,認爲人類與自然分離且優越。
的日文資料提到人類中心主義在西方宗教和哲學中的基礎,如基督教創世記的影響。則聯繫到笛卡爾和培根,視自然爲可操控的機器,人類中心主義是現代性思想的根源。
綜合我搜索到的資料,人類中心主義的釋義包括多個維度:生物學、認識論、價值論,涉及哲學、倫理、環境等方面。需要分點說明,並引用對應的證據編號。注意不同證據間的異同,比如有的強調歷史演變,有的討論環境問題的影響,有的區分認知與道德層面。確保涵蓋所有重要觀點,正確標註引用來源。
“人類中心主義”這一概念具有多維度的釋義,不同學科和語境下存在差異,甚至存在內部矛盾。以下是綜合多篇證據的詳細解析:
一、哲學與認識論層面
本體論定義
認爲人類是宇宙的中心實體或目的,人類利益是衡量一切價值的終極標準。例如: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人類作爲認知主體對世界的解釋權。
價值觀層面,客觀世界的價值由人的需要決定,“人的尺度是評價一切的標準”。
認知侷限性
人類在認識論上必然以自身爲中心(認知人類中心主義),所有觀念和觀點均基於人類視角。例如,托馬斯·內格爾(Thomas Nagel)指出人類視角的固有限制,如“蝙蝠是什麼感覺?”的哲學思考。二、倫理與環境層面
道德立場
主張人類在道德上優於非人類生物,應優先考慮自身利益(道德人類中心主義)。例如:大衛·佩珀(D. Pepper)認爲,人類是唯一的價值創造者,自然僅爲資源。
部分學者將其等同於“物種主義”(speciesism),即基於物種身份賦予道德特權。
環境爭議批判觀點:人類中心主義被視爲環境危機的根源,因其主張自然爲人類服務,導致掠奪性開發。極端形式表現爲“人類統治主義”或“征服主義”。
辯護觀點:劉湘溶等學者認爲,合理的人類中心主義(如“智慧人類中心主義”)可通過分配正義調整行爲,實現可持續。
三、歷史與文化演變
起源與發展萌芽於古希臘哲學,中世紀被神中心主義壓制,文藝復興後復興。
基督教創世敘事(如“統治自然”)和笛卡爾“自然即機器”思想強化了人類中心主義。
現代性關聯近代理性人類中心主義是工具理性、技術理性的源頭,與工業文明緊密相關,但也引發生態危機。
西方宗教和哲學長期將其視爲基本信念,如《大英百科全書》定義人類與自然分離且優越。
四、分類與爭議
強弱之分強烈人類中心主義:忽視行爲後果,主張絕對支配。
弱化形式:承認生態約束,強調責任與可持續發展。
概念混淆認知人類中心主義(描述性)與道德人類中心主義(規範性)常被混用,導致邏輯謬誤。
部分學者認爲“人類中心主義”一詞被濫用爲環境危機的替罪羊,掩蓋了更復雜的制度性原因。
五、相關對立概念
反義詞:生態中心主義(Ecocentrism)、生物中心主義(Biocentrism),主張以自然整體或非人類生物爲價值核心。
後人類主義:試圖打破人類與非人類的二元對立,強調混合與多元視角。
六、實證研究
心理學量表驗證“純粹人類中心主義”的核心是主張人類優先,與環保行爲呈負相關。例如,高載荷項目包括“人類是宇宙最重要實體”等抽象價值判斷。
總結
人類中心主義的核心是將人類置於宇宙、認知和價值的中心,但其具體含義因語境而異:可能是生物學必然性(如生存需求)、認識論侷限,或倫理主張(如道德特權)。儘管常被批判爲環境破壞的根源,也有學者主張其合理形式可爲可持續發展提供框架。理解這一概念需注意其歷史演變、分類差異及與其他思想的互動關係。
最后修改: 羽落 (2025-03-12 22:33:58)
龍長久以來不就是依靠 神話,故事,設定 在大部分人類的社會中流傳的嗎?(延續生命力 或者說 刷存在感);哪裏有什麼人類中心主義.
我只認爲這說明龍與人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或者說羈絆?):形象非常典型,又流傳廣泛,文藝作品的逃不掉的元素了屬於是.
當龍的形象被開發得差不多時,自然有人類會去尋求新的領域.(只能說看得多了,遇到低質量作品的概率也會上升了).這些新領域,無法得到各位的滿意也是無法避免了的吧.
HHH真要追問起來,請問哪個人類有資格代表龍發言了?
我認爲龍的命運已經和人類交織起來.對我個人而言,我能做的只有觀望.
我所剩的時間當然不及龍的.(生命)
那些我自己的,曾經試圖去糾正別人的行爲,到頭來只給我帶來了疲憊.
或許把龍的靈魂裝在人的身體裏,就是會這樣更快得感受到衰老呢????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镜中龙影
最近“人類中心主義”這個詞出現頻率較高,開個帖聊聊。
對於這個詞的理解,我目前能想到幾個大方面:
龍的存在主要爲了維護人類的利益(即使打過自圓其說的補丁)。
龍傾向於變化成人形、融入人類社會。之前談論的話題:對於龍變人的看法。
龍的思維方式趨同於人類。比如經常被詬病的“龍皮人”,外觀是龍但心理活動與行爲和人類沒區別。這可能還包括一些對於習以爲常的人類心理特徵、行爲特徵所衍生出來的或多或少的擬人傾向。
龍的存在被賦予人類宗教意義。比如一些作品裏龍被設定爲神祇,但這些設定往往是從人類的宗教框架中衍生出來。
還有沒有其它補充?
2017年的一項研究提出,一個僅基於環境挑戰的數學模型即可解釋人類大腦的大規模進化。發表於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研究團隊結合生命史理論和代謝理論,構建了一個詳細的大腦能量分配模型,探討個體如何平衡身體生長、認知技能學習和繁殖。結果表明,即便沒有社交競爭或合作,個體在面對環境挑戰(如覓食、製造工具)時,大腦仍會進化得更大,以支持技能學習和能量獲取。
該模型成功預測了人類童年、青春期和成年期的生命階段,並揭示了影響大腦大小的關鍵因素:環境挑戰的難度、技能的有效性及記憶的代謝成本。
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觀點,表明僅憑環境壓力就足以推動大腦進化,而非僅僅依賴社交互動或文化累積。
González-Forero M, Faulwasser T, Lehmann L. A model for brain life history evolution. PLoS Comput Biol. 2017 Mar 9;13(3):e1005380. doi: 10.1371/journal.pcbi.1005380. PMID: 28278153; PMCID: PMC5344330.
這個研究的模型未考慮社會互動因素,因此無法直接支持或否定社會腦假說,但它的確給社會腦假說之外的理論提供了論據。
進化生物學家質疑的食肉動物的社會性與大腦增加之間的聯繫
獵犬羣、狒狒羣、羚羊羣:當人們觀察羣居動物時,常常會被它們展現出的智慧所吸引。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社交性在促進某些哺乳動物類羣的大腦增大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密歇根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約翰·費納雷利(John Finarelli)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約翰·弗林(John Flynn)的一項新研究,對這一假設提出了質疑——至少在食肉目動物(Carnivora)中並不適用。
費納雷利和弗林通過對大量現存和化石食肉動物物種的大規模分析,將大腦相對增大的現象置於進化背景中進行考察,結果發現,大腦增大與社交性之間並無固定聯繫。
他們的研究論文將在本週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發表。
“社會大腦假說(Social Brain Hypothesis)並不具有普遍適用性,”費納雷利表示,“當從整個類羣的進化歷史來看相對腦容量時,至少在食肉目中,這一理論就站不住腳了。這項研究清楚地表明,食肉動物的大腦增大幾乎可以肯定是由不同的原因驅動的。”
弗林補充道:“當你逐個分析食肉動物類羣時,會發現只有犬科動物(canids)符合此前關於社會大腦假說的分析模式。”他所指的是2007年發表在《進化》(Evolution)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該論文曾測試社會大腦假說,並認爲在食肉目、靈長目和有蹄類動物(偶蹄目和奇蹄目)這三個物種豐富的哺乳動物類羣中,社交性推動了相對大腦大小的增加。大腦相對大小的進化一直是生物學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對生態學、能量代謝和生物生命週期等方面都具有深遠影響。此前的研究發現,這三個類羣的大腦相對體型增大的趨勢與社交性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
爲了更詳細地研究食肉目動物大腦的進化模式,費納雷利和弗林分析了289種陸生食肉動物,其中約一半爲化石物種。這項研究首次在整個食肉目哺乳動物的進化樹範圍內,重建了相對腦容量的變化。現存食肉目動物分屬15個科,包括熊科、鼬科、貓科、犬科及其他相關物種。研究人員收集了這些陸生食肉動物的顱內容量(即大腦大小)和體重數據,以估算其相對腦容量(即腦化指數,encephalization)。隨後,他們利用這些數據來繪製不同類羣內部的腦容量變化軌跡(這一過程稱爲“重建異速生長比例”scaling allometry)。
他們的分析發現,在食肉目動物的進化過程中,至少發生過六次獨立的大腦大小變化,這表明大腦增大的過程比此前認爲的要複雜得多。一些食肉動物類羣的相對腦容量相對穩定(例如,現存食肉目中的兩大主要類羣之一——裂腳類Feliformia,除了小型貓科動物外,其餘成員的大腦大小基本未發生顯著變化)。而其他類羣,如已滅絕的熊狗科(Amphicyonidae),在進化過程中相較其祖先大腦逐漸變小。
相比之下,犬科動物的大腦則經歷了一次相對較晚的增大過程。費納雷利和弗林發現,犬科動物的數據影響了之前針對現代食肉動物進行的社會大腦假說測試。如果將犬科動物從分析中剔除,其他食肉動物的大腦大小與社交性之間就不會出現相關性。然而,即使現代犬科動物大腦較大,其大腦增大的真正原因仍不明確:是更大的大腦被用於促進社交性,還是社交性推動了大腦的增大?部分答案可能隱藏在費納雷利2008年對犬科動物進化變化的研究中,該研究表明,犬科動物的大腦增大始於約1000萬年前,當時現代犬科動物的最早代表出現。
在現存食肉動物中,大腦大小與社交性的關係仍然高度可變。如果社交性是導致整個食肉目大腦增大的原因,或者說大腦的進化促進了社交性,那麼大腦較大的熊、鼬類和小型貓科動物應該是高度社交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此外,那些保留了祖先特徵的食肉動物同樣不符合社會大腦假說的預期。例如,腦容量相對較小的鬣狗(Hyena)和獴(Mongoose)類羣中,既有社交性強的種類,也有非社交性種類。
“這是一項複雜而強有力的研究,它將化石與現存食肉動物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弗林指出,“如果僅研究現存物種,往往無法正確地重建進化過程。這項研究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並表明社會大腦假說並不適用於所有食肉目動物。”
研究背景
約翰·費納雷利(John Finarelli)是密歇根大學地質科學系的助理教授,約翰·弗林(John Flynn)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Frick化石哺乳動物館長兼理查德·吉爾德研究生院院長。本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研究基金(AMNH Collections Study Grant)、布朗家族基金會研究生獎學金(Brown Family Foundation Graduate Fellowship)以及密歇根大學學者協會(University of Michigan's Society of Fellows)的資助。
最后修改: shiningdracon (2025-03-12 04:44:24)
你好,歡迎加入,願你尋獲所求
[↑] @shiningdracon 寫道: 歡迎。也算不上什麼來歷。
應龍本身規格挺高
應龍有翼
朋友都叫我“影子”,ying 也可以是“影”的發音,算是雙關
更重要的是,買域名時就這個還沒被買下而且不貴…
多謝多謝,裏面畫龍的大佬好多呀,挺羨慕的。
很有可能。這裏還有一篇對條紋卡拉鷹的研究,作者認爲這種獨居/鬆散羣體的鳥類的高智力來源於其生存環境。
像其他低恐新性(對新事物不害怕)的廣適性物種一樣,我們預測條紋卡拉鷹會採用觸覺探索的方式來解決任務,能夠靈活地轉向新的、尚未解決的問題,並在不斷嘗試中提高表現。實驗結果顯示,條紋卡拉鷹的表現與使用工具的鸚鵡相當,在短時間內就達到了創新能力的上限,能夠快速學習,並靈活地反覆解決問題。
我們認爲,這種能力與條紋卡拉鷹的生態特點密切相關,包括地理範圍受限、食物資源不穩定以及機會主義的廣泛取食策略。
Harrington, K.J. et al. (2024) ‘Innovative problem solving by wild falcons’, Current Biology, 34(1), pp. 190-195.e3.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3.10.061.
條紋卡拉鷹解決各種謎題的視頻 :https://vimeo.com/886008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