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出來玩和龍又有什麼關係呢×?
另一方面不是因爲龍信仰有沒有機會成爲朋友就是另一碼事了。
在我看來朋友聚會就是朋友聚會,不是宗教活動,而龍信仰是結識朋友的契機。
有時候結實了新“教友”出來見見也沒啥不好的,而且朋友聚會是讓自己消費並去體驗一些節慶活動的良好契機。
反正除非饞的不行我是不會自己去下館子,沒人一起玩也很少進行娛樂活動。
和朋友聊世俗話題也無任何不妥,更何況性向和伴侶問題也不是和龍無關嘛?
至於設定圖拍手機這種行爲我沒什麼興趣,不過有朋友要求過我也就不掃他們興了,樂於留個念想不正是玩得開心嗎?
我覺得可以稍作補充延伸,這裏長期以來的共識大概是
1我們真誠的懷有對龍的特殊情感或信仰,通常來說龍是我們認同感的所在而不只是興趣愛好或者角色扮演遊戲。
2我們知道龍對我們是內在的,無論如何看待龍,我們清楚自己受困於一具人類軀體,我們或者情景或者沮喪但都接受了這一點,龍不是一切。
3即使如此我們仍然確切的持有這種對龍的情感和態度,無論日常生活中我們怎麼混跡於人類與其社會之間。縱使龍不總是關聯到生活,但龍仍然很重要。
在這三點之下通常我們不會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強調龍並存在人軀影響了對龍的印象這種情況。
最后修改: 镜中龙影 (2025-03-26 10:59:26)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地球遗龙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火柴龍
武裝力量字面上首先是武裝然後是力量,武裝即用武器裝備起來,力量在這裏指具有影響力的勢力。武裝力量就是具有武器裝備,意圖通過暴力施加潛在影響力的團體。
那麼,龍是否應該具備其武裝力量無非就是從兩方面考量,龍是不是需要進行武裝,以及龍需不需要組成暴力團體。
全看設定。
首先也許在很普遍的設定中龍天生具備了很強的暴力能力以至於沒有發展武器裝備的需求動力,所以嚴格意義上的武裝力量可能不滿足形成條件。另一方面龍的社會性程度也是因龍而異的,哪怕是社會性在刻板認知中被定義爲程度低的龍也有可能因爲需求(比如外部壓迫或者共同利益)而至少暫時理解爲一個暴力團體,因此拋開武裝而言,龍這個物種是否可能存在暴力團體這一點上普遍應該是會存在的。至於這個暴力團體是不是常備的或者半永久性的就要看社會設定了。
最后修改: 镜中龙影 (2025-03-26 13:54:13)
沒投。介意線下見面,但認爲還沒到硬式要求的地步。至於影響,至少對我會有影響,除非是非常熟的朋友。
以我的經驗,會想要見面的網友都是非常熟悉的朋友,兩三個一起喫個飯什麼的。
然而以我所見,經常會有宣傳龍聚的事情。既然有宣傳那有不熟的參與者的概率會相當大,並且從合拍(一樓舉的那種)來看,基本沒有明顯furry特徵的都快刻板印象了。
多種族社會感覺已經成執念了且外部壓力大於武裝力量對自己潛在的威脅
感覺多種族社會還是有些模糊,比如奶牛與人、螞蟻與蚜蟲是否屬於多種族社會?似乎能在地球上找到最符合想象的是海葵與小丑魚。
我印象中你的世界設定裏有龍結成的部落社會?
我倒是從沒用過“龍部落”這種詞,可能是和其它世界觀混淆了,我的世界觀有些像GT,出現聚集地時就不是用“部落”形容的了。
那些擅長狩獵和殺戮的龍算是專門的武裝力量嗎?這裏的利益衝突方是獵人和獵物
算這裏定義的武裝力量,至於屬不屬於專門我認爲“擅長”與“職能”還是不太一樣的,專門肯定得在分工後。
如果“利益衝突方”特指同樣的智慧生物,那麼在部落之間戰爭的情況下這些龍就是戰士
或許可以把基於氏族形成的寬鬆團體也視爲一種沒有空間上聚集的部落。
戰士這一職業的誕生幾乎是社會分工的必然
其實我經常想龍是不是有可能做到精通百行。
線下見面和信仰什麼的沒有關聯的吧?我覺得你說的是網友“見光死”這種現象。有的人線上和線下差別很大,是導致見光死的主要原因。
@Ancalagon 寫道: 我尤其想聽看看影子看法。
以我的經驗,會想要見面的網友都是非常熟悉的朋友,兩三個一起喫個飯什麼的。你描述的“越來越世俗化”的問題沒有發生。
@Ancalagon 寫道: 有個負面例子就是 Furaffinity 生前每次公開露面,就會被惡搞得很難看
我不大瞭解這些事。不過可以想象 Furaffinity 那種體量很大的網站可能會有更多矛盾。而我這種超小型的網站,連一個圈子都很難算得上。
我在大陸的某些平臺看到龍迷聚會,基本就是把手機屏幕設置成自己設定,然後合拍 (借用隔壁站長的)
問題來了,我其實一直是主張避免影響信仰的活動,就好像韓國戲劇《魷魚遊戲2》裏頭,有個小孩看到拿下布偶裝的人類的臉之後,哭了起來。而有些獸迷聚會以前也是如此嚴格,(但後期變得十分寬鬆),反而是專業的遊樂園或吉祥物的商業場合比龍/獸迷同好還有嚴格。
你介意線下見面嗎?我是非常介意的。因爲這樣一方面,大家本來都是爲了一個“線上喜好”而見面,沒有必要發展線下的吧。
根據我二十年前的觀察,時常線下見面的同好,實際上 “越來越世俗化”,例如開始討論性向問題啦,伴侶問題啦。甚至使用真人頭像的龍迷,我看這些最後也不是隻有討論龍嘛。反而是這個論壇成了“文化上的避風港”了。
我尤其想聽看看影子看法。如果是畫家,那在所難免,比較作品展示,開設同好作品即賣會,不可能整天戴着面具嘛。但是站長就不一樣了,大可以躲在幕後。有個負面例子就是 Furaffinity 生前每次公開露面,就會被惡搞得很難看,一點也沒必要吧。
所以,我主張線下聚會,在討論特殊議題的論壇,又特定想法的族羣,完全沒有必要,也應該避免。各位認爲呢?畢竟看到人類的面容,很難說每個人都是保持初心的吧?
我印象中你的世界設定裏有龍結成的部落社會?在這樣的部落裏,那些擅長狩獵和殺戮的龍算是專門的武裝力量嗎?這裏的利益衝突方是獵人和獵物。如果“利益衝突方”特指同樣的智慧生物,那麼在部落之間戰爭的情況下這些龍就是戰士。
@羽落 寫道: 得出可能形成的環境:多種族社會感覺已經成執念了且外部壓力大於武裝力量對自己潛在的威脅、基於氏族形成的寬鬆團體、溫飽問題解決情況下需要強制性力量保障貿易規則、極大外部壓力下抱團。
或者我先把目標理解爲圍繞“多種族社會”構建武裝力量。
戰士這一職業的誕生幾乎是社會分工的必然。構思的難點可能在於,如何在有額外條件限制的情況下設計這種誕生過程。比如如何讓戰士這一職業在不那麼悲劇的情況下誕生。畢竟大多數催生戰士職業的情境,幾乎總與戰爭、壓迫、奴役之類的衝突相關。尤其在多種族共存的世界裏,這樣的事情幾乎不可避免。
最后修改: shiningdracon (2025-03-24 17:48:07)
思路依次爲:
1.是否存在武裝力量
2.是否有專門的武裝力量以及武裝力量是否包括龍族以外的種族
3.武裝力量的具體形式
1.是否存在武裝力量
首先查了下劍橋詞典上武裝力量(armed forces)的定義:
a country's military forces, usually an army, navy, and air force
然後是別的詞典,發現並沒有全球範圍適用的標準定義,不過有一個通識是“屬於國家的武裝”。於是只好自己定義:“具有領導者/領導意識,可對利益衝突方造成有效威脅的團體”。這裏只是定義武裝力量而非“專門的武裝力量”。
根據歷史來看,產生條件和抑制條件不外乎:
武裝力量產生條件:內部管理壓力、外部環境壓力和向外擴張的自身發展趨勢。
武裝力量抑制條件:非社會性對形成團體造成障礙、武裝是雙刃劍,對於壓力不大的情況龍本身的“武裝”就足以應對。
得出可能形成的環境:多種族社會感覺已經成執念了且外部壓力大於武裝力量對自己潛在的威脅、基於氏族形成的寬鬆團體、溫飽問題解決情況下需要強制性力量保障貿易規則、極大外部壓力下抱團。
結論:龍可能存在武裝力量。
看看有沒有別的意見,順便自己再想想第二點如何推導。
當我抵達這顆行星表面時,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沒有空氣的漣漪,沒有地面的塵埃,我只是無聲地降臨,如同黑夜在眼瞼下悄然展開。我是觀察者,不干擾,只記錄。
我是來自異界的存在,用這裏的語言描述,就是一條龍。但並非神話中的那種龍:我不守護金子,不劫掠公主,更不會在呼吸中噴吐火焰——生成高溫等離子體靠的不是肺,而是輕元素聚變。
我的目標是認知這顆星球上的智慧物種。起初,這個物種的存在令我困惑。通常而言,適應性強的生物應當具備強健的軀體、敏捷的行動、鋒利的牙齒或堅硬的甲殼,至少也擁有厚重的毛皮禦寒。然而人類卻身形羸弱,行動遲緩,牙齒鈍化,既無爪子,也無鱗片或甲殼防護。他們的繁殖率也不高,從生物適應性來看,本不該生存下來。
但現實是,他們不僅生存了下來,還主宰了這顆星球。從沙漠到叢林,從極地到高山,各種極端環境中都有他們的足跡。他們發展出了多樣化的生存策略和社會組織形式,種羣數量不斷增長。我不得不重新計算變量,修正適應性模型。
經過更深入的觀察,我理解了他們生存的祕密。人類擁有一種龍早已超越、卻不曾重視的能力——文化。他們不是依靠身體的強大,而是依靠知識、語言、習俗、信念和技術等無形卻有效的工具。這些工具被世代傳承,不斷改進,彌補了他們生理上的劣勢。
文化成爲了人類的適應機制與生存武器,使他們得以在極端環境中存活並壯大。同時,這種對文化的依賴也深刻塑造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爲表現。
在我的考察過程中,每個羣落的人類展現出截然不同的語言、飲食、禮儀與信仰,養育後代的方式也各異。僅憑一個人的文化背景,我便可以大致推測出他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重新定義了文化:它是人類外置的適應器官,是一種寄生的意識系統,是人類認知進化的權宜之計。
語言、信念、儀式、技術、甚至系統性的誤解,這些結構被逐層疊加到人類的信息處理機制中。他們因此不再完全依賴於隨機突變,而是通過文化學習如何製造工具、控制火種、耕種土地、建構知識,用自己的文化馴化了自身。
這種馴化過程不僅塑造了他們的行爲,更重塑了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方式。他們並非單純地“做出不同的選擇”,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釋世界。
於是,我轉向更深層次的觀察——思維本身。
我記錄了語言系統如何影響人類的世界觀,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自我”邊界如何變動——從封閉的個體思想到流動的羣體意識。我拆解他們的神話、教義、規範、習俗、教育與懲罰,試圖找出塑造人類心智的隱祕線索。我發現,人類的“思考”並非普遍適用的理性,而更多是文化經驗的反映。
但並非所有現象都能簡單歸因於文化。
人類的大腦結構在全球範圍內高度一致:相同的前額葉、相同的杏仁核、相同的模式網絡。他們使用相同的神經硬件,卻創造了截然不同的“人類體驗”。
於是,一個悖論浮現了:同樣的硬件基礎爲何運行着截然不同的軟件?爲何某些認知模式能跨越文化差異而趨同,而另一些卻因文化不同而呈現分歧甚至對立?既然所有人類都擁有相同的大腦,那麼他們在思維方式上應該有多大程度上的相似?而由於他們擁有不同的文化經歷,又該預期他們之間有多大程度的差異?
我沒有找到明確的答案,只能繼續記錄。
我觀察着人類如何用自己的工具分析自身。他們的認知科學是對自身進行的逆向工程。但我懷疑,他們是否真的瞭解自身。文化構成的迷宮或許並非爲了解答問題,而是爲了掩蓋人類自身的本質——他們也只是另一種動物。
我繼續觀察。
我是龍,冷血而無偏。我來到這裏,既非拯救也非毀滅,只是觀察——比他們自身更加清晰、更加透徹地觀察。
———破譯自命運交匯紀的遺留資料。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Lunamis午月
可以考慮參考這個
https://yinglong.org/forum/viewtopic.php?id=3891
如果是藍龍的話,雄性名字都是-gos (茍斯)結尾 雌性則是 -gosa (茍莎)
最后修改: MorksAllen (2025-03-21 17:48:57)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herixs
沒有 Otherkin 的獨立數據,但是有 Therians 的數據
我們預測,由於獸迷(furries)對擬人化動物的興趣,以及心理學研究表明對非人類事物的擬人化會增強對它們的共情和同情,因此獸迷會對動物權益持強烈支持態度。因此,我們評估了獸迷對動物權益的態度,並將其與接受調查的非獸迷以及自我認同爲非人類動物的獸形人(therians)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83% 的 furries 表示支持動物權益,而 7% 的 furries 認爲自己是動物權益活動家。這些數據與非獸迷的迴應相比並無顯著差異。然而,Therians 對動物權益的支持率明顯更高,其中 94% 的受訪者支持動物權益,19% 的受訪者自認爲是動物權益活動家。
此外,我們還讓參與者在 28 個與動物權益相關的問題上表達自己的態度,採用 1-5 的評分量表(1 代表“強烈反對”,5 代表“強烈贊同”)。furries 在以下議題上表現出強烈關切:因土地使用導致動物棲息地喪失、實驗室研究中對動物的使用、動物的痛苦與折磨、穿戴動物毛皮,以及化妝品測試對動物的影響。然而,對於食用動物或使用動物製品的道德性問題,furries 的關注度明顯較低。總體來看,therians 在動物權益關注度評分上顯著高於 furries。
選3
感性上我肯定希望對方活着,但我同時也認爲是否自殺的權利歸屬於個體本身,這幾乎能算是我的底線認知之一,“自殺是犯罪”這種我聽了真的氣笑。
如果是我認爲有完整龍資格者,那原因肯定不是我能猜測到的,更不是我能勸住的。
所以我選擇的就是聆聽(如果願意說的話),儘量不去引導對方偏向生死任何一方,將思考是否值得的權利留給其自身。這裏的聆聽的目的倒不是上面說的,而是:如果我知道了對方的故事,那麼在生理以外的另一個角度上TA活在了我的記憶裏。
有 2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shiningdracon
它彎起脊背
摘下它的一縷枝條,編織成柳葉的冠冕
透過枝葉的縫隙
我看見一個明亮的靈魂
能讓泥土的翅膀飛翔,觸碰羣星的臉龐
最后修改: Vesmar (2025-03-19 07:37:26)
有 3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hiningdracon, 安德Endur~, Melayery
@Sherixs 寫道: (1)勸說龍不要那麼幹的原因:“你已經成爲了人類文藝作品中最經典的形象之一,無論是處在哪個陣營,無論是否只是作爲一個沒有發揮出全力的‘演員’,在人類的世界中,你所留下的那部分已經是無可替代的.難道你真的要離開這個世界,將自己未來所有的命運,全部遺留給人類這個種族嗎?你難道不介意你的形象被人類所‘篡改’嗎?”——我認爲自己纔是自己命運的書寫者,即使自己只是那個對自己命運認識最深的人.
危機干預的重要事項:聆聽、肯定。
此處有個亮紅燈的地方:這種方法屬於激將法,意圖激發對方的自尊心、自我掌控、反抗欲,但它有效/普適嗎?
我們就先假設這條龍在意人類評價,而不是三眼這種完全不在意人類的類型
對大多數已經意圖自殺的個體來說,他對自身和環境的掌控能力已經極低,這種“對抗世界”式的激將法可能反而加劇無力感,“既然我本就無法掌控這些評價,那更沒有堅持的意義”。這會讓他感到更加孤立無援,而不是被關心和理解,進而強化了他原本的絕望認知,而不是幫助他看到新的可能性。
參考:
與有自殺傾向的人交流時
做這些:做自己。 讓對方知道你關心他們,並告訴他們他們並不孤單。相比於找到“完美的言辭”,表達你的關心更加重要。
傾聽。 讓朋友或親人傾訴他們的感受。無論談話內容多麼消極,能夠表達出來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保持共情,避免評判。 無論聽起來多麼痛苦,一個願意談論自己感受的人,都是在做正確的事情。
給予希望。 告訴他們,幫助是存在的,他們的痛苦是暫時的。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生命對你來說很重要。
認真對待他們的感受。 如果對方說類似“我太痛苦了,活不下去了”這樣的話,直接詢問他們是否有自殺的想法。這不會給他們“植入”自殺的念頭,而是讓他們有機會傾訴自己的痛苦。
不做這些:
不與他們爭論。 避免說“你還有很多值得活下去的理由”“你的自殺會傷害你的家人”或“振作起來”之類的話。
不表現得震驚,也不要對生命進行說教或爭論自殺的對錯。
不承諾保密或發誓守口如瓶。 生命攸關時,你可能需要聯繫心理健康專業人士來保護他們的安全。如果你承諾保密,可能會讓自己陷入違背承諾的困境。
不試圖幫他們“解決問題”或讓他們解釋自己的痛苦。 關鍵不在於問題本身的大小,而在於它帶來的痛苦程度。
不自責。 你無法“治癒”他人的抑鬱。他們的幸福或痛苦不是你的責任。
7.危機干預中不可說的話
我知道你的感覺是什麼
我瞭解這些
你能活下來就是幸運的了
你是幸運的,還有其他人比你還倒黴
在悲劇之外會一定還有好事發生的
你會走出來的
不會有事的,所有的事都會沒有問題
你不應該有這種感覺
時間會治療一切的創傷
你應該回到你的生活中繼續過下去
忘記發生的事情吧
[↑] @Amorphous 寫道:
(到底要發多少條回覆才能修改自己的歷史內容?)
沒記錯的話要50條。
但是我覺得發新貼讀者看的更清楚,也能頂起主題。
@Amorphous 寫道: 但是這並不影響我的觀點,因爲你在這裏的用詞是「理解」而不是「體現」,因此我默認你提出的這些現象應該是體現人類中心主義的充分條件,當然,如果你認爲只需要必要條件的話,那我們是不存在分歧的。
我認同你對必要條件、充分條件的說法。然後我意識到我發帖時思考的更多是審美意義上的,所以我在頂樓表達的更接近於“什麼樣的元素可能被視爲一種人類中心主義的審美”
後面我和你的討論更多是規範意義上的,即一種道德上的原則。
@Sherixs 的觀點更多是認識論意義上的。
其實 @羽落 在3樓貼的內容已經區分了這幾種情況,但因爲是AI生成的流水賬我就沒看,體現了碳基生物中心主義
@Amorphous 寫道: pseudo-集體主義則不是這樣,它只是描述個體行爲的動機、最終受益方爲「集體」(當前語境下的人類)的一個子集。至於這個pseudo-集體主義,是與人類中心主義伴生的,如果你拒絕它,也必須拒絕人類中心主義,因爲這翻譯一下正是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人類是唯一的目的”。因此,你沒法在拒絕pseudo-集體主義的情況下接受人類中心主義。
我認同這個 pseudo-集體主義 的說法。
還有個相關的話題:Otherkin是否較重視環保/動保?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herixs
選1
實際操作起來可能還是得看情況(雖然我也不知道目前的我有沒有能力去阻止龍做這種事 )
(1)勸說龍不要那麼幹的原因:
“你已經成爲了人類文藝作品中最經典的形象之一,無論是處在哪個陣營,無論是否只是作爲一個沒有發揮出全力的‘演員’,在人類的世界中,你所留下的那部分已經是無可替代的.難道你真的要離開這個世界,將自己未來所有的命運,全部遺留給人類這個種族嗎?你難道不介意你的形象被人類所‘篡改’嗎?”
——我認爲自己纔是自己命運的書寫者,即使自己只是那個對自己命運認識最深的人.
希望對龍也適用
(2)龍一定要那麼幹也不一定是沒有原因(比如,可能是覺得負責記載自己的人類太遜 )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這個星球上真的有把龍作爲旗幟的地區!真的很想親眼去看看 ~
Q:威爾士會不會有很多人喜歡龍?
別用閃光燈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