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ght — CHPTRS
https://music.163.com/#/song?id=1442471417

這幾句歌詞很有感覺呢
[↑] @Amorphous 寫道: 很難這麼說,人類佔據優勢地位的關鍵是智力、耐力、工具、火的使用和羣居模式。即使體型縮減,單個個體弱小,但集體能協調行動,仍然能獵殺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例如人類的祖先(體型比現代人類小)在早期需要獵殺猛 …
所以這裏是在描述羣居模式實現的前提,如果個體沒有足夠大小的腦容量完成複雜交互, 或如你寫的例子:如果最小的火苗對無尾來說都無比巨大也很難用或者製造出來,因此無論是羣居還是個體,體型造成的資源限制都是存在的,並且由於是在描述人類發展較爲前期的進程,這些資源的數量對於他們來說但凡體型再小一點都會造成嚴重的缺失,體型再大一些也會造成例如遮蔽處等更頻繁的資源鬥爭與環境工具不適配的進化難題。
因此對於我們來說,爪牙翼都是齊的,走人類的初期發展路線的製作工具的一步需求可能也難踏出。
天吶👮♂️✨ 我真是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
這條龍好可憐 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木頭龍形雕塑
[↑] @Amorphous 寫道: 我瞭解到了你想要表達的關鍵要點,也看到了我們關鍵的分歧點,我嘗試理解你對個體決策的框架,我發現我們的分歧就在於我沒有使用你的這套倫理學框架,並且,在一些思考後我發現這個框架存在問題,我很難認同這個框架 …
我沒有在嘗試說服你。我想做的是儘量把包含歧義的地方澄清。實際上在前面的討論中我已經澄清完畢了。與其說是分歧,不如說我們各自在澄清自己所表達的觀點。
接下來回答你的疑問。
@Amorphous 寫道: 這是你對個體如何作出決策的建模?具體展示了在考慮道德的情況下個體如何選擇行爲?
@Amorphous 寫道: 繼續前,最好先確認現在討論的是涉及到“他律”的行爲決策的legitimacy構建,還是討論個體作出決策的全部流程
都不是。這裏是在考慮如何最大化個體的選擇空間。(個體的選擇空間越大,越容易滿足個體的偏好。)
設想如下場景:
假設有三個選擇 X,Y,Z
A說:應當抵制X。
B看到後:我不抵制X。
C看到後:說啥呢,看不懂。
D看到後:爲了避免與A的潛在衝突,我放棄X。
這裏D的選擇空間被縮小了。即使A可能並不會與 B、C、D 發生衝突,但只要D仍然認爲自己有可能與A發生衝突,他的選擇空間就會縮小。
想讓D的選擇空間不被縮小,一種做法是澄清A說的“應當抵制”表達的究竟是“我不做X”還是“我不做X,你也不許做X”。令D意識到自己並不會與A發生衝突,他的選擇空間就會恢復。
所以:
@Amorphous 寫道: 澄清“怎麼辦”的具體含義。
“怎麼辦”的意思就是,當個體的選擇空間被縮小時,用什麼方法來恢復。
@Amorphous 寫道: 只要對他「人」造成影響就是“強制”了嗎?
不是。“我不做”和“我不做,你也不許做”有明顯差別。
你可以認爲“他律”的判斷的邊界是模糊的,但其原因是“他律”的判斷依賴個體的主觀,是個體的主觀造成了他律判斷的模糊性。然而即便如此,人們也並沒有因爲其模糊而放棄做判斷,反而是努力實踐他們認爲“應當”的判斷。有實踐就有衝突,無法因爲其模糊就對其視而不見。倫理學研究的就是如何澄清這些衝突,將其放在一個清晰的框架中討論。
@Amorphous 寫道: 我認爲這個框架的主要問題是將羣己權界提到了一個過高的高度。我能從中瞭解到你應該具有人類社會意義上的高道德水平,你可能重視自己行爲的道德完整性,並潛意識中將自己的決策方法投射到了羣體中,建立了這樣的一套決策建模體系。
和這個沒關係。你可以認爲我工具性的使用了倫理學相關的分析方法來對沖掉“抵制”主張中可能蘊含的規範意味,目的是最大化個體的選擇空間。

位於英國薩默塞特(Somerset)郡湯頓(Taunton)市中心的木龍雕塑近日遭遇人爲破壞,部分結構被鋸掉。雕塑目前缺失一隻手臂、幾根腳趾、一隻耳朵及舌頭,破損情況明顯。

這座高約13英尺(約4米)的木龍由電鋸藝術家馬修·克拉布(Matthew Crabb)於2023年創作,靈感源於薩默塞特的地方民間傳說,由當時的薩默塞特與西湯頓議會委託完成。作品自落成以來,成爲當地深受居民喜愛的地標之一。
薩默塞特郡議會表示,相信雕塑是遭到蓄意破壞,目前正評估最佳修復方式,並強調修復過程中將重點考慮雕塑的長期保護。
克拉布的同行兼好友、電鋸藝術家西蒙·奧魯克(Simon O’Rourke)指出,修復並不簡單:“新木材和舊木材幹燥速度不同,修補痕跡可能會顯得格外突兀。”
議會發言人表示:“我們將在確定如何確保雕塑得到持續保護後開展修復工作。這座雕塑已成爲湯頓市中心備受喜愛的部分,我們希望它能夠繼續守護這片社區。”
我瞭解到了你想要表達的關鍵要點,也看到了我們關鍵的分歧點,我嘗試理解你對個體決策的框架,我發現我們的分歧就在於我沒有使用你的這套倫理學框架,並且,在一些思考後我發現這個框架存在問題,我很難認同這個框架,因此,在具體討論
@shiningdracon 寫道: 若“應當抵制”被理解爲“他律”的時候該怎麼辦。
前,我們可能先需要理清“決策”理論框架,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這是你對個體如何作出決策的建模?具體展示了在考慮道德的情況下個體如何選擇行爲?
按照你的標準,只要對他「人」造成“強制”就是他律,那關鍵問題就是怎麼界定這個“強制”的標準:
只要對他「人」造成影響就是“強制”了嗎?
如果是,那麼可以肯定“應當抵制”就是他律,那麼,非他律的唯一手段就是與羣體徹底隔絕,因爲正如我之前反饋循環的例子,你在羣體裏的任何行爲,就算是瀏覽一篇文章的時間長短,都會對其他個體造成不同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可能比看起來大很多,在這個假設下,任何行爲都可以認爲是他律的,那麼,你的模型中,根節點的右子樹就失去了意義。
如果不是,那就需要界定什麼程度就可以認爲是對他「人」造成了“強制”(“他律”)?你傾向於認爲我之前的發言是他律,但是我其實只是說明了我的立場,個龍偏好,我對問題的客觀分析,和從我基於分析結果和個龍偏好得到的主觀結論“應當抵制”,這個過程的呼籲性是相當弱的,充其量也就能獲得和我偏好相似的龍的認同,並可能使得其他個體傾向於做出和我類似的決策,這個過程透明,合理,沒有情緒的宣泄,也沒有欺瞞,只有客觀的分析,和偏好的表達。但是這個行爲從客觀上就是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他個體。這已經是影響他「人」的一種非常弱的形式了,比隨處可見的,並且不被認爲需要倫理學討論的“加入***學生會” “加入***創造美好明天”等宣傳標語更弱,那麼,這個邊界到底在哪裏?就算這個邊界存在,世界是連續的,那就一定存在某個決策,在這個體系下不屬於他律,但是隻要程度再增進0.00001就變成了他律,這種過於簡單粗暴的樹狀結構以及你在第一層選擇的標準“他律”導致的不連續性使得這個框架適用於現實時出現了斷層,很難說是一個好的建模,難以用於深度分析。
我認爲這個框架的主要問題是將羣己權界提到了一個過高的高度。我能從中瞭解到你應該具有人類社會意義上的高道德水平,你可能重視自己行爲的道德完整性,並潛意識中將自己的決策方法投射到了羣體中,建立了這樣的一套決策建模體系。並且你很可能在意當“我”的行爲是否會對其他個體造成影響。但是,如果要分析具體的羣體問題,使用這種粗暴的建模方式是很難得到準確近似的,因爲你的這個模型甚至不適用於羣體的大多數,例如,大多數個體都不會將某個選擇是否會對其他個體造成某種“強制性”影響來作爲是否要使用完全不同的兩套思路思考是否執行某個動作的判據。
最後,繼續前,最好先確認現在討論的是涉及到“他律”的行爲決策的legitimacy構建,還是討論個體作出決策的全部流程,並清澄清“怎麼辦”的具體含義。
@Ancalagon 寫道: 如果不考慮別的生物也跟着放大體型,而是自己進化出體內製氧器官(那不就可以放大噴火威力了嗎)
噴火的威力的影響因素非常多,當我還在使用化學火焰作爲龍焰的時候有過專門的分析,受到篇幅限制無法書寫太多,簡而言之,影響因素不只是溫度,更看重的是燃燒劑物理特性,如熔點沸點、粘度和熱值,和一些助劑的特殊效果等,而不是溫度,使用內部氧化劑會降低多組分燃料(含氧化劑)的等效熱值,效果可能較差,最好還是充分利用大氣(如果有)中的氧化性或還原性組分(如果有)。
@Lunamis午月 寫道: 至於自己製造氧氣……最強氧化劑之一真的不是那麼好制的。氧氣本身蘊含的化學能就很巨大,如果要製氧氣的話以我目前貧瘠的知識水平只能想到光合作用(使用一系列精巧的光合色素與酶系統,不太可能再次獨立出現)和藉助活潑金屬單質(需要電解,消耗的能量更大)。
另外,氧氣儲存比較困難(氣體),這是很大的劣勢,但不是說無法在動物體內製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過氧化物酶催化酶解過氧化氫,這見於細胞解毒反應,如果是需要儲備的話,直接儲備過氧化氫更合適,這是線粒體呼吸鏈的直接副產物。在線粒體的電子傳遞鏈中,氧氣在接受電子的過程中,有時不完全還原,先生成超氧陰離子,在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過氧化氫和氧氣:
Bombardier beetle就使用了這個原理產生過氧化氫並儲存作爲噴射武器的一組分。
在大氣環境中,少部分化學龍焰的應用,例如金屬切割,需要氧化性火焰的輔助,這種情況下,最簡便的方法是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使用類分子篩的方法富集過量氧氣並和充分氣化的還原劑混合,製造加壓過的富氧龍焰,儘管溫度並不如氧平衡時的龍焰,但是多種金屬基材會在這種龍焰中直接燃燒,生成低熔點氧化物從而直接被吹走,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像使用爪子切開黃油一樣切開超過1\text{m}厚度的鋼板。
@安德Endur~ 寫道: 是的,這裏的環境因素就是本貼想討論的主要內容,但凡無尾體型大一點或者小一點在生態位和環境權衡就很難達到平衡,我想探討的是更細的一些內容,例如無尾體型較小無法利用優勢毆打貓貓或者狼一類的生物,製作工具也很難發揮能力打過,再舉例就是以普遍猴子的體積但是無尾。體型過大就會導致諸如散熱、骨骼強度、資源密度過低的問題,而體型過小打不過狼一類體型的生物也是一種資源喪失,因此想借用無尾的這套體型資源邏輯放在我們身上討論。
很難這麼說,人類佔據優勢地位的關鍵是智力、耐力、工具、火的使用和羣居模式。即使體型縮減,單個個體弱小,但集體能協調行動,仍然能獵殺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例如人類的祖先(體型比現代人類小)在早期需要獵殺猛獁象,主要原因是人類使用工具如長矛等直接繞過了這些動物長期進化來的本能。在被一羣使用矛的人類圍攻時的本能反應是攻擊矛而不是人類,可能在他們的認知中矛是人類身體的一部分,攻擊矛可以讓人類失去攻擊能力,並受傷,但是其實矛只是工具,損壞後可以隨意替換,並不影響人類本身的能力。而後掌握了火的使用,這使得人類夜間不再害怕猛獸,熟食提高了能量攝入和攝入效率,促進腦容量快速增加,進一步促進人類登上今天在自然界中的生態位。
而且人類還有卓越的投擲能力(石矛、投矛器、弓箭讓人類能在安全距離獵殺猛獸),這主要與人類鎖骨(顯著影響上肢靈活度)等結構有關,我在之前的一個龍使用弓箭的有關回復中本來想提一下,但是因爲涉及到內容太多所以擱置了。
@安德Endur~ 寫道: 在於大部分樹的韌皮部很脆弱很短並且保暖性能不如支數更高的絲織物,而絲織物對大一點的龍來說太小了或沒有保暖需求,也就是在先天條件不需要狩獵方面的工具存在時大家的初始文明樹會點成什麼樣子。

並沒有,參見上圖(從人類網站上偷的),這是人類野外生存必備的技巧,而且繩子不需要完整長纖維,可以由大量短纖維交聯成,這一過程可以比例混合不同性質的纖維達到改性的目的。當前優先考慮的是工具製造而不是編制複雜的保暖的織物,這些織物對龍的必要性和兼容性存疑。
總之,簡單來說人類是機制怪而不是數值怪,關鍵是能人和直立人階段開始的,製作工具和火的使用,因此,體型大一點或者小一點預計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而且,人類體型的演化趨勢看仍在逐漸增大,這可能更多的是佔據了頂級掠食者生態位的結果(營養預算充足),而不是關鍵直接原因。
體型是與自然環境共同進化的結果,如果完全遵循人類已知機制,我之前的回答給出了大小上限和限定原因,並得出了與現在人類的發展不會有太大差別的結論。
如果你要討論超過這個範圍的體型,最好先聲明是什麼機制允許這麼大的生物存在,供能機制、身體結構強度、反應速度、智力、力量(甚至魔法)水平等,最少也可以給出一個大概的數值黑盒,否則邏輯鏈不完整,難以綜合分析。
最初,無尾的身高是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才達到的一個“最佳階段”。
從教科書中南方古猿1.2-1.4m的身高,能人,到直立人1.5-1.7m,甚至更晚的智人,現代人。
無尾身高總體呈現增高--降低--增高的趨勢。這可能反映了無尾在不同地質時期和地理環境下所面臨的生存挑戰與適應策略。
綜合來說,這是一個雙向演進、反饋循環的過程。
初期階段:環境單向地改變了人的身高,此時身高遵守自然選擇。
“最佳”階段:無尾的身高處於當前環境所能承受的“最佳階段”,這讓無尾獲得了高效利用多樣化資源的能力,從而促進了各種技術的發展。
主動階段:無尾建起村莊、城池、聚落、城市,新的人造環境成爲了影響身高的主導因素,從而形成了完整的循環。
現在集中到龍類這裏,由於龍類通常擁有更強的力量(魔法啊,類似的 ),所有可能擁有更大的體型“最佳空間”?因此可能會更加多樣化。龍類也相比無尾,更少的依賴環境的資源(但進食可能更多)。
如果說無尾是“外化”,那龍類則是“內化”,將一切工具和武器儘可能集成於自身,便擁有了甚至足以改造世界的力量。
據某些研究說明,無尾的面部識別模塊擁有特殊的工作區域以及複雜的工作流程,專門用於進行面部識別。
其功能可能是複雜的環境中識別出同類,以便抱團生存。
識別的行爲同樣擁有各種聯想機制,這可能是無尾會不自覺的在環境中找出臉部的原因 :)
只有臉部扭曲也同樣說明這個錯誤僅僅出現在該系統中,不會影響其它大多數功能的穩定。
(似乎第二案例在計算機的屏幕中觀測到的面部並沒有被視作真正的面部,不清楚是否是因爲沒有深度信息導致的,可以試試VR )
(不過第一案例甚至發生了更深層次的轉變,也就是普通無尾的聯想機制)
即使我作爲典型的臉盲,也無法避免不自覺的在環境中發現,不過概率很低就是了(記憶中幾乎沒有過)
額外的現象就就是可能對於龍類的頭部識別
《鏡淵雙生》
寒冰王座間,西羅斯的指尖正凝結出一枚冰晶騎士。棋盤上已佈下十七種絕殺局,冰屑在月光下折射出虹彩,如同他半透明鱗片般迷離。當第十八枚棋子落定時,所有冰雕忽然同時震顫——青銅鏡面正泛起波紋,暗影如同墨汁在冰面上蔓延。
「又到日蝕期了?」西羅斯嘆息時,呼出的冰霧使王座廊柱凝結出新冰棘。
鏡中黑影發出三重混響的回聲:「是你擅自凍結了三百臣民,西羅斯。現在整座永寂城都在傳頌暴君的偉業。」法尼婭的龍影在鏡中舒展雙翼,液態月光順着暗藍鱗片滴落,在鏡面蝕刻出熾熱紋路。
西羅斯的冰裂紋瞳孔微微收縮。他看見鏡中映不出王庭景象,唯有焰靈蝶在對方翼膜間飛舞——那些本該滅絕的赤紅精靈,正落在凍結的政變瞬間雕塑上,使冰矛泛起微妙水光。
「他們自願步入永恆冬眠。」西羅斯敲擊王座扶手,十二隻冰霜巨龜在城外同時發出低沉嗡鳴,「當人類再度企圖抽取龍族基因時,冰凍是最仁慈的庇護。」
鏡面突然裂開蛛網紋。法尼婭的利爪穿透鏡界,暗影凝聚的指尖幾乎觸到西羅斯逆鱗:「懦弱!你明明能摧毀那些實驗室,卻選擇把子民變成冰雕收藏品!」尾椎的冰棘冠冕驟然生長,將黑影逼回鏡中。
兩位龍裔隔着鏡面喘息。冰晶薔薇在西羅斯腳邊瘋狂生長,而法尼婭周身盤旋的焰靈蝶正化爲灰燼。
「我知道你昨夜又放走了屠龍者。」西羅斯突然折斷左翼一根冰晶,「那個紅髮少女的劍刃上,帶着地獄火領主的氣息。」
鏡中黑影突然靜止。液態月光在鱗片間逆流,映出三百年前霜火政變的殘像——當年正是西羅斯撕裂自己的影子人格,將暴君父親的熔核之心封入逆鱗。
「她讓我想起那個爲你重塑冰翼的龍公主。」法尼婭的聲音忽然失去回聲效應,變得像融雪般柔軟,「你凍結臣民時,左爪逆鱗在滲血不是嗎?暴君的熔核之心仍在灼燒你。」
王座間的冰晶象棋自動重組,黑白棋子調換陣營。西羅斯注視着自己的人類擬態在鏡中扭曲,銀長髮漸漸染上暗影的色澤。當第百零一枚冰棋碎裂時,整座情緒收容塔發出悲鳴。
區域性暴風雪突然席捲永寂城。在漫天冰塵中,西羅斯看見鏡中的自己瞳孔變成焰
《冰淵迴響》
十二隻冰霜巨龜在永凍海上緩緩移動,它們甲殼上承載的宮殿羣如同破碎的月亮散落人間。主殿王座前,西羅斯正用指尖凝出冰晶棋子,左手與右手在翡翠棋盤上廝殺。當第127顆棋子落定,所有冰晶突然同時裂開——冰裂紋狀的瞳孔猛然收縮,他看見青銅鏡面開始滲出液態月光。
"又來了。"西羅斯的嘆息化作寒霧,殿內三十六根冰柱瞬間覆上新霜。鏡中暗藍色龍影正在重組鱗片,液態月光沿着逆鱗傷痕的軌跡流動,那是301歲霜火政變留下的永久印記。
"懦夫。"鏡影發出三重疊加的回聲,尾音震得王座旁的冰盾殘骸嗡嗡作響,"三百年了,你還在用冰凍封悲鳴。"
西羅斯撫過左前爪的粉鱗,被寒冰封印的熔核之心突然發燙。冰棘冠冕在鏡中折射出詭異虹彩,他看見影子伸出爪尖,輕輕點破鏡面——本該絕對光滑的鏡面竟泛起漣漪。
"記得嗎?"暗影的嗓音突然柔和,鱗隙間游出幾隻焰靈蝶,"你第一次讓我觸碰世界,是在月全蝕之夜。"
冰裂紋瞳孔驟然放大。記憶冰川轟然崩塌,他看見301歲的自己渾身沾滿暴君父親的冰血,而鏡中倒影正用暗焰重塑被凍傷的幼鳥翅膀。那些本該被永恆凍結的瞬間,此刻正在鏡中重演。
"你..."西羅斯的爪尖抵住泛粉的逆鱗,"纔是當年弒神儀式後,爲臣民解凍的第一縷暖意?"
鏡面突然碎裂又重組,顯現出移動王庭之外的景象——某個被冰凍的村莊正在月光下緩慢解凍,冰層下的人們睫毛顫動。影子龍在鏡中展開雙翼,暗藍鱗片間竟有西羅斯冰晶薔薇園的紋路。
"我們從來都是雙生螺旋。"法尼婭的咆哮震碎半面冰牆,"你凍結時光珍藏美好,我熔斷枷鎖開闢新途——可你竟連自己都欺騙!"
永寂城突然劇烈搖晃。西羅斯低頭看見棋盤上,自己左右手執的棋子不知何時已交織成極光旋渦。情緒收容塔傳來龜裂聲,區域性暴風雪穿透宮殿,捲起他收集的七百頂王冠在空中碰撞出冰冷樂章。
"停下!"西羅斯對着鏡面噴出絕對零度的吐息,卻見法尼婭張口吞下冰霧,暗影鱗片間凝結出火焰狀的冰晶。
"承認吧,西羅斯。"鏡影突然貼近,冰裂紋瞳孔裏映出暗藍龍影的倒影,"你冰凍臣民不是爲統治——是害怕失去,就像當年失去那些冰翼鳥。"
逆鱗突然灼痛難忍。西羅斯看見王座基座裂開,被凍結的政變瞬間中,有根冰矛其實是他自己投向暴君的心核。記憶凍傷症在此刻發作,他恍惚看見現代來訪的探險家變成三百年前的舊臣,舉着冰晶薔薇跪獻王冠。
"看着我!"法尼婭的吼聲帶着龍語魔法,強制西羅斯擡頭直視鏡面。兩條龍的目光第一次真正交匯——冰裂紋與液態月光在鏡像中融合,構成完整的極光虹環。
西羅斯的銀髮無風自動,他忽然明白影子爲何禁止他人直視眼睛:這雙瞳孔裏藏着雙生龍格的全部真相。當他伸出爪尖觸碰鏡面,冰層突然變得溫暖如春。
"厄庇墨透斯..."他喚出影子真名,三百年來第一次主動讓寒冰消融。殿外暴風雪奇蹟般平息,解凍的溪流聲首次響徹永寂城。
鏡中的法尼婭展開雙翼,無數焰靈蝶從鱗片間飛向西羅斯的現實世界,在冰雕王座上停留成熾熱的紋章。當最後一隻蝴蝶掠過逆鱗,西羅斯在鏡面看見完整的自己——冰霜與暗焰在周身流轉,如同創世之初的第一條古龍。
"明日會有新的勇者前來。"西羅斯用尾尖冰棘冠冕輕點鏡面,漣漪中浮現一位正在雪山跋涉的少女,"她說要討還祖父被冰封的靈魂。"
法尼婭在鏡中低沉輕笑,暗影爪尖凝出指引路標:"那就讓她看看,什麼是真正的冰淵迴響。"
雙生龍格同時昂首,極光穿透冰晶穹頂,在十二巨龜甲殼上投下交融的影子。那時西羅斯終於聽懂——所有暴風雪聲,都是鏡子兩端靈魂跨越三百年的對話。
似乎看起來這些案例只有形狀變形,沒有鱗片和角和對應眼睛一類的特徵並且配色和材質與無尾一樣的視覺效果聽起來會好驚悚~
不過咱看很多縮略圖的時候很可能會看到龍,感覺除了我的腦袋,大家的腦袋最簡形狀也蠻複雜的,只有一些複雜圖的縮略圖才能看得出來,無尾可能只需要眼睛嘴巴或者加上鼻子就好了。
4.死亡騎士-冰霜天賦
玩家頁面(默認按鍵N)
天賦背景
根據原圖左下角的簽名可得出是藝術家Raymond Swanland的作品
原圖最初用於魔獸TCG(Trading Card Game,即集換式卡牌遊戲)的辛達苟薩的配圖
藝術家介紹:
https://www.originalmagicart.store/collections/raymond-swanland?sort_by=created-ascending
其他貢獻:
https://wowpedia.fandom.com/wiki/Raymond_Swanland
爲了截這個天賦背景,我特地新開了個DK的存檔
最后修改: Sherixs (2025-08-31 13:37:05)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又出現一例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4)00136-3/abstract
這次柳葉刀給配了一幅直觀的圖示


一名 58 歲男性,有 31 個月的病史,自述看到他人面孔時會出現扭曲,並用“魔鬼般”來形容。他來到我們的實驗室進行評估。患者表示,這些扭曲表現爲面部特徵被嚴重拉長,前額、臉頰和下巴出現深溝,而且這種情況出現在他遇到的每個人的臉上。但他報告稱,在看房屋、汽車等物體時並沒有出現任何扭曲。患者還說,儘管面孔被扭曲,他依然能夠辨認出對方身份。值得注意的是,他報告在觀看屏幕或紙張上的人臉圖像時沒有任何扭曲。他遇到的這些面部扭曲並未伴隨妄想性的身份錯誤信念,例如把家人或朋友誤認爲他人。
“面部識別變形症”(Prosopometamorphopsia),這個單詞是由“臉”(Prosopo-)與“視物變形”(metamorphopsia)組合而來的。視物變形就是眼睛看到的圖像扭曲失真的現象,它可以由癲癇、偏頭痛、眼病或腦部病變引起,而這其中會特別涉及到人臉的視物變形也就是面部識別變形症了。
[↑] @Amorphous 寫道: 這一段文本,是將我之前的「限制條件」中的一個子類:道德因素對手段選取的影響做了從一個特定角度的簡單展開說明。因此,可以說道德因素其實已被納入考量,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個體可能實施的手段,可以認爲這屬於個 …
個體決策可以被劃分爲“他律的”和“非他律的”兩種,“他律的”又可以被劃分爲“經過辯護的”和“未經辯護的”兩種,“未經辯護的”又可以被分爲“嘗試辯護的”和“拒絕辯護的”兩種。
畫成樹狀圖長這樣:
個體決策
├─ 非他律的
├─ 他律的
│ ├─ 經過辯護的
│ ├─ 未經辯護的
│ │ ├─ 嘗試辯護的
│ │ ├─ 拒絕辯護的
“拒絕辯護的”的例子典型的比如“舉報、網暴、仇恨言論、威脅”這些,相當於直接 WAAAGH,沒有什麼可討論。
“經過辯護的”的比如“不可殺人”這些已經算共識的東西,也沒有什麼可討論。
如果關於“語義膨脹”的論述被理解成“嘗試辯護”,那麼就適用於我前面提到的倫理學的分析框架。
而“非他律的”可以認爲僅僅在表達偏好,不涉及對其它個體的強制,也即排除了“舉報、網暴、仇恨言論、威脅”等這些決策。因此在這個前提下主體唯一的行動只有更多的創作、支持符合自己審美的作品,以期待能被更廣泛的接納。
這些是對我們之前討論的簡短總結。我關注的重點是:若“應當抵制”被理解爲“他律”的時候該怎麼辦。理由在於,“抵制”一旦在羣體內部形成規範,往往首先壓抑的是自己羣體中的相關偏好。在論壇上隨便翻一下就能看到許多不怎麼傳統的龍設。爲避免這種自我束縛,就需要澄清並區分“抵制”的含義,若它屬於“他律”,則使用倫理學的分析框架加以討論;若它屬於“非他律”,則將其視爲單純的偏好表達,而非對其它個體的約束。
永寂城的尖頂刺破雲層,十二隻冰霜巨龜在雪原上緩慢移動,揹負着西羅斯的移動王庭。月光灑在半透明的龍鱗上,折射出極光般的虹彩,冰封君主凝視着棋盤,左手執白的冰卒剛剛越過冰河界。
「陛下,南部屏障出現裂痕。」冰晶凝聚的傳令官聲音清脆如碎玉。
西羅斯未擡眼,右手的黑翼龍棋突然迸裂一道細紋:「又是日蝕期的躁動嗎?」
「不...是純粹的黑暗能量,正在吞噬永恆寒冬。」
■
法尼婭的影翼撕裂暴風雪,黑龍的豎瞳映出這座荒謬的移動城邦。尾尖掃過之處,冰牆融化爲粘稠的暗影泥沼——這些冰晶竟蘊含着抗拒黑暗的古老銘文。
「躲藏在龜殼裏的懦夫!」暗影龍的咆哮震碎沿途冰雕,「讓我看看誰敢冰凍生靈!」
黑影驟然撞上無形的屏障。萬千冰棘自虛空顯現,西羅斯的人類擬態懸浮其中,銀髮間冰裂紋瞳孔流轉着三百年前的戰術記憶:「暴君旗下的地獄火軍團?現在的攻勢倒比當年精巧。」
法尼婭的怒意凝成實體暗矛:「把你凍成碎片的蠢貨——我是暗影龍族最後的伽洛柆!」
■
冰晶王座廳內,懸浮的冰矛與半融化盾牌驟然加速運動。西羅斯本體甦醒的瞬間,厄庇墨透斯的暗藍龍影正在鏡面寫下詩句第三行。
「你放入了黑暗生物。」本體龍爪按住悸動的逆鱗,粉暈在霜晶鱗片下擴散。
影子在鏡中輕笑:「是你先冰凍了我的焰靈蝶溫室。」
雙頭龍棋同時炸裂,王庭外暴風雪突然轉向,十二巨龜發出震天的痛苦嘶鳴。
■
法尼婭撕裂最後屏障時看見奇景:銀髮龍君正在融化自己的左前爪,冰封的逆鱗傷痕處滴落熾熱龍血,澆灌着王座下一枚即將熄滅的焰靈蝶蛹。
「你...在摧毀自己的王庭?」
西羅斯瞳孔的冰裂紋隙滲出金芒:「另一個我在日蝕期凍結了南境遷徙的幼龍。」
尾椎的冰棘冠冕突然迸射虹光,鏡子裏的暗影龍吟穿越現實:「那些弱者本該成爲永恆藝術品!」
法尼婭的影焰驟然熄滅。她看清了被冰封的幼龍羣——保持着嬉戲姿態的冰雕,眼底還留着驚懼的淚珠。
「弱者的價值在於選擇毀滅或強化的權利。」暗影龍騰空而起,鱗片間隙流動的黑暗吞噬着廳內光影,「而我選擇給予他們復仇的力量!」
■
當雙重龍息對撞時,奇蹟誕生:
西羅斯的絕對零度冰霧包裹住法尼婭的暗影領域,極寒與黑暗竟凝結出實體——無數黑色冰晶懸浮空中,每顆冰晶內部都封存着燃燒的暗焰。
「影子懼怕你的溫暖。」法尼婭突然開口,尾尖指向西羅斯泛粉的逆鱗。
冰封君主的人類擬態正在消散,百米龍軀撐破宮殿穹頂:「熔核之心在日蝕期會灼燒雙重人格...」
「那就讓暴君的心臟徹底燃燒!」暗影龍化作流影突進,尾椎精準刺向逆鱗。
鏡面轟然炸裂,厄庇墨透斯咆哮着掙脫束縛。三頭龍影在王庭廢墟上空糾纏,被凍結的政變瞬間重新上演——冰矛與暗影碰撞,熔火與極寒交織。
■
最終寂靜降臨時,西羅斯握着半融化的王冠殘片,法尼婭的右翼被冰棘貫穿,而影子人格被重新封入一面焰靈蝶翅膀拼合的鏡中。
「爲什麼幫助幼龍?」西羅斯凝視着開始融化的幼龍冰雕。
暗影龍吐出帶冰碴的血沫:「我厭惡欺凌弱小的暴君——無論戴着王冠還是藏在鏡中。」
他們同時望向南方,永寂城正在緩緩沉入冰淵,巨龜背甲裂開蛛網紋路。
「日蝕還剩三小時。」西羅斯突然用龍爪劃開自己的逆鱗,熔核之心在黑暗中如朝陽般熾熱,「要聯手教訓我的影子嗎?暗影龍應該擅長對付鏡中倒影。」
法尼婭的豎瞳第一次收縮成興趣盎然的細線:「有趣,我正好需要個耐打的沙包。」
永恆寒冬的暴風雪中,兩串並行的爪印延伸向情緒收容塔,塔頂的鏡面正泛起不祥的漣漪。某面破碎的鏡子裏,暗藍龍影輕輕撫摸停在指尖的焰靈蝶,冰裂紋瞳孔裏轉動着三百年來最真實的微笑。
@Ancalagon 寫道: 大約四億一千萬到兩億九千萬年前,地球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35%,造就了超級巨大的生物,跟大型飛機一樣大的蜻蜓,跟狼一樣大的蟑螂。但是,自己大了,別的生物體型也一起放大。
氧氣對動物體型增大的促進作用一直都是隻對陸地節肢動物(昆蟲、多足類等)有效,因爲它們使用氣門和氣管系統作爲呼吸器官,純靠氧氣自由擴散。但較新的研究認爲這在石炭紀昆蟲體型增大中仍起到次要作用,主要原因是因爲當時昆蟲是唯一一類能夠主動飛行的動物,天空中缺乏天敵,昆蟲得以自由生長。
“跟大型飛機一樣大的蜻蜓”和“跟狼一樣大的蟑螂”顯然是錯到離譜的事實性錯誤。且不論具體生物類羣,巨脈蜻蜓作爲最知名的巨型昆蟲也只有一隻鴿子那麼大。我不知道安卡是從哪裏看來的這些像ai生成一樣詭異的知識。
事實上,節肢動物所面對的體型鎖遠遠不止呼吸效率。它們的體液是開管式循環,沒有“血漿”和“組織液”的區分,因此需要某個結構來阻止體液壓力過大使自己體腔爆掉,所以有了外骨骼。但外骨骼會極大限制動物的行動和生長,每次長大都必須蛻皮並強制進虛弱狀態,對大型動物來說這性價比太低了。目前地球上最大的節肢動物是日本蜘蛛蟹,足展達四米,體重二十公斤左右,主要在海底撿各種小生物喫。
@Ancalagon 寫道: 如果不考慮別的生物也跟着放大體型,而是自己進化出體內製氧器官(那不就可以放大噴火威力了嗎)導致自己體型的巨大,不是不可能,生物的蛋白質最多支撐多少體重,否則會被自己壓垮的學說,是建立在當前大氣氧氣含量,及氧氣在身體內包括肌肉骨骼能傳輸多遠的環境下。
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和脊椎動物的體型從來沒有任何關係(大滅絕後極端狀況除外)。地球歷史上存在過尺寸最大的陸地脊椎動物是阿根廷龍屬的物種,體長可達三十六米,與藍鯨相當(體重只有藍鯨一半)。
這個體型想感覺到自己的尾巴尖都有延遲,但卻生活在大氣含氧量最低的白堊紀。這主要是因爲恐龍極其輕量化的身體構造特別適合大型化,骨骼輕便堅硬,散熱(大型恐龍)和供氧(飛鳥)都由極其出色的呼吸系統一站式解決。與君主暴龍尺寸相似的象和巨犀已經不能跑不能跳了。
至於自己製造氧氣……最強氧化劑之一真的不是那麼好制的。氧氣本身蘊含的化學能就很巨大,如果要製氧氣的話以我目前貧瘠的知識水平只能想到光合作用(使用一系列精巧的光合色素與酶系統,不太可能再次獨立出現)和藉助活潑金屬單質(需要電解,消耗的能量更大)。
@Ancalagon 寫道: 大約四億一千萬到兩億九千萬年前,地球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35%,造就了超級巨大的生物
含氧量並不是動物體型的決定性因素。各地質時期的氧氣含量如圖:

藍色方塊折線代表 “O₂ revised(修正後的氧氣含量數據)”,淺藍色六邊形折線代表 “O₂ GEOCARBSULF(基於 GEOCARBSULF 模型的氧氣含量數據 )。橫軸爲地質時期,從左到右依次是寒武紀(Cambrian)、奧陶紀(Ordovician)、志留紀(Silurian)、泥盆紀(Devonian)、石炭紀(Carboniferous)、二疊紀(Permian)、三疊紀(Triassic)、侏羅紀(Jurassic)、白堊紀(Cretaceous)。
但是含氧量最高的石炭紀和二疊紀最大的動物反而和(圖中)含氧量最低的侏羅紀和白堊紀的最大動物差距甚遠。
@Ancalagon 寫道: 跟大型飛機一樣大的蜻蜓
這裏表述是否有誤?至少我沒聽說過和波音787一樣大的蜻蜓。
大約四億一千萬到兩億九千萬年前,地球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35%,造就了超級巨大的生物,
跟大型飛機一樣大的蜻蜓,跟狼一樣大的蟑螂。但是,自己大了,別的生物體型也一起放大。
如果不考慮別的生物也跟着放大體型,而是自己進化出體內製氧器官(那不就可以放大噴火威力了嗎)
導致自己體型的巨大,不是不可能,生物的蛋白質最多支撐多少體重,否則會被自己壓垮的學說,
是建立在當前大氣氧氣含量,及氧氣在身體內包括肌肉骨骼能傳輸多遠的環境下。
那文化上收集渺小無尾的金幣將變得無趣,潛入深海與最大的鯨魚共同游泳更加有趣,更適合當成玩伴
以小藍鯨提供的無尾的例子舉例:
Q:你會認爲在文明發展之初,人的體型大一點或者小一點在生態位和環境資源就很難達到平衡嗎,例如人體積小一些就很難打過現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野獸例如狼,並且無法獲取狼的生態位所佔有的資源,如果人體積大一些,就很難使用現在我們使用的工具,並且環境資源裏能直接給大體型生物使用的數量應該會不如現在的體型多,例如體型較大樹蔭和很多洞穴躲不進去,絲織物使用不了等。
A:我們可以從你提出的兩個方面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1. 如果體型更小:成爲“獵物”的風險激增
你的判斷非常準確。如果早期人類的平均體型顯著小於現在(比如只有一米左右),生存將會極其艱難。
戰鬥力與防禦力嚴重不足: 面對狼、大型貓科動物(劍齒虎)、鬣狗等掠食者,小型人類幾乎沒有任何勝算。他們無法形成有效的威懾,更容易被當作獵物。獲取大型動物的生態位(如頂級掠食者)將是不可能的任務。
活動範圍與耐力受限: 體型小意味着步幅小、絕對速度慢、長途遷徙的能量儲備更少。這會影響狩獵採集的效率和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能量效率問題: 雖然小體型個體消耗的能量少,但大腦是個極其耗能的器官。在能量攝入本就緊張的遠古時代,一個更小的身體可能無法支撐一個如此複雜、高能耗的大腦同時進化。大腦的進化需要穩定的能量盈餘作爲基礎。
****然而,小體型並非全是劣勢**(這體現了進化權衡的複雜性):
隱蔽性更好: 更容易躲藏,避開掠食者。
資源需求低: 對食物和水的總量需求更少,在資源匱乏時期可能更有韌性。
靈活性高: 可能在複雜地形(如密林)中活動更自如。
但總的來說,劣勢遠大於優勢。在“弱肉強食”的原始環境中,過小的體型很可能導致我們這個物種在競爭中滅絕,或者永遠無法走出生態位的底層。
2. 如果體型更大:成爲“能量”的奴隸
同樣,你的分析也很到位。如果人類平均身高達到2.5米甚至更高,體重極大,也會面臨巨大挑戰。
驚人的能量需求: 體型增大,基礎代謝率會呈立方級增長。一個體型翻倍的人類,維持生存所需的食物和水量可能要多出數倍。這意味着需要花費幾乎所有時間來覓食,容錯率極低,任何一次狩獵失敗或乾旱都可能導致部落崩潰。
工具與文化的困境:
精細操作能力下降: 巨大的手指和手掌很難進行精細的石器打製、骨針縫合、後來出現的編織和陶器製作等。工具的精密化是文明發展的基石,而大體型會直接阻礙這一過程。
居住與遮蔽: 正如你所說,無法利用天然的洞穴、巖棚作爲住所。建造足夠大的庇護所所需的技術和能量成本會高得多。
衣物與裝備: 製造足夠覆蓋大體型的衣物需要更多的獸皮和纖維,成本高昂。
耐力狩獵的優勢喪失: 現代智人的一個關鍵優勢是持久耐力奔跑的能力,這讓我們可以通過長途追蹤使獵物(如鹿、羚羊)熱衰竭而獲勝。體型過大會導致散熱效率降低(體積表面積比惡化),且奔跑的能量消耗劇增,這種高效的狩獵方式將不再可行。
生育與生存壓力: 懷胎和分娩更大嬰兒的風險和能量成本更高,幼崽的成長期更長,進一步增加了生存壓力。
結論:現代人體型的“甜蜜點”
現在人類的體型(平均身高1.5-1.8米,體重50-80公斤)很可能是自然選擇找到的一個“最優解”或“甜蜜點”,它巧妙地平衡了多種進化壓力:
足夠的力量與威懾力: 結成羣體的現代智人,使用工具和策略,足以對抗或驅逐大多數中型掠食者,並獵取大型獵物。
優異的耐力與散熱: 直立行走和裸露的皮膚使我們成爲地球上最優秀的長跑者之一,這是一種極其高效的狩獵方式。
能量效率最大化: 在滿足大腦巨大能耗的同時,身體又沒有大到成爲無法負擔的能量累贅。
無與倫比的靈巧性: 我們的手部結構允許進行極其精細和複雜的操作,這是創造和使用越來越複雜工具的前提,而工具的使用正是文明爆發的起點。
社會性協作的完美載體: 這個體型既便於個體間緊密交流與合作,又能集結成足夠強大的羣體力量。
最後的點睛之筆: 你的問題隱含了一個更深層的真理——人類的成功不在於身體,而在於“外掛”。我們不需要變得和熊一樣大去搶佔它的生態位,我們可以造出長矛和陷阱來獵殺它。我們不需要變得和猴子一樣小去摘取高處的果實,我們可以造出梯子和容器。
文明的核心,就是用文化和工具來突破身體的物理限制,從而佔據一個無比寬廣、幾乎無所不包的“認知生態位”。 我們現在的這個體型,正是開啓這個非凡旅程的、那個“剛剛好”的鑰匙。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Ancala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