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目界域-龍論壇

游態龍的錫安山。龍的力量、智慧、野性、與優雅

您尚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公告

mb 爪機版     |    論壇指南     |    Discord     |    QQ群

《龙魂志》第一期
《龙魂志》第二期

Tips:匯睿目之所向,凝龙翼之麾下,聚天时于一刻,暖龙魂于暮暮朝朝

#426 對於人類中心主義的看法 » 2025-03-12 23:24:00

回应:

@羽落 寫道: 人類在認識論上必然以自身爲中心(認知人類中心主義),所有觀念和觀點均基於人類視角。

我質疑人類筆下的所有龍脫離這個所謂的主義的可能性——完全不可能.所以我覺得在談論龍的問題時不存在人類中心主義的概念.
(plus:不過我承認在討論其他問題,比如上述的(二)環境層面時確實有效 [微笑] )

#427 對於龍變人的看法 » 2025-03-12 23:03:24

回应:

@龍游踏塵 寫道: 我估計他是指的是哺乳類在這方面發育有簡化,比如現在一個比較出名的觀點指出哺乳類因爲恐龍時代生態位被壓制,轉入地下或夜晚生活,導致四色視覺退化至二色視覺,到現在也只有部分靈長類重新演化出三色視覺了,相比和龍相關的鳥類爬行類大多是四色視覺。

正是如此 [哭] 

@Amorphous 寫道: 某些哺乳動物先把喉返神經和視網膜的祖傳bug修好再來討論,人類的基因組是一個垃圾堆,而且某些人類真是自大又無知。

這並不是嚴格的論證,只是調侃 [哭] ,和人類中心主義確實沒有關係,但是正所如人類使用的大多數Curse Words的使用情境實際上與Curse Words中經常出現的(Censored)和(Censored)一樣,並沒有直接關係。 [流淚笑] 

不過,你使用了這樣的邏輯:你這裏的龍屬於脊椎動物 - > 人類現在觀察到的脊椎動物都存在喉返神經的缺陷 -> 你這裏的龍與地球上的脊椎動物有相同的魚類祖先 -> 龍也一定存在喉返神經的缺陷 -> 使用這個調侃可能誤傷他龍 

這是不通的,因爲龍不屬於人類目前觀察到的脊椎動物,並且,我並不瞭解你這裏的龍與地球上的脊椎動物是否有共同的祖先,因此,在我不知道更多信息的基礎上,即使您這裏的龍類似脊椎動物,也有可能不存在相關缺陷,因爲不僅條件不充分,還在使用結論推導原因,是無效的,因此,我無法得出這個結論。

很顯然,如果我先入爲主地假設您這裏的龍存在相關的缺陷,顯然排除了很多非常有趣的可能,並必須在不瞭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做出更多先入爲主的假設,並引起問題,這也並不符合我「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儘量做善意假設」的原則,因此,我更傾向於假設您這裏的龍基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龍游踏塵 寫道: 不過要說基因是垃圾堆的問題可能大家都能中槍。結果導向而言,演化存活下來的都很幸運或很成功了,屍山堆裏爬出來的)

沒錯,垃圾桶確實暴論了,不過大多數生物的基因就是這樣的,突出一個積重難返。 [大笑]

#428 對於人類中心主義的看法 » 2025-03-12 22:24:47

回应:

[↑] @Sherixs 寫道: 龍長久以來不就是依靠 神話,故事,設定 在大部分人類的社會中流傳的嗎?(延續生命力 或者說 刷存在感);哪裏有什麼人類中心主義.

我倒是覺得挺明顯的,不知道人文主義算不算人類中心主義。
甚至有的網文都會吐槽:

原來如此,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歷史呢,琳再往下看去時,石板下面畫着‘木之靈’的模樣。

怎麼又是一個白骸龍的樣子?而且這個白骸龍身上還長了一大堆的樹葉……白骸龍的想象還真是離不開自己的模樣……

(裏面的白骸龍是一種恐龍)
另外對人類中心主義的解釋這個應該比較全:
https://metaso.cn/s/tNOU7C8

“人類中心主義”這個詞可能的釋義

人類中心主義有三種不同含義:生物學、認識論和價值觀層面。生物學上,人類以自我爲中心維護生存;認識論上,人類是活動的中心;價值觀上,人的需要決定客觀世界的價值,並引用“人是萬物的尺度”。和也提到類似觀點,尤其是普羅泰格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人類中心主義爲一種教義,認爲人類是宇宙中心,福祉是最終目的,並通過量表驗證其核心是人類的優先地位。和提到人類中心主義起源於文藝復興,強調人類利益爲宇宙中心,與神中心主義相對。

人類中心主義常被誤解爲統治主義或征服主義,但劉湘溶將其定義爲文化觀念,視人類爲自然界最高貴的存在,一切爲人存在。討論了認知和道德人類中心主義的區別,前者指認知侷限,後者是道德立場,兩者常被混淆。

人類中心主義常與負面環境問題相關,但也有人認爲短視更嚴重。引用《韋伯斯特詞典》和大衛·佩珀的定義,強調人類是宇宙中心和價值的來源。指出人類中心主義在西方宗教哲學中根深蒂固,認爲人類與自然分離且優越。

的日文資料提到人類中心主義在西方宗教和哲學中的基礎,如基督教創世記的影響。則聯繫到笛卡爾和培根,視自然爲可操控的機器,人類中心主義是現代性思想的根源。

綜合我搜索到的資料,人類中心主義的釋義包括多個維度:生物學、認識論、價值論,涉及哲學、倫理、環境等方面。需要分點說明,並引用對應的證據編號。注意不同證據間的異同,比如有的強調歷史演變,有的討論環境問題的影響,有的區分認知與道德層面。確保涵蓋所有重要觀點,正確標註引用來源。

“人類中心主義”這一概念具有多維度的釋義,不同學科和語境下存在差異,甚至存在內部矛盾。以下是綜合多篇證據的詳細解析:

一、哲學與認識論層面
本體論定義
認爲人類是宇宙的中心實體或目的,人類利益是衡量一切價值的終極標準。例如: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人類作爲認知主體對世界的解釋權。
價值觀層面,客觀世界的價值由人的需要決定,“人的尺度是評價一切的標準”。
認知侷限性
人類在認識論上必然以自身爲中心(認知人類中心主義),所有觀念和觀點均基於人類視角。例如,托馬斯·內格爾(Thomas Nagel)指出人類視角的固有限制,如“蝙蝠是什麼感覺?”的哲學思考。

二、倫理與環境層面
道德立場
主張人類在道德上優於非人類生物,應優先考慮自身利益(道德人類中心主義)。例如:

大衛·佩珀(D. Pepper)認爲,人類是唯一的價值創造者,自然僅爲資源。
部分學者將其等同於“物種主義”(speciesism),即基於物種身份賦予道德特權。
環境爭議

批判觀點:人類中心主義被視爲環境危機的根源,因其主張自然爲人類服務,導致掠奪性開發。極端形式表現爲“人類統治主義”或“征服主義”。
辯護觀點:劉湘溶等學者認爲,合理的人類中心主義(如“智慧人類中心主義”)可通過分配正義調整行爲,實現可持續。
三、歷史與文化演變
起源與發展

萌芽於古希臘哲學,中世紀被神中心主義壓制,文藝復興後復興。
基督教創世敘事(如“統治自然”)和笛卡爾“自然即機器”思想強化了人類中心主義。
現代性關聯

近代理性人類中心主義是工具理性、技術理性的源頭,與工業文明緊密相關,但也引發生態危機。
西方宗教和哲學長期將其視爲基本信念,如《大英百科全書》定義人類與自然分離且優越。
四、分類與爭議
強弱之分

強烈人類中心主義:忽視行爲後果,主張絕對支配。
弱化形式:承認生態約束,強調責任與可持續發展。
概念混淆

認知人類中心主義(描述性)與道德人類中心主義(規範性)常被混用,導致邏輯謬誤。
部分學者認爲“人類中心主義”一詞被濫用爲環境危機的替罪羊,掩蓋了更復雜的制度性原因。
五、相關對立概念
反義詞:生態中心主義(Ecocentrism)、生物中心主義(Biocentrism),主張以自然整體或非人類生物爲價值核心。
後人類主義:試圖打破人類與非人類的二元對立,強調混合與多元視角。
六、實證研究
心理學量表驗證“純粹人類中心主義”的核心是主張人類優先,與環保行爲呈負相關。例如,高載荷項目包括“人類是宇宙最重要實體”等抽象價值判斷。
總結
人類中心主義的核心是將人類置於宇宙、認知和價值的中心,但其具體含義因語境而異:可能是生物學必然性(如生存需求)、認識論侷限,或倫理主張(如道德特權)。儘管常被批判爲環境破壞的根源,也有學者主張其合理形式可爲可持續發展提供框架。理解這一概念需注意其歷史演變、分類差異及與其他思想的互動關係。

最后修改: 羽落 (2025-03-12 22:33:58)

#429 對於人類中心主義的看法 » 2025-03-12 21:01:02

回应:

龍長久以來不就是依靠 神話,故事,設定 在大部分人類的社會中流傳的嗎?(延續生命力 或者說 刷存在感);哪裏有什麼人類中心主義.
我只認爲這說明龍與人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或者說羈絆?):形象非常典型,又流傳廣泛,文藝作品的逃不掉的元素了屬於是.
當龍的形象被開發得差不多時,自然有人類會去尋求新的領域.(只能說看得多了,遇到低質量作品的概率也會上升了).這些新領域,無法得到各位的滿意也是無法避免了的吧.
HHH真要追問起來,請問哪個人類有資格代表龍發言了? [害羞] 
我認爲龍的命運已經和人類交織起來.對我個人而言,我能做的只有觀望.
我所剩的時間當然不及龍的.(生命)
那些我自己的,曾經試圖去糾正別人的行爲,到頭來只給我帶來了疲憊.
或許把龍的靈魂裝在人的身體裏,就是會這樣更快得感受到衰老呢????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镜中龙影

#430 對於人類中心主義的看法 » 2025-03-12 19:39:57

回应:

最近“人類中心主義”這個詞出現頻率較高,開個帖聊聊。

對於這個詞的理解,我目前能想到幾個大方面:

龍的存在主要爲了維護人類的利益(即使打過自圓其說的補丁)。

龍傾向於變化成人形、融入人類社會。之前談論的話題:對於龍變人的看法

龍的思維方式趨同於人類。比如經常被詬病的“龍皮人”,外觀是龍但心理活動與行爲和人類沒區別。這可能還包括一些對於習以爲常的人類心理特徵、行爲特徵所衍生出來的或多或少的擬人傾向。

龍的存在被賦予人類宗教意義。比如一些作品裏龍被設定爲神祇,但這些設定往往是從人類的宗教框架中衍生出來。

還有沒有其它補充?

#431 高智慧龍腦的其它演化途徑 » 2025-03-12 04:43:04

回应:

2017年的一項研究提出,一個僅基於環境挑戰的數學模型即可解釋人類大腦的大規模進化。發表於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研究團隊結合生命史理論代謝理論,構建了一個詳細的大腦能量分配模型,探討個體如何平衡身體生長、認知技能學習和繁殖。結果表明,即便沒有社交競爭或合作,個體在面對環境挑戰(如覓食、製造工具)時,大腦仍會進化得更大,以支持技能學習和能量獲取。

該模型成功預測了人類童年、青春期和成年期的生命階段,並揭示了影響大腦大小的關鍵因素:環境挑戰的難度、技能的有效性及記憶的代謝成本。

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觀點,表明僅憑環境壓力就足以推動大腦進化,而非僅僅依賴社交互動或文化累積。

González-Forero M, Faulwasser T, Lehmann L. A model for brain life history evolution. PLoS Comput Biol. 2017 Mar 9;13(3):e1005380. doi: 10.1371/journal.pcbi.1005380. PMID: 28278153; PMCID: PMC5344330.

這個研究的模型未考慮社會互動因素,因此無法直接支持或否定社會腦假說,但它的確給社會腦假說之外的理論提供了論據。

#432 高智慧龍腦的其它演化途徑 » 2025-03-11 18:58:10

回应: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9/05/090525173545.htm

進化生物學家質疑的食肉動物的社會性與大腦增加之間的聯繫

獵犬羣、狒狒羣、羚羊羣:當人們觀察羣居動物時,常常會被它們展現出的智慧所吸引。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社交性在促進某些哺乳動物類羣的大腦增大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密歇根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約翰·費納雷利(John Finarelli)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約翰·弗林(John Flynn)的一項新研究,對這一假設提出了質疑——至少在食肉目動物(Carnivora)中並不適用

費納雷利和弗林通過對大量現存和化石食肉動物物種的大規模分析,將大腦相對增大的現象置於進化背景中進行考察,結果發現,大腦增大與社交性之間並無固定聯繫

他們的研究論文將在本週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發表。

“社會大腦假說(Social Brain Hypothesis)並不具有普遍適用性,”費納雷利表示,“當從整個類羣的進化歷史來看相對腦容量時,至少在食肉目中,這一理論就站不住腳了。這項研究清楚地表明,食肉動物的大腦增大幾乎可以肯定是由不同的原因驅動的。”

弗林補充道:“當你逐個分析食肉動物類羣時,會發現只有犬科動物(canids)符合此前關於社會大腦假說的分析模式。”他所指的是2007年發表在《進化》(Evolution)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該論文曾測試社會大腦假說,並認爲在食肉目、靈長目和有蹄類動物(偶蹄目和奇蹄目)這三個物種豐富的哺乳動物類羣中,社交性推動了相對大腦大小的增加。大腦相對大小的進化一直是生物學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對生態學、能量代謝和生物生命週期等方面都具有深遠影響。此前的研究發現,這三個類羣的大腦相對體型增大的趨勢與社交性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

爲了更詳細地研究食肉目動物大腦的進化模式,費納雷利和弗林分析了289種陸生食肉動物,其中約一半爲化石物種。這項研究首次在整個食肉目哺乳動物的進化樹範圍內,重建了相對腦容量的變化。現存食肉目動物分屬15個科,包括熊科、鼬科、貓科、犬科及其他相關物種。研究人員收集了這些陸生食肉動物的顱內容量(即大腦大小)和體重數據,以估算其相對腦容量(即腦化指數,encephalization)。隨後,他們利用這些數據來繪製不同類羣內部的腦容量變化軌跡(這一過程稱爲“重建異速生長比例”scaling allometry)。

他們的分析發現,在食肉目動物的進化過程中,至少發生過六次獨立的大腦大小變化,這表明大腦增大的過程比此前認爲的要複雜得多。一些食肉動物類羣的相對腦容量相對穩定(例如,現存食肉目中的兩大主要類羣之一——裂腳類Feliformia,除了小型貓科動物外,其餘成員的大腦大小基本未發生顯著變化)。而其他類羣,如已滅絕的熊狗科(Amphicyonidae),在進化過程中相較其祖先大腦逐漸變小。

相比之下,犬科動物的大腦則經歷了一次相對較晚的增大過程。費納雷利和弗林發現,犬科動物的數據影響了之前針對現代食肉動物進行的社會大腦假說測試。如果將犬科動物從分析中剔除,其他食肉動物的大腦大小與社交性之間就不會出現相關性。然而,即使現代犬科動物大腦較大,其大腦增大的真正原因仍不明確:是更大的大腦被用於促進社交性,還是社交性推動了大腦的增大?部分答案可能隱藏在費納雷利2008年對犬科動物進化變化的研究中,該研究表明,犬科動物的大腦增大始於約1000萬年前,當時現代犬科動物的最早代表出現。

在現存食肉動物中,大腦大小與社交性的關係仍然高度可變。如果社交性是導致整個食肉目大腦增大的原因,又或者大腦的進化促進了社交性,那麼大腦較大的熊、鼬類和小型貓科動物應該是高度社交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此外,那些保留了祖先特徵的食肉動物同樣不符合社會大腦假說的預期。例如,腦容量相對較小的鬣狗(Hyena)和獴(Mongoose)類羣中,既有社交性強的種類,也有非社交性種類。

“這是一項複雜而強有力的研究,它將化石與現存食肉動物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弗林指出,“如果僅研究現存物種,往往無法正確地重建進化過程。這項研究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並表明社會大腦假說並不適用於所有食肉目動物。”

研究背景
約翰·費納雷利(John Finarelli)是密歇根大學地質科學系的助理教授,約翰·弗林(John Flynn)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Frick化石哺乳動物館長兼理查德·吉爾德研究生院院長。本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研究基金(AMNH Collections Study Grant)、布朗家族基金會研究生獎學金(Brown Family Foundation Graduate Fellowship)以及密歇根大學學者協會(University of Michigan's Society of Fellows)的資助。

最后修改: shiningdracon (2025-03-12 04:44:24)

#433 新龍報道 » 2025-03-11 09:38:13

回应:

你好,歡迎加入,願你尋獲所求 [吐舌酷]

#434 新龍報道 » 2025-03-10 16:01:47

回应:

[↑] @shiningdracon 寫道: 歡迎。也算不上什麼來歷。

  • 應龍本身規格挺高

  • 應龍有翼

  • 朋友都叫我“影子”,ying 也可以是“影”的發音,算是雙關

  • 更重要的是,買域名時就這個還沒被買下而且不貴

 …

多謝多謝,裏面畫龍的大佬好多呀,挺羨慕的。

#435 新龍報道 » 2025-03-10 10:34:42

回应:

歡迎。

@Itz_Vara 寫道: 好奇這個網站的名字yinglong應龍,有什麼來歷嗎?

也算不上什麼來歷。

  • 應龍本身規格挺高

  • 應龍有翼

  • 朋友都叫我“影子”,ying 也可以是“影”的發音,算是雙關

  • 更重要的是,買域名時就這個還沒被買下而且不貴


有 5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herixs, Itz_Vara, 龍爪翻書, 镜中龙影, Anbach

#436 高智慧龍腦的其它演化途徑 » 2025-03-10 10:20:38

回应:

[↑] @Hatikva 寫道: 對生物的智力影響最大的主要還是生存環境和生活及繁殖方式。

很有可能。這裏還有一篇對條紋卡拉鷹的研究,作者認爲這種獨居/鬆散羣體的鳥類的高智力來源於其生存環境。

像其他低恐新性(對新事物不害怕)的廣適性物種一樣,我們預測條紋卡拉鷹會採用觸覺探索的方式來解決任務,能夠靈活地轉向新的、尚未解決的問題,並在不斷嘗試中提高表現。實驗結果顯示,條紋卡拉鷹的表現與使用工具的鸚鵡相當,在短時間內就達到了創新能力的上限,能夠快速學習,並靈活地反覆解決問題。

我們認爲,這種能力與條紋卡拉鷹的生態特點密切相關,包括地理範圍受限、食物資源不穩定以及機會主義的廣泛取食策略。

Harrington, K.J. et al. (2024) ‘Innovative problem solving by wild falcons’, Current Biology, 34(1), pp. 190-195.e3.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3.10.061.

條紋卡拉鷹解決各種謎題的視頻 [抱心] :https://vimeo.com/886008442

#437 高智慧龍腦的其它演化途徑 » 2025-03-10 07:39:45

回应:

對生物的智力影響最大的主要還是生存環境和生活及繁殖方式。也許可以參考一下現實中智商最高和最低的爬行動物是怎麼演化出來的?生活在樹上,以樹洞裏的昆蟲和鳥蛋爲食的綠樹巨蜥確實有很強的空間認知和記憶力,它們會數數,會分析推理,會用前肢捕捉獵物,會使用簡單的工具,會玩玩具和做遊戲,會教給下一代生存的技能。綠樹巨蜥是羣居動物,但並不需要合作捕獵,求偶、繁育後代、簡單地互相打招呼就是它們的社交,但它們確實會互相觀察,互相學習。而智商最低的爬行動物像某些蛇類,則確實是只有本能,連自己的同類甚至自己的身體都不認識。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镜中龙影

#438 新龍報道 » 2025-03-10 00:02:39

回应:

初次用鱗目的論壇,還不太習慣發帖。
這裏是瓦拉,這個名字是來自鱗翼天使遊戲裏面的一頭粉龍(直接拿來用了,呃因爲感覺性格比較相像)。註冊是去年七月,有一位好友介紹到這個欄目,感興趣就加入進來了。有一些內容挺新穎的,不管像大家提出到觀點,以及討論的深度與廣度,都值得思考。
好奇這個網站的名字yinglong應龍,有什麼來歷嗎?這個網站帖子最早的好像是10年,歷史悠久,感覺看這個論壇,也是看互聯網發展史(劃掉)。閱讀體驗蠻舒服的。
界面如果有個新手引導教程就更好啦(被打)。大概這一些,後面還需要多多觀摩,希望能和大家和睦相處。

#439 珍藏人類小本被揭露過的,算社死嗎? » 2025-03-08 23:54:36

回应:

如何臨場進行合理的解釋確實是一個困難 [靈感] 
-
不過,他們應該很快就會忘卻.
時勢之下,哪個人類還會在意自己不瞭解的人呢?
 [裹毯酣睡]

#440 對於龍變人的看法 » 2025-03-07 21:43:49

回应:

[↑] @Lunamis午月 寫道: 但這倆是全體脊椎動物都有的,和人類中心沒關係而應該劃入脊椎動物中心。鑑於我目前從來沒有見過非脊椎動物架構的有機體龍,在以龍爲本探討人類中心主義時引用這兩個事實是有待商榷的。 …

我估計他是指的是哺乳類在這方面發育有簡化,比如現在一個比較出名的觀點指出哺乳類因爲恐龍時代生態位被壓制,轉入地下或夜晚生活,導致四色視覺退化至二色視覺,到現在也只有部分靈長類重新演化出三色視覺了,相比和龍相關的鳥類爬行類大多是四色視覺。
喉返神經我倒是不熟,是指哺乳類這方面長度和路徑特化了麼?但這個相比上面的視覺問題可能不算退化…

不過要說基因是垃圾堆的問題可能大家都能中槍。結果導向而言,演化存活下來的都很幸運或很成功了,屍山堆裏爬出來的)


有 2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德尔雷希亚, Amorphous

#441 法格坦的雜圖樓 » 2025-03-07 21:16:23

回应:

[破殼] 這幾天本想要嘗試用厚塗的方法畫點蛇龍,但似乎還沒怎麼開始就不知道該如何畫下去了……


有 5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龙游踏尘, Clearwind_清风, 龍爪翻書, shiningdracon, 箐岚

#442 對於龍變人的看法 » 2025-03-07 08:54:43

回应:

@Amorphous 寫道: 某些哺乳動物先把喉返神經和視網膜的祖傳bug修好再來討論,人類的基因組是一個垃圾堆,而且某些人類真是自大又無知。

但這倆是全體脊椎動物都有的,和人類中心沒關係而應該劃入脊椎動物中心。鑑於我目前從來沒有見過非脊椎動物架構的有機體龍,在以龍爲本探討人類中心主義時引用這兩個事實是有待商榷的。

#443 對於龍變人的看法 » 2025-03-07 01:32:20

回应:

好問題

並不清楚此問題中的「龍文」的具體指代,在此解析爲『與龍有關的小說』,並分爲四類討論。

不同類型書目的寫作目的不同,先討論文章出現龍的目的。

1. 僅僅使用龍來貼標籤,起到吸引讀者目的的,大多數情況下僅作爲背景板,或者最終敵手。
    這類小說完全沒有多看一眼的必要,通常除了標題或者封面外與龍都無關,完全是人類故事,多數質量低下。
2. 傳統的涉及到龍的故事,龍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但是作者並不將其作爲平等、重要的角色看待。
    此類小說中的龍經常出現的內容例如某種『魔法契約』,使其作爲主角的附屬品,作者並不將龍作爲能思考的(sapient)存在來看待。
    此類小說經常會在龍騎士小說和龍類奴隸制之間搖擺。
    龍在此類小說中通常是會被討伐的怪物,在小說寫作中,只是被主要角色克服並襯托主要角色的障礙。
3. 描寫龍的世界,但是完全沿用人類的社會組織形態、權利結構、世界觀。
    此類小說中,龍只是一層看起來很酷的外皮,實際上,小說的內核完全構建在現有的人類世界觀上,其中活動的角色也是披着龍皮的人類。
    這類小說有一部分是試圖寫成第四類,但是因爲能力受限導致會退化爲此類。
4. 實際上以描寫龍、探討對應的世界觀、社會組織形態,技術形態等實實在在的、方方面面的細節的作品。
    此類小說是難得的佳品,從龍的角度出發,構建了一個完整的、自洽的世界觀。
    龍在其中的形象是圓形的,有着完整的甚至迥異的性格、思維方式,與物理世界的互動也詳細且合理。

其中前兩類小說經常充斥着濃厚的人類中心主義,我幾乎不可能去主動閱讀(寫了龍不如不寫),這類作品,變人幾乎可以全部歸類爲下列兩個原因:

1. 作者希望藉此將非sapient being升格爲sapient being,因爲在作者的認識中,非人類存在就低“人”一等,作者通過這種方法將龍類角色“擢升”爲人,此類小說描寫(禍害)的對象通常不僅限於龍類,通常還包括各種妖獸。

2. 作者希望借“如此強大的存在都希望成爲人類” 而襯托人類、人性、情感的優越性,希望藉此歌頌某種人類特質。

這兩種原因中的哪一種都從骨子裏透露着某些人類的傲慢與無知,認爲人類是完美的,認爲人類是“上帝的造物”,這種人類中心主義甚至滲透到了許多的二流科幻小說中,例如“經典”的“人工智能理解愛”橋段。

對我而言,這兩類原因導致的“變人”完全是一種侮辱,看到基本上就可以刪除文件了(當然這些文件基本都活不到我讓我看到這些橋段)。

@Lunamis午月 寫道: 個龍對流行作品中龍變人的看法是:別玩你那人類中心主義了。

Lunamis午月說的對 ,某些哺乳動物先把喉返神經和視網膜的祖傳bug修好再來討論,人類的基因組是一個垃圾堆,而且某些人類真是自大又無知。

第三類與第四類小說值得詳細深入的討論,這類小說相對少見。

這類小說的作者對龍的態度通常是正面的,願意探討更加複雜的社會行爲,並且能詳細描寫各種動態與細節,描寫的龍也都是sapient being,從態度上評價是及格的。

這兩類小說在描寫時,如果出現變人通常是因爲作者的能力不足導致的,受限於部分作者與人類相處的經歷與知識,作者在故事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難以繼續推演自己描寫的世界,一部分小說選擇因此選擇回退到這類作者更加熟悉的人類互動上繼續寫,另一部分則選擇直接構建一個使用龍類取代人類生態位,使用人類架構的全“龍”社會。

極少部分小說,將這一點作爲故事中的衝突,作爲劇情的發展點,甚至有的能夠深入討論人與龍的關係,身份與認同,但是這樣的小說可以說是百裏挑一,非常少見,也值得閱讀,其中就包含《Dragons and Skylines》系列:

@shiningdracon 寫道: 像是《龍與天際線》這樣的變人,觀感如何?https://yinglong.org/forum/viewtopic.php?id=4849

分析完成,總結一下:

個龍對於變人的態度持基本(但不絕對的)負面態度,認真描寫龍的小說中出現變人通常是因爲作者的能力不足,這不會只體現在這單一情節上,而是全方位的,因此降低了小說閱讀體驗的期望。

龍變人這一過程嚴重損害了小說的自洽性,作者應當構建一個在作者的邏輯下基本合理的世界,而龍變人這一過程涉及到的衍生問題,基本沒有任何作者考慮,這對於我是一個非常雷的雷點。

因此,龍變人可以被認爲是小說質量堪憂的標誌,除了極少數例外。


有 3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羽落, Forgotten

#444 珍藏人類小本被揭露過的,算社死嗎? » 2025-03-07 00:48:52

回应:

簡單回答:會社死。

@與黑語焉 寫道: 這標題起的很是奇怪。所謂社會性質死亡,建立的是同一個族羣種族之內


我認爲呢,社會是關係的集合,個體間只要智慧發展到一定程度,並存在交流,就能形成一個社會,是同一個物種不是形成社會的必要條件。

@與黑語焉 寫道: 高中有段時間經常隨身帶着(追新書),然後一次在中午宿舍小憩,不知道是臨近上課沒?上鋪的同學好奇心來了(畢竟我)在試探性被我拒絕後,“看一下又不會怎麼樣嘛,這書是什麼寶貝嗎?”於是....  雖然只是一件不足銘記的事情,是嗎?我是如此緊張又是抱有期待麼?  翻過來主頁被看到了,總之我很僵硬很尷尬,“你還看龍小說啊?”

尷尬極了,引起了我不好的回憶,地板都快被我刨穿了。

@與黑語焉 寫道: 噗噗噗    想看大家的 被捉龍尬住時刻


放下閱讀設備去做另一件事時,一些卑鄙的人類拿起了我的設備,開始大聲朗讀你正在查看的內容,並加以嘲諷(真想咬死他們 [齜牙] )。

當時的狀態: [流汗] 

總有些生物莫名其妙地沒有邊界感,而且對隱私完全沒有概念,拒絕一次已經仁至義盡,再問直接翻臉就好。

大概正是這個原因,我的個龍文件是不會有紙質版本的(因爲誰都可以偷看),我也不會購買相關的物品,例如書。使用設備時也養成了龍走鎖屏的好習慣。

#445 高智慧龍腦的其它演化途徑 » 2025-03-05 22:29:57

回应:

題外話,羅賓·鄧巴(Robin Dunbar)就是提出“鄧巴數”的那個人

鄧巴數(英語:Dunbar's number),也稱150定律,指能與某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通常人們認為是150。
鄧巴數首先是英國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於1990年代提出,是新皮質的大小決定的,並因此成爲了一個團隊規模的限制。新皮質處理能力決定了能與某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

#446 高智慧龍腦的其它演化途徑 » 2025-03-05 22:10:12

回应:

#對龍類作品創作的知識架構的規劃

談到“高智慧”,許多人習慣性地將其與人類緊密綁定。畢竟在已知的生命形式中人類是唯一被觀察到的高智慧生物,因此對高智慧生物的描繪往往會參考人類的演化路徑。

本文將對這一觀點提出質疑,探討高智慧大腦的其它演化途徑。希望這種探討能爲龍類作品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對高智慧龍的塑造不再侷限於人類智慧的框架。

不得不提的 “社會腦”假說:20 世紀 80 年代,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提出,羣居動物的大腦(尤其是新皮質)發達程度與其社羣大小正相關。該假說一度受到追捧並進一步發展爲“大腦發達程度主要源於社會性羣體規模”的觀點。即很多人常說的“人類的智慧源於其社會性”。

但這其實存在相當多的反例。

比如章魚是獨居生物,但章魚具有極高的智力,可以使用工具,解決複雜的難題。

研究發現靈長類動物的大腦體積並不取決於羣體規模,而是與覓食方式更相關:果食靈長類的腦容量通常比食葉靈長類更大,因爲尋找果實需要更強的記憶能力和空間認知,而食葉動物的食物來源較穩定,認知需求較低。猩猩腦容量相當高,卻經常獨居生活。

社會性昆蟲有龐大的羣體,然而其腦容量很小。比如根據對螞蟻進行的研究,社會性動物的腦比演化上直接相關的非社會性動物的腦要小。這可能是因爲社會性動物的個體可以更多地依賴集體,無需單獨儲存特別多的信息或保持特別強的感官就能達到同等以上的生存能力。這個統計規律支持“社會性意味着腦有所取捨”的假說

在對鳥類的研究中亦發現,獨居的啄木鳥或者穩定的一夫一妻、雙親育雛的啄木鳥有更大腦容量,而長期合作羣居的啄木鳥反而演化出更小的腦容量。因此當羣體內關係和諧、協作高時,物種可能降低對昂貴的腦組織的投資。

在探討高智慧生物時,或許可以嘗試擺脫人類中心主義,通過不同的演化途徑賦予高智慧龍更豐富多樣的合理性。

一些參考資料和擴展閱讀:
章魚確實很聰明,應該是無脊椎動物中最聰明的物種
人類的智力是按時間順序從低到高嗎?
人腦的3/4是用來處理社交的?這是嚴重的誇大
(生活在穩定的社會羣體中與啄木鳥的大腦大小減少有關 )Fedorova N, Evans CL, Byrne RW. Living in stable social group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brain size in woodpeckers (Picidae). Biol Lett. 2017 Mar;13(3):20170008. doi: 10.1098/rsbl.2017.0008. PMID: 28275166; PMCID: PMC5377039.

#447 正在聽什麼音樂? » 2025-03-05 20:55:09

回应:

III(Find Yourself)——Athletics

#448 講一點自己的小腦洞,龍會是外星人嗎? » 2025-03-05 15:23:13

回应:

[瞌睡] 是的,夢宇星系間,森草隨意打滾

#449 正在聽什麼音樂? » 2025-03-05 00:00:47

回应:

fail safe part 1
之前並不知道這個電影曾經有過主題曲(概念)
雖然風格完全不可能放入電影,但是背後的東西倒是很像
在酒館的黑白電視上看鬥牛士與牛像牛仔一樣手槍決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2HV0t3Inyk

最后修改: 巡津龍 (2025-03-05 00:02:58)

#450 關於個人與龍關係的思考 » 2025-03-03 22:53:17

回应:

卑劣的可憐蟲嗎
說到底還是,犧牲了很多精力 [吐舌] 
好在,爪牙的顯露讓我們意識到了 蛇蛻龍跡

论坛页尾

Powered by jQuery blueimp Flux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