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次 1
註1:有一些章節快速搜尋後找不到,就先不轉載了。
註2:附圖很多,暫時不轉載
真龍傳說系列-緣起
兩年前,寫過幾篇關於「龍」的短文章。當時寫道:
『近世中西文明接觸以來,譯者多把「中華龍」譯為Dragon,素為學者質疑不妥,他們認定,「龍」與西方神話中的Dragon大有差異,一為瑞獸、一為邪獸,不能混為一談。對於這等理所當然的「常識」,筆者認為大有商榷餘地。』(未看過的朋友可在本網誌http://cynicalidea.blogspot.hk/重溫)
其實許多年前,憑多方面閱讀資料,與一種莫名的直覺,筆者早已對東方龍、西方龍及一些中東、埃及神獸的千絲萬縷牽連,極度生疑。及至近年再翻閱資料,整理思路,得出了一個「理論」(或想法/幻想/偏見)。
這種想法,未曾公開發表。機緣巧合下,近日有機會與「某電臺主持人」主持一個新網臺節目(的一個環節),由於未出街,節目及拍檔暫不開名。節目與歷史神祕文化有關,商議題目時,我便把「龍」這個題材「供獻」了出來。當中大概會錄4-5集,至今未錄完。
當時我問:如果把內容寫出來,會否影響節目? 拍檔說:睇文字與聽電臺的受眾未必一樣,唔緊要啦,可能相輔相承呢。
想想也是。更何況,錄製時,已發現拍檔的觀點與自己不盡相同(這當然啦若人人所想一樣這世界多悶),節目中我也不好把個人觀點強加於他人身上。因此,還是自己寫出來更好。(所以,日後仍非常鼓勵收聽,因「版本」與這裡所述不全一樣)
拖了一輪,舊稿已在「怪異誌」專頁清得七七八八,是時候動筆了。可是不動猶自可,一開波,細思慢想,才發現材料足可寫成一本書,比《屍人檔案》更豐富。
既然如此,姑且step by step,把整個推敲思路舖陳出來。希望一年半載內寫得完,不致悶倒各位吧。
嗯...為方便稱呼,就稱此係列文章為「真龍傳說」吧。似唔似龍珠劇場版!?
(真龍傳說系列1。列宇翔著,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保留連結,請勿盜文。)
(請支持怪異誌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ynicalidea )
張貼時間:14th August 2015,張貼者:王若愚
資料來源:http://cynicalidea.blogspot.tw/2015/08/blog-post_13.html
真龍傳說 2
文化人的固執:此龍不同彼龍
在近代的奇幻文學、動畫遊戲界,東、西方龍,時常共治一爐,大抵創作人較少頭巾氣(指讀書人的迂腐習氣,這個term很老氣對不對),直觀直覺上認為中華龍、西方火龍等有可媲美之處,很自然就拉攏一起,受眾過癮最重要。
但文化人不這樣想,他們心中有氣,強烈反對,堅持華夷之別、中西大不同、正邪不兩立,所以誰把中華龍譯為”Dragon”便是侮辱大不敬。這等阿媽係女人的論調不難找,為節省讀者的時間,以下隨便引幾個:
臺灣著名出版人、民俗文化家黃永鬆:「西方“dragon”噴火守財,為惡多端,是被聖人剿殺的惡獸,而中國龍卻為人間慈悲降雨,是聖人贊許的瑞獸。」「中國人以龍的傳人自居,而中國龍在西方同樣發音Dragon,這就使得西方人一下子聯想到基督世界的那種惡獸,產生不好的印像。」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系副教授黃佶:「反對將“龍”翻譯為“dragon”,是因為西方的“dragon”有個特點是殺生,而且會噴火,這些在我們中國的龍文化中是沒有的。而且西方人將這個“dragon”作為正義的反面,也就是邪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星亮:「西方的龍與中國龍在性質和概念上完全不同,不僅歷史上不同,在當代世界也完全不同。然而,中國龍的英文譯名“Dragon”是西方龍的名稱。把中國龍譯為“Dragon”,也就是把中國放在歐美國家、俄羅斯等國家傳統文化中的『敵人』的位置上,不利於中國構建良好的國際形像。在中國文化中,龍是神獸,主要是吉祥、喜慶、力量、騰飛的像徵。把中國龍譯為Dragon,不僅不能表現中國龍的獨特性,反而容易使外國人視中國為“惡魔”或“惡魔”的後代,因而中國應當改正一百多年前形成的錯誤譯名。」
十年前,北京一個官方組織召開會議,定龍的翻譯為“long”。那些專家忽發奇想,建議全世界不再把中國龍譯為dragon,而西方的dragon也不譯為「龍」。中國龍應音譯為”long”,西方dragon則直接音譯為「罪根」(作者按:媽媽咪呀)。龍(Long)是瑞獸,罪根(Dragon)是邪獸,這樣便可區分兩者之別。
當然,全世界理你都傻,dragon照舊譯龍,中國龍至多是稱為Chinese Dragon。
文化人的固執,是擇善固執,抑或是抱殘守缺的固執?這問題,頗為學術,亦頗為沉悶,但為瞭解開龍之謎,姑且從這裡作一個切入點。
誠然,翻查坊間談中華龍的資料,除非深挖再深挖,你很易得出一個印象:中華龍擁有與別不同的造形、個性(瑞獸),大體而言專家也有共識,翻案空間不大。理由如下:中華龍由原初形象到近代造形,似乎早已被梳理出一個脈絡,哪裡還有什麼懸念?
走筆至此,閣下不難猜到,稍後筆者便要包拗頸了。下篇續談。
(#真龍傳說 系列2。列宇翔著,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保留連結,請勿盜文。)
真龍傳說 4
中西大不同 v.s. 有圖有真相?
上次花了許多筆墨去質疑中華龍的所謂「圖騰融合說」,此舉不純為推翻舊說,主要目的,在於慎防本系列文章探討中、西龍隱含的基因密碼時,有些拿著「龍圖騰說」當真理的盲毛跑來搞局,懶醒地拋下一句「中國龍源自乜乜乜...一早有定論啦,你的討論是多餘的」,不得已才預先掃一掃盲。
好了,不囉嗦。近年網絡潮語揚言「有圖有真相」,我們當然明白此話未必真確,莫說在強大的PS下什麼圖也能做假,即使以前未有電腦,有心人如要偽做圖片,方法亦多的是。隨便一例,在某赤化國度,便曾在「歷史圖片」上做手腳,把失勢的政要從「歷史事件」中抹走,一筆勾消,彷彿世上從未出現過那人一般。
儘管眼見未為真,但若該圖大致可確認非偽圖(如該圖本身流傳甚廣,或實物仍存可供查覈,或該圖做假的動機不高),那麼「有圖有真相」,多多少少也接近真相。
無論你對「龍」所知深還是淺,以下懇請先放下相關常識/定見/成見,純以直觀的角度,看看以下三幅組圖,覺得牠們有否文化上的血源關係?
一點點導讀:請先不要理會何為龍,何為蛇,何為神祇,何為麒麟。這裡只以大致的外型區分:一種是「蛇身」的龍(圖1)、一種是「蛇身」+「翼」的龍(圖2)、一種是獸型的龍(圖3)...
圖1 左上:中華龍/右上:米蘭之蛇/左下:利維坦/右下:波斯龍
圖2 左上:中華應龍/右上:美洲羽蛇神/左中:唐墓石刻龍臨摹畫/右中:斯洛伐克龍橋/左下:意大利考洛尼亞古希臘鑲嵌畫/右下:埃及蛇神
圖3 左上:唐鎏金銅走龍/右上:巴比倫城的伊絲塔城門浮雕-怒蛇/左下:麒麟/右下:威爾士紅龍
除非閣下鐵了心硬稱完全不似,否則很難指這些「龍」(或獸,其實「龍」不過是一個名詞)毫無關係吧。究竟這是如有雷同實屬巧合,抑或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探討中西龍之異同,並不為了翻譯學上什麼中國龍應否譯為Dragon,這對筆者來說意義不大。龍的身世離奇,本來就值得神祕文化愛好者關注,更重要是藉此課題來回答一個問題:
若中、西龍果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背後究竟有何象徵意義?
答案,不離以下幾種可能:
1) 世上曾經真確出現一種「龍」的生物,為各地先民目睹,所以留下甚為相似的記載、圖畫及傳說。
2) 世上從未有龍,龍純屬人為創作。之所以在世界各地出現雷同文物圖案(姑且稱為「全球龍現象」),若非巧合,便是上古之時,人類早已經歷全球範圍的文明交流,側面印證傳統史觀不盡可信。
3) 世上沒有龍,上古各地亦未經文化交流,但龍傳說不僅僅是巧合,全球人類因為某種未知因素,故各民族相繼流傳種種疑似龍的傳說。
筆者認為,上述三個可能,無論哪一種,均神祕得不得了,甚值得細加研究。雖本人知識能力所限未必找到真相,但本系列文章正試圖解答此問題。
看到這裡,如果你覺得,單憑幾幅圖來作出如此多推測未免證據薄弱,筆者可以預告:當然不止這麼少材料。容我慢慢細說從頭。
(#真龍傳說 系列4。列宇翔著,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保留連結,請勿盜文。)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ynicalidea/posts/937600002974501
真龍傳說 8
飛龍在天之如龍添翼
易卦曰:飛龍在天。中華龍懂得騰雲駕霧御風而行,無須像西方龍般靠拍翼飛翔,這是大多數人的印象。正如金庸在《鹿鼎記》描寫:
「韋小寶笑道:『皇上神機妙算,本來就算沒神武大炮,吳三桂這老小子也是手到擒來。只不過有了神武大炮,那是更加如……如……如龍添翼了。』他本要說『如虎添翼』,但轉念一想,以皇帝比作老虎,可不大恭敬。康熙笑道:『你這句話太沒學問。飛龍在天,又用得著甚麼翼?』」
康熙(金庸)有所不知,或者知但有所忽略,龍家族確有成員「如龍添翼」,而且名聲顯赫,並非冷門小嘍囉,牠便是「應龍」。
應龍的形象,三國時期的《廣雅》簡單概括如下:「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簡單來說,長翅膀的龍便稱應龍。(日本人著作稱應龍又稱「鷹龍」,但筆者找不到相關古籍出處)。
在<真龍傳說系列7:龍與大蛇的全球化現象>一文,筆者提及了虺、蟠龍、螭龍、蛟龍等不懂飛翔的龍,言之未盡的,原來這幾種龍只須潛修日久,便能一飛沖天,化為應龍。南朝梁任昉所著的『述異記』說:「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而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
應龍在中華神話(歷史!?)中身影處處,功績甚大。遠至上古時,女媧補天後朝見天帝,所乘的就是應龍(《淮南子.覽冥篇》:乘雷車,服駕應龍);關乎民生者,應龍又助大禹治水,相傳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太平廣記》:禹治水,應龍以尾畫地,導決水之所出)。足見牠絕非「二打六」,但於大眾的認知中,應龍彷彿寂寂無聞,究竟箇中原因為何?
本來,應龍堪稱軍功顯赫。在黃帝決戰蚩尤一役,把蚩尤和巨人夸父解決掉的,便是應龍(《山海經.大荒北經》記: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故事是這樣的:話說雙方相持不下,蚩尤作大霧困擾敵方,黃帝心想,蚩尤能作大霧,我軍何不派應龍下大雨驅霧?於是應龍接令出陣。哪知應龍還未下大雨,蚩尤便請來風伯和雨師,先下手為強,颳起狂風暴雨,令黃帝的軍隊四散潰逃。
應龍明明吃了敗仗,何以說牠殺了蚩尤?故事的另一版本,同樣記載於山海經內:原來黃帝見應龍不濟事,遂派女兒「魃」參戰。魃發出高熱,破了風伯雨師的術,挽回一城。不知何故,有些文獻卻把蚩尤與夸父之死,算到應龍頭上。很不幸,應龍奮勇上陣,卻不知因殺敵積累邪氣,抑或吃敗仗被罰,總之後來不得復歸天界。(《山海經.大荒東經》: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究竟牠往哪裡去了?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中南美洲地區,有一造形與應龍甚為相似的神獸/神祇,受到萬民膜拜,牠就是羽蛇神「魁札爾科亞特爾」(Quetzalcoatl)。羽蛇神的原文由兩個詞組合而成,「魁札爾(Quetzal)」指的是鳥,表示上天和精神;「科亞特爾」(coatl)的本義是蛇,表示大地和物質力量。與應龍相比,一樣擁有長長的蛇軀/龍身,加上猶如鷹隼般的羽翼,兩者似乎大有血緣關係。
中南美洲的古文明普遍信仰羽蛇神,儘管名稱不一,瑪雅文化裡,牠叫庫庫爾坎Kukulkan;印加文化裡,牠叫維拉科查(Viracocha)或帕洽卡馬克(Pachacámac);7-12世紀的託爾特克帝國 及14-16世紀的阿茲特克帝國稱牠為魁札爾科亞特爾(Quetzalcoatl),但基本上均指涉同一神祇。
大體而言,羽蛇神既是創世神,亦掌管學問、工藝、農耕、科學、風的運行,基本上中南美洲的古文明皆把羽蛇神當作主神加以崇拜,但奇怪的是,在這些古文明的傳說裡,羽蛇神是外來神祇,相傳此神通曉所有魔法的奧祕,遠洋抵境傳授各式各樣的技術,如教人量度時間和觀測星晨,提高了當地文明的層次。而這名神祇雖屬外來者,但並未受當地「本土派」排斥,反而奉為上神,譬如著名的墨西哥的契琴伊薩金字塔,就是為了紀念羽蛇神而興建。
這名遠洋而來的羽蛇,與在中華吃了敗仗有家歸不得的應龍,可有什麼關係?
看到此,你可能認為,把天南地北的羽蛇神及應龍拉為一談,未免太牽強。然而除了造形肖似外,有一派學說聲稱,中美洲的文化,乃由華夏的殷商末代傳過去的!(相關旳線索與論據太冗長,唯有又開期票N回後分解)
除了中華、美洲不約而同出現「翼」+「蛇/龍」的異獸形象,另一個古文明--埃及,同樣可找到形象類近的神祇。首先是蛇神瓦吉特/艾德喬(Wadjet/Edjo),牠有時單純以蛇(埃及眼鏡蛇)的形象現身,有時則是擁有鷹翼的蛇。究竟這種「鷹蛇合形」,在埃及文化中有什麼含意?
不妨看一看古埃及初期王國時代的「蛇王碑」(Stela of King Djet,3000 B.C.),上方刻了一隻老鷹,以側面之姿站立,普遍解釋為代表保護王室的太陽神荷魯斯(Horus);而下方圓柱象徵國王的宮殿,柱子上端有一條蛇,學者認為代表王朝的國王。雖然此碑的鷹、蛇並未合一,但在太陽神「拉」(Ra)的神話中,可以探索內裡意涵。
古埃及太陽神巡遊冥界故事裡,太陽神Ra的形像是頭頂由眼鏡蛇盤繞的鷹頭。話說Ra每天巡遊冥界,須經過被噴火巨蛇把守的12道關卡,其中最危險的第七道是由巨蛇Apophis控制,Apophis為阻止太陽神前進而飲乾地下尼羅河的河水。保護Ra的是一位女蛇神,Ra強迫Apophis吐出河水並殺死了它。後來Apophis復活,並埋伏在路上攻擊太陽神,Ra於是將太陽眼化為一條豎起的眼鏡蛇以保護自己。從此祂的鷹頭便由眼鏡蛇盤繞。
從上述故事中,可見到鷹蛇合一的神話藍本:原來鷹蛇之所結合,起先是因為鷹、蛇相爭,鷹引入外援的另一條蛇,後來才合而為一:
鷹vs蛇 → 鷹+蛇
那麼,如果本文繼續「牽強附會」下去,有沒有可能找到埃及蛇神與應龍的某層面上的牽連?
回說黃帝大戰蚩尤一役中,表面上是龍(應龍)對戰牛獸(相傳蚩尤銅頭鐵額、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但挖深一層,蚩尤為炎帝之後(《黃氏逸書考》輯《遁甲開山圖》:「蚩尤者,炎帝之後,與少昊治西方之金」),而炎帝則是龍之血脈(《史記·五帝本紀》: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遊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亦即是說,蚩尤很有可能也是龍的後矞。大戰過後,炎黃並稱,人所共知了。
解拆至此,應龍戰蚩尤,某種意義下也是:
龍(鷹) vs 龍 →鷹+龍
附會遊戲到此為止。下次讓大家看看全球龍族的相類特徵。
(#真龍傳說 系列8。列宇翔著,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保留連結,請勿盜文。)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ynicalidea/posts/955062334561601
真龍傳說 9
全球龍族大聯盟
細究全世界的民間傳說與神話,都出現龍的模樣,而且堪稱大同小異。當某國的學究仍在膠柱鼓瑟之際,外國已有人隱隱然突破盲點,從另類角度思考「龍」究竟是什麼一回事。
筆者幾年前看過一套Discovery Channel的《真實猛龍──科學的假設》(The Last Dragon), 該節目從自然史角度,想像並推論「龍」這種傳說中的非凡生物,歷來如何在世界各地演化成不同的龍種,各種龍如何因應生存環境,發展出獨特的適應力與行為。譬如中國龍.該節目便推想為一種生存於水裡的龍,是西方火龍的遠親。
(延伸話題:這節目大家可在YouTube上找到。其中關於中國龍的一截片短,曾被人抽出來,可能是內容農場,指稱為有人拍攝到中國龍云云)
該節目的構思頗為大膽新穎,但我想指出的是,在各民族口耳相傳的龍傳說裡,其實「龍族」們的差異並不大,遠較今天大家所認知的更為相似。筆者一系列<真龍傳說>文章,正正在探討此點。
全球龍族,大體上均居於水裡、懂噴火放毒、獅足鷹爪、長角、有些曉飛(部份有翼)、有些只懂在水中興風作浪、有一類以蛇形的身軀為主幹,另一類以猶如野獸的身軀示人。有些更懂幻化,譬如由某種生物演化為龍,再幻化為人等。
根據這些傳說,筆者製作了兩張比較表,雖然此表仍很粗略,旨在更清晰地引發思考:看見如此多的共同特徵分佈,你是否仍堅信「一切只是巧合」?
當然,要拗的話,確是仍有大量疑團可以爭論,照舊,慢慢逐一去談。
本文先補充幾點:
一、為何筆者把麒麟歸類為龍族?
我認為,「龍」只是一個泛稱,不同民族操不同語言,見到相類的事物(或接觸到這種文化),難免賦與不同的稱呼。
故此,中國有麒麟,亦不妨視為獸形的龍。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常與龍馬混淆。公獸為麒,母獸為麟,據說能活兩千年。性情溫和,身上雖有可攻擊敵人的武器,但不傷人畜,不踐踏昆蟲花草,故稱為仁獸。
麒麟的首似龍(《麒麟賦》: 霞明龍首),形如馬,狀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麒有角,其中一角生肉,麟無角,口能吐火,聲音如雷。(留意「口能吐火」此特徵;至於聲音如雷,容後再談)
明代沈德符說:「龍極淫,遇牝必交。如得牛則生麟,得豕則生像,得馬則生龍駒,得雉則結卵成蛟,最為大地災害。」原來麒麟可能由龍雜交而來,怪不得。(雖然未知何以牠不列於「龍生九子」之列)
而根據新巴比倫時期建造的巴比倫城伊什塔爾城門(公元前6世紀)上的浮雕顯示,有一種叫怒蛇的「龍」,形象近似麒麟,其頭部、頸部和軀幹都覆蓋著蛇鱗,前足為獅足,後足為鷹爪;頭頂長角,尾部有蠍尾針。
二、有關蛇與龍
歐洲各語言中,無論是屬於拉丁語族的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法語,還是屬於日耳曼語族的德語、丹麥語等語言中,「龍」一詞都有著類似的詞根。英語中的「dragon」一詞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13世紀,與法語中的「dragon」一詞一樣,來源於古法語中的「dragon」。後者則源自拉丁語中的「draconem」(主格:draco),而「draco」一詞則是源自古希臘語中「drakōn」(δράκων,所有格:δράκοντοϛ drákontos)。在拉丁語中,「draconem」也可以指巨大的蛇,而在古希臘語中,「drakon」則指巨大的海蛇或海中怪獸。
在聖經裡,但的父親雅各臨終前的預言是:「但必判斷他的民,作以色列支派之一。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音灰),咬傷馬蹄,使騎馬的向後墜落。」(創世紀49:16-17)。
虺,在英語聖經裡,是"the horned sake",即是長角的蛇。
另外,在一本十三世紀以阿拉伯文寫成的動物誌《心之歡愉》(Nuzhatu-I-QuIUb, Hearts Delight )裡提到,當蛇遇到特定際會,則變成龍。 請留意這與中國「魚躍龍門」之說有異曲同工之處。
(#真龍傳說 系列9。列宇翔著,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保留連結,請勿盜文。)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ynicalidea/posts/958238787577289
真龍傳說 10
龍是鱷魚嗎?
--兼談幾種原形論
過去多篇中,筆者橫向比較全球龍族之異同,試圖找到彼此「失落了的關係」,少不免要處理一大問題:如果中華龍/西方龍「被證實」是獨立衍生,過程中又找不到受外來因素影響的證據,某程度上便可說明其獨特性;換言之,雖然中、西方龍擁有大量雷同特徵,也只好說一句「巧合」來close file。
所以,我們不得不看看學術界的「專家」有何觀點,儘管這是相當沉悶枯燥之舉,尤其對想像力豐富的神祕文化愛好者來說,要與一大堆正經八百的學說糾纒,簡直浪費生命。以下我會盡量寫得簡單淺白一些,意圖讓大家明白箇中來龍去脈。盡力啦。
首先,在學術界,「龍」是幻想出來的文化產物,對學者專家來說,這幾乎是無可置疑的共識(你很難找到主流學者提出太石破天驚的理論)。而中國學術界更公認:現今我們看見的中國龍造形,大體上晚至宋朝才成形。那麼,中華龍的實質、龍神話的起源,又是什麼?
曾經何時,中華龍由不同民族的圖騰綜合而來的「圖騰說」,是知識份子的「常識」。北宋時,有人提出一種畫龍的規範,指龍「其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這則「龍有九似」的傳統,曾令圖騰說一度佔盡上風。
可是這學說其實頗為牽強(參看筆者的<龍圖騰說:幾分猜想幾分真相?>);事實上,內行的專家大多也不滿此說,故數十年來陸續有人提出龍是馬、龍是鱷魚、龍是蜥蜴、龍出於閃電等等等等,N個答案,看來各有道理,但往往互相矛盾。
於是乎,1999年8月下旬,在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舉辦的「龍文化與民族精神」學術研討會上,學者綜合了五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
揚子鱷說:早期龍形象多為巨頭寬吻,身上有方形紋理,同揚子鱷的生理特點一致。
蜥蜴說:強調龍的再生和富於變化的特點。
祖型多元說:有魚龍、鱷龍、豬龍、馬龍、牛龍、雷龍、雲龍、龜龍。
歷史形態說:主張不同的龍形象屬於不同時代。
心理結構模式說:龍的原型是一種狀態,一種意象,由人類早年的記憶積澱而成。
這些研討會,大家灌水吃飯,最後當然沒有結論,公說公有理。當然,發展下來,總有一兩個學說較易為人接受,稍為多人提及,便漸成為主流。其中隱然在學術界跑出的,便是「鱷魚說」。
譬如何新在《龍的研究》裡,從文字學、音韻學、文物,結論是食人巨鱷(灣鱷),但更多學者認同是揚子鱷。他們的理據何在?
原來,揚子鱷有秋天隱匿,春天複醒的冬眠習慣,故此牠常於雷雨交加之際出現。古人每見揚子鱷與雷雨同時出現,雨下自空中,因此想象它能飛翔。另外,部份學者認為,早期龍形象多為巨頭寬吻,身上有方形紋理,同揚子鱷的生理特點一致:
1、披滿鱗甲的身軀。
2、長顎大口和位於頭頂的翹鼻。
3、鋒芒畢現的錐型尖牙。
4、大而圓的突起眼睛。
5、粗壯的長尾。
6、強健的四肢和五指利爪。
7、有橫條紋的腹部。
所謂「早期龍形象多為巨頭寬吻」,我容後反駁。
---
我們不妨先看看專家們的其他理據。其中有些學者嘗試從音韻學、語言學中尋找答案:
例如刑公畹認為,臺語「龍」實際上是漢語「鱷」字的同源詞;又例如黃博全《龍圖騰複音語》說:在「龍圖騰與複音語的研究系列」中我已充分證明上古人本操「複音語」、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
他的理論如下:上古人本操複音語、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相傳女媧摶黃土造人,實即最原始的圖騰名,女媧音葉嘔(小兒語也)、弄瓦(生女)、黎元(百姓)、你我、龍吟、李耳(虎也)、蠑螈(蜥蜴)、螻蟻、鶆鷂、凌雲、老鷹,倒裝為臥龍、應龍、嫛婗(人始生)、吾儂、蚴蟉(龍貌)、蚵蠪(蜥蜴)、嬰蜺(蟲名)、膃肭(海狗)、、鷗鷺、幽靈、魍魎等,分化出鱷、龍兩音。
是否看得一頭暮水呢?人是很易被「專家」所「拋窒」(唬倒),當一大堆術語撲面而來,難辨真偽下一般人往往傾向相信。這裡筆者亦無意細辨箇中是非,只想說,這類音韻遊戲,不同專家去操弄,經常得出不同結論。
例如王小盾在《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提出:
上古漢語中,「龍」字的讀音與藏語一致,古漢語龍字的詞根是"rong",從它的諧聲情況看,聲母應當有兩個:b-和g-,所以上古「龍」字可以擬音為「brong」,和傣語的「龍」讀音正好相同。如擬音為「grong」,這又和苗語「龍」的讀音相同。與此對應,藏語「龍」也有兩讀,一讀為「brug」,一讀為「glu」,正好與上古漢語「龍」的兩種讀音分別符合」。
這兩種讀音,反映了龍的兩種形態:一是早期無角的形態,二是晚期有角的形態。無角之龍又稱「虯」,上古音是「glu」,和藏語表示水中之龍的「龍」字讀音一樣。
又例如,力言「龍」是古人見到天上的行雷閃電而生的想像,「專家」也從音韻上考據:
《太平禦覽》卷929引《說卦》雲:
震爲雷,爲龍。
《山海經·海內東經》雲:
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
《淮南子·地形篇》雲:
雷澤有神,龍身人頭,鼓其腹而熙
《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山海經》雲:
雷澤有雷神,龍首人頰,鼓其腹則雷。
「專家」認為, 古人把「龍」和「雷」聯繫在一起記載,「龍鼓起腹」就會發出「雷」鳴般的叫聲,說明「龍」名是仿「雷聲」而取的。他們由此想像:大旱之際,人們站在田間,百無一計,此時,天空中傳來「隆隆」的雷鳴之聲,雲中金蛇狂舞,甘霖突降,人們欣喜若狂之情可想而知。久而久之,人們把雷雨現像稱之為「隆」,文字出現後,繼而用「龍」加以代替。這或許也是中國祖先將龍作為圖騰的一個原因。(董玉潔:<中國龍vs西方龍:文化的誤讀>,世界知識出版社期刊中心)
----
我不是說「專家」所言完全沒有根據,但有時實在推演太過,其「斷估」的程度較神祕學研究者有時還要離譜。譬如上述說「人們把雷雨現像稱之為『隆』,文字出現後,繼而用『龍』加以代替」,根本沒有參照「龍」古字的演變,完全是想當然式胡扯。即使其他的理論較「硬淨」,沒有那麼離譜,我也要問一句:音韻上或許出現這線索,但其他方面的證據呢?文獻呢?實物呢?
考古學上有所謂「三重證據」法,即將歷史文獻、考古史料、口述歷史三者結合。而所謂考古史料,便是從地下出土的新材料(實物)。
很可惜,持「龍是鱷魚說」的專家,大體上也沒有什麼文獻上或實物上的證據。所謂「早期龍形象多為巨頭寬吻」,我找來找去也不知他們的根源何來。後來在一幅龍演變推測圖中,看到這樣的圖像(圖1、圖2),大概是一些石刻或青銅刻的臨摹吧。單看這兩幅圖,誠然是非常肖似鱷魚的,可是究竟他們憑什麼認定這就是「龍」的原形,而不是單純的鱷魚描繪圖?
事實上,龍的「出土文物」,從距今約六千年的紅山文化(圖3:1971年內蒙古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玉龍)、大汶口文化的C字形玉龍,到商代的青銅龍紋(圖4),不難見到其形象經歷了由粗簡到精細的過程。普遍認為,龍經歷夔龍期(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期,經商周,延續到秦漢)、應龍期(概念很早,早見於商周,但作為藝術分期的應龍,可能始於秦盛於漢,延續到隋唐)、以及黃龍期(始於唐宋,遼、金、元奠定了形象基礎,盛於明清)。
但無論怎樣演變,龍的主要形像還是與蛇比較接近,戰國時期的雕刻和掛件設計上體現出來的龍,與紅山文化的玉龍相差並不多。而且這演變與「龍」字的演變,是較為吻合的(圖5)。(有關龍與蛇的關係,請參看拙文:<龍與大蛇的全球化現象>)
一口氣寫此至,累死了。簡單總結如下:
-龍是鱷魚說,雖然一些專家提出甚為刁鑽的理據,但這種學術遊戲,不同學者得出不同的結論,頂多能視為參考,不能當作「真理」。
-龍是鱷魚的理論,與文獻、出土實物、文字演變甚不相符。
-目前「專家」對中國龍的實質與原形提出大量理論,雖各有依據,但也有疑點,學界沒有所謂的「共識」或「公論」。
-「專家」的所謂硬派學術研究,較諸神祕學愛好者的「大膽假設」,可謂好不了多少,偏見屢現,牽強起來,更是慘不忍睹。
-故此,專家之言,參考即可,不必盡信。(按:同理,不必信我,也不敢自詡專家)
預告:在芸芸原形論中,筆者本來頗為看重「肧胎說」,直至後來看到一則涉及更古早的考古證據,結合一直以來自己的推敲,又衍生不同的想法。
(#真龍傳說 系列10。列宇翔著,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保留連結,請勿盜文。)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ynicalidea/posts/962146473853187
真龍傳說 11
龍之本質:考古學的線索
--胚胎崇拜與龍虎昇天觀念
探索龍的底蘊,筆者試圖以橫向比較來「突破盲腸」(臺灣的朋友:此乃港式潮語,意為突破盲點)。當然這方法堪稱離經叛道,不為主流文化界所接受,但沒相干在下又不是寫學術論文,管他們那麼多!
至於縱向的研究,亦即為龍尋根,歷來已有大量專家、學者孜孜不倦去做。無他,這羣人自稱龍的傳人嘛,連龍的「來龍去脈」也搞不清又怎好意思呢?大量的資料擺在案頭,雖然我對「專家」之言時有懷疑,但總不能如此傲慢看也未看便一句抹殺。之前已概括為大家介紹了學術界這些年來在搞什麼,也扼要分析了「龍是鱷魚說」、「龍是綜合圖騰說」這些主流說法並提出本人的質疑(其實還有很多理論,如龍是馬、龍是蜥蜴、龍是閃電等,有機會再談),來到這一篇,想談談一些筆者相對較為認同的理論。
咦,這篇豈不是又好悶?放心,我會談及這些觀點與神祕文化扯得上關係的地方。
為龍溯古,不妨先看看商代以前的出土文物。早在1970年代,內蒙古出土一款「C」型玉龍,經考古勘查確認屬於距今約5000多年的紅山文化遺物。
其後的考古陸續發現,由紅山文化以至夏商文明出土的玉龍,都有大頭曲尾、首尾相接作環狀的相同特徵。有些人看到此造形,忽發靈感,這豈不是與生命起源的「肧胎」十分相似?(圖1、圖2)
例如:
-內蒙古翁牛特旗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龍」便彎曲成"C"字形;
-內蒙古巴林右旗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豬龍」首尾相接成環狀;
-山西襄汾陶寺夏文化遺址出土的「蟠龍紋」形狀像蛇,捲曲成為一個圓環;
這種形態,與哺乳動物的肧胎形態頗為相像。換言之,「龍的崇拜」原來是一種「肧胎崇拜」!
持這種理論的學者也不算太少,如邱瑞中早於上世紀80年代在《內蒙古師大學報》發表《龍的始原》,根據殷周青銅器和玉器上的龍造型和龍紋飾,認為龍的原型來源於脊椎動物初期的胚胎;王小盾《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認為龍的本質是「胚胎狀態和孕育狀態」。
他們指出,儘管龍後來演變出我們現在所見的模樣,但本源其實是一種生命的崇拜禮贊。
因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思想體系,是圍繞太陽的運動而結構起來的,其特點是將萬事萬物理解為從生到死、由死復生的過程。因此,上古宗教意識的核心問題是生命崇拜(生命與太陽關係密不可分),而龍信仰則是這一思想體系的重要環節。
但單憑出土玉龍呈環狀C形便判定是胚胎崇拜,實在有點武斷。
當然,這派學者亦提出了一些間接的論據:
-《說文解字》中,「已」是未成形的胎兒,「子」是成形出生了的胎兒,「已」無臂「子」有臂;除子、已、字外,尚有乳、育、娠、妊等字與胚胎相關,這些字描述了胎兒出生的全過程。
-龍在十二生肖中屬「辰」,辰的原始涵意是表示生命發動。
-這派學說認為太極圖代表兩個性別不同的胚胎合組,可見胚胎學曾對中國古代哲學有過決定性的影響。
-古人早已對胚胎解剖學有相當研究。如古代印度人正是如此,佛經《佛說胞胎經》裡,細緻描寫了人類胚胎自構精、受胎、成人至降生的過程,經歷凡三十八個「七日」。
曾幾何時,筆者作如此推想:說到龍與生命的關係,我聯想起「人面龍/蛇身」的上古神女媧與伏羲。女媧與伏羲的蛇身交尾而成螺旋狀,恰如DNA的分子結構。如果「龍」真的在暗示肧胎,那麼上古中國人對生命之源的認識,實在令人驚訝。如果沒有外來生命體(外星人或神佛)的傳授,較具信服力的解釋,便是古人一早已掌握洞察人體的技術。這種技術,術語叫「內視反觀」。
不過,龍(中華龍)的本源若是「胚胎」崇拜,這與本人的橫向研究結果又有點不符,曾一度令我相當困惑。
後來接觸到另一些考古資料,才豁然開朗:
1982年5月,阜新地域文物普查隊在阜蒙縣沙拉鎮查海村發現了一座古代村落遺址。到了1990年,考古隊發現了龍紋陶片。類龍紋共發現兩塊,直徑約10釐米,一塊為龍的尾部,一塊是龍的腹部。尾部彎曲上翹,腹部回跌盤旋,並以浮雕手法表現壓印鱗狀紋飾。
如果拿這龍紋陶片與後來的周代銅盤上的蟠龍圖作比對,不難發現這造形很可能是一脈相承。(筆者按:那蟠龍圖,望真一點,說盤蛇也無不可。亦即是說,環狀的龍文物,未必一定是胚胎,也可能是「盤蛇」。)
蘇秉琦教授認為,阜新查海是紅山文化的根系之一。中國文明起源,北方先邁了一步,查海七、八千年的玉器就是證明,查海遺址時間比紅山文化早一個階段。
教世人觸目的還在後頭。1994年9月,在阜新查海遺址的挖掘中,遺址的中心部位,緊靠大型房址地南側,墓地上方,出土了一條的長19.7米,寬1.8-2米的龍形石堆塑,全部用紅褐色大小均等的石塊堆塑而成,頭南足北,飾有雲帶。龍形昂首張口、彎身弓背,尾部若隱若現(圖3)。
考古專家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原遼寧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大順等集體鑒定這是一條龍形堆塑,遺址經碳14檢測,距今8000年。這是目前在中華發現年代最早、體型最大的龍形文物,證明中華龍源於八千年前的遼河流域。
這發現,反而與筆者的「橫向研究」完全沒牴觸。本人認為:在全球的龍神話裡,龍擁有多種共同特徵,其中「長蛇軀幹」是一大特徵(參看真龍傳說6、7、9)。而原來,八千年的遼河流域已出現這種龍的形象!
如果你覺得一堆石塊堆塑不足以證明那便是「龍」,不妨看看河南濮陽西水坡的蚌塑龍虎圖。
1987年,濮陽西水坡發現一處墓葬,墓葬的主角身旁有兩隻以蚌堆砌而成的「動物」,專家命名為「蚌塑龍虎圖」(圖4,5)。該文物距今約有6400多年。
墓主東邊是蚌龍,西邊是蚌虎,北邊是用三角形蚌塑和兩支人脛骨代表的北斗。由於北斗的存在,顯示它很可能是一組關於天象的符號。
有人曾用消除歲差的天文學計算方法求得了6000年前星圖,發現它和濮陽蚌塑龍虎圖所反映的天象是基本吻合的。
從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來看,商代的人已有豐富的天文學知識。而濮陽墓葬更證明,早在六千年前的上古人已對天文觀測發展出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濮陽墓葬中還另有兩組蚌塑圖:一組在45號墓南去20米處,作合體龍虎的形象;同一軀體,北邊是面向西方的虎頭,南邊是面向東方的龍頭;龍虎背上有一隻鹿,龍的頭部則有一隻蜘蛛和一塊石斧。
另一組再往南去25米,作人騎龍、虎奔走的形象。虎在北邊,頭朝西方;龍在南邊,頭朝東方,龍身上騎一人。
考古學家張光直解釋,這種形象所表達的是墓地主人乘龍虎昇天。按照道教的說法,有道行的人和借著龍、虎、鹿三蹻的腳力,上天入地與鬼神相交。可見道教龍虎觀與古老的乘龍虎昇天的觀念有淵源。
上古的龍虎圖,大多藉青銅器保存下來,這種組合紋飾於商代青銅器處可見得到。如在河南鄭州北郊小雙橋出土的一件青銅建築構件,其紋飾便有龍虎合像圖。
而濮陽墓葬蚌塑圖更證明上古的人已建立了以龍象徵東方和春季標誌星、以虎象徵西方和秋季標誌星的觀念,與當時的歷法和天文觀測相對,說明古華夏人已有重視春、秋二分的系統,並相信龍虎是人賴以昇天的媒介。
來到這裡,簡單總結一下:
-中華龍,誠然在「演化」過程中,由簡單到複雜,逐漸增加了一些元素(龍有九似),但原初的龍,早在八千年前,其造形已與現今的中華龍甚為接近,那些硬指龍是馬、龍是鱷魚的理論,可以休矣。
-就算紅山文化的玉龍有胚胎的含意,也不代表它便是龍的本質。
-由於後世流傳有青龍、白虎並列的概念,所以濮陽蚌塑龍虎圖的「龍」,很難說它不是龍。
-有些專家硬指濮陽蚌龍是鱷魚。真好笑,請看看(圖6)的身軀曲線與長度,那門子像鱷魚呀?
-龍與星宿觀測的關係,很值得研究者留意。
(#真龍傳說 系列11。列宇翔著,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保留連結,請勿盜文。)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ynicalidea/posts/964870913580743
真龍傳說 12
世上存在「真龍」嗎?
--馴龍、乘龍、目擊的記載
小時候學成語,相信好多人也聽過「葉公好龍」的故事。話說楚人葉子高甚喜歡龍,天龍知道了,專程到葉公家的窗口窺視。葉公見了真龍,卻嚇到面無人色。
特意以此成語自警與自嘲,如果有朝一日一條活生生的龍出現在眼前,希望在下不會嚇到面如死灰、屁滾尿流。因為來到本篇,筆者想探討的是:世上真的有龍嗎?
動畫電影《馴龍記》裡,身為維京人的主角本來志願為屠龍好手,但機緣巧合下捕捉了一條龍,人龍之間建立起友誼,他從此明白殺龍並不可取,馴龍是可取之道。
別以為馴龍此概念只出於幻想作品。華夏古時,明文記載古人馴龍!春秋時《左傳》記載了魏獻子和蔡墨的對話。蔡墨提到,帝舜在位時,一位叫董父的人,因善於馴龍,其族賜名「豢龍氏」;到了夏朝,劉累善於養龍,其族賜名「御龍氏」。他還引《周易》指出,龍在古時想必甚為常見,若不是古人與龍朝夕相見,怎能有如此細緻的描寫?
魏獻子提出疑問:那為何現時已見不到龍呢?
蔡墨回答:因為昔日負責馴龍的官職已遭廢棄,龍難以生存。
我們不妨看看《竹書紀年·太昊庖羲氏》,這本書稱太昊伏羲氏「命朱襄為飛龍氏,造書契;昊英為潛龍氏,造甲歷;大庭為居龍氏,造屋廬。渾沌為降龍氏,驅民害;陰康為土龍氏,治田裏;慄陸為水龍氏,繁滋草木,疏導泉流」;「以春官為青龍氏,夏官為赤龍氏,秋官為白龍氏,冬官為黑龍氏,中官為黃龍氏,是謂龍師而龍名」。
可見伏羲族與龍的關係何等密切,說不定當時龍仍未滅絕,伏羲族便是專門養龍的專家。
《遁甲開山圖》更為後世留下了養龍的「農場」所在:「絳北有陽石山,中有神龍池。黃帝時,遣雲陽先生養龍於此,爲曆代養龍之處。」
於戰國時期的青銅器物,專家赫然發現了古人馴龍的圖像。日本學者梅原末治在一件戰國時期的蟠螭豢龍紋青銅卣,見到有人執鞭御龍。(圖1)
那麼,「龍」該如何馴養? 《列仙傳》如是說:
「騎龍者,於池中求得龍子,狀如守宮,十餘頭,結廬而守養之,龍大稍去。後五十餘年,水壞其廬。一旦,騎龍來。」
原來龍可結廬而養,而且還懂得報恩。
「馬師皇黃帝馬醫。有龍下,垂耳張口,師皇針其脣,飲以甘草湯而愈。後一旦負皇而去。」
有條龍受傷了,幸得師皇以針藥治好,龍便背負起恩人離去。
龍帶人往哪裡去?這令人聯想起黃帝乘龍昇天。《史記·封禪書》記載:
「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鬚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鬚,龍鬚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鬍鬚號。」
原來,龍除了可馴養,還可用來當作座騎!(飛雲:龍神丸!!〔圖2:動畫《魔神英雄傳》〕這裡看不明白的朋友請自行略過。)
我們再看看《山海經》,不難發現但凡有一定身份的重要人物,出入皆要乘龍:
《海外南經》:「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圖3)
《海外西經》:「大樂之野,夏後啓,於此舞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
《海外西經》:「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
《海外東經》:「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海內北經》:「縱極之淵,……冰夷人面,乘兩龍。」
《大荒西經》:「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
《海外南經》:「北方禺彊,人面鳥身,踐兩青蛇。」(郭璞注):「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
有些專家認定,龍可養可騎,應當是鱷魚,方面筆者早前己探討並質疑。(最近在讀一本磗頭書《龍史》,作者是故宮博物館的研究員,他也從文字演變、文物、文獻駁斥龍為鱷魚說。我在寫完反鱷魚論後才訂到這本書,裡面的觀點將來再討論。)
那麼,龍會否「真有其龍」?古代無數文獻裡,原來藏著不少百姓目擊龍的記錄。本文開首提到,蔡墨說後世因馴龍官職棄失而不見龍,但從下面的記載來看,事情又未必盡然。(註:下面的古文,皆出自內地博客趙自強的整理)
《後周書》記載:「大象中,榮州有黑龍見,與赤龍鬥於汴水之側,黑龍死。」
《隋書·五行志》:「樑天監二年,北梁州潭中有龍鬥,噴霧數裏。」
《北夢瑣言·石晉龍鬥》:「石晉時,常山帥安重榮將謀幹紀,其管界與邢臺連接。鬥殺一龍,鄉豪有曹寬者見之,取其雙角。」
《隋書·五行志》:「大同十年夏,有龍夜墜延陵人家井中,明旦視之,大如驢。」
《隋書·五行志》:「後周建德五年,黑龍墜於亳州而死。」
《清史稿·災異志》:「鹹豐三年十一月,西寧西納川降孽龍,臭聞數裏。」
以下的文獻記載得更詳細了。清代袁枚《續子不語·龍誅龍》說:「乾隆辛亥八月,鎮海招寶山之側,白晝天忽晦冥,有兩龍互擒一龍,摔諸海濱,大可數十圍,如人世所畫龍狀,但角頗短而鬚甚長。始墮地,猶蠕蠕微動,旋斃矣,腥聞裏許。鄉人竟分取之,其一脊骨正可作臼,有得其頷者市之,獲錢二十緡。」
《太平廣記》第425卷引《錄異記》,民眾甚至見到一大羣龍:「蜀庚午歲,金州刺史王宗郎奏,洵陽縣洵水畔有青煙廟。數日,廟上煙雲昏晦,晝夜奏樂。忽一旦,水波騰躍,有羣龍出於水上,行入漢江。大者數丈,小者丈餘,如五方之色,有如牛馬驢羊之形。大小五十,累累接跡,行入漢江,卻過廟所。往複數裏,或隱或見。三日乃止。」
《西京雜記》:「瓠子河決,有蛟龍從九子自決中逆上入河,噴沫流波數十里。」
《南史》:「樑江陵城壕中,有龍騰出,煥爛五色,竦躍入雲,六、七小龍相隨去。」
西漢末年,一部專門述記奇聞異事的書,名為《別國洞冥記》,甚卷三記載:「 西域獻火龍,高七尺,映目看之,光如聚炬火。」
《唐年補錄》記載:「唐鹹通末,舒州刺史孔威進龍骨一具,因有表錄其事狀雲:州之桐城縣善政鄉百姓胡舉,有青龍鬥死於庭中。時四月,尚有繭箔在庭,忽雲雷暴起,聞雲中擊觸聲,血如釃雨,灑繭箔上;血不污箔,漸旋結聚,可拾置掌上,須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龍拖尾及地,繞一泔桶,即騰身入雲,乃雨,悉是泔也。龍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瘡。凡長十餘丈,身尾相半,尾本褊簿,鱗鬣皆魚,唯有鬚長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雙角各是二丈,其腹光白齟齬。時遣大雲倉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舉,乃剸之爲數十段,載之赴官。」
到了民國,一部《華亭縣志·災異說》也記述:「民國二年癸醜秋八月,望南區吳家堡椿林寺後溝西巖崩陷,裂隙如屋,崩巖似城,崩時雷電風雨大作,有龍緣東山飛去,長四五丈,金光遍體,過處山草盡偃,崩岩石上多呈礦質,燦爛映日,人多見而拾之,餘亦親往觀查焉。」
---
看到這裡,最令人疑惑的是:倘世上真的存在「真龍」,何以近代完全不見任何屍骸、化石、標本或由現代科技留影?
我們不妨先看看一則「流料」(圖4)
網絡曾經出現一則都市傳說:
「柬埔寨吳經理傳來的:不是親眼看到我也不相信,今天晚邊來龍山上空烏雲大片,怕下大雨,我和幾個朋友從來龍山下來,突然一道閃電過後,我擡頭一下,我的媽 呀,發現一個不明飛行物穿過烏雲,很像傳說中的龍,本來我還在想是不是幻覺,我們快到山下時就有很多人在說,來龍山上空掉下來一條龍,受傷很嚴重,被附近 居民帶回家,我和幾個朋友跑那人家裡去看了,肚子受了重傷,現在正在聯繫電視記者中。」
筆者告訴你,真相是:這條「龍」,其實是2014四川美術學院的畢業作品展,名為[1934.8.8]。
在日本大阪市浪速區的瑞龍寺,據稱收藏了真龍標本(圖5)。該標本身長約1公尺左右,頭上有角,嘴邊有長鬚,眼形巨大,後腳 短小,蛇狀的背脊,全身附有鱗片,被塗滿金漆,經過防腐過程而保存下來。
據講,在日本明治十一年幕府時代,有一條小龍由中國輸至日本,而在大約三百七十多年前,由一名日本商人從中國某港口弄到手,再轉讓賣給了萬代藤兵衛做為收藏。萬代藤兵衛是有名的收藏家,後來將龍捐給了日本大阪市浪速區瑞龍寺,還做了一個箱子,叫「升龍箱」。
這具「標本」,可想而知,瑞龍寺當然不可能供外界的動物學家作深入研究,如驗DNA什麼的。我們單憑圖片,甚至親身飛往大阪觀摩,恐怕也得不出什麼結論。
瑞龍寺還收藏瞭如美人魚、河童等標本,皆是由富商萬代藤兵衛所捐贈。
筆者只能說,如果這是真的,那萬代藤兵衛實在太厲害了。有錢人的所為果然與大家不一樣。
不過,雖然日本人做假的「段數」遠不及強國人民,但這些標本我還是不會輕易相信的。希望知情的網友能提供更多資料。
最後提供一張剪報,大題是「蛟類涸斃」,看似是一張頗有歷史的舊報紙所剪存,筆者尚未仔細尋找背後的故事,先列在這裡,權作補充資料。
鑑於「真龍說」始終缺乏最關鍵的證物,下次筆者再探討其他可能。
(#真龍傳說系列 12。列宇翔著,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保留連結,請勿盜文。)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ynicalidea/posts/967359569998544
龍與恐龍的隱祕線索(上)
真龍傳說 13
研究東方龍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一個頗有趣的現象:中國龍主要以長蛇軀幹為主體(有角是最典型的龍;無角的包括螭龍、蟠龍、虺龍、蛟龍),但旁枝的「造形」.也有魚龍、象鼻龍、玄武龍、天黿龍、豬龍、馬龍等等,如魚龍是龍頭魚身、天黿龍是龜形的龍……似乎古華夏人對於把一切都歸入「龍」的家族,非常樂此不疲。
為何有此現象,有些專家提出「祖型多元說」試圖加以解釋:這是因為龍是由不同的動物圖騰.經過很長時間演變、綜合,而成為今天所見之龍的形象。(這類理論的是非,拙文真龍傳說3,7,10,11已略作討論,暫不贅。簡單來說,我不甚贊成學院派所建構的大部份理論。)
重重思維迷霧裡,適時運用逆向思考,說不定有所得著。筆者有種強烈感覺:「龍」,似乎很早很早已存於古人心中(從考古的證據來看這種猜想應該正確),不曉得他們是口耳相傳一代傳一代談及龍的事跡,抑或在集體潛意識中深深埋下龍的印象,總之,上古先民的觀念裡,龍是實際存在的。
但是,誰也沒有真正見過龍;可能有人見過,卻為數不多;又或者,見過龍的人已不存世(參看真龍傳說12魏獻子和蔡墨的對話)。總之,自古相傳有龍,古人也聽聞若干龍的特徵,但又不肯定什麼東東纔是龍。於是乎,東家的陳某見到一條怪魚,便說是龍;西家的李某見到鱷魚,也說是龍。所以才會出現主流以外的各種龍造形。
至於為什麼早在八千年前的遼河流域、六千年前的濮陽墓葬、五千多年前的紅山文化,所出現的龍皆是長蛇軀幹(往往帶角),恰恰與後來明、清朝較「近代」的演變造形一脈相承?筆者無責任猜想:古代有一些人/族羣,掌管了遠古的知識,他們操控了龍的話語權,並以神話、文字、圖像把龍之意識留存下來,直至如今。
這族羣,於上古,叫「巫」!
至於在筆者的研究裡,東方與西方的龍,有太多隱密的相似點,並不像主流學說般毫不相干。至所以出現此神祕現象,離不開幾個可能性:第一,龍曾經真實存於世上,全球不少人類曾目擊此異獸,並各自在傳說中留存下來。後世東、西龍出現差異,只因「龍」擁有不同品種,遠古東、西方人見到的「龍」不一樣,自然有大同小異(或大異小同)的記述。
第二個可能性:世上本無龍,純屬人類幻想創作。要解釋東西方龍的雷同,皆因:1) 完全是巧合;2)上古文明早有交流(一支神祕族羣在四方奔走活動);3)所有文明皆來自同一源頭,是為「文明同源說」。熱愛神祕學的讀者、網友,看到這裡,應不難發現亮點了:是的,龍的探討之所以有趣,正正在於牠可貫串多個神祕學的大話題。
先回頭看看第一個可能性。如果世上曾存在「龍」這種異獸,牠究竟是什麼?
世上是否曾經存在一種生物,於地球有重大「地位」,誰也不敢忽視,但後來又失去蹤跡?答案呼之欲出,是恐龍。
有沒有可能,龍,便是恐龍呢?
如此狂想不僅僅是筆者旳專利。大陸一位研究古華夏文化,也熱衷研究龍的學者王大有也曾提出:「龍,被古人公認為最原始的祖型,可能還是恐龍。古人以具有四足、細頸、長尾,類蛇、牛、虎頭的爬行動物為龍,這可能是古人當時見到並描繪下來 的某種恐龍形象。……或許古人見到的龍,真的就是恐龍,後來它們漸漸見不到了,才把它的同類海鱷、灣鱷或揚子鱷與其視為一類,加以崇拜。」
為何個別學者有此懷疑?(作者按:他們僅是略有懷疑,我未曾見到有人提出論據),因為在少數出土文物中,赫然見到猶如恐龍的生物形象,例如漢代墓室龍畫(圖1);又例如1978年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曾侯乙編磬(圖2),磬兩旁的「龍」,與史前真實的生物「長頸龍」何其相似。
但是,主流學說不是指,恐龍早於六千五百萬年前已滅絕,人類不可能接觸得到嗎?
偏偏,這種恐龍遺物在全球各地皆有發現,日本人南山宏便撰寫了一本書搜羅大量例子(臺譯:《超神祕X檔案:恐龍新證據》,大陸譯《圖解未知世界︰不可思議的恐龍遺物》),企圖指出人類和恐龍曾經共存。
這方面的討論,近來在華文網絡的面書羣組裡也漸漸得見。說起來也真邪門。
據筆者瞭解,箇中例子真假夾雜,本來頗影響其可信性,但你不妨細心想想:即使當中僅有一、兩宗為真,即足以顛覆人類對恐龍,乃至人類發展史的認知。
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說明恐龍與「龍」有所關連。筆者下篇將提出更多「線索」(實在稱不上證據),供大家參詳。
(真龍傳說系列13。列宇翔著,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保留連結,請勿盜文。)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cynicalidea/posts/973850559349445
龍與恐龍的隱祕線索(下)
#真龍傳說 14
全球「龍」家族裡,我們不難發現幾款「經典」造型,為方便區分,筆者把牠們粗分為三款,這裡用簡單數百字再重溫一次。為何這麼囉嗦反覆提及,閱畢本文你自會明白。
一、擁有圓狀的修長軀幹,猶如大蛇,活在海裡的龍:這包括螭龍、蟠龍、虺龍、蛟龍;西方原始意義的Dragon (拉丁語draconem指巨大的蛇,古希臘語drakon指巨大海蛇或海中怪獸);印度神話阿難陀(Ananda-sesa);西方的利維坦(Leviathan)。以上這些「龍」主要以水為活動範圍。比較特別的是我們熟悉的青龍,牠雖然沒有翼,卻懂得飛,我們先把它視作一種例外。
二、同樣擁有大蛇軀幹,但多了翅膀的龍:這包括中國的應龍;希伯萊神話的Seraphim(《以諾書》裡Seraphim的意思是大蟒,擁有四肢與六個火焰之翼);美洲羽蛇神(Quetzalcoatl);埃及蛇神(Wadjet/Edjo)。
三、擁有猶如巨型蜥蜴身驅、或像大型走獸的龍:這包括較典型的西方龍如北歐貝奧武夫之龍、威爾士紅龍白龍;巴比倫的怒蛇(Mušhuššu);中國的麒麟、部份中國龍(如唐朝鎏金銅走龍)。
上篇提出一種狂想:龍,與恐龍,會否有什麼隱密的關係?不轉彎抹角了,筆者懷疑,上述的三種「龍」,竟然可以分別與幾類「恐龍」相互對應!
這裡所說的恐龍,僅是籠統的說法。生物學上,恐龍指四肢直立於身體之下,而非往兩旁撐開,牠們出現於晚三疊紀卡尼階,持續生存到晚白堊紀馬斯垂克階的爬行動物。同期的史前爬行動物,如翼手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等,科學分類上均不是恐龍。
但這無關宏旨,本文志不在搞科普,只想探討:世界各地的龍,其原形,有沒有可能是恐龍一類的史前爬行生物?以下就是筆者一些證據不甚充足的比附,僅作拋磚引玉。
(A)就以最「典型」的西方龍為例(上文第三種),一直以來,西方龍被視為一條能噴火的大蜥蜴。無獨有偶,英國古生物學家Richard Owen於1842年創作恐龍(Dinosauria)一詞時,便是衍化自古希臘文,以希臘文的dino(恐怖的)和saur(蜥蜴)來命名。
神祕學知識裡,「龍」是溫血生物(因為牠懂得噴火?)。在20世紀初,科學家都認為恐龍和現代爬行動物一樣,屬於冷血動物,但自1970後,越來越多科學家提出恐龍也是溫血動物的假設。許多恐龍的身上具有鱗甲,這也與「龍」的特徵相似。
居住於古代中亞地區的西徐安人,或將當地發現的原角龍化石,描述成獅子身體、大型爪、以及鷹頭,且守衛黃金的生物,成為獅鷲的形象來源(維基百科)。雖然很少人把「獅鷲」歸類為龍,但筆者認為牠與「怒蛇」的特徵,甚至各種龍的特徵頗有相通處(見《真龍傳說9:全球龍族大聯盟》的附表)。
(B) 如果說「獸身龍」的原形是恐龍,「蛇軀龍」(上文第一種)的原形便應是「滄龍」。滄龍科(Mosasauridae)是種如蛇般彎曲的海生爬行動物,活於白堊紀,古生物學家認為滄龍類與恐龍一起滅絕於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中。sauros在希臘文意為蜥蜴。
有些神祕動物學者認為,近代那些大海蛇的目擊個案,其主角的真身很可能是滄龍類。當然,正如尼斯湖水怪一樣,至今仍沒有任何活體發現,骸骨方面,所出土的滄龍類骸骨也沒有來自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後的標本。
(圖1)上:滄龍科的化石。下:「龍」的幻想圖。
(C)單純看造型,應龍或羽蛇神(上文第二種),最能對應的當然是翼龍。翼龍類屬於主龍類,是在三疊紀時期與恐龍分開演化,但並非陸棲動物。
還記得中國龍的傳說中,頭上有「尺木」(龍角)的,才能昇天?恰巧,自從1990年代以來的新發現化石與詳細研究,發現翼龍類普遍具有頭冠。
雖然,翼龍類並沒有發現羽毛證據,但至少部份翼龍類覆蓋者類似毛的絲狀結構。
另外,隨著越多的研究,證明恐龍具有更多鳥類的生理構造特徵和行為,生物學上更靠近於鳥類。
試幻想一下,一隻有角,長著雙翅有羽毛的恐龍,豈不是像極了應龍/羽蛇?
(圖2)上:翼龍的化石。下:飛龍的幻想圖。
然而,最讓人抓破頭腦的是:主流學說指出,恐龍早於六千五百萬年前已滅絕,人類與恐龍按道理沒有任何相遇的機會。
但世上疑似出現恐龍蹤跡的文物實在多得嚇死人。這裡隨便舉幾個例子:(圖3)是納爾邁調色板(Narmer palette)。納爾邁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首位法老,被希羅多德稱為「美尼斯」。傳說他以武力統一上下埃及,並建都孟斐斯。該文物上雕刻了一隻「怪獸」,看起來頗像長頸龍。(圖4)是吳哥窟的雕塑,造型像極了劍龍。再追溯遠一點,在科威特一處史前山洞,裡面的壁畫也可發現恐龍的圖像(圖5)。莫非,恐龍真的曾與人類活在同一天空下?
難道,「龍」是古人對恐龍的敬畏與恐懼,投射在神話與傳說,經過無數歲月流傳與創造,所衍生出來的生物?
此處帶出一個疑問:如果人與恐龍曾經共存,那麼究竟是:1) 人的文明史遠較目前的常識源遠流長得多,歷史學家統統搞錯了;2)恐龍一直未滅絕,只是隱匿於地球某處,偶爾現身人前遭目擊?
如果答案屬後者,我們該問:有沒有類似的目擊個案?原來是有的。
在一本名為《A Living Dinosaur》(1987)的著作裡,記載了一些疑似恐龍目擊個案。譬如在非洲剛果,1981年當地人發現有神祕生物殺死三頭大象,目擊者稱此生物為(emela ntouka),根據他們的形容,作者認為emela ntouka可能是史前的三角龍或同類有角恐龍。
類似的神祕生物目擊個案不勝枚舉。當然我們難以確定那些生物是恐龍與否,抑或是其他未知生物,甚至難以猜測那些個案屬實與否。最經典的要數尼斯湖水怪,搞了這麼多年,正反證據雙方各提出一大堆,至今依然人言人殊。
懷疑論者難免質疑:以現今科技,如此龐大的巨獸,能躲到哪裡去?怎可能數百年來也沒有確切證物面世?
面對如斯強烈的質疑,神祕生物學的信徒,唯有搬出「地球中空論」乃至第四度空間等理論來自圓其說了。
對本人來說,除非涉嫌造假,否則文物上的證據是較為可信的。畢竟,即使古人想像力再豐富,也很難無中生有「創作」出與恐龍幾近一模一樣的異獸。與其堅信一切只是巧合,我寧可相信這是一種紀錄。
至於全球「龍」的原型是否就是恐龍及同期的古生物,實在有待探索。
(真龍傳說系列14。列宇翔著,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保留連結,請勿盜文。)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ynicalidea/posts/976688705732297
龍人幻變
#真龍傳說 15
《西遊記》裡,悟空、八戒、沙僧這幾隻妖怪,全都以人形的姿態現身。古今中外的神、仙、妖、怪林林總總的傳說裡,莫不有異物化為人形的故事,「龍」也不例外。然而,《西遊記》裡的龍王,被悟空欺負得死死的,一點也不威風。
明代徐道《歷代神仙通鑒》卷十五稱東海龍王為敖廣,南海龍王為敖潤,西海龍王為敖欽,北海龍王為敖順。祂們一早已有「仙氣」,較諸悟空這「二次創作」的虛構猴精,理應一點也不輸蝕。可是祂們慘被邊緣化,只擔當行行企企的閒角。
(題外話:孫悟空的原形為印度神話的哈魯曼;如此算來,《龍珠》裡的孫悟空頂多是「三次創作」,結果大紅大紫賺大錢。將來網絡廿三條一旦通過,奉勸鳥山鳴千萬別要來港,怕有坐牢之險。)
在上古華夏,龍人的蹤跡屢現,祂們有的人身龍首,也有龍身人頭、龍身人面,不一而足。如《山海經》便處處可見龍人的身影:
《山海經.東山經》記載,凡東山經之首,其神狀皆人身龍首。
《山海經.海內東經》記載,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
《山海經.中山經》記載,凡首陽山之首,其神狀皆龍身而人面。
《山海經.南山經》記載,..其神皆龍身而人面。
我們知道,《山海經》是一本古代異物誌,當中充滿無數怪物,看來似乎盡是幻想產物;但其實,箇中不少奇花異卉的記載,今天已得到證實。而龍人,據書中所載,似乎在不同地區皆可見到,反而赫赫有名的「應龍」卻神龍見首不見尾般僅出現一次。這有什麼玄機?
講到古華夏身份最神祕的龍人,當然得數時以人首龍身交纏姿態示人的「伏羲女媧圖」。
可能有人疑惑:怎樣區分那是人首蛇身,還是人首龍身?
的確,如果單談女媧,大部分記載均明指是「人首蛇身」。如《山海經.大荒西經》郭璞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楚辭.天問》王逸注:「傳言女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中隱含神祕數字七,有機會再談。)
但若再看伏羲,事情就更撲索迷離。話說伏羲的母親叫「華胥」,《太平禦覽》說華胥踩到一個神祕的大腳印而誕下伏羲(原文: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犧),再參看《山海經·海內東經》的說法:「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原來華胥乃因一位龍身人頭的雷神而懷孕的,伏羲不折不扣是「龍種」。
再看《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太嗥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杜預注:太嗥伏羲氏,風姓之祖也,有龍瑞,故以龍命官)足見伏羲與其族人與「龍」的關係何等密切。
當人首蛇身的女媧與人首龍身的伏羲交纏結合,這意味什麼?莫非暗示華夏人是龍蛇混集的混血兒?
人面蛇身龍紋,最早於黃河上游的廟底溝文化(西元前約4000年至西元前3300年之間)出土的彩陶瓶上,為漢唐的人面龍/蛇身神話找到源頭,足見此種概念很早已植根在先民心中。
在中華的鄰國印度,其神話生物--龍王那迦,不僅具有神奇力量,亦能夠幻變為人形,或以人首龍身的形像顯現,與中國的如出一轍。筆者在<月亮神話陰謀>系列中提及的西王母,在一些古畫上,有時也出現人首龍/蛇身的造形。
但龍人並非東方民族的專利。事緣在斯拉夫人的地區(大約東起烏克蘭與保加利亞,西至俄羅斯西部),當地人普遍流傳一種稱為「zmey」、「zmij」或「zmay」的龍。東歐人視Zemy被視為人類的守護者,通常是有智慧而善良的雄龍(另有一種
稱為Lamya的雌性惡龍),不過也有「女龍人」的例外情況。
Zemy是一種具備龍特徵的人形,在羅馬尼亞的民間傳說中,Zemy甚至能吸引異性,想必外貌不差。他們善戰也喜歡徒手肉搏戰,不過有些故事中,龍人也會慘敗於人類的勇士手下。
早兩篇文章裡,筆者談及「龍」與「恐龍」的隱密關係。無獨有偶,加拿大一位地質學者兼古生物學者Dale Russell曾提出一個假說:倘若恐龍沒有滅亡,在漫長歲月裡進化成人,會變成什麼樣子?結果他模擬了一種「類恐龍人」(Dinosauroid)的生物。
相信外星訊息的人士,或者聽過在云云外星種族中,有一種名為DRACO (天龍星人),他們是爬蟲類外星人,但外觀跟一般爬蟲類星人有異。另一說則指DRACONS 模樣非常肖似有翼的龍(我不清楚是指有翼的西方龍/應龍,抑或是翼手龍),他們大部份生活在地下。
走筆至此,已扯到地球中空論及筆者甚少談及的外星人話題(因為自問唔熟書)。累死,改天再談。
(真龍傳說系列15。列宇翔著,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保留連結,請勿盜文。)
**聲明:根據擾民的新版權條例,本文附上的圖片,作用為「引用」及「評論」。個別圖片會標示出處。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ynicalidea/posts/987600651307769
←目前頭像感謝安雅贈圖。
Quit, dont quit... Noodles, dont noodles...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离线
真龍傳說2裏的那幾個理由沒一個靠譜的。
黃永鬆:「西方“dragon”噴火守財,爲惡多端,是被聖人剿殺的惡獸,而中國龍卻爲人間慈悲降雨,是聖人讚許的瑞獸。」「中國人以龍的傳人自居,而中國龍在西方同樣發音Dragon,這就使得西方人一下子聯想到基督世界的那種惡獸,產生不好的印像。」
聖人?基督教在這個事上是絕對跑不了的,傳播過程中醜化別人的信仰以推行自己的。中國龍慈悲?慈悲這種詞居然能和龍聯繫的起來,還聖人讚許,中國傳說裏有聖人?至於“龍的傳人”,這說法是那首歌以後纔有的。
黃佶:「反對將“龍”翻譯爲“dragon”,是因爲西方的“dragon”有個特點是殺生,而且會噴火,這些在我們中國的龍文化中是沒有的。而且西方人將這個“dragon”作爲正義的反面,也就是邪惡。」
殺生?還我們龍文化沒有?這選擇性無視也太明顯了。正義的反面還確實有點,不過還不是因爲基督教。
何星亮:「西方的龍與中國龍在性質和概念上完全不同,不僅歷史上不同,在當代世界也完全不同……
這個也明顯有漏洞,歷史上不同?真的瞭解過敢有這種說法。後面關於國際形象的說白了也是找理由,國家形象不是由這種虛幻的東西決定的。
真龍傳說9裏提到的《真實猛龍──科學的假設》(The Last Dragon)就是《龍的世界:幻想成爲現實》(Dragons World:A Fantasy Made Real),不過這和Discovery Channel好像沒什麼關係,Wiki上面只提到在Animal Planet和Channel 4播過。
真龍傳說11裏的那個河南濮陽西水泊蚌塑龍虎墓,之前在別的帖子裏討論過,存疑。
最后修改: 蓝羽龙 (2018-12-12 14:47:47)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I hope to find a little peace of mind and I just want to know.
离线
页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