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目界域-龍論壇

游態龍的錫安山。龍的力量、智慧、野性、與優雅

您尚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公告

mb 爪機版     |    論壇指南     |    Discord     |    QQ群

《龙魂志》第一期
《龙魂志》第二期

Tips:我们吟唱的山谷,我们飞翔的天空

#1 2021-02-14 15:26:40  |  只看该作者

蓝羽龙
角龍
来自 江苏扬州
Registered: 2010-12-09
Posts: 519

龍生九子的版本起源與變遷

本文原標題爲《夕的原型到底是個啥?》,作者heizhei991,發佈於NGA玩家社區明日方舟區,已經取得轉載許可。原貼地址https://bbs.nga.cn/read.php?tid=25381834

作者原本準備考據遊戲明日方舟中幹員夕的原型,後來注意到“龍生九子”這個說法,故對其來源進行了一番查找。

雖然鱗目並沒有單獨帖子講解“龍生九子”,但實際上《龍之源》一書中已經講解得足夠清楚,那麼爲什麼要特地轉載此帖呢?
因爲和網上其它解釋“龍生九子”的文章不同,該貼的作者直接給出了各書的原版影印件,並就負屓一詞的來源進行了一定延伸。其嚴謹的態度值得讚揚。



下爲原文





*本文含有Unicode擴展漢字,部分設備可能無法正常顯示*

夕的精二立繪終於在昨天公開了,帶着水墨氣息的雙龍似乎印證了之前對於夕的原型是負屓(fù xì)的猜測,雖說年的推測原型是睚眥(yá zì)還是螭吻(chī wěn)尚無法蓋棺定論,但夕的實裝無疑對於“炎-歲”勢力的十二個兄弟姐妹皆爲龍子的說法提供了有力證據。

負屓和其他幾個龍子一樣,也是器物的異名,一般認爲是指的是碑兩側的龍像,常成對出現,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

但如果就這麼點東西根本費不着專門氵一貼好吧,會百度就能查到的東西有什麼考據的必要嗎?

本着沒屎也要蹦出個屁來的精神,我繼續開始我的資料搜尋之路,然而奇怪的是,無論是在圖書館還是網絡上,關於負屓的資料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除了幾個無憑無據的傳說之外,幾乎找不到什麼有用的資料,這讓我很是疑惑,於是我又看回了“龍生九子”這一說法的源頭上。

龍生九子,現民間資料多將其歸納爲李東陽版和楊慎版,殷紅百科和維基百科都稱[負屓]出自李東陽《懷麓堂集》中所記述的版本,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來看看大家最愛用的兩大百科是怎麼說的:

百度百科

“龍生九子”的另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爲:
老大囚牛(qiú niú)
老二睚眥(yá zì)
老三嘲風(cháo fēng)
老四蒲牢(pú láo)
老五狻猊(suān ní)
老六饕餮(tāo tiè)
老七狴犴(bì àn)
老八負屓(fù xì)
老九螭吻/鴟尾(chī wěn/chī wěi)


維基百科

“龍生九子”較早的說法來自明朝李東陽所撰《懷麓堂集》,“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分別爲:

老大囚牛(拼音:qiú niú,註音:ㄑㄧㄡ ㄋㄧㄡ)
老二睚眥(拼音:yá zì,註音:ㄧㄚ ㄗ,中古擬音:ngreh zeh)
老三嘲風(拼音:cháo fēng,註音:ㄔㄠ ㄈㄥ)
老四蒲牢(拼音:pú láo,註音:ㄆㄨ ㄌㄠ)
老五狻猊(拼音:suān ní,註音:ㄙㄨㄢ ㄋㄧ,中古擬音:suan nge)
老六贔屓(拼音:bì xì,註音:ㄅㄧ ㄒㄧ,中古擬音:biih hiih)/霸下(拼音:bà xià,註音:ㄅㄚ ㄒㄧㄚ)
老七狴犴(拼音:bì àn,註音:ㄅㄧ ㄢ,中古擬音:pe ngan)
老八負屓(拼音:fù xì,註音:ㄈㄨ ㄒㄧ)
老九螭吻(拼音:chī wěn,註音:ㄔ ㄨㄣ,中古擬音:thrie)/鴟尾(拼音:chī wěi,註音:ㄔ ㄨㄟ,中古擬音:chjii)


那麼實際上李東陽到底說了什麼呢?在《懷麓堂集》([1](明)李東陽《懷麓堂集》,《四庫全書》本。)卷七十二中,我們可以看到李東陽版龍生九子的出處:

記龍生九子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龍種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覇上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贔屭平生好文今碑兩旁龍是其遺像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昔在𢎞治開泰陵嘗令中官問龍生九子名目因憶少時往往於雜書中見之倉卒不能悉具又莫知所出以詢之羅編修玘玘僅疏其五六雲得於其師左叅政賛者止此又詢於吏部劉員外績績以故冊來冊面備錄此語亦不知所從出因據以覆命葢記問之難如此恐久而復失之漫識於此以俟諸他日



可以看到,《懷麓堂集》原文所記的九子是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覇上、狴犴、贔屭和蚩吻,百度百科中提到的饕餮完全無跡可尋,而我們的主角負屓則變成了贔屭(bì xì),嚴謹起見,我還查閱了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的廖方達集李東陽詩文所成的原版《懷麓堂集》。兩版內容並無二致,那麼是百科的內容出錯了嗎?

誰對誰錯我們暫時按下不表,先來看看另一個楊慎版是怎麼說的。

楊慎版的龍生九子可見於《升庵集》([2](明)楊慎《升庵集》,《四庫全書》本。)卷八十一中:

龍生九子

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𢎞治中孝廟御書小帖以問內閣李文正公具疏以對據圭峯羅玘蘆泉劉績之言承上問而不蔽下臣之美賢相之盛節也文正嘗爲慎言今影響記之錄於此一曰贔屭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叫吼今鐘上紐是也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五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六曰蚣𧏡性好水故立於橋柱七曰睚眥性好殺故立於刀環八曰金猊形似獅性好煙故立於香爐九曰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門鋪首又有金吾形似美人首尾似魚有兩翼其性通靈不寐故用警廵



總結一下,楊慎版的龍生九子分別是贔屭、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𧏡、睚眥、金猊、椒圖和金吾,共計十種(四大天王有五個這不是常識嗎?),值得注意的是,楊慎版的贔屭和李東陽版的覇上似乎描述的爲同一物,這一觀點也同蘭佳麗([3]蘭佳麗,《龍子“贔屓”得名考》,《語言文字學術研究》2006年第5期。)、張培凌([4]張培凌,《龍九子考述》,南京師範大學,2010。)等學者所認爲的一致,而我們的主角負屓仍然不見蹤影,難道這真的是百科編輯者自己杜撰出來的嗎?

我們先來看看龍生九子這個說法到底是怎麼來的,《懷麓堂集》中說,明孝宗有一天寫了張紙條,向當時的內閣大學士李東陽詢問“龍生九子名目”,李東陽只記得自己以前好像在雜書裏看過,但又答不上來,便去問編修羅玘,羅玘也記得曾經聽老師說過,但只能說出五六個名目,再去問吏部劉績,劉績說自己家裏有本書,書上有記九子之名,拿來一看果不其然,但具體出自哪裏卻有沒有明說,畢竟皇帝的提問不能咕得太久,急於覆命的李東陽便急急忙忙東拼西湊了九個名字交給皇上。楊慎是李東陽的門生,《明史》中稱“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爲第一。”,後人提到“龍生九子”時,也經常引用楊慎的版本,李東陽的版本反倒不大爲人所知。“龍生九子”的說法在明朝之前未見有文獻記載,吉成名認爲可能是由“蛟龍九子”的說法演變而來的([5]吉成名,《"龍生九子不成龍"一說的由來》,《東南文化》2004年第4期。),弘治年間之後,也許是因爲皇帝的參與,也許是因爲名人效應,“龍生九子”開始頻繁現於明人的筆記之中。

那麼負屓有沒有可能是後人轉述有誤導致的呢?爲了查證,我查閱了多方文獻,終於在《通雅》([6](明)方以智《通雅》,《四庫全書》本。)和《治世餘聞》([7](明)陳洪謨《治世餘聞錄》,紀錄彙編卷之八十三。)中發現了端倪。

《通雅》卷三十八中記載:

負下即霸下

文選曰負下未易居葢龍之一子爲負屭好負重故處碑下轉其聲爲叭嗄遂曰霸下又曰負下郝氏曰負與背聲相借猶垻之音霸也或曰負貝之訛



《治世餘聞錄》中記載:

上嘗遣中官至內閣問龍生九子名目皆莫能對惟李閣老東陽記其略倉卒不敢對復出詢諸羅編修玘劉稽勳績乃備得其詳因據以聞九子者一曰囚牛龍種性好音樂今胡琴額上刻獸是其遺像一曰睚眥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一曰嘲風好險今殿閣上走獸是一曰滿牢好鳴今鐘上紐是一曰狻猊好坐今佛座獅子是一曰狴犴好訟今獄門上獅子是一曰負贔好文今石碑兩旁龍是一曰蚩吻好吞今殿脊獸頭是



至此,我們總算是找到了負屓一詞的可能出處,但這一詞又是怎麼到了百科編輯者的手裏的呢?所幸已有前人對此做出過研究,蘭佳麗([8]蘭佳麗,《"龍生九子"辨--幾部大型詞典在處理相關詞條中的疏漏》,《漢字文化》2005年第2期。)指出,中國的幾部大型辭典中,對於“龍生九子”條目的處理有所疏漏,在作者列舉的幾部辭典當中,我們可以在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中的“龍生九子”詞條中找到以下說法:

徐應秋《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引李東陽《懷麓堂集》:“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鳳,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負屭,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𧖣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


但在《玉芝堂談薈》([9](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四庫全書》本。)卷三十三裏,所記的分明是“贔屭”,再看回未經簡體轉換的維基百科“龍生九子”條目原文,使用的正是“負屭”一詞,經過簡體自動轉換後便成了“負屓”,至此,負屓成爲九子之一的謎算是解開了。

但是另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那就是夕的原型,石碑旁的雙龍到底叫什麼呢?

這個問題我國學者也早有考究([10]劉志雄、楊靜榮,《龍之源》145-146頁,北京:中國書店,2008.10。),雖然李東陽以前看的那本雜書具體爲何無從考證,但明朝同樣有一個收錄有各種器物異名的雜書——《菽園雜記》([11](明)陸容《菽園雜記》,《四庫全書》本。)。

《菽園雜記》卷二記載(原文無標點,因爲實在太長了我就保留了):

古諸器物異名:瑄贔,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故用載石碑。螭吻,其形似獸,性好望,故立屋角上。徙牢,其形似龍而小,性吼叫,有神力,故懸於鐘上。憲章,其形似獸,有威性,好囚,故立於獄門上。饕餮,性好水,故立橋頭。蟋蜴,形似獸,鬼頭,性好腥,故用於刀柄上。䘎𧊲,其形似龍,性好風雨,故用於殿脊上。螭虎,其形似龍,性好文采,故立於碑文上。金猊,其形似獅,性好火煙,故立於香爐蓋上。椒圖,其形似螺螄,性好閉口,故立於門上,今呼鼓丁非也。虭蛥,其形似龍而小,性好立險,故立於護朽上。鼇魚,其形似龍,好吞火,故立於屋脊上。獸𧉚,其形似獅子,性好食陰邪,故立門環上。金吾,其形似美人,首魚,尾有兩翼,其性通靈,不睡,故用巡警。出《山海經》、《博物志》。右嘗過倪村民家,見其《雜錄》中有此,因錄之以備參考。如詞曲有'門迎四馬車,戶列八椒圖'之句,'八椒圖',人皆不能曉。今觀椒圖之名,義亦有出也。然考《山海經》、《博物志》,皆無之。《山海經》原缺第十四、十五卷,聞《博物志》自有全本,與今書坊本不同,豈記此者嘗得見其全書與?



在這當中,我們可以找到一個與李東陽的贔屭功能相似的器物——螭虎,一種在玉器上常見的紋樣裝飾,這纔是目前唯一可考的碑旁龍的名稱,也就是夕的推測原型了。

綜上大家可以看出,“龍生九子”只是明人僞造的說法,並無資料可考,而這些名字也只是民間許多器物的異名,由於後人的誤記和《辭海》編輯者的不嚴謹,導致名單中出現了“負屭”一詞,並在這之後廣爲流傳,最終變成了現在的“負屓”。

所以說,無論是百科還是各種工具書,只要是人編寫的難免就會出錯,本文或許也不例外,只是希望各位在考據過程中多查閱資料,以免以訛傳訛,誤導大衆。

參考資料
[1](明)李東陽《懷麓堂集》,《四庫全書》本。
[2](明)楊慎《升庵集》,《四庫全書》本。
[3]蘭佳麗,《龍子“贔屓”得名考》,《語言文字學術研究》2006年第5期。
[4]張培凌,《龍九子考述》,南京師範大學,2010。
[5]吉成名,《"龍生九子不成龍"一說的由來》,《東南文化》2004年第4期。
[6](明)方以智《通雅》,《四庫全書》本。
[7](明)陳洪謨《治世餘聞錄》,紀錄彙編卷之八十三。
[8]蘭佳麗,《"龍生九子"辨--幾部大型詞典在處理相關詞條中的疏漏》,《漢字文化》2005年第2期。
[9](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四庫全書》本。
[10]劉志雄、楊靜榮,《龍之源》,北京:中國書店,2008.10。
[11](明)陸容《菽園雜記》,《四庫全書》本。
[12]豐家驊,《"龍生九子"的來龍去脈》,《尋根》2006年6期。
[13](清)萬斯同《明史》,列傳第八十。
[14]夏徵農,陳至立,《辭海》第六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最後打個廣告,PRTS子項目泰拉大典文字編輯招募中,詳見這個帖子,對舟遊世界觀有興趣的壇友還請多多支持。

----

看到許多壇友的疑問我才反應過來沒有解釋一開始爲什麼說“年-歲”勢力的十二個兄弟姐妹可能皆爲龍子。

是這樣的,目前較爲公認的兩個“龍生九子”名目——李東陽版和劉慎版,在結合讀音和用途去除重複的之後,正好是以下十二個:

1. 囚牛,好音樂,立於琴頭
2. 睚眥,好殺,立於劍柄
3. 嘲風,好險,立於殿角
4. 蒲牢,好鳴,立於鐘上
5. 狻猊(楊慎版作“金猊”),好坐,立於佛座/好煙,立於香爐
6. 霸上(楊慎版作“贔屓”),好負重,立於碑座
7. 狴犴,好訟,立於獄門
8. 贔屓,好文,立於碑旁
9. 蚩吻(楊慎版作“螭吻”),好吞(楊慎版作“好望”),立於殿脊
10. 饕餮,好飲食,立於鼎蓋
11. 蚣𧏡,好水,立於橋柱
12. 椒圖,好閉,立於鋪首

其中,霸上一詞僅見於《懷麓堂集》中,後多認爲是“霸下”的誤記;狻猊和金猊可能指同一生物,二者在文獻中的記載較爲混亂,無法區分;與蚣𧏡具有相同功能的異獸在《菽園雜記》被稱爲“饕餮”,而蚣𧏡後多被認爲讀音與“贔屓”相通,爲同一事物,本文只取其名。


以下內容主觀成分偏重,故做摺疊處理

關於饕餮和蚣𧏡 ...
饕餮是一種青銅鼎上常見的紋樣,且在《呂氏春秋》這種先秦文獻上便有記載,而《菽園雜記》中所稱與水的關聯未查到其他出處,因此個人認爲楊慎的說法更爲可信。

蚣𧏡另有說法稱其實是“蚣蝮(gōng fù)”,該說法目前未查找到相關文獻,故本文不採用。

橋頭獸在《通雅》中被認爲叫“蜥蜴”,而且與“虯螭”、“虭蛥”爲同一事物,個人認爲參考性不大。

《菽園雜記》中的“蟋蜴”的用途則與“睚眥”相似,睚眥一詞本意與異獸並無關聯,推測只是明人借古籍中的詞彙用以給劍格上的獸紋命名罷了。



後記

一點碎碎念 ...
“龍生九子”說到底只是明人對於各種民間說法的一種彙總,各種器物上獸紋獸雕在創作之初是否有着對應的設定現在也早已無從考證,無論名稱還是外貌,大部分都只是後人總結出來的罷了。而這些內容在千百年的流傳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誤記,但這反而豐富了民間傳說中各種生物的形象,甚至爲許多事物增添了新的內涵,被大衆所接受的它們已成爲了生活的一部分,成爲爺爺膝頭的故事,成爲枕邊圖書的插畫。真相到底爲何其實早就無關緊要,一切皆是畫中之物,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同樣是絢爛多彩中華文化的組成,併爲後世創作帶來了許許多多的靈感。

龍生九子,各有所好
本自千秋,何必成龍









帖子原文到此結束

補兩張考據的主角們,左爲年,右爲夕。

最后修改: 蓝羽龙 (2021-02-14 21:18:36)


有 4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Hscyrilon, 龍爪翻書, 龙游踏尘, 镜中龙影


I hope to find a little peace of mind and I just want to know.

离线

#2 2021-02-14 21:17:19  |  只看该作者

蓝羽龙
角龍
来自 江苏扬州
Registered: 2010-12-09
Posts: 519

回应: 龍生九子的版本起源與變遷

突然發現原文的繁體字被鱗目自動轉換了 [驚訝] ,需要的話去看原貼吧。


I hope to find a little peace of mind and I just want to know.

离线

#3 2021-02-14 22:15:08  |  只看该作者

龍爪翻書
会员
来自 台北
Registered: 2011-07-10
Posts: 2,879

回应: 龍生九子的版本起源與變遷

龍龍龍、龍龍龍

除了到原帖,也可以使用code強制顯示原文,這樣就不會繁簡轉換。不過會變成黑框框就是了~

Code可以自己打,也可以按按鈕。在Img的右邊,Quote的左邊    [靈感]

-----
更正:

現在看發帖之後還是會繁簡轉換呢    [汗] 

只有預覽時才會保持原樣

最后修改: 龍爪翻書 (2021-02-15 09:53:06)


←目前頭像感謝安雅贈圖。

Quit, dont quit... Noodles, dont noodles...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离线

论坛页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