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次 1
“龍”的傳說
文/何平
每個地方都有傳說,它表現了當地人對自每己的地域文化和來龍去脈的認知。如果我們看衛星地圖,會發現成都平原兩側山脈宛如臥龍。東邊的龍泉山脈貌似一條大龍,龍首在德陽與羅江之間,龍尾在樂山,與岷江相接,樂山大佛盤坐在龍尾上。西邊的小龍龍頭在新津縣,龍尾則在雅安漢王鄉附近。成都處在兩條龍脈的護衛下。而這裏,就是我的家鄉。
傳說,遠古黃帝時期,九州洪水氾濫,四川盆地成爲澤國,低窪之處皆爲深淵。黃帝於是君臨東海,問罪龍王敖廣。《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大樂之野,夏後啓,於此舞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大戴禮.五帝德》中也有文雲:“黃帝乘龍戾雲”。東海龍王不得不命其兒子蜀龍隨黃帝治水。下凡桃花島的仙女蓉與蜀正處於熱戀之中,難捨難分,於是化身爲一條玲瓏秀麗的小龍,騰空而起,追隨其後。飛臨巴蜀時,成都平原仍是一片汪洋,黃帝命蒼龍蜀吸水開河,治理水患。蜀把水吸入東海之濱的太湖,並用龍尾在巴山開鑿一條長河直通東海,這就是長江。蓉也在西面的龍門山脈鑿開峽谷河川,玉龍雪山的水便順岷江東去。
蜀和桃花仙女在羣山環抱、風景旖旎的湖光山色中嬉戲,時而潛入深淵,繼而又躍入空中。中秋月圓的那一一天,蜀因思念在東海的父母,便騰上巴山主峯,眺裏東方,淚水模糊,不幸誤觸山岩,折傷兩腳,從此無法騰入空中。桃花仙女和蜀在川西羣山和湖泊間相伴終生。洪水後來逐漸退去,蜀和蓉也漸漸老去,死後化作兩條長長的山脊,在平原的兩側,仍舊斯守相望。
蜀和蓉的後代皆爲人身,先移居到川西的高山峽谷之間,直到成都平原再現竹林遍地,野花遍野,纔在族長蜀山的帶領下從龍門山沿峽谷河川之路回到父母終老之地。蓉臨終時,曾叮囑他們日後返鄉回到桃花島上,並告慰祖父東海龍王。兒女們因不忍丟下父母孤單在此,又貪戀平原的富饒和天府山川的壯美,遂在父母安息之地定居。蜀和蓉的後代繁衍生息,辛勤勞作。若干代過去了,川西田野阡陌,日見繁榮,於是他們開始築城,在河灣環護的平原中部最終定居。爲紀念先祖,所築之城後來以“蓉城”爲別名。在兩條龍脈的護衛下,成都數千年繁榮昌盛,人口漸多,並擴散出去。離鄉人稱家鄉爲“蜀”,成都把“蓉”奉爲守護神。如今,從天上望去,龍的傳人築成的成都城宛如二龍面前的明珠。
龍的傳說在四川到處都有:龍泉山上的桃花傳聞是仙女蓉頭髮上的桃花散成;羅江蟠龍鎮寶峯山千畝柏樹林則是蜀的龍鬚化成;附近的金山鎮曾傳聞仙女飛臨,採花折果祭奠姐姐桃花仙女;鄰近的鹿頭山有一深不見底的龍洞,傳說是蜀沒有死,而是遁入此洞,也有說他們隱入九寨溝的臥龍湖。曾記得兒時,回龍鎮、順龍鄉、黃龍溪等等地方,正月十五舞龍燈,端午時賽龍船。長江三峽有“斬龍臺"和“錯開峽”,據說是後來大禹斬殺一隻亂開水道的孽龍的地方。
在古代,“龍” 也有“川”,即河流的意思,四川因此有四條龍的含意。四川被稱爲“藏龍臥虎”之地,四川人是“在川一條蟲,出川一條龍”。如今,外婆家的竹林小院已隱入新會展中心的湖水中,記憶卻揮之不去。兒時,母親曾告訴我,父親的祖先就是從龍的後人繁衍而來。長大後,無論我走到天涯海角,漂泊異鄉多久,都難以忘懷本是龍的傳人,思鄉之情魂牽夢繞。
摘自2017年1月號《看歷史》(果然翻翻舊雜誌總會有驚喜啊……)
最後再紀念一下這個陪伴了我近十年的雜誌,從當年的《國家歷史》到現在的《看歷史》。(最後一期的“休刊啓示”直接變成了“停刊啓示”唉……)
堅守,直到勝利。
离线
页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