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社區 |  訂閱RSS


收藏本頁




沒有翅膀的中國龍靠什麽飛翔?


      漢代以後到現代的中國龍通常大部分都沒有翅膀,但是照樣騰雲駕霧,而且在許多目擊事件中當事人稱他們看見沒有翅膀的長條狀“龍”在天空中飛過。假如龍確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沒有翅膀卻能自如地飛行就會因違背常理和已有的科學認識而顯得荒謬,那麽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這些東西。


 

飄升機的原理


      飄升機(Lifter)是一種依靠高電壓產生推力的“非對稱電容器”。飄升機運用了由Prof.Biefeld和Thomas Townsend Brown在1928年發現的Biefeld Brown效應(別費爾德·布朗效應),它可以安靜地漂浮而不依靠螺旋槳等機械構件。如果把飄升機比作是玩具飛機,那麼由此發展出的未來飛行器則像現代噴氣式飛機一樣,為人類開創一個飛行推進系統的新時代……(http://lifterfans.bokee.com/index.html


無聲無息懸浮在空中的飄升機,龍是不是也是這樣“飄升”在天空的呢?



飄升機的懸浮原理的一種解釋——動電學模型


      關於飄升機的飛行原理的解釋有不同的版本,下面是一篇Jean-Louis Naudin的文章。


      在正電極附件(圖中用紅色方塊表示的為細導線的橫截面)電勢非常高,電子被從電子和周圍媒質(空氣)的分子中剝離出去。這些遊曆出的電子迅速向正電極靠攏並被收集起來,從而在細導線周圍形成了正離子雲(圖中橙黃色部分),同時這些正離子雲處在負電極(金屬鋁板,圖中綠色部分)的上方。受到正離子雲吸引的鋁板,將在靜電力作用下朝上運動(就像帶正電的塑料尺會吸引很小的鋁片)。 同時,這些受鋁板(負電極)吸引和正電極排斥的正離子雲會沿著電場線的方向朝下運動。這些帶正電的原子和離子被負極板碰撞並且中和。他們的碰撞太強烈了以至於額外的電子被從極板上剝離出,然後被原子和分子捕獲而使這些原子和分子帶上負電。這樣便產生了負離子雲(圖中淡藍色部分),負離子雲被鋁板向下排斥,從而為飄升機(Lifter)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推力。


飄升機原理示意圖


      正離子雲在正電極周圍不斷地產生,並且這個過程被一遍遍重複。 所以說,飄升機是在它運動的媒質中把電能量轉換為動電(electrokinetic)推力並反作用於周圍媒質。


      今天,這是對觀測到的飄升機現象的一種解釋。動電學模型(electrokinetic model)在空氣媒質中表現很好,有趣的是在一些真空環境的測試中已經證明了仍然存在從微牛頓到毫牛頓級的推力(這個事實已經在一些由NASA和其他公司申請並被批准的專利中完全證實)。這就是為什麼這個領域的研究非常有趣並且值得被深層次的探究和發展,因為它打開了一扇通往宇宙探索的大門。


      物理基礎不錯的朋友也許已經能從這裏對龍是怎麼飛的這種解釋看出些眉目了——不要告訴我世界上沒有身上能產生高壓電的的動物(電鰩、電鰻都能產生幾百伏特的電壓,只要“電池”細胞足夠多,能產生幾萬伏特高壓的動物也不是不可能,而只要有形狀合適的高電壓帶電體就能形成強電場):)


      目前飄升機能產生的推力還十分弱,所以人們制作飄升機都是盡可能地把它做得更輕,因為越輕越容易飛起來。很多人都在想辦法改進飄升機,以獲得更大的推力,但是現在對飄升機的根本原理還沒有一個確切說法,動電學模型的離子風一說也只是理論上的一種推測,並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確的解釋,因此在理論分析支持不足的情況下盲目地進行試驗改進很難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只能碰運氣了。假如龍的飛翔原理真的和飄升機相同,那麼它所產生的推力顯然要比人類制作的飄升機大得多,龍身上支持飛行的生理結構也必然進化得遠比人類現在制作的飄升機更加合理、高效、完善。



虛數質量與複體力學


引 言


      近、當代量子力學研究的發現暗示我們,物質世界可能存在一種更廣泛的對稱性:複對稱性,即實虛對稱性,就是既存在實量(如實質量、實能量等)物質,又存在虛量(如虛質量、虛能量等)物質。


      這樣,從物質的根本屬性質量出發,我們定義:用實數表示質量的物體叫做實質量體,簡稱實體;用虛數表示質量的物體叫做虛質量體,簡稱虛體;用複數表示質量的物體叫做複質量體,簡稱複體。正如虛數、實數都包含在複數集中一樣,虛體、實體都是複體中的一部分。


      研究複質量體相互作用和運動的力學,叫做複質量體力學,簡稱複體力學。從這些定義來看,牛頓力學是實體力學,研究對象僅是實質量體,因而它理應包括在複質量體力學的研究範圍內。實質量物體對應的是慣性系,我們把複質量物體所在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參照系稱為複慣性系。


複質量體力學基本公設、定律和推論


      根據上述定義,我們首先提出兩個基本公設:


      公設(1):自然界存在虛質量物質。


      公設(2):複慣性系中物理規律的形式相同。


      虛質量體m質量記作mIi,複質量體mZ由mR的實質量和mIi的虛質量構成,其複質量記做:mZ = mR + mIi。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定律,複質量量守恒定律:在密閉系統中的物體,不論發生何種變化,其虛實質量的量的總和不變。這條定律補充了質量守恒定律的不完備性。針對物質虛實態轉化我們可知:一個物體質量發生虛實態轉化時,其虛實質量構成可改變,但其虛實物質的量的總和保持不變。表示為:複體mZ0 = mR0 + mI0·i 轉化為複體mZn = mRn + mIn·i,則mR0 + mI0 = mRn + mIn


複質量體間相互作用力定律


      兩個實質量體間的作用是萬用引力,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F = G(m1·m2)/r2來描述。那麼,兩個複質心相距為r的複質量體mZ1:mR1 + mI1·i和mZ2:mR2 + mI2·i間的相互作用力如何描述呢? 由基本公設(2)可得出複體mZ1和mZ2間作用力為:


(1)


      (1)式中 是複體間作用力常數,其數值應與萬有引力常數G相近,近似認為G'= G. (一)式中複作用力FZ的實數部FR = G'(mR1·mR2)/r2 - G'(mI1·mI2)/r2是產生實作用效果的力,其中G'(mR1·mR2)/r2是實質量間的萬有引力,- G'(mI1·mI2)/r2由於符號與萬有引力G'(mR1·mR2)/r2相反,因而是虛質量間產生的斥力作用,叫做虛物質間斥力,可簡稱為物斥力。 (一)式中FZ的虛數部[G'(mR1·mI2 + mR2·mI1)/r2]·i不產生實作用效果,表示虛實異相物質間不產生萬有引力或斥力作用。


      推論(1):實質量物質間相互吸引,是萬有引力作用;虛質量物質間相互排斥,是虛物質間斥力作用;虛實異相的物質間不產生萬有引力或斥力作用;複體間的作用力是實物質間萬有引力和虛物質間斥力的合力。


      推論(2):虛質量是斥力質量,因為虛質量物質間產生的是斥力作用。虛質量的斥力質量屬性與實質量的引力質量屬性相對稱。


      虛質量物質間的斥力是宇宙物質間又一種基本力,是與實物質間萬有引力對稱的力。這樣看來,質量對稱性的破缺是由於沒有發現與實質量對稱的虛質量;萬有引力的對稱性破缺是因為沒有發現虛質量物質間的斥力作用。


      複體間作用力定律敘述為:兩複體間作用力的大小,與複體複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兩複體複質心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力的作用線在其複質心的連線上。


複體力學三大運動定律


複體力學第一運動定律: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這條慣性定律中的物體是實質量體,它描述的物體質量屬性不發生變化。對於複體: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僅在其複質量不變時,保持慣性;當複體複質量改變時,即使不受外力作用,其原來慣性亦將改變,變化前後的複動量量守恒。由於這條定律描述了保持慣性和慣性虛化兩種情況,因而相對牛頓慣性定律又稱為慣性虛慣性定律。


      推論(3):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是複體為實體或近似實體時複體力學第一運動定律的特殊情況。一個運動的複體質量發生改變時,變化後的速度與其原有的複動量成正比,與其變化後的複質量成反比。:


      慣性虛慣性定律補充了牛頓慣性定律的不完備性,給出了在不使用外力的情況下,改變一個物體慣性的方法——改變其複質量組成。


      從複體力學第一定律可以看出:虛質量的介入和變化引起物體原有慣性虛化。因而:推論(4):虛質量相對於實質量的慣性質量性質,是虛慣性質量。


複體力學第二運動定律:


      複體力學第二運動定律:複體mZ:mR + mI·i在力F的作用下產生的加速度怎樣呢?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a = F/m和基本公設(2)可知:


(2)


      (2)式中aZ的實部aR = FmR/(mR2 + mI2)是複體mZ在力F作用下的實測加速度。


      我們猜想自然界可能存在著能對虛體、複體產生力效果的虛作用力FIi,一個複力FZ:FR+FIi對複質量mZ:mR+mIi產生的加速度由基本公設(2)可知:


(3)


      (3)式中aZ的實數部aR = (FR·mR + FI·mI)/(mR2 + mI2)是複力FZ對複體mZ產生的實的作用效果。aZ的虛數部aI = (FI·mR - FR·mI)/(mR2 + mI2)·i表示異名力、質量間不產生實作用。這樣,我們得出:


      廣義複體力學第二定律:一個複力對一個複體產生的加速度的大小,與複力的大小成正比,與複體複質量成反比。


      推論(5):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是複體為實體、沒有虛作用力時複體力學第二定律的特殊情況。


複體力學第三運動定律:


      自然界存在的虛力FIi對複體產生作用時,複體必然對它產生反作用力。複作用力FZab = FRab + FIab·i,則其反作用力根據基本公設(2)可知:FZab = -FZba = -FRba - FIba·i。描述為:複作用力和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最精彩的地方來了!


複質量體自由下落加速度公式:


      “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自由下落加速度相同”,這是伽利略的首先發現,亦是牛頓力學的推出結果,愛因斯坦描述其為“在同一引力場中的一切物體的引力加速度相同”。


      由於物理學上尚未揭示的原因,地球極可能是一個由極大量的實質量物質和一些不可忽略量的虛質量物質(另文研究)構成的複體MZE = MRE + MIE·i。地球實物質在地面附近產生g0 = G·MRE/R02的重力加速度;由於虛質量是斥力質量,地球虛質量MIE·i在地面附近產生一個gI0 = G·MIE/R02·i的虛斥力加速度,其中R0是地球半徑,那麼複體mZ:mR+mIi在地面附近的自由下落由複體力學第二定律可知:


(4)


      (4)式中g0是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gI0·i是地面附近虛斥力加速度(由地球虛物質引起)。


      (4)式中複體下落加速度aZ的實數部aR = (mR2·g0 - mR·mI·gI0)/(mR2 + mI2)是測出的下落加速度,從其中可以看出改變複體mZ的虛實構成,可得出不同的下落加速度。


      當物體是實體即mIi=0或近似實體時,不論物體質量大小、不論它由何種材料構成,由(4)式得aZ =g0,這和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對自由落體的描述相容。


      複體自由下落加速度定律描述為:複體自由下落加速度的大小與複體複質量成反比,與它在該處的重力和地球虛物質對複體虛物質的斥力的合力成正比。加速度符號為正時表示下落,為負時表示上升。加速度為零時,表示懸浮。


虛質量物質的時空特性


      實質量的粒子物質有著實數計示的時間渡越值,實質量物質的粒子系球狀粒子,占有實數計示的長度,占有實數計示的空間(體積),而虛質量物質是一種脈動著的波物質,很可能就是對應著粒子物質的物質波物質,其虛物質粒子可能處於超光速脈動狀態,其時間渡越是虛時間(T0i),其虛時間的虛量T0是其對應其它靜止或低速粒子實物質的渡越時間,可以認為虛質量物質系統的時間渡越停滯在零或稱為鐘慢至零,虛質量物質的虛粒子作為一種脈動,已失去了其在實粒子時占有長度、空間的特性,其長度及體積計示均為虛數L0i、V0i,其長度或體積的虛量值L0、V0是其在粒子實物質狀態下占有的長度和體積值,可以認為虛質量物質占有的實長度、實體積為零。


虛質量物質:一種反常色散介質,一種可能的左手化媒質


      因為虛質量物質的虛粒子間是斥力作用,不同於實物質粒子間的萬有引力作用,當虛質量物質分布在一個空間時,該空間會出現發散的斥力場,光在此斥力場中傳播時其速度、折射、反射情況可能較常態透明介質及真空不同,因而虛質量物質極可能是一種反常色散介質。我們可以通過發射一束光測量它在空間中的傳播異常(如光速變化等)來確定該空間是否分布有斥力虛物質。


      我們知道,自然界所有已知的媒質材料其折射率均大於零為正值,是右手化媒質(RHM),虛質量物質我們以前從未觀測到,其物理性質與粒子實物質明顯不同,如果我們實驗發現光或電磁波穿過虛物質媒質時射向與Snell定律相反的方向,那麼虛質量物質就會是折射率小於零的左手化媒質(LHM),虛物質的介電常數、導磁率是負數或是虛數都需要我們實驗測定。


結論


      虛質量具有斥力質量和虛慣性質量性質。虛質量物質間是斥力作用,虛物質間斥力是一種新基本力,牛頓經典力學在描述宏觀、低速物理現象時仍是不完備的,它是物體為實體、近似實體和沒有虛力作用時複體力學的特殊情況。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可通過改變其複質量構成而改變其慣性,物體可隨其複質量構成不同在同一引力場中具有不同的下落加速度。這樣,物理學中出現一種新的對稱關系。



討 論


      在數學上,以往認為引入虛數概念僅是純數學研究和簡化運算的需要,但現在我們知道了自然界確實存在只能用虛數來表示的基本性物理概念,如虛質量、虛能量等。無疑的,數學和物理學描述現象的對應比已知的更深刻。


      1925年量子力學出現前的物理學中使用的複數僅是簡化運算的輔助工具,在這以前的物理學在概念上僅使用實數①。量子力學中使用複數則成為正確理解物理現象的必要②。盡管如此,現有物理學公理基礎之一仍然是一切基本性物理量都是實數量的,即現有物理學研究的對象僅是萬有引力物質。我們要進一步完善物理學,就必須把複數量基本性物理量的實在性作為物理學的新的公理基礎。


對“第五種力”研究的討論


      從七十年代起,一些物理學家認為自然界存在一種使萬有引力作用偏離牛頓反平方律的中程力,因為它與通常的四種基本力不同,故又稱它為“第五種力”,不過已有的十幾個檢測“第五種力”的實驗不能做出准確地肯定其存在與否的答複。但都認為若“第五種力”存在必將對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產生極大的影響。Long估測的引力偏離值為ε = (2±0.5)·10-3,E·Fichbach的研究則傾向於認為“第五種力”是一種排斥力。


      在對虛物質的研究中發現:虛質量物質間是斥力作用,與實質量物質間的萬有引力作用相對稱。這種虛物質間斥力不同於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由於地球本身是複質量體,有許多虛質量物質,因而它具有虛物質斥力場,有一個斥力加速度gIi = G·MI/R02·i。我認為物理學家們檢測的“第五種力”是因為地球虛物質斥力場和普通物體內部未知物理原因引起的虛質量物質(另文研究)的相互作用引起,是一種斥力作用。由於地球斥力場強度比地球引力場強度小的多(地球的虛物質比其實物質少得多),加之普通物體中的虛物質比起其實物質來要少的多,因而在地球上用普通物體、通常方法來檢測“第五種力”很難得出確切結論——普通物體和地球間的斥力作用太微弱了,這也是通常觀測到的現象不與牛頓力學相矛盾的原因。


      現在可以做出這樣一種假設:龍具有在複質量不變的前提下(我個人認為複質量守恒應該是指複質量的模始終不變)改變自身質量的實部與虛部比例的能力,於是在需要飛起來的時候,減少自己質量的實部,增大虛部,利用地球的虛質量得到的“第五種力”就可以克服實質量產生的重力了。要是龍能夠把自己質量的實部減小到0,也就是全部質量都變到虛軸上去的話,呵呵……,自己想想看有什麼效果。




<<前一篇            目錄            下一篇>>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