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目界域-龍論壇

游態龍的錫安山。龍的力量、智慧、野性、與優雅

您尚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公告

mb 爪機版     |    論壇指南     |    Discord     |    QQ群

《龙魂志》第一期
《龙魂志》第二期

Tips:鳞的天,鳞的地,我们的世界~

#1 2025-11-10 22:56:15  |  只看该作者

镜中龙影
蛟龍
Registered: 2020-04-25
Posts: 393

天穹之舞——空中決鬥的藝術: 空戰入門到精通

前言的前言:
最近在和涅米一起玩充軍,我一直熱衷於掛在天上“撈薯條”,在遊戲裏也確實很少能見到有實力與我在天上叫板的對手。於是,當涅米提出想學習空戰時,我意識到,是時候向同胞們傳授屬於龍族的天空技藝了。

好吧其實只是一時心血來潮,好久沒有在鱗目水帖子了,既然又真的有教學需求,與其空講一遍轉頭就忘不如記錄下來可以複習——真的寫了一些之後,我覺得加工加工配點圖我甚至能出版本書。
不過現在心血退潮,估計最近是懶得更新了,索性直接把半成品丟上來吧,夠菜鳥們消化一段了。


有 2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shiningdracon


"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
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那是因爲沒到那個時間點;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拯救者。"
人只有在想要改變的時候纔會被改變,重要的是恍然大悟的一瞬間。

离线

#2 2025-11-10 22:57:24  |  只看该作者

镜中龙影
蛟龍
Registered: 2020-04-25
Posts: 393

回应: 天穹之舞——空中決鬥的藝術: 空戰入門到精通

天穹之舞——空中決鬥的藝術: 空戰入門到精通

鐵森林的鱗雕 著
版本:0.2.1 (未完成預覽版)

---

前言

最近在和涅米一起玩充軍,我一直熱衷於掛在天上“撈薯條”,在遊戲裏也確實很少能見到有實力與我在天上叫板的對手。於是,當涅米提出想學習空戰時,我意識到,是時候向同胞們傳授屬於龍族的天空技藝了。

鄙龍長期以來都浸淫于軍事與模擬飛行,雖不敢妄稱洞悉了一切天空的奧祕,但將常見的“鐵鳥”玩弄於翼尖之上,還是綽綽有餘的。

本教程旨在以龍族的視角,引導任何感興趣的龍族(或偷學的人類)入門現實的空戰,並提供理論指導。

爲了增加易讀性(存疑)和趣味性,本文含有一定的角色扮演成分(通常我不玩這套的!)。

仰望天空吧,羽翼漸豐的龍雛,還有靈魂生翼的同胞們。雖然龍總是與天空的意象相關聯,但人類的“金戈鐵鳥”統治了當今的天空。我曾見過你們中的一些在雲層中笨拙地撲騰,把空戰變成了誰先撞山的可笑鬧劇。

打住!龍之血豈容這般輕賤?是時候掌握駕馭——或者對付——鐵鳥的技藝了。讓我來喚醒根植於太陽與風的後裔血脈之中的本能吧!

本教程分爲三個部分:

1. 飛行基礎
2. 格鬥理論、技巧與戰術
3. 超視距理論

---


"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
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那是因爲沒到那個時間點;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拯救者。"
人只有在想要改變的時候纔會被改變,重要的是恍然大悟的一瞬間。

离线

#3 2025-11-10 22:58:36  |  只看该作者

镜中龙影
蛟龍
Registered: 2020-04-25
Posts: 393

回应: 天穹之舞——空中決鬥的藝術: 空戰入門到精通

第一課:飛行動力學基礎——爲什麼能飛?

課程目標:
理解飛機如何產生升力、如何被控制,以及動力、阻力、升力和重力之間如何相互作用。

飛行,本質上就是一場“升力與重力”、“推力與阻力”的博弈。

一、 四大天王:作用在飛行器上的四種力

當我們在天空翱翔時,始終受到四種力的作用:

1. 升力 - 向上的“託舉力”
   · 來源:主要來自翅膀(機翼)。
   · 方向:垂直於機翼向上的方向。
   · 對手:重力。
2. 重力 - 向下的“下拉力”
   · 來源:地球的引力。
   · 方向:垂直向下,指向地心。
   · 對手:升力。
3. 推力 - 向前的“推動力”
   · 來源:發動機(或撲翼)。
   · 方向:沿飛機縱軸指向前方。
   · 對手:阻力。
4. 阻力 - 向後的“阻礙力”
   · 來源:空氣的摩擦力、形狀阻力等。
   · 方向:與飛機運動方向相反。
   · 對手:推力。

運動的改變:

· 平飛時:升力 = 重力;推力 = 阻力。
· 爬升時:升力的垂直分力 + 推力的垂直分力 > 重力。
· 加速時:推力 > 阻力。

關鍵提示:大氣越稠密,速度越快,迎角越大,阻力越大。

二、 魔力的源泉:升力是如何產生的?

這是本節課的核心。我們將用一個簡單清晰的模型來解釋。

關鍵概念:伯努利原理 & 牛頓第三定律

1. 機翼的形狀是關鍵:機翼的上表面是弧線,下表面相對平坦。這個特殊的形狀叫翼型。
2. 空氣的“賽跑”:
   · 當空氣流經機翼時,爲了同時到達機翼後緣,流過弧線上表面的空氣必須走更遠的路,因此它必須跑得更快。
   · 伯努利原理告訴我們:流體速度越快,其壓力就越小。
   · 因此,機翼上表面的空氣壓力 < 機翼下表面的空氣壓力。
3. 壓力差產生升力:
   · 這個向上的壓力差,就把機翼向上“頂”了起來。這就是大部分升力的來源。
4. 牛頓也來幫忙:
   · 同時,機翼還會將一部分氣流向下偏轉(你可以想象機翼是“劈”開空氣的)。
   · 牛頓第三定律:你給空氣一個向下的力,空氣就給你一個向上的反作用力。
   · 這提供了另一部分升力,尤其是在大迎角時更爲顯著。

互動實驗:拿一張紙,貼着下嘴脣吹氣,紙會飄起來。——這就是伯努利原理,吹出的快速氣流降低了紙張上方的氣壓,下方靜止的空氣壓力就把紙托起來了。

三、 控制的基石:三軸與操縱面

不論是龍還是飛機,在有重力定義座標系的三維空間內機動,都存在這三個假想的基本軸,分別對應了在三個平面內的旋轉。

1. 縱軸 - 像側身打滾
   · 控制動作:滾轉
   · 操縱面:副翼(機翼後緣外側)。
   · 原理:左壓桿 -> 左副翼上揚(增加阻力、減少升力),右副翼下偏(增加升力) -> 飛機向左傾斜。
2. 橫軸 - 像點頭
   · 控制動作:俯仰
   · 操縱面:升降舵(水平尾翼後緣)。
   · 原理:拉桿 -> 升降舵上翹 -> 尾翼升力向下 -> 機頭上仰。推杆則相反。
3. 立軸 - 像擺尾
   · 控制動作:偏航
   · 操縱面:方向舵(垂直尾翼後緣)。
   · 原理:蹬左舵 -> 方向舵左偏 -> 尾翼受到向右的力 -> 機頭向左偏。

核心關聯:俯仰控制直接控制的是飛機的迎角,而迎角直接決定了升力的大小! 這是連接飛行控制和動力學的最重要橋樑。

四、 危險的邊界:迎角與失速

這是保證飛行安全必須理解的概念。

1. 什麼是迎角?
   · 並非機頭與地平線的夾角!
   · 準確定義:機翼的絃線與來流方向之間的夾角。
   · 簡單理解:機翼“劈”開空氣的角度。
2. 升力與迎角的關係:
   · 在一定範圍內,迎角越大,升力越大。
   · 但存在一個臨界點(臨界迎角)。超過這個點,機翼上表面的氣流會突然分離,無法再平滑地流過翼面。
3. 這就是失速!
   · 失速的本質:是過大迎角導致升力突然急劇減小,而不是發動機熄火!
   · 後果:飛機會像一塊石頭一樣掉高度。
   · 改出方法:毫不猶豫地向前頂杆! 減小迎角,讓氣流重新附着在機翼上。

生活比喻:就像你開車上一個大陡坡,車頭仰得太高,最後“撅”在那裏上不去了,甚至可能往後溜。飛機失速就是“空氣”這個斜坡太陡了,它“爬”不上去了。

實踐任務:

在模擬器中練習飛行吧!(《數字戰鬥模擬》、《微軟模擬飛行》、《捍衛雄鷹伊爾二》、甚至《戰爭雷霆》等都可以用於學習飛行和空戰)

1. 感受三軸:
   · 在安全高度平飛,依次練習:
   · 俯仰:輕輕拉桿/推杆,看姿態儀和高度表的變化。
   · 橫滾:輕輕左右壓桿,看姿態儀和航向的變化。
   · 偏航:輕輕左右蹬舵,看航向的變化,並感受身體的輕微側滑。
2. 感受升力與速度:
   · 平飛中,慢慢收油門。觀察空速表下降,飛機會開始掉高度。爲什麼?(速度下降 -> 升力減小 -> 升力 < 重力)
   · 再慢慢加油門,觀察飛機開始上升。爲什麼?(速度增加 -> 升力增大 -> 升力 > 重力)
3. 親身體驗失速與改出:
   · 在足夠高的高度(比如3000米以上)。
   · 收油門至慢車,同時緩緩拉桿保持高度。感受速度下降,杆力變重。
   · 繼續拉桿,直到飛機機頭突然下墜,並可能伴隨機體抖動和失速警告音。
   · 立刻執行改出:果斷頂杆減小迎角,同時加油門至最大。飛機恢復控制後,柔和拉桿改平。

---


"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
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那是因爲沒到那個時間點;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拯救者。"
人只有在想要改變的時候纔會被改變,重要的是恍然大悟的一瞬間。

离线

#4 2025-11-10 22:59:03  |  只看该作者

镜中龙影
蛟龍
Registered: 2020-04-25
Posts: 393

回应: 天穹之舞——空中決鬥的藝術: 空戰入門到精通

第二課:基礎操控與儀表

課程目標:
學會解讀核心飛行儀表,並運用操縱裝置實現穩定的直線飛行、爬升、下降與標準轉彎。

核心哲學:
飛行員通過操縱裝置向飛機“下達指令”,並通過儀表“聽取反饋”,形成一個完整的控制迴路。

一、 飛行儀表:與鐵鳥對話,你的六感延伸

在雲中或夜航時,你的感官會欺騙你,但儀表不會。我們將儀表分爲“主要”和“輔助”兩類,首先要精通主要儀表。

1. 姿態儀 - 你的平衡感,最重要的儀表,沒有之一!
   · 它是什麼:一個模擬的小飛機和天地線背景,直觀顯示飛機相對於地平線的姿態。
   · 它告訴你什麼:我是在平飛、爬升還是下降?機翼是水平的還是傾斜的?
   · 如何使用:這是你操縱飛行的直接目標。想爬升?拉桿讓“小飛機”飛到天地線之上。想左轉?壓桿讓左機翼下沉。
   · 黃金法則:在絕大多數基礎飛行中,首先看好姿態儀,建立你想要的姿態,然後用其他儀表來修正。
2. 空速表 - 風之擁,生命的保障
   · 它是什麼:像汽車的車速表,顯示飛機相對於空氣的速度。
   · 它告訴你什麼:我的升力是否足夠?會不會失速?
   · 核心關聯:還記得第一課的升力公式嗎?空速是升力的關鍵變量。保持不了空速,就意味着保持不了升力。
3. 高度表 - 你與大地之間的安全緩衝
   · 它是什麼:通過測量大氣壓力來顯示海拔高度。
   · 它告訴你什麼:我離海平面(還有潛在的地面)有多遠?
   · 關鍵提示:在平飛中,高度表的變化是你推力管理是否得當的最終檢驗。掉高度了?說明你推力不夠或姿態低了。
4. 航向儀 - 你的方向感,空中的指南針
   · 它是什麼:一個360度的刻度盤,顯示你飛行的方向。
   · 它告訴你什麼:我正在朝哪個方向飛?
   · 使用技巧:它的反應比姿態儀慢,尤其是在轉彎時。不要死盯着它,而是用姿態儀控制轉彎,用航向儀來檢查和修正。
5. 轉彎側滑儀 - 你的“協調性”教練
   · 它是什麼:兩部分組成:一個顯示轉彎速率的“小飛機”,和一個顯示側滑的“小球”。
   · 它告訴你什麼:我的轉彎是否完美、協調?
   · 核心法則:“踩球”。即用方向舵蹬舵,讓小黑球回到中央。小球偏左,蹬左舵;小球偏右,蹬右舵。一個協調的轉彎能最小化阻力,最大化效率。

儀表掃描模式初探:建立一個簡單的掃描循環:姿態儀 -> 空速表 -> 高度表 -> 航向儀 -> 轉彎側滑儀 -> 回到姿態儀。初期可以默唸這個順序,形成肌肉記憶。

二、 基礎操控——馴服雙翼與駕馭鐵鳥

現在,讓我們把儀表讀數和手上的動作結合起來。

1. 平飛:飛行的基準狀態
   · 目標:保持高度和航向不變。
   · 方法:
     1. 看姿態儀,調整杆位,讓“小飛機”對準天地線,機翼水平。
     2. 看高度表,如果高度降低,稍微增加一點油門;如果高度增加,稍微減少一點油門。
     3. 看航向儀,如果航向偏離,用副翼進行微小的修正。
     4. 看空速表,平飛時的空速主要由推力決定。想要更快?加油門。想要更慢?收油門。
   · 核心技巧:一次只改變一個東西。要麼調整姿態(杆),要麼調整速度(油門)。不要同時亂動。
2. 爬升與下降:改變高度
   · 爬升:
     1. 姿態:柔和向後帶杆,在姿態儀上建立一個固定的爬升仰角(例如,小飛機在天地線上5度)。
     2. 推力:增加油門至爬升功率(如90%)。姿態決定空速,推力決定升降率。你建立了爬升姿態,空速自然會開始下降,並穩定在一個值上。
   · 下降:
     1. 推力:首先收油門至慢車或下降功率。
     2. 姿態:飛機自然會開始下降。爲了保持空速,你需要稍微頂杆,在姿態儀上建立一個固定的下降姿態。
   · 記憶口訣:“姿態+功率=性能”。
3. 水平轉彎:飛行的藝術
   · 目標:在轉彎過程中保持高度不變。
   · 標準程序(四步法):
     1. 傾側:向轉彎方向柔和壓桿,在姿態儀上建立並保持一個固定的坡度(例如,20度)。坡度越大,轉彎越快。
     2. 踩舵:觀察轉彎側滑儀,“踩球”以保證轉彎協調。
     3. 拉桿:由於升力在轉彎中被分解了,你需要向後帶一點杆,以產生足夠的垂直分力來維持高度。
     4. 改平:
        · 提前量:在到達目標航向前約10-15度開始改平。
        · 回杆:向反方向壓桿,將機翼恢復水平。
        · 回舵:鬆掉方向舵壓力。
        · 穩杆:鬆開爲維持高度而增加的拉桿力。

實踐任務

任務1:穩定平飛練習

· 在安全高度,選擇一個目標高度和航向。
· 練習使用油門和杆,盡力保持“高度±100英尺,航向±10度”的範圍內。
· 進階挑戰:嘗試在不同的空速下保持平飛(通過改變油門並配平)。

任務2:爬升與下降轉換

· 平飛中,執行一個爬升。達到比原高度高1000英尺後,改爲平飛。
· 穩定片刻後,執行一個下降,回到原高度,再改爲平飛。
· 關注點:體會姿態和油門的配合,觀察空速在爬升/下降中的穩定值。

任務3:標準速率轉彎

· 目標:完成一個180度、360度的標準速率轉彎(轉彎側滑儀上的小飛機翼尖對準標準刻度線)。
· 關注點:嚴格遵循“傾側、踩舵、拉桿、改平”的四步法。時刻檢查高度是否保持住。

常見錯誤糾正:

· 掉高度:說明你拉桿不夠。增加一點拉桿力。
· 增高度:說明你拉桿太多了。減少一點拉桿力。
· 小球不在中間:說明你的舵和副翼不協調。專心“踩球”。

---


"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
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那是因爲沒到那個時間點;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拯救者。"
人只有在想要改變的時候纔會被改變,重要的是恍然大悟的一瞬間。

离线

#5 2025-11-10 22:59:30  |  只看该作者

镜中龙影
蛟龍
Registered: 2020-04-25
Posts: 393

回应: 天穹之舞——空中決鬥的藝術: 空戰入門到精通

第三課:能量管理——空戰中的生命線

你已經完成了飛行基礎訓練,現在將正式踏入空戰的門檻。這將是振奮龍心的一步。

這一課,我們將引入一個貫穿整個空戰生涯的核心概念——能量管理。這是區分菜鳥和熟手的第一道分水嶺。

課程目標:
理解能量(空速與高度)的概念,學會感知飛機的能量狀態,並掌握基本的能量轉換技巧。

核心哲學:
空戰就像一場魔法搏鬥,所有的技能都需要消耗資源——能量。誰的能量更充沛、運用得更巧妙,誰就能獲勝。能量就是你的法力值。

一、 什麼是能量?——你的法力儲備

1. 能量的兩種形式:
   · 動能:由飛行的空速體現。
   · 勢能:由飛行的高度體現。
2. 能量的黃金法則:
   · 能量守恆:動能和勢能可以互相轉換,但總能量是守恆的(在不考慮推力和阻力的情況下)。
   · 核心公式(概念性):總能量 = 動能 + 勢能
   · 聚法核心與魔力流失:你的發動機(推力)是能量的“聚法核心”,不斷爲你恢復新能量。而阻力是能量的“小偷”,不斷消耗你的能量。

比喻:飛行就像在起伏山坡上騎自行車。

· 你在山頂(高勢能),速度很慢,但你可以通過下坡將高度換成速度(勢能 -> 動能)。
· 你在山腳(高動能),速度很快,但你可以利用這個速度衝上另一個山坡(動能 -> 勢能)。
· 空戰,就是看誰在這座“三維山坡”上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二、 能量狀態判斷——讀懂你的“錢包”

一個優秀的飛行者要能瞬間判斷出自己和敵方的能量狀態。

1. 高能量狀態(“富”)
   · 表現:高速 + 高空。擁有非常多的選擇權。
   · 優勢:可以主動發起攻擊,可以快速轉換位置,打不過時容易脫離。
2. 低能量狀態(“窮”)
   · 表現:低速 + 低空。選擇權極少,非常危險。
   · 劣勢:機動性差,無法快速改變位置,容易被攻擊,難以逃脫。
3. 能量陷阱:
   · 場景:在低空進行持續的大過載轉彎,速度會迅速流失。
   · 後果:很快會陷入“既沒高度也沒速度”的絕境,成爲活靶子。
   · 教訓:永遠不要在低空揮霍你的能量。

三、 基本能量機動——如何“花錢”和“存錢”

現在,讓我們在模擬器中親自體驗能量的流動。

實踐任務:能量的感知與轉換

任務1:勢能 -> 動能(俯衝加速)

1. 在安全高度(例如3000米)平飛,收油門至慢車。
2. 柔和頂杆,建立約30度的俯衝姿態。緊盯空速表!
3. 感受速度急劇增加,高度急劇下降。這就是將儲存的“高度”兌換成“速度”。
4. 在預定高度(如1500米)改出。

任務2:動能 -> 勢能(Zoom Climb)

1. 緊接上一個任務,在1500米改出時,你擁有很高的速度。
2. 不要平飛!而是柔和而有力地向後拉桿,讓飛機以高速向上爬升。
3. 觀察空速表,速度會逐漸下降,而高度表繼續上升。這就是將“速度”兌換回“高度”。
4. 直到空速降至接近失速速度前,改平飛機。

任務3:高速 vs 低速下的機動性

1. 在高速(如500公里/時)下,嘗試壓滿杆做一個急轉彎。感受飛機響應迅速,但G力巨大,速度流失極快。
2. 在低速(如300公里/時)下,嘗試同樣的滿杆急轉彎。感受飛機響應遲鈍,轉彎緩慢,且極易失速。
3. 核心收穫:能量是機動性的基礎。沒有能量,你就沒有機動能力。

四、 能量管理思維初探——OODA循環的起點

將能量思維融入你的決策。

· 觀察(O):我的空速和高度是多少?(我的錢包)
· 判斷(O):我處於高能量還是低能量狀態?我的對手呢?
· 決策(D):我是應該積累能量(爬升、加速),還是消耗能量(攻擊、規避)?
· 行動(A):執行你的能量管理決策。

情景模擬:
“你正在低空追逐敵人,速度越來越慢。這時盟友傳音:‘有敵方位於你後方高位!’你會怎麼做?”

· 錯誤回答:繼續拉桿試圖瞄準前面的敵人。
· 正確回答:立刻停止追擊,開滿油門,進行一個俯衝然後加力爬升(任務1+2的組合),先爲自己積累能量,擺脫後方的致命威脅。

本課總結:
從今天起,“能量”這個詞應該刻在你的腦海當中。每一次推油門、每一次拉桿,都應該思考:“這個動作,是在存錢還是在花錢?”

---


"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
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那是因爲沒到那個時間點;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拯救者。"
人只有在想要改變的時候纔會被改變,重要的是恍然大悟的一瞬間。

离线

#6 2025-11-10 22:59:59  |  只看该作者

镜中龙影
蛟龍
Registered: 2020-04-25
Posts: 393

回应: 天穹之舞——空中決鬥的藝術: 空戰入門到精通

第四課:空戰幾何學與飛行性能——優勢的角度從何而來?

課程目標:
理解“角度”在空戰中的含義,掌握獲取角度優勢的核心機制(轉彎性能),並學會閱讀“鐵鳥”的“體育測試報告”——飛行性能包線。

核心哲學:
空戰格鬥的本質是“角度爭奪戰” 。誰能更快地讓機頭指向對方,誰就贏得了攻擊的機會。

一、 角度的定義:我們爭奪的究竟是什麼?

1. 幾何角度(角度優勢):
   · 定義:你的機頭指向與敵機之間的夾角。如果你的機頭更直接地指向敵機,你就擁有幾何角度優勢。
   · 目標:將幾何角度優勢轉化爲 “射擊機會”。
2. 角度率(率優勢):
   · 定義:你改變這個幾何角度的速度。這是更關鍵、更動態的優勢。
   · 例子:A和B在繞圈,A每秒能改變與B的角度是7度,B只能改變5度。那麼A就擁有“率優勢”,他最終一定能追上並超越B。
   · 目標:獲得率優勢,是最終獲得幾何角度優勢的途徑。

小結:我們格鬥的終極目標,就是獲得一個穩定的、不斷增長的 “角度率” ,從而最終贏得 “幾何角度” ,完成擊殺。

二、 獲取角度的引擎:飛行的轉彎性能

角度不會憑空產生,它是飛行轉彎性能的直接體現。而轉彎性能由兩個核心指標衡量:

1. 瞬時盤旋 - 你的“爆發力”
   · 定義:飛機在瞬間能達到的最大轉彎速率(單位:度/秒)。
   · 如何實現:拉出當前能量狀態下允許的最大過載。
   · 目的:快速獲取角度,在短時間內讓機頭猛甩向敵機。比如在敵人衝過頭時,瞬間拉桿指向他。
   · 代價:劇烈消耗能量(空速)。就像賽車手猛打方向盤過彎,速度會驟降。
2. 持續盤旋 - 你的“耐力”
   · 定義:飛機能夠持續維持而不損失能量的轉彎速率。
   · 如何實現:找到一個最佳的過載和空速組合,使得發動機推力恰好等於克服阻力所需的推力。
   · 目的:維持格鬥,保存能量。在與敵方進行長時間的轉彎纏鬥時,誰能維持更高的持續盤旋率,誰就能慢慢獲得角度優勢。
   · 特點:這是能量效率最高的轉彎方式。

生活比喻:

· 瞬時盤旋像是百米衝刺,短時間內爆發出最大速度,但很快會力竭。
· 持續盤旋像是馬拉松,速度不快,但可以維持很久。
· 熟練的格鬥者,懂得何時衝刺,何時勻速跑。

三、 鐵鳥的體測結果:飛行性能包線

我們如何知道飛機在什麼狀態下擁有最好的“瞬時盤旋”或“持續盤旋”性能?答案就在飛行性能包線圖中。

1. 它是什麼?
   · 一張告訴你飛機在不同速度下,能飛出多大過載的圖表。是飛機性能的極限邊界。
2. 如何解讀它?(我們聚焦於最實用的部分)
   · 橫軸:指示空速。
   · 縱軸:可用過載(G值)。
   · 兩條關鍵邊界線:
     · 結構強度限制線:飛機的“筋骨”能承受的最大G值。飛超過這個G值,飛機會解體。這是瞬時盤旋的理論上限。
     · 升力限制線(失速邊界):在某個速度下,飛機機翼能產生最大升力所對應的G值。速度越低,能拉的G值越低。這是持續盤旋的實際限制。
3. 包線上的“甜蜜點”——角點速度
   · 定義:在升力限制線上,那個速度和過載乘積最大的點。簡單說,就是你能飛出最大瞬時轉彎速率的速度。
   · 爲什麼它至關重要?
     · 在角點速度上,你的飛機擁有 “最強的瞬時盤旋能力”。
     · 高於這個速度,你受結構限制,G值不能再增加。
     · 低於這個速度,你能拉的G值會迅速下降。
   · 格鬥格言:“保持在你的角點速度!” 這是格鬥中的黃金速度。它能讓你獲得最暴烈的機頭指向能力。能夠維持在自身飛機的角點速度進行持續盤旋是一個基本功分水嶺,在戰術和其他技巧到位的前提下,僅僅通過這麼做就足以贏過70%的對手!

生活比喻:角點速度就像一輛跑車的最佳過彎轉速。低於這個轉速,扭矩不足;高於這個轉速,輪胎抓地力可能到極限。在這個轉速下換擋過彎,最快最穩。

實踐任務:尋找你的“角點速度”

任務:感受速度與轉彎性能的關係

1. 選擇一架飛機,查閱或估算其角點速度(例如,F-16可能在350-400節左右)。
2. 在安全高度平飛,加速到遠高於角點速度(如450節)。
3. 執行一個最大過載的轉彎,記錄下轉彎速率。感受G力巨大,但速度流失極快。
4. 將速度穩定在角點速度(如375節)。
5. 再次執行最大過載轉彎。你會發現,此時的瞬時轉彎速率是最高的,飛機響應極爲靈敏。
6. 將速度降至遠低於角點速度(如250節)。
7. 嘗試拉桿,你會發現杆量到底也無法產生高G值,飛機轉彎緩慢,隨時可能失速。

---


"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
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那是因爲沒到那個時間點;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拯救者。"
人只有在想要改變的時候纔會被改變,重要的是恍然大悟的一瞬間。

离线

#7 2025-11-10 23:00:29  |  只看该作者

镜中龙影
蛟龍
Registered: 2020-04-25
Posts: 393

回应: 天穹之舞——空中決鬥的藝術: 空戰入門到精通

第五課:基礎戰鬥機動——能量的外科手術

現在,是時候將這些理論轉化爲克敵制空的實戰技巧了。這一課,我們將學習如何像外科手術般精確地運用能量和角度。

課程目標:
學會將角點速度理論和能量管理,應用於兩種最經典的基礎戰鬥機動(BFM):高Yo-Yo與低Yo-Yo,並能根據空戰態勢正確選擇使用哪一種。

核心哲學:
熟練的空舞者會做機動;老道的空舞者知道爲何、以及何時做這個機動。

一、 戰術決策的基石:態勢診斷

在格鬥中,在你做任何動作之前,必須先回答兩個問題:

1. 我的能量狀態如何?(相對於我的角點速度,是高了還是低了?)
2. 我相對於敵機的角度如何?(是滯後、純追蹤還是前置?)

你的答案,將直接決定你該使用何種機動。

二、 高Yo-Yo:速度和空間的置換者,能量管理工具

高Yo-Yo是一個主動管理能量與角度的精密工具。

1. 觸發條件(何時使用):
   · 診斷結果:
     · 能量狀態:過高(你的空速顯著高於角點速度)。
     · 幾何角度:滯後(你的機頭指向在敵機後方)。
   · 核心問題:你即將“衝前”,因爲你的轉彎半徑過大。
2. 機動目的:
   · 首要目的:消耗多餘的能量(空速),將其轉化爲勢能(高度)儲存起來。
   · 次要目的:通過爬升獲得高度差,讓你能夠“俯視”敵機的轉彎圈,獲得一個更佳的切入角度。
3. 執行步驟(複習並深化):
   1. 滾轉與拉桿:向敵機方向滾轉約30-45度坡度,然後柔和地向後拉桿,開始爬升。注意:你不是垂直爬升,而是沿着一個傾斜的、更大的圓弧軌跡運動。
   2. 觀察與判斷:在爬升過程中,你的空速下降,同時你從上方觀察敵機。當你的機頭指向達到你想要的前置量時,即可進入下一步。
   3. 滾轉與俯衝:向敵機方向壓桿滾轉,並頂杆俯衝,重新切回敵機的轉彎平面。
   4. 結果:你回到了一個更好的攻擊位置(從滯後轉爲前置),並且你的空速正好迴歸到角點速度附近。

一句話總結高Yo-Yo:
“我太快了,角度不好,我爬升一下,把多餘的錢(速度)存進銀行(高度),同時繞行一小圈再換個好角度。”

三、 低Yo-Yo:角度的“收割者”,幾何攻擊工具

如果說高Yo-Yo是“存錢”,那麼低Yo-Yo就是“取錢”。它是一個主動的、出賣高度以換取角度率的攻擊性決策。

1. 觸發條件(何時使用):
   · 態勢診斷:你與敵機陷入單環戰僵局。你擁有一個穩定的滯後追蹤位,但無法縮小最後的角度差。
   · 能量狀態:雙方能量均等或在可接受範圍內,並非極度低下。
   · 核心洞察:你意識到,繼續在同一個水平面內繞圈,你無法獲勝。
2. 機動目的(幾何目的):通過犧牲高度來在俯衝中加速,獲得高於角點速度的額外能量,以支持更暴烈的瞬時轉彎,從而減小轉彎半徑,飛一條“截擊航線”,快速收割角度,將滯後的機頭指向猛地推到前置位置,獲取射擊窗口。
3. 執行步驟與幾何原理:
   1. 決策:在單環戰中,判斷僵局形成。
   2. 俯衝:柔和地向下方壓坡度並頂杆,使飛機脫離水平的轉彎圈,開始下降。關鍵:你不是直接衝向敵機,而是沿着一條向下的螺旋線飛行。
   3. 加速與收緊轉彎:在俯衝中,你的空速增加。根據性能包線,在略高於角點速度時,你的瞬時轉彎速率達到頂峯。同時,由於你下降了高度,你相對於敵機的飛行路徑是一個更緊、更短的圓弧(截擊航線)。
   4. 拉昇與攻擊:當你預測機頭將快速掃過敵機時,猛烈但精準地拉桿,利用你剛剛獲得的額外空速和能量,實現一個高G值的抬頭,將機頭準確地“甩”到敵機的前置位置。
   5. 結果:你打破了水平的對稱繞圈,通過一個三維的、向下的螺旋路徑,實現了角度率的爆發式增長,創造了轉瞬即逝的射擊窗口。

一句話總結低Yo-Yo:
“角度不夠發起攻擊,我換一個下滑線路截擊目標,搶個角度馬上幹掉他。”

· 強勢迴旋(Yo-Yo)的本質:作爲攻擊者,能量高於目標時,爲通過繞行額外路徑消耗能量,避免超前。
· 高低Yo-Yo的區分:我更傾向於認爲高低Yo-Yo分別是高能迴旋和低能迴旋,而不僅僅是路線高低的差異。
· 低Yo-Yo的另一種應用:如果攻擊方從更高的位置發起俯衝攻擊且速度很快,而目標向內側急轉避開了攻擊方的射擊路徑,順勢做出向下路線的低Yo-Yo也是一種選擇。這時候低Yo-Yo可以起到類似高Yo-Yo的作用,線路上更爲自然。在這種情況下,做出低Yo-Yo經常會因爲速度太快而不得不繼續接上一個高Yo-Yo進一步轉化動能。低高Yo-Yo的連續執行可以視爲攻擊滾筒的一種變體。

四、 高低Yo-Yo的反制

低Yo-Yo的反制與反制的反制:
如果在水平穩盤中,對手位於優勢位置並且試圖用一個低Yo-Yo搶奪攻擊角度,防禦方的有效反制戰術是立即同步執行一個高Yo-Yo。這改變了飛行路線,避免被低Yo-Yo的路線截擊的同時,延長飛行路徑獲取滯後並儲存能量優勢。在最高點向下翻轉時利用重力做小轉向半徑的垂頭回旋,可能會在垂直剪式飛行中搶奪到射擊窗口,甚至獲得滯後追蹤。如果攻擊方在執行低Yo-Yo時發現目標及時做出了高Yo-Yo,可以及時將低Yo-Yo改爲破S,並進入垂直單環避免剪式飛行。

高Yo-Yo的反制:
高Yo-Yo常常在防守方呈巨大劣勢的時候被敵方用出。此時的反制目標應該是通過掙扎避免被對方擊殺,以及爭取回到均勢。在識別到對方做出高Yo-Yo的時候及時開始一個低Yo-Yo可以搶奪角度,獲取一個與完成高Yo-Yo的敵機進入剪式飛行的機會。

實踐任務:在決策中運用機動

任務1:高Yo-Yo情景訓練

1. 設置一架AI敵機進行穩定的水平轉彎。
2. 你從後方以高於角點速度50節的速度進入,並故意保持滯後追蹤。
3. 下令:“診斷態勢——能量高,角度滯後。執行高Yo-Yo!”
4. 專注於在爬升過程中將速度降至角點速度,並觀察角度的改善。
5. 目標:完成機動後,能穩定在敵機後方的前置追蹤位。

任務2:低Yo-Yo情景訓練

1. 設置一架AI敵機進行穩定的水平轉彎。
2. 你從後方切入,獲得一個輕微的前置量,但你的速度低於角點速度20節,無法有效射擊。
3. 下令:“診斷態勢——能量近似,角度差一點。執行低Yo-Yo!”
4. 專注於在俯衝中加速,並感受轉彎半徑的縮小如何讓你快速切到敵機前方。
5. 目標:完成機動後,獲得一個清晰的射擊窗口。

---

最后修改: 镜中龙影 (昨天 10:07:30)


"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
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那是因爲沒到那個時間點;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拯救者。"
人只有在想要改變的時候纔會被改變,重要的是恍然大悟的一瞬間。

离线

#8 2025-11-10 23:01:06  |  只看该作者

镜中龙影
蛟龍
Registered: 2020-04-25
Posts: 393

回应: 天穹之舞——空中決鬥的藝術: 空戰入門到精通

第六課:防禦機動——生存是輸出的前提

你們已經掌握了在優勢和均勢的情況下如何擴大戰果(高/低Yo-Yo)。現在,到了必須學習空戰中最嚴峻的考驗:當你被咬尾,成爲獵物時,如何生存下來並絕地反擊。

這一課,我們將深入探討防禦性藝術的核心——如何化解敵方的第一次攻擊,並嘗試扭轉局勢。

一、 防禦的基石:態勢感知與決斷

1. “被咬尾”的診斷:
   · 確認威脅:雷達告警器、目視發現、隊友警告、遭到射擊。
   · 快速評估:敵方距離?角度?能量狀態?(他是在高速衝刺還是已經能量低下?)
   · 黃金法則:一旦確認被有效咬尾,立即、果斷地放棄原有任務,轉入防禦模式。 任何猶豫都是致命的。

二、 第一道防線:急轉(Break Turn)

· 本質:飛出你當前能量狀態下最強的 “瞬時轉彎速率” ,儘可能避開敵方攻擊航線並最大化地減小敵機的射擊窗口。
· 關鍵:在角點速度執行,效果最佳。如果速度過高,先做點減速;如果速度過低,Break Turn後極易失速。
· 動作:向敵機方向猛烈壓桿滾轉並拉桿,承受高G過載。這是一個“破壞性”機動,目的是保命,而非反轉。
· 要點:如果敵方從側後方發起俯衝攻擊,向敵方的內側下側急轉是最有效的——飛行者總是最擅長正G機動,而非負G。

三、 尋求脫離——破S(Split-S)

急轉通常用於緊急迴避來自側後方的高速掠襲。倘若攻擊者從後方咬住了你,或者攻擊來自其他方向,單靠急轉通常無法應對。

破S(Split-S),其飛行軌跡類似於一個倒過來的“S”。它與殷麥曼迴旋(進攻性機動,上升換高度並反轉方向)正好相反。

1. 直觀描述:你首先做一個半滾倒轉,讓飛機進入倒飛狀態,然後向後拉桿,進行一個半筋斗,並在下降急轉中繼續滾轉或反方向滾轉,最終以與原方向近似180度的航向反方向改出,同時損失大量高度、換取空速。
2. 在空戰中,你使用破S的目的:
   · 快速脫離潛在的格鬥:當你處於能量劣勢或不希望進入格鬥時,破S能讓你迅速改變航向並高速脫離,讓對手難以追擊。
   · 緊急迴避來自前向的攻擊:收到來自前向的攻擊時,首先需要急轉進行迴避,然後將急轉改爲破S。同時,下降高度換來的速度會讓你的角速度改變對於敵方更爲劇烈,調整航向可以躲入敵方下側和反側。
   · 嘗試擺脫追蹤:當你被敵機咬尾,一個破S機動的急轉首先立即避開了敵方的攻擊軸線。向下的轉向也吸引了敵機跟隨急轉,然後忽然改變航跡時反向迴旋。這時,因負G方向的運動軌跡可能可以避開對手的射擊窗口,對手也可能會反應不及或者缺乏下側視野而未能跟上你的二次轉向,爲脫離或者逆轉局勢創造條件。
3. 執行破S的關鍵步驟:
   1. 檢查高度與姿態:確保你有足夠的高度來安全完成整個機動(通常至少需要2000英尺/600米以上,取決於飛機性能)。平飛,建立穩定的正飛姿態。
   2. 半滾倒轉:向你的左側或右側壓桿,讓飛機繞縱軸滾轉接近180度。目標:從正飛姿態,變爲穩定的倒飛姿態。此時你的機腹朝上,背部朝下。
   3. 向後拉桿,執行半筋斗:在穩定的倒飛姿態下,柔和而堅定地向後拉桿。飛機會開始以一個圓弧軌跡向地面俯衝。此時,你需要保持拉桿力,讓飛機沿着這個半圓形軌跡飛行。
   4. 改出:當飛機完成半筋斗,機頭再次接近水平時,你正處於俯衝狀態,航向與原方向大致相反。此時,柔和地向後拉桿改平,結束俯衝。

一句話流程總結:平飛 -> 滾轉180度成倒飛 -> 拉桿畫一個向下的半圓 -> 俯衝改出。

1. 破S的風險和缺陷:
   · 態勢丟失:在滾轉和俯衝過程中,你可能會暫時丟失對敵機的目視接觸。務必在機動前和機動中,儘可能保持對威脅的感知。
   · 攻擊角度:敵機就在你後上方很近的距離,並且處於比你高的位置。他可能會跟隨你俯衝,並在你改出時輕鬆瞄準你。

四、 攻防一體的藝術——桶滾機動

桶滾的本質是:沿着一個螺旋形的、傾斜的軌跡飛行,同時保持G值相對穩定。

· 與橫滾的區別:橫滾是繞縱軸旋轉,機頭不畫圈。桶滾是繞着一個假想的軸(通常是前方的敵機)做螺旋運動,機頭會畫一個圈。
· 核心價值:它允許你在不大幅改變飛行方向的前提下,精細地調整你的空速和位置。

1. 防禦性桶滾:緊急避險與攻守逆轉
   · 應用場景:敵機在你後方,已經獲得前置量,即將開火。你的狀態:無法取得角度優勢,單純轉向路徑被對方射擊窗口覆蓋。
   · 機動目的與效果:通過滾轉改變航線避開敵方預定的射擊窗口,延長我方飛行軌跡,給追擊者製造前超風險。
   · 執行步驟:
     1. 判斷:觀察到敵機即將獲得射擊窗口。
     2. 滾轉:向敵機所在方向(或你覺得最危險的方向)開始平穩地壓桿滾轉。
     3. 拉桿與舵的配合:在滾轉的同時,施加穩定的向後拉桿力(維持約2-3G的過載),並根據需要配合使用方向舵。
     4. 維持和動力控制:保持這個螺旋飛行狀態,觀察敵機和你的接近率。若存在較大接近率,可以主動降低速度以加大對方前超的可能。
2. 攻擊性桶滾:精細的能量與角度管理
   · 應用場景:你在敵機後方進行追蹤,但空速略高或接近,角度不是最理想。你的狀態:處於主動,但需要微調。
   · 機動目的與效果:
     · 空速過高時(進攻高Yo-Yo的替代):做一個高空速桶滾(更大半徑、更平緩的螺旋)。這會使你的飛行路徑變長,有效地消耗掉多餘的空速,同時讓你保持在敵機的後方,避免了衝前的風險。它比高Yo-Yo更平滑,更不易丟失目視接觸。
     · 空速不高時(進攻低Yo-Yo的補充):做一個低空速桶滾(更小半徑、更陡峭的螺旋)。解決和目標的橫向速度差,微調角度抓取正6點。比起蹬舵側滑更小更容易控制,利於瞄準。

桶滾口訣:
大半徑桶滾 = 減速,保持角度
小半徑桶滾 = 保速,微調角度

---

最后修改: 镜中龙影 (2025-11-11 12:55:11)


"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
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那是因爲沒到那個時間點;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拯救者。"
人只有在想要改變的時候纔會被改變,重要的是恍然大悟的一瞬間。

离线

#9 2025-11-10 23:01:34  |  只看该作者

镜中龙影
蛟龍
Registered: 2020-04-25
Posts: 393

回应: 天穹之舞——空中決鬥的藝術: 空戰入門到精通

第七課:空戰格鬥的基本形態——單環、雙環與剪刀

課程目標:
理解單環戰、雙環戰和剪刀飛行的定義、形成條件與決勝機制,並學會在格鬥中識別當前形態,做出正確的戰術決策。

核心哲學:
空戰格鬥的本質是將複雜的空戰簡化爲幾種可分析的幾何問題。識別出你處於何種“幾何問題”中,是找到解決方案的第一步。

一、 單環戰

1. 定義與形成:
   · 定義:兩架飛機朝同一方向進行持續的、同軸的轉彎,試圖繞到對方身後。兩者的飛行軌跡如同在同一個圓環賽道上競賽。
   · 形成條件:通常始於一架飛機從對手的後半球進入,雙方都選擇向相同方向轉彎。
2. 幾何特性與決勝因素:
   · 幾何:這是一個比半徑的遊戲。誰的轉彎半徑更小,誰就能飛在內圈,更快地繞到對手身後。
   · 決勝因素:持續轉彎速率。誰的飛機能在當前能量狀態下維持更高的穩定轉彎率,誰就能贏得單環戰。
   · 能量狀態:這是能量消耗型格鬥。雙方都在持續承受G力,能量不斷下降。獲勝者通常是能量衰減更慢的一方。
3. 戰術與決策:
   · 如果你擁有更好的穩盤:主動進入並維持單環戰,穩紮穩打地喫掉對手。
   · 如果你的穩盤較差:必須避免陷入單環戰。應利用垂直機動(如Yo-Yo)或直接反轉,將局勢轉化爲雙環戰。

給朋友的比喻:就像F1賽車在環形賽道上,內道的車有優勢。單環戰就是看誰的“賽車”過彎性能更好。

二、 雙環戰

1. 定義與形成:
   · 定義:兩架飛機朝相反方向轉彎,飛行路徑形成兩個相切或分離的圓環。其標誌性特徵是飛機會週期性交叉。
   · 形成條件:通常始於一次對頭(或接近對頭)通過後,雙方選擇向相反方向轉彎。
2. 幾何特性與決勝因素:
   · 幾何:這是一個比機頭指向速度的遊戲。在每一次交叉後,誰能更快地將機頭指向對方,誰就能獲得射擊機會。
   · 決勝因素:瞬時轉彎速率。誰能飛出更暴烈的第一盤,誰就能在交叉後獲得角度優勢。
   · 能量狀態:劇烈的瞬時轉彎會劇烈消耗能量。這是一個能量揮霍型格鬥,通常在幾次交叉後,雙方能量都會見底。
3. 戰術與決策:
   · 交叉後,你有三個主要選擇:
     1. 繼續反轉:如果雙方能量、角度相近,這會導向剪式飛行。
     2. 拉高機頭:進行一個高Yo-Yo,儲存能量,從上方獲得角度優勢。
     3. 俯衝加速:進行一個低Yo-Yo,換取速度,嘗試快速切入。

比喻:就像十八·九世紀的燧發手槍決鬥,每次背對揹走開後突然轉身拔槍對射。雙環戰就是看誰轉身拔槍(掰機頭)更快。

三、 剪式飛行

1. 什麼是剪刀機動?
   · 描述:兩架飛機進行一系列方向相反的、越來越慢的轉彎,飛行軌跡如同在空中畫出一個“剪刀”的形狀。
   · 本質:一場 “比誰更慢” 的博弈。目標是讓對手衝到你前面。
2. 水平剪刀:
   · 執行:不斷左右反轉,每次反轉都儘可能地拉桿,減小轉彎半徑。
   · 目標:讓對手因爲速度過快、轉彎半徑過大而無法跟蹤你的劇烈方向變化,最終從你前方衝過。
   · 風險:雙方能量都急劇下降,極易進入“失速螺旋”的比拼,誰先改出誰就可能輸掉角度。
3. 垂直剪刀(爬升剪刀):
   · 執行:一系列向上的、方向相反的爬升轉彎。像一個在垂直面上進行的“剪刀”。
   · 優勢:更好地利用重力來消耗對手的能量。每次爬升都會減速,而頂點的急轉則能快速改變方向。
   · 關鍵:在每次爬升的頂點,做一個最劇烈的滾轉反轉。
4. 剪式飛行的應用場合:劣勢方的最後掙扎
   · 如果敵方已經咬住你的6點,你沒有能量優勢脫離,也無法在盤旋中贏得角度優勢,急轉、破S都未能擺脫對手,防禦滾筒也沒能誘騙對手超前——攻擊方經驗豐富,那麼剪式飛行是你能做的最後一搏。
   · 剪式飛行是由攻擊者和防禦者共同組成的一種機動狀態,雙方反覆激烈地執行類似防禦滾筒的迴避射擊航向,並重復類似Yo-Yo的繞行,劇烈順盤,搶奪射擊角度,形成拉鍊式的飛行軌跡。
   · 剪式飛行通常由防禦滾筒、雙環戰或高低Yo-Yo相互反制引出。水平方向的剪式飛行通常沒有意義,很容易被熟練的攻擊者終結;而垂直方向的剪式飛行往往會輪流給雙方創造射擊窗口(低Yo-Yo一方獲得迴轉率優勢,而高Yo-Yo一方依賴重力縮小轉向半徑),成爲一種亡命博弈,率先改出剪式飛行的一方會被堅持到底的一方咬住六點。
   · 防禦方發起的剪式飛行是能量的墳墓,也是一種戰術上的綁架,迫使追擊者和你共同陷入一個條件複雜的泥坑,增加了雙方犯錯的機會。
5. 剪刀中的決策要點:
   · 如果你感覺對手快衝前了:準備執行一個低Yo-Yo,俯衝加速,收割角度。
   · 如果你發現自己能量過低,即將失速,或者在剪式飛行中無法維持均勢(敵方總能獲取攻擊窗口而你沒有機會):嘗試將雙方引入下降螺旋,爲雙方補充能量,給尋求改變創造機會。

實戰決策流程圖

爲了將這些理論串聯起來,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簡單的決策流程:

1. 格鬥開始。
2. 判斷初始態勢:是同向還是反向?
3. 同向 -> 進入單環戰:
   · 我的穩盤更好? -> 維持,穩喫對手。
   · 我的穩盤更差? -> 立即反轉,轉化爲雙環戰。
4. 反向 -> 進入雙環戰(第一次交叉後):
   · 我有明顯的角度/能量優勢? -> 追擊,嘗試攻擊。
   · 雙方勢均力敵? -> 決策點:
     · a) 進行高Yo-Yo,獲取高位優勢。(上策)
     · b) 繼續迴旋,等待再次交錯。(中策)
     · c) 立即反轉,進入剪刀。(下策)
5. 進入剪刀:
   · 我佔據優勢? -> 積極進攻,施加壓力。
   · 我無法擺脫劣勢? -> 尋找機會脫離(如將雙方帶入下降螺旋)。

---

最后修改: 镜中龙影 (2025-11-11 12:51:39)


"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
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那是因爲沒到那個時間點;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拯救者。"
人只有在想要改變的時候纔會被改變,重要的是恍然大悟的一瞬間。

离线

#10 2025-11-10 23:01:49  |  只看该作者

镜中龙影
蛟龍
Registered: 2020-04-25
Posts: 393

回应: 天穹之舞——空中決鬥的藝術: 空戰入門到精通

第八課:殷麥曼迴旋,大錘機動,BZ戰術與高度壓制

當我們說起殷麥曼迴旋的時候,可能指的是兩種軌跡不同的機動。

一、 殷麥曼迴旋與大錘機動

1. 原版殷麥曼迴旋
   · 歷史與目的:由一戰德國王牌馬克斯·殷麥曼創造。最初是爲了在單機格鬥中,迅速擺脫尾隨的敵機,並反轉攻防態勢。
   · 核心目的:在垂直面內,快速而有效地實現180度調頭,並在調頭過程中獲取高度優勢,動作完成後保存較多能量。
   · 機動分解與原理:
     · 起始:高速平飛。
     · 過程:
       1. 拉起機頭,開始一個劇烈的垂直爬升。
       2. 在爬升過程中,速度迅速降低(動能轉化爲勢能)。
       3. 在即將失速的頂點,蹬舵使飛機繞縱軸偏轉180度(相當於在頂點完成一個半偏航迴轉)。
       4. 轉爲俯衝,重新加速(勢能轉化回動能)。
     · 結果:完成了方向反轉,佔據了高度優勢,可以俯衝攻擊剛剛還在你尾後(較遠)的敵人。
   · 現代空戰中的應用與演變:
     · 防禦應用:正如其初衷,是快速調頭應對後方敵人的有效手段。但越來越好的飛行器性能和武器射程使得這種在敵人面前“表演”的垂直機動變得非常危險。
     · 進攻應用:作爲一種高位反轉技術。當你在高空擁有能量優勢,但敵機在你下方時,一個改良的、不那麼極致的殷麥曼(有時稱爲“翼上反轉”)可以讓你快速改變方向並佔據高位。
     · 本質:它是一個劇烈但高效的動能與勢能轉換器,是垂直面上“調頭”的方式。
2. 現代的演變:翼上反轉
   · 隨着飛機結構強度和操縱性能的飛速發展(全金屬機身、強力副翼),飛行員們發現可以用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控的方式來達到同樣的戰術目的:
     1. 更強的機體:可以承受負G機動。
     2. 高效的副翼:可以完成快速的滾轉。
   · 演變後的機動過程:
     · 同樣以高速開始垂直爬升。
     · 在爬升過程中(不一定要到失速點),使用副翼進行一個180度滾轉(或任何你想改變航向的角度,只需要垂直對準就好)。
     · 此時飛行員向後拉桿就能通過正G機動將航向對準目標航向,然後通過滾轉改平即可。
3. 大錘機動
   · 大錘機動是一種失速攻防轉換機動,本質是誘使攻擊者和你一同完成一個類似殷麥曼迴旋的調頭,並因此完成攻防位置互換。
   · 該機動的實戰實用性較低,條件要求苛刻,風險高。
   · 成功條件:僅當追擊者已經咬尾,你的能量高於且僅以微小差距略高於追擊者,你有能量拉起機頭垂直爬升,追擊者又沒有能量跟隨你垂直爬升的同時控制機頭指向瞄準並將你擊殺時,追擊者將先一步失速並下墜,隨後你通過失速下墜完成調頭並咬尾敵方。
   · 風險:如若上述條件的任何一條未能滿足,嘗試施展大錘機動將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能量垂直爬升,你將無法避開追擊者的射擊。
     · 如果你的能量並不高於追擊者,你就會比他先行失速,從而無法反轉攻防關係。
     · 如果你們的速度太高,則在失速之前敵機就能在垂直爬升中將你擊殺。
     · 如果你的能量高於追擊者太多,則對方失速後有充足的時間改出並避免你咬尾或再次尋得優勢。
   · 額外風險:即使你成功地用出了大錘機動,在你失速的過程中(俗稱“掛肉”)也會成爲絕佳的靶子,很容易被第三方擊殺。

二、 BZ戰術——能量優勢的冷酷體現

飛行員其實是現代的騎士。他們與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騎士相同:稀少,昂貴,強大,享有特權,受到尊重,並且有能力通過個人勇武左右戰場形勢。
然而,騎士支配戰場的方式不是和敵人陷入肉搏,而是策馬奔馳,用騎槍衝擊敵人,並維持自身的機動性和交戰的主動權,飛行員亦是如此——B&Z戰術就是空中的騎槍衝鋒,而陷入空中格鬥等同於騎士下馬捲入肉搏。

BZ是“Boom and Zoom”的縮寫,完美詮釋了能量空戰的核心思想。

1. 核心邏輯:
   · 絕不與對手在水平面內進行公平的、消耗能量的纏鬥(狗鬥)。
   · 始終利用高度(勢能)帶來的速度(動能)優勢,進行高速、掠襲式的攻擊。
2. 執行階段(“Boom” & “Zoom”):
   · 第一階段:Boom(俯衝攻擊)
     · 從遠高於敵機的上空,識別並鎖定目標。
     · 俯衝而下,如同老鷹捕獵。俯衝本身會給你帶來極高的空速。
     · 在高速中完成一次乾淨利落的攻擊(機炮或導彈)。
     · 關鍵:絕不戀戰! 無論攻擊是否成功,一擊即走。
   · 第二階段:Zoom(爬升脫離)
     · 利用俯衝獲得的高速度,立即拉桿,進行大角度爬升,脫離戰鬥空域。
     · 將動能重新轉化爲勢能,回到安全的高空。
     · 在高空重新整備,準備下一次掠襲。
3. 優勢與風險:
   · 優勢:
     · 主動權在我:打與不打,何時打,由你決定。
     · 安全性高:絕大多數時間處於對手無法觸及的高空。
     · 能量高效:整個戰術循環是一個高效的能量管理過程。
   · 風險:
     · 對時機和瞄準要求極高:你的攻擊窗口非常短暫。
     · 失誤後的潛在風險:如果你在俯衝後未能成功攻擊,並在過程中消耗了過多的能量,而且目標的能量充沛,你可能無法成功脫離,你將處於目標的滯後追擊之下。
4. 在現代空戰中的考量:
   · 在現代空戰環境中,通常來說不存在純粹的B&Z。因爲:
     1. 如果你的速度和目標差距不夠極端巨大,導彈不會放任你安然Zoom。
     2. 如果很多現代“鐵鳥”的推重比遠大於一,擁有垂直爬升的能力,速度優勢轉化的高度並不能阻止敵人對你向上滯後追擊。
   · 所以,在現代空戰環境中,通常的抉擇是:要麼在Boom中一擊必殺,要麼直接改入滯後追蹤進入狗鬥,直到完成擊殺或敗下陣來遭到反殺。

三、 高度壓制——空戰中的終極戰略優勢

BZ戰術是高度壓制的一種具體執行方式,但高度壓制本身是一個更宏觀的戰略概念。

1. 高度 = 能量銀行 + 戰術選擇權
   · 勢能儲備:高度就是未經兌換的勢能,是你最寶貴的戰略儲備。
   · 信息優勢:“站得高,看得遠”。在高空,你的雷達探測距離更遠,目視發現敵人的距離也更遠。
   · 戰術主動權:你可以選擇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投入戰鬥。你可以攻擊,可以規避,可以迂迴。而低空的對手則非常被動。
2. 如何建立和保持高度壓制:
   · 開局佔位:在接敵前,儘可能爬升到你的最佳戰鬥高度。
   · 持續遊走:在安全的高空進行“戰鬥空中巡邏”,像一個狙擊手一樣尋找獵物。
   · 攻擊後恢復:執行BZ戰術,攻擊後務必回到你的優勢高度,絕不在低空逗留。
3. 被高度壓制時怎麼辦?
   · 這是檢驗一個飛行員韌性的時刻。
   · 避免:與高空敵人進行垂直面上的能量對抗(如和他對爬)。
   · 策略:
     1. 防守態勢:保持機動的不可預測性,時刻準備防禦BZ攻擊(觀察上方,適時進行Break Turn)。
     2. 利用地面:在雷達屏蔽區或複雜地形上空飛行,增加高位對手的攻擊難度。
     3. 耐心等待:等待對手犯錯——比如他因不耐煩而放棄高度優勢,俯衝下來與你進行你不怕的、公平(或不公平)的水平纏鬥。
4. 如何通過高度壓制無懈可擊地爭取必然的勝利:
   · 通過BZ攻擊,逼迫對手破S和下降高度迴避。並不用尋求立即擊殺,只要耐心地保持高度優勢,並反覆將所有敵方趕向地面。他們終歸會失去破S的空間和急轉的速度,再也無法迴避你的攻擊。

總結

· 殷麥曼迴旋教會我們如何在絕境中利用垂直面實現逆轉。
· BZ戰術是將能量優勢轉化爲戰果的最高效、最冷酷的標準化流程。
· 高度壓制則是貫穿整個空戰的、凌駕於具體機動之上的核心戰略思想。它告訴你,空戰的勝負,往往在第一次開火前,就已經由雙方佔據的高度決定了。

---

最后修改: 镜中龙影 (2025-11-11 12:04:34)


"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
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那是因爲沒到那個時間點;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拯救者。"
人只有在想要改變的時候纔會被改變,重要的是恍然大悟的一瞬間。

离线

#11 2025-11-11 08:09:11  |  只看该作者

Sherixs
虬龍
Registered: 2023-01-29
Posts: 62
网站

回应: 天穹之舞——空中決鬥的藝術: 空戰入門到精通

記得b站的 一隻野飛友 也講過不少相關知識 [靈感] 
【一隻野飛友的個人空間-嗶哩嗶哩】 https://b23.tv/r3etATu

最后修改: Sherixs (2025-11-11 08:09:30)


明天我一定回到藍天的懷抱

离线

论坛页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