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目界域-龙论坛

游态龙的锡安山。龙的力量、智慧、野性、与优雅

您尚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公告

mb 爪机版     |    论坛指南     |    Discord     |    QQ群

《龙魂志》第一期
《龙魂志》第二期

Tips:匯睿目之所向,凝龙翼之麾下,聚天时于一刻,暖龙魂于暮暮朝朝

#1 2015-05-26 02:58:12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最近在面子书上加入了一个otherkin圈子,英文的。
刚刚进去一两天就和里面的人吵架了,而且还因为我的关系发现了一个troll(滋事者)赶出去。。。

大概意识到了otherkin和furry最大的差别
furry比较多是roleplay和fantasy的东西,大概就是不是那么认真地为自己的非人类取向辩护的那种类型
otherkin就是会对自己的kin身份表示十分专一

然而在我这个加入的otherkin群子了发现,原来kin与kin之间的摩擦可以那么大,就是每个的kin的概念都可以差别很大,甚至有些kin霸会特别喜欢“纠正”其他kin的认识的这样一个情况

在我卷入的那个辩论里,说的是otherkin分类。那时候我只是说说我个人看法,没想到居然会引火烧身。。。
什么otherkin的分类?
分为
1)spiritual otherkin 灵性kin
2)psychological otherkin 心理kin - 指的是认为otherkin只是一种心理的作用
3)physical otherkin 物理kin = therian - 指的是有些otherkin会变身的这样一种类型
最让我无法接受的事情就是 psychological otherkin 居然会对spiritual otherkin进行攻击,说好尊重别人的观点,却暗中插刀的那种类型,令人讨厌
关于physical otherkin,我后来直接说了,那其实是spiritual otherkin,物理变身是不可能的,那是一种灵异领域不是物理物质领域。。。therianthropy 指的是会变成动物的人类
反正就是让我觉得乱乱的就是了,我不认为自己开了什么眼界的。

好吧,为什么用了一堆英文字,也是因为otherkin没有中文字,我发明用“异类”这个词的
therianthropy指的是那些可以变身的otherkin,有些人把vampirism(吸血族)从therianthropy里分离出来
不要告诉我vampire没有这回事,他们自身的存在就是证明,他们确实是嗜血的,新鲜的血

好吧,辩论就到此完毕,不过嗨哟一件事情就是,在spiritual otherkin里,我才发现原来不少都进入到了pagan圈子里去。
什么是pagan?中文翻译是在难听极了,什么异“教啊”,太难听了。
其实这也说明了东方人对灵学上的认识其实很狭隘。。。(也许是时代的变迁,“巫”其实在华夏文明出现过很多东西,后来没有像西方那样反覆兴起)
pagan对我的感觉是“信仰“泛神论,或者多神论这样的灵学灵性方向。什么是泛神论?就是认为万物皆有灵那样,然后繁衍出wicca(巫术、威卡)这样的灵学。在东方世界里,几乎好像没有所谓的泛神论,而就算是东方的玄学和巫术里,都只是属于多神论那种,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东方的灵学那么狭隘。

为什么很多spiritual otherkin会跑到pagan去?就是因为pagan的泛神论和wicca这些元素比较符合他们的灵性取向。

由于现在科学的崛起,要说,一般西方人会以metaphysics来归类西方灵学和现代科学的结合体。metaphysics在中文里叫做形而上学、玄学,但是东方一说到玄学就和科学差太远了,要说的话,还是灵学比较接近metaphysics,但灵学指的是spiritual。
中文的用词方面就是那么困难。”形而上学“虽然说的是“无形之形”的这样一个概念,但也许也是因为东方学里缺少了什么吧。

最明显的分别就是,东方圈子里,otherkin是没有规范的。而因为没有这种归类,所以东方的spiritual otherkin都会被扫入东方宗教的潮流下,不是被奴化成“护法”就是被崇拜成“神灵”。
在西方,otherkin是otherkin(异类),spirit guide是spirit guide(护法),deity是deity(神灵),是不一样的东西。

我本身是无神论(Atheism)和泛神论(Pantheism)之间,不相信有什么可以左右人类的神灵,只有都是朋友和敌人的灵性存有(spiritual being)。

在那个辩论里,我后来自己总结了spiritual otherkin可以分为psychic(神通) otherkin和philosophic(哲学) otherkin,至于psychological otherkin我完全没有兴趣。还有就是furry,不过这个和那场纠纷无关。

为什么要这么分类?因为不是所有的otherkin都是灵性的,也就是他们说的psychological otherkin。
为什么有philosophical otherkin?因为在spiritual otherkin里,分为有灵修和存粹个人信仰无灵修的灵性otherkin。
不止在psychological和spiritual otherkin里有分裂,连spiritual和philosophical otherkin也会吵架。
到头来只有furry最强大。

Philosophy哲学和religion宗教其实都是信仰。
我个人觉得东方只有玄学和神学,没有灵学,而且东方人的玄学很难和科学结合在一起,尤其是物质方面的。

当然不是说什么都东方人差。也许是东方人比较精神性,西方人讲究物质上的分析。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后面我加了一些补脑讯息。

最后修改: feihung1986 (2015-05-27 19:59:49)


有 3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ken1882, Dracostar3000, Jadescale

离线

#2 2015-05-26 06:37:44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神秘学历史
http://tieba.baidu.com/p/969037557

第一部分:西方神秘学的概论

第一章 神秘学的四大源头

一,古埃及文明

            在欧洲的文化传统中,北非的古埃及一直被视为一个遥远而古老的神秘文明,在法国学者商博良(Jean Francois Champollion, 1790-1832)重新解读古埃及文字之前,大部分的资料都来自于希腊旅行者的记述。
            古埃及神话当中最著名的就是太阳神    “拉(Ra)”的家族:拉神生下了风神     “舒(Shu)”与雨神    “泰芙内特(Tehnut)”,他们结为夫妻,生下了大地之神      “盖布(Geb)” 和苍天之神    “努特(Nut)”,盖布与努特的婚姻虽然为拉神所反对,但他们在智慧之神托特    “(Thoth)”的帮助下终于得以结合,并生下    “欧西里斯(Osiris)”,    “伊希斯(Isis)”,    “塞特(Seth)”和    “纳芙提斯(Nephthys)”四个孩子。
            其中欧西里斯曾多次死亡再生,之后成为盟界之王,伊希斯被认为智取了拉神的法力,而成为伟大的魔法师,并创建了古埃及的祭司系统。欧西里斯与伊希斯的儿子    “荷鲁斯(Horus)”被认为具有伟大的魔力,    “荷鲁斯之眼”也常被用在埃及的魔法仪式当中。圆特神发明了象形文字,在后来也被认为是占卜与医药之神。
            除了代表抽象理念的天神之外,埃及大部分的神诋都是以动物形象出现,或是使用人身加上动物头的象徽,例如灵魂的护送者    “阿努比斯(Anubis)”就是以狼头人身的形象出现;古埃及另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是非常重视来生,包括〈〈死者之书〉〉和木乃伊的制作等等,都是为了在死后的世界可以过得更好。
            传说中的拉神,舒神,盖布神,欧西里斯及荷鲁斯都曾为古埃及的统治者,后来的    “法老王(Pharaohs)”则为他们的后代,具有半神半人的特性;传说中祭司系统由伊希斯所创建,是法老王统治最主要的助手,具有强大的法力,史官系统则是承继托特神的法力,负责记录历史也精通占卜之术。
            到新王国时期古埃及开始接受希腊的留学生,他们就把许多神化和学术思想带回到欧洲,因此被视为是西方神秘学最古老的源头。古埃及文化在罗马帝国征服之后渐渐失去了独立性,而融入可希腊——罗马的文化圈,许多神秘学的理论就次失传了。

二,希伯来文明

古希伯来人是中东地区闪族的一支,早期为居住在沙漠的游牧民族,由于四出征战,旅行,被俘等坎坷的过程,吸收了一部分埃及人,酥美人,加尔底亚人,腓尼基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化,并渐渐发展出自己的宗教文化系统。希伯来人信仰的犹太教,是西方传统中第一个   “神教”;唯一的真神祇有一个,是他创造了世界,同时也是希伯来人的守护神。更特别的是犹太教的上帝没有形象,在法律当中更最崇拜偶像。
希伯来文明关于世界起源的说明,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并造人来统领万物,由于上帝在第六天中创造了世界,并在第七天休息,因此犹太教订立了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的律法,也成为周历制重要的文化源头。但是后来因为人类本身的堕落(Fall)而带著原罪(Sin)离开了乐土伊甸园(Eden)。之后男人就需要努力工作才能温饱,女人更要受怀胎十月及生育之苦。
在希伯来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摩西(Moses)带领希伯来人离开埃及是一个关键事件;传说摩西原是埃及宫中的一名祭司,后来因受到上帝的感召而去决定带领希伯来人反抗埃及的统治,离开埃及去寻找上帝而去寻找上帝的应许之地   “迦南”,在旷野流浪四十多年的过程当中,摩西在   “西奈山”上与上帝订约,领受了上帝交付的   “十戒”成为犹太教律法的核心,之后摩西及其后继者也成为祭司系统的主轴。
希伯来文化最重要的遗产是希伯来《圣经》。现传的希伯来《圣经》共计三十九卷,一般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分为法律(Torah),又称为 “摩西五经”,传说中是来自于天启的智慧,包括了创世以来所有的秘密:第二部分是历史书,记录了希伯来人进入迦南之后的历史发展;第三部分是先知书,记录希伯来人亡国之后的各种经历;第四部分是文集,是希伯来人智慧文学的经典。这些部分也构成后来基督宗教的《旧约圣经》

希伯来人历史当中最英明伟大的君主为大卫王,不但在军事及政治上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同时也改革了当时的祭司制度,继位者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建立起著名的   “尤太圣殿”,作为存放   “约柜”和进行礼拜仪式的场所,也成为后来希伯来人信仰的中心,同时留下许多与圣殿有关的各种传说。
除了一神教外,希伯来文明也留下了许多关于天使与天阶体系的理论,并由启示文学当中发展出明显的   “未世论”,指出了世界的未来必定由犹太人得到胜利,成为被上帝被救赎的对象。由希伯来文明中发展出的   “喀巴拉”也成为后来影响密契主义与魔法学的主要学说。

三,希腊罗马文化
    希腊文化的发展大约是在西元前两年就开始,历经了迈诺安及迈锡尼时期,荷兰史诗时期,城邦时期古典时期,在亚里山大统一希腊而进入希腊化时代之前,由于多变的地形与城邦政治的影响,开启了多元的思想体系,在西方文化上可以说是“人文主义”的首次发扬, 后世关于“科学”与“哲学”的许多观念,都是有希腊开始的,他们重视现世的概念也与古埃及文化形成强烈的对比。
     希腊的神话当中,最著名的就属奥林帕斯的12位大神,当中统治天界的宙斯权力最大,但性格风流,常常到处留情;赫拉为宙斯的太太,是婚姻的保护者;海王波塞顿是宙斯的兄弟,掌管所有的海洋;冥王哈迪斯也是宙斯的兄弟,掌管死后的世界又称为地府财神;智慧女神雅典娜是宙斯的女儿,为都市文明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是宙斯的儿子,是光明、音乐与艺术的守护神。
     月神阿缇米斯是阿波罗的双胞胎妹妹,为森林与未婚少女的保护者;爱神阿芙罗黛蒂也是宙斯所生,主管爱、美与婚姻;阿波罗的弟弟赫密斯担任诸神的使者,也是商业与窃盗的守护神;战神阿瑞斯是纷乱与斗争的代表;赫丝西雅是宙斯的妹妹,主管炉灶与家庭;火神赫发斯特斯十分爱好和平,也是工匠与铁器的守护神。
     虽然希腊的人文精神丰富,但是也非常重视“神谕”,最有名的为德尔菲地区的阿波罗神殿,神谕是阿波罗藉由女祭司之口说出,代表了神的意志,据说非常的灵验,但有时候会以诗歌方式表达,所以给人摸棱两可的感觉。
     希腊文化到罗马文化的过程当中,神话系统并没有太多改变,但是整体上更偏向实用性,现代占星学所使用的行星名称,大多都是古代天神的罗马名字,各种思想也渐趋成熟与实用,例如占星、数字、炼金术等等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建立了实用的体系。

四、基督宗教
     基督宗教可以说是罗马帝国中期之后,欧洲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主导欧洲知识与文化发展长达千年之久。基督宗教的起源传说是来自于基督的降生和复活,对当时的犹太教提出了新的诠释,随后由于保罗的传布
跨出犹太人的社群,在罗马帝国当中成为普世的宗教。
     一开始基督宗教在罗马帝国当中是属于被迫害的少数教团,然而随着信徒的增加及康士坦丁大帝改信基督宗教,在西元四世纪时基督宗教演变成为官方宗教,并开始打丅压其他宗教。随着基督宗教的扩张,罗马天主教会发展出全世界最大、最复杂的教阶系统,后来虽然经历了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瓦解,但坚
实的教会系统已经以独立于政治组织之外运作,甚至在某个层面取代了政治组织,各种基督宗教的仪式深入人民的生活,在中古世纪的欧洲动乱当中渐渐成为知识与灵性的权威,也使中古欧洲成为追求灵性的世界。
基督宗教在成为官方宗教的过程当中,也由多次大公会议决议选出二十七部‘正典’,组成圣经的‘新约’部分,作为延续‘旧约’信仰的依据。一般分类会把新约分成五大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福音书,由四个不同的作者记述耶稣基督传教的过程:第二个部分为使徒行传,记述初期教会的发展过程:第三部分是保罗书信,为保罗写给当时教会或教友的书信集:第四部分是一般书信,则为其他信仰文书的选集:第五部分是启示录,说明末世来到的异象。
由于受到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基督宗教的‘神学理论’明显多于犹太教,但由于传承了犹太教当中‘唯一真神’的理念,在对其他宗教的态度上就比较不宽容,甚至对于同宗教的‘异端’也会加以讨伐,以维持‘正统’的神学观,这也是基督宗教常被认为违反宗教及言丅论自由的地方。

第二章 神秘学的历史传承

一 宗教神秘学的传承
   在西方神秘学当中,传承最清楚可以明辩的就是宗教上的密契主义。例如犹太教密契主义中的咯巴拉,留下可许多密契主义的经验和文献;创设天主教耶酥会的圣依纳爵(St.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设计了一套锻炼精神力量的   “神操(Spiritual Exereicse)”   ;圣母圣衣会的圣女大德兰(St. Teresa,1515-1585)和圣十字若望(St. John of the Cross,1542-1591),留下许多祈祷的神秘经验记录。这些都属于   宗教性的密契传统,而这些传统累积下来的方法,也成为西方密契传统最重要的源流。
     另一方面,由神学研究当中也有部分神秘学的传统,他们的表达是象徵式的,与后来神秘学研究者的方式十分接近,例如托名狄奥尼修斯(Dionysius)所著的《神秘论(De Divinis Nominibus)》,《神秘神学(De Mysticathecologia)》,都是世界密契主义重要的参考文献,当中有把早期犹太教与诺斯替派的天使学理论重新整理,成为西方主流的天使学理论。在秘传心理的部分,由于基督宗教非常重视肉体之外的精神与灵魂,所以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成为现代秘传心理研究的重要基础。在秘术 方面,天主教会一直有其特殊的赶鬼仪式及灵性治疗的放大,以神秘学的眼光来看都可以视为白魔法的一种;只是基督宗教的信徒并不如此认为,他们将这种   “医病赶鬼” 的时间当成   “神迹”,并把原因归终对于上帝的信心。而保留在宗教上最多的是关于   “解梦”的异能,犹太教的《圣经》当中有许多关于解梦的故事,犹太教本身也相信梦境的真实性及启示性,连带影响到后来基督宗教对于梦的态度,梦境也常被会当成上帝或天时传递讯息的场合。

二、传统秘术的再兴
由12世纪开始,经历了十字军东征及地中海航运的开通,渐渐在南欧造就了一群有钱的商人,进而引导未来文艺复兴的发生,在经济上他们独
立于传统的庄园经济之外,在文化上他们重新阅读了希腊罗马留下来的典籍,因此发展了某种独立于罗马天主教会之外的独特思想体系,可以视为思想解放的先驱。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的累积与实用目的,许多古代的秘术重新被研究及使用,其中比较明显的例如占星学与天文学为大学必修的课目之一(中古后期大学必修的包括三法——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及四艺——算数、音乐、几何、天文),再经院哲学的帮助之下重新与罗马天主教结合:
炼金术的发展在灵性治疗之外带动了医药的进步,非属宗教性的学说渐渐能发挥主导性的影响力,各种占卜系统也在此蓬勃发展。
     接下来在神秘学家的努力之下,各种不同理论相互激荡影响,而融合成一套新的秘术传统:这套秘术的传统结合了占星学、炼金术和喀巴拉的对应体系,为宇宙与人类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解释的可能,再以此延伸出许多预测学与魔法学的应用工具,突破了罗马天主教在灵性知识上的权威,也间接影响到后来的宗教改革。

三、科学与神秘学分道扬镳
     现代许多被认为是“科学”的学科,在中古世纪之前其实都被认为是神秘学,或者说只是依附在神秘学之下发展:例如天文学只是占星学的一小部分、化学与制药技术被归类于炼金术的一支、数学与逻辑是神秘教派的教义、医学与治疗则是来自于神职人员的信仰力量。
     在某个方面来说,神秘学打破了罗马天主教在知识上的独占解释权,是启蒙时代主流的理性力量,也开启了现代西方科学发展的可能性;在另一方面,在科学革命之后西方科学渐渐站稳了脚步,反过来批评神秘学为一种不科学的迷信,在争夺知识解释典范(Paradigm)的过程,神秘学在思想圈的主流当中渐渐落居下风。
     即使在哲学上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黑格尔(Georg Wilhe
lm F.Hegel,1770-1831)一派把重视精神世界的“唯心论”哲学发扬光大,但是在整个欧洲知识界的主流已经被现代西方科学所占据,目光焦点集中在物质世界的研究,这个时候神秘学研究者只能忍受外界异样的眼光,在自己的领域当中默默耕耘,也渐渐成为隐秘的地下组织。

四、新时代运动与中古神秘学的复兴
     到了20世纪中叶,由于对于唯物主义科学的不满,西方世界展开了一连串的反思与改革,希望能突破传统宗教与科学的限制,恢复灵性的传统,有人统称之为新时代运动或者人类潜能运动,由于交通便利及文化交流的关系,新时代运动当中运用了很多东方的思想,例如佛教与道教的系统就常常被提到,但是因为文化背景接近的关系,中古末期蓬勃发展的神秘学传统,在这个时候又再度被重视。
     人们以灵性的角度重新检视这些神秘学理论,并赋予新的意义和解释,其中最明显的先驱就是“神智学会”的各种学说以及“容格心理学”,他们以较现实的术语说明古代流传的各种神秘学理论,让人觉得比较没有距离感,在文化上也用相同的源流和熟悉感,很快在知识界传布开来。此外,新时代运动者也常在神秘学理论当中找寻心灵、健康、环保等工作的论据,进一步使得各种神秘学理论开始出现在主流媒体上。
     各种古代秘术也在这个时候被重新提倡,例如占星学结合了心理学与生涯规划的功能,摆脱了传统宿命论的刻板印象;手相和塔罗牌等占卜技术也开始广为流传;各种另类魔法也是取材自传统的秘术,芳香疗法、水晶宝石疗法、色彩疗法更是大行其道:虽然很多人在说明时不免加上一些“科学的论述方式,但是本质上仍然是属于神秘学的。

第三章、神秘学的架构

一、神秘学的基本范畴
     基本上所有与神秘学有关的学说,大概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密契主义和秘术主义。密契主义通常是处理个人灵性修持的部分,有些研究者将密契主义分为宗教的与泛神论的,有人则将它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来讨论,不过大部分的神秘学家都认为这是西方神秘学当中最基本不可少的元素,也许我们可以把密契主义视为西方神秘学的“内功心法”,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锻炼,那么再多的“招数”也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功能。
     秘术的传承则比较复杂,但若是我们以秘术处理的主题来区分,则可以分成四个主要的部分:
1、宇宙论——瞭解万事万物的原理。
2、秘传心理——瞭解人类本身的状况。
3、预测学——在行为上驱吉避凶。
4、魔法学——想办法改变世界。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两项(宇宙论及秘传心理)是属于比较理论性的探讨,
也是比较属于“为什么”的解释;而后面两项(预测学与魔法学)是属于比较
实用性的技术,也是比较属于“怎么做”的方法,若是没有前面两项的坚实基
础,就没有办法研究出后面两项的实用技术,只是现在人大多比较求速成,所
以常常只想使用预测学及魔法学,但是不太愿意花时间研究宇宙论及秘传心理
,因此在技术的精进上就很容易遭到瓶颈,碰到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二、密契主义
有些宗教学者把密契主义视为一种纯粹宗教的行为,不过在西方神秘学当中也有很多非宗教的“密契经验”,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密契主义限制在宗教的范围当中讨论。
   一般来说我们把“密契经验”界定为:“个体超越了自我,与无限我或宇宙我合而为一”的经验,就宗教心理学的分析,这种密契经验具有四种共同的特性:1.不可言语(Ineffability),只有当事人可以体悟; 2.知悟性(Noetic Quality),可以得到关于真理的洞见与启示;3.倾现性(Transiency),通常密契经验无法维持很久;4.被动性(Passivity).一但密契经验开始即脱离了本人的控制。
     就神秘学研究者来说,密契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体验”,密契主义不带有任何实用的目的,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密契经验本身就是目的,它是一种内在灵性的提升,帮助我们达到“开悟”的状态。在西方神秘学当中,天主教与揂太教都有非常丰富的密契主义传统,其中喀巴拉(Kabbalah)的方法是近代神秘学界流传最广、影响里最大的。

三.宇宙论(Cosmology)
   宇宙论的部分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的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宇宙演化的理论认为,宇宙演化(Evolution)带有精神性的(SDpirituzal)目标,意图朝向更美好大世界发展,人类在这个原化过程当中扮演了重要的参与者。
     现代神秘学家常用大年(Great Year)理论来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地球除了自转与公转之外,地球的自转轴还会旋转偏移而产生春分点岁差的状况,春分点烧行天球一周的时间约25920年,被称为一个大年,而春分点经过一个星座的时间平均约2160年,被称为一个大月(Great Month),新时代运动所称的水瓶世纪(Aquarian Age),即来自于这个占星学的理论。
     另一方面,神秘学家普遍认为可见的世界只是更高世界的反映,因此所有的事物都带有其精神性。
    若是以现有实体精神性的层次,我们可以依照性质分成四层世界矿物世界、植物世界、动物世界及人类世界,这四层世界彼此之间紧密相连同时有层次分明。

四.秘传心理(Esoteric Psychology)
    秘传心理处理的不限于心理的层面,而对于人类的身、心、灵作整体的描述和分析。以人体的功能来说,神秘当中大多遵循大宇宙与小宇宙对应的模式来处理,也同意天体之外心灵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层次,现在台湾比较熟悉的“脉轮”理论其实是印度的体系,直到近代神智学会成立后才渐渐加入到西方的体系当中。西方比较通行的理论是将人的存在分成五个主要层次,可以被看见及触摸到的为肉体(Physical Body),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发展所必要的基础。在看不见的部分在区分为四大部分,乙太体(Etheric Body)与生命的等源及形体有关、星灵体(Astral Body)与情绪状态及意志力有关,心智体(Meantal Body)与理性和抽象思考能力有关,精神体(Spiritual Body)则是与个人的灵体状态有关,没一层次都有不同的属性。

    另一方面,西方神秘学中很早就有投胎(Reincarnatinon)的说法,也相信因果业力(Karma)的作用,所以人诞生之初并不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带有不同的性质及天赋,也面对到不同的课题及挑战,因此若能更加瞭解自己,并努力精进修行,就可以在此生中有最大的收获,同时也会对宇宙整体的演化作出贡献。

五.预测学(Divination)

   预测学是西方神秘学比较为人知的部分,几乎所有学习神秘学的人都会一种以上的预测学,但是因为每种预测学都基于不同的学理或传统。所以一般来说每个人只会选择少数几种学习。预测学最重要的目的是使我们瞭解事物的真实状况,如此我们就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及行动,依照不同的性质我们可以把预测学分成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以现在的外在客观秩序进行预测,例如占星学(Astrology)是以天空当中实际的星象进行预测;手相(Palmistry)则是一个人手掌的状况进行预测;而灵数学(Numerology)是以数字的对应及规律进行预测。第二类是利用特定工具依照某种规则进行的占卜。例如塔罗牌(Tarot)是以纸牌作为工具进行预测;灵摆(Dowsing)则是以摆垂或卜杖进行预测。

六,魔法学(Magic)
           魔法学是引起大家好奇与误解的部分,很多人以为“魔法”代表的是“无所不能”,其实这是错误的。整体而言,魔法学是以神秘学的方法造成“改变”的手段,想要使用魔法就必须要有密契主义,宇宙学,秘传心理学和预测学等各方面的基础,再加上适当的方法才能有效。至于能够造成多大的改变,则视各人的修为而定,并不是每个人施行相同的魔法都会有一定效果。
           西方神秘学当中通常会去区分白魔法和黑魔法。两者最大的分别并不在于施法的内容,而是在于动机与动力。(PS:我个人非常不赞同这样区分 因为按照动机区分没什么意义 应该按照知识体系来区分)在动机上,白魔法是以顺应自然与宇宙演化的的方式施行,黑魔法则是相反自然与宇宙演化的方向,所以若为众生利益而施行魔法者可以归类为白魔法,若为一己之利私而施行魔法者则为黑魔法。在动力上,白魔法是以爱与慈悲为动力,而黑魔法是以恨与恐惧为动力,所以心中充满爱的人无法施行黑魔法,心中充满恨的人则无法实行白魔法。
           现代常见的魔法学应用的主要方法为仪式魔法(Ritual .Magic)及符咒学(Talisman),还有许多另类疗法也被称为白魔法的范围,例如属于植物性的有芳香疗法(Aromatherapy)和花精疗法(Flower Remedies),属于矿物性的有水晶宝石疗法(Crystal&Gem Healing),及以光为媒介的色彩疗法(Color Therapy)。

第四章 神秘学的性质
一. 神秘学的目的

西方神秘学的终极目标,在个人方面比较倾向‘密契主义’,秘术则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手段,但是除了个人‘开悟’的追求之外,集体的目标则是要参与‘宇宙演化’;为了达成与宇宙一同演化的目的,学习神秘学的人就有四点需要去实践。

1. 对于宇宙及各种人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学习神秘学的人都需要研究宇宙论与密传心理。
2. 净化自立的心灵,是之体悟与驯服与宇宙演化的原则:这个部分就需要在密契主义上不断修炼精进。
3. 使自己的行为与宇宙演化一致:当遇到在行为上不确定之时可以用预测作为决策的参考。
4. 改变外在的现象以符合宇宙演化的道路:这时候魔法学就是最主要的工具。

所以学习神秘学的人应该可以从这当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人生定位,去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同时保持身,心,灵的平衡,达到健康喜乐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神秘学并不是一种宗教,也不必然与宗教相冲突,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研究神秘学。如前所述,密契主义有很大一部分的源头是宗教,而所有宗教当中也都有密契的传统,至于不同宗教对于秘术主义的解释和态度差异性比较大,封闭性越强的宗教对于秘术主义就会越排斥。

二.神秘学的隐秘性
   若是以文字方面的分析,不论是密契主义或是秘术主义都带有隐秘性,密契主义(Mysticism)的字根是mystic,代表了不为人知或无法被人瞭解的东西;秘术主义(Occultism)的字根是occulт,代表了被隐藏次来的部分。为什么搞神秘学的人都要这么神神秘秘的呢?难道这些东西真的那么见不得人么?
其实我们应该回到中代欧洲的环境,那是能读书识字的人原本就是少数,到了中古世纪整个知识界又笼罩在基督宗教的氛围当中,这时候一些与‘正统教义’不合的想法,很自然就会被打压,甚至以‘异教’或‘异端’的名义加以讨伐或消灭,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这些‘另类’知识的人,自然就要把这些想法隐藏起来,以免招来杀身之祸,否则就会如早期研究魔法的布鲁诺(Giordano Brunuo,1548-1600),以异端的罪名被教会烧死在火刑架上:即使宗教上有某些密契经验被罗马教会所接受,仍然有许多的禁忌和限制。
另一方面,这些神秘知识的力量十分强大,若是有居心不良的人所使用,恐怕会造成非常大的灾难,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神秘学团体都很重视人才的选择,除了有‘天分’之外,品行的考核也很重要,甚至会有一大堆的‘入会仪规’和‘誓约’来限制入门者的行为,以免这些力量强大的神秘知识被人给滥用了。这些限制都增加了给外界的神秘印象,许多不切实际的传说也就随之流传开来。

三 神秘学的范围
其实神秘学的界限是不断后退的,因为这些隐秘的知识正不断地被公开宣扬和教育。以中古世纪的欧洲来说,读书识字就属于神秘学的范畴,但是现在教育普及之后,这也就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有许多曾被视为神秘学的知识,现在也都被视为科学知识甚至‘常识’来看待。
举例而言,在中古世纪的欧洲‘天体运行’一是被视为神秘学的核心部分,不论是天体运行的规律,天体运行的现象纪录或天体运行的预测,都是普通人完全碰不到的‘神秘知识’,季节的变化与农业的活动则完全依赖经验,一般人只知道这是有规律的,但是却很难有个确定的依据,也不可能知道为什么,时至今日,每个人都可以查看阅历,瞭解季节变化的道理,甚至上网路去查阅各个天体运行的位置,这时天体运行就完全不神秘了。所以就某个面向而言,当一件事情被当成‘一般知识’,可以公开被教育与流传之后,就会慢慢失去神秘的性质,所以也有人说,科学的边界就是神秘学的起点,带领我们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但是神秘学和现代西方科学还是有极大的不同点,特别是在西方经历科学革命之后,这种差异就更明显地被突显出来。
现代西方科学的论据建立在感官可以观察到的资料,也就是西方哲学当中的‘经验论’,对于人类感官之外的部分是无法进行研究的。但是神秘学的研究则比较基于‘观念论’,包含了感官经验无法观察到的部分,所以下面我们就要来谈一谈神秘学的方法。

四.神秘学的方法
基本上神秘学研究者相信世界是一个整体,每一个部分都和其它的部分相关联,并没有任何的人,事,物可以孤立于其他事物之外,因此所有的人,事,物都要放到整体的系统和脉络当中,才可以看到真实的原貌,这与某些科学家‘在实验时当中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研究方式有很大差异。
同时,神秘学的研究也很重视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肃然神秘学也有很多的理论,但是若没有亲身的实践,是无法瞭解它真正的意思,所以在神秘学当中‘知道’一个理论只是最初步,为有亲身‘体验’才能‘学会’一件事情,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神秘学是很务实的。
另一方面,神秘学的研究需要抽象思考及解读象徵的能力,由于神秘学的研究涉及到感观世界以外的事务,所以常常只能用很抽象的方式去叙述,这个时候对于抽象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就十分重要,有些时候甚至会因为理解的内容太过抽象,只好以象徵的方式来呈现,所以学习神秘学的人都需要具有解读象徵的能力。
神秘学最有特色的部分,其实是直观(Initiation)的认识方法。所谓的‘直观’是指去除一切外在感官经验与理性推论的过程,直接由精神世界得到启悟的方法,这在以感官经验为基础的现代西方科学当中很难理解,却是神秘学当中很重要的部分,很多事情对于神秘学家来说就是‘很自然地就突然明白了’。

神秘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5%9E%E7%A7%98%E5%AD%A6

神秘学(英语:Occultism,Mysticism,Occult Studies)

指超自然的形而上学,亦即有关神秘力量的学问。
指研究“秘密知识”或是“隐瞒起来的知识”的学问。
对于大多数神秘学家来说,神秘学则指的是形而上学,无法使用逻辑推理或现有物质科学来理解的知识。其主要研究传统宗教信仰、玄学、占卜、巫术、修炼和打坐等形而上学知识,还有许多人试图寻找在目前的宗教和哲学教条以外的世界观。

神秘学家与宗教家或宗教学家的区别在于神秘学者往往抱持开放的思维去接触、包容、吸纳各种不同思想流派;而宗教家的研究可能只局限于自身宗教信仰之内;宗教学家则可能置身于宗教思想之外来研究宗教,前两者则是置身其中。

与神秘学相对的是“可见的学问”或“可以测量的学问”,即科学。有时神秘学这个词的使用不很精确。它往往被理解为“只有一定的人才能知道的学问”或“必须保密的学问”。有些人,尤其是保守的基督徒,将神秘学这个词赋予了贬义,以此来贬低他们出于宗教信仰而反对的行为。比如玩角色扮演游戏或听重金属音乐。有时新教徒认为天主教本身也持神秘学行为。至于玩角色扮演游戏、听重金属音乐或读《哈利波特》小说,由于实际上没有任何隐蔽的或神秘的知识和学问,所以与神秘学毫不相关。

神秘学的历史源头[编辑]
一般认为,西方神秘学有四大源头:古埃及、希伯来、希腊罗马和基督宗教,各个传统都有不同的特点。

古埃及文明是西方神秘学中最古老的源头,在后期的罗马帝国征服之中,渐渐失去了独立性,进入了希腊与罗马的文化之中,因此许多理论都被失传,而大部分资料都来源于希腊旅行者的记录。到现代,古埃及在现代的西方神秘学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仪式魔法时常用的“何鲁斯(Horus)之眼”,塔罗,炼金术等。

希伯来文明本是中东地区的一支,因战争,旅行而吸收了一部分加尔底亚人、苏美人、埃及人、巴比伦人和腓尼基人的文化,而他们信仰的犹太教,建立了最初的“一神论”,也从中发展出神秘学中极具影响力的教派之一 ——卡巴拉(Kabalah)。

希腊文明造就了神秘学的核心思想,神秘哲学、占星、灵数,从中诞生。

基督教文明则是欧洲的精神支柱,主导整个欧洲文化千年乃至今之久,一直都是古欧洲成为追求灵性的世界。

神秘学的流派[编辑]
大众所瞭解的有:

赫耳墨斯主义(Hermeticism)
诺斯替派(Gnosticism)
卡巴拉(Kabbalah)
蔷薇十字会(Rosicrucuans)
炼金术(Alchemy)
黄金黎明(Golden Dawn)
共济会(Freemasonry)
东方神殿
苏黎世协会
神秘学的分类[编辑]
神秘学可分为四大部分:宇宙论,秘传心理,预测学,魔法学

宇宙论(Cosmology)[编辑]
探讨物质世界的结构,来源 以及地球变化,以下是神秘学探讨的领域:

矿石世界
植物世界
动物世界
人类世界
密传心理(Esoteric Psychology)[编辑]
比现代心理学的“身”,“心”外更多的去探讨“灵”,理论由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而来。 神秘学中把人分为四大层面:

层面 分支 呈现方式 掌管能力
精神层面 灵魂 直觉
心智层面 头脑/神智 理智/思想
以太层面 以太体 基本模式 生长蓝图
情绪体 脉轮 影响情绪
理智体 黄色光 判断/思考
星灵体 精细结构 出体经验
以太模板 高频以太 能量治疗
精妙体 纯灵性 和谐能量
因果体 前世记忆
肉体层面 物质 五感
  (以太层面由美国灵媒Barbara.Ann.Brennan整理)

预测学(Divination)[编辑]
常见的可分为3类

术数类,例:占星,灵数等
道具类,例:塔罗,灵摆,灵应板等
自身能力类,例:灵视,通灵等
魔法学(Magic)[编辑]
魔法分类方法:(每样只举两个例子)

按形式类型划分:[编辑]
接触魔法/传染性魔法(Contiguous Magic)
代替魔法,人偶魔法(Imitative Magic)等
按反应效果划分:[编辑]
防卫性魔法(Defensive Magic)
混沌魔法(Chaos Magic)等
占卜类道具衍生魔法:[编辑]
卢恩魔法(Rune Magic)
塔罗魔法(Tarat Magic)等
按派别,国家划分:[编辑]
以诺派魔法(Enochian Magic)
刚加苏丹国魔法(Ganga)等
按照动机划分:[编辑]
黑魔法(black magic)
白魔法(white magic)
灰魔法(gray magic)等
非辅助(直接)治疗类:[编辑]
灵性治疗(Spiritual Healing):[编辑]
精神力疗法 空间转自我状态调节
远程疗法
双手能量疗法
极化疗法
[神入疗法]等
能量治疗(Energy Medicine)[编辑]
原理:八大能量系统

中国的奇经八脉
印度的脉轮
气场
凯尔特尔
基础网格
五行
三焦
经络
辅助治疗类:[编辑]
矿物治疗
色彩治疗
佐药治疗
芳香治疗
信仰治疗
动物磁性治疗等
神秘学的主要能力划分[编辑]
ESP(extra sensory perception) 超感官知觉能力,简称就是常人所说的超能力。前面加一个G ,就是General extra sensory perception(GESP)。

例如:

遥视Clairvoyance
星体投射Astral-Projection (OOBE)
触物感知Psychometry
心灵感应/读心术Telepathic receiver
灵媒medium
道具类的占卜方法,及自身能力占卜法。
预知Precognition
PK (Psychokinesis)念力 就是Psycho-心里,kinesis就是受外界刺激引发的不随意运动,合起来Psychokinesis(PK)就是念力的意思,是精神体对物质层面的影响,这一个过程就是pk。

常见能力:

心灵感应
心灵遥感
灵动
通灵治疗
心灵传输

最后修改: feihung1986 (2015-05-26 06:52:08)

离线

#3 2015-05-26 06:56:04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7%95%B0%E6%95%99%E4%B8%BB%E7%BE%A9

新异教主义[编辑]

一场新异教信仰的仪式。
新异教主义(英语:Neopaganism,或称新异教信仰)是多种新兴宗教运动的统称,这类新信仰主要是与基督教开始盛行以前的非基督宗教有关[1][2]。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思想,包括多神论、泛灵论与二神论等,以及由此衍生而出的各类变形。部分新异教徒所进行的性灵活动纯粹是现代产物;而其他的新异教徒,则依照历史与传说,试图精确地重建出原生的宗教,并将其复苏[3]。

以数量而言,美国、英国、北欧与乌克兰等地,是新异教运动最为盛行的地方[4]。而依据新德鲁伊信仰、日尔曼异教信仰(Heathenism)、以及斯拉夫异教信仰(Slavianism)而建构出来的威卡教,则是目前最庞大的新异教运动[5]。

相关用语[编辑]
“新异教”(Neopagan,也可指“新异教徒”)主要是用来区分古代文化里的异教徒,以及现代异教运动的拥护者。新异教包括了一些融合多种信仰的新宗教,例如威卡教、新德鲁伊信仰或是新萨满信仰(Neoshamanism);也包括了某些对应于特定传统的信仰,例如各种多神论重建主义信仰(polytheistic reconstructionism)[6]。有些重建主义者拒绝被称做新异教徒,因为他们希望与其他由多种信仰融合而成的宗教有所区隔[7][8]。

有些“传统主义者”(Traditionalist)与“重建主义者”(Reconstructionist)强调他们与民间宗教的关联性与传承性;而其他如威卡教或部分新德鲁伊信徒,则宣称源自一些秘密流传的宗教教义,但其中有许多是假传说[9]。重建主义者着重于建构历史上的宗教传统,且并不宣称有任何尚未被发现的传统。

在1964年到1965年间,女巫研究协会(Witchcraft Research Association)的出版刊物里,开始出现以“异教徒”(Pagan)来称呼自己的新异教徒。同时期美国与英国的女巫复兴人士,也有使用同一个字,但意义与各种新异教运动没有关联[10]。

1990年代起,日耳曼新异教运动(Germanic neopaganism)的拥护者,开始以“Heathenism”、“Heathen”或是“Heathenry”来描述自己的信仰[1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5%B0%E6%95%99

异教[编辑]
异教,指不同的教。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a)不同的文化教俗,如“五帝殊礼,三王异教”[1]。第二种含义是指b)站在一种文化教俗的角度称其他不同的教为异教,即不同的外教。这种含义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1)将不同于自己文化教俗的国外的教称为异教,中国人将不同于中国文化教俗的外国的教称为异教[2];第二种情况是2)同一个社会的不同思想教派将其他的教称为异教。第三种情况是3)基于亚伯拉罕系宗教中心观的专有名词,音译为徘艮宗教。广义上特指非亚伯拉罕系,或非一神教的诸宗教,包括适此定义的现当代新宗教如大本教。稍为狭义则指非亚伯拉罕系诸宗教中的原始宗教形式,特别是充斥着巫,多神,萨满,民族神话元素的具有代表性的原始宗教如雅兹迪,及由这类宗教派生的现当代新宗教如Ak Jang。最狭义的用法是指欧洲民族,特别是日耳曼,北欧,凯尔特,波罗的,斯拉夫,古希腊罗马及南欧等民族的非亚伯拉罕系民族原生宗教,及基于这些欧洲原生宗教的现当代新宗教如威卡教,Asatru等。

以英语中的习惯为例,亚伯拉罕诸宗教指“别的宗教信徒”的诸名词,如"Pagans", "Heathens", "Infidels", "Kafirs/Kufar", "Goyim",通常界限较为模糊。甚至有时两个亚伯拉罕系宗教如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会互相把对方的信徒称为"Heathens", "Infidels", "Kufar"。 但是"Pagans"通常较为专指非亚伯拉罕系宗教,尤其是欧洲类型者。

异教一词在一些宗教中被使用。例如佛教称佛教以外的婆罗门教、耆那教、顺世论、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非佛教的思想流派、宗教都称为异教或外道。阿育王曾将以万计的分那婆陀那国的拜偶像外道屠杀,甚至将异教徒全家活活烧死屋中[3];亦曾因佛教僧侣不与外道一起和合说戒,而屠杀了都城内的佛教僧侣[4]。据记载因为此事导致阿育王的老师亦被当是外道屠杀了,于是阿育王后悔了,之后的他也再没有迫害其它教派的具体记载,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所以后来的人都认为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称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由于闪米特一神诸教教义对于神学方面的排他性与不妥协性,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互相称对方为异教徒,而闪米特一神诸教又将所有不信闪米特一神诸教的人在更大规格上称为异教徒。异教徒受到的歧视和迫害是西方历史上的现象。

最后修改: feihung1986 (2015-05-26 07:13:15)

离线

#4 2015-05-26 07:48:01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otherkin没有相关中文讯息,所以我就放英文的吧。

http://en.wikipedia.org/wiki/Otherkin

Otherkin are those who identify as partially or entirely non-human. Some say that they are, in spirit if not in body,[2] not human. This is explained by some members of the otherkin community as possible through reincarnation, having a nonhuman soul, ancestry, or symbolic metaphor.[1] Scholars categorize this identity claim as "religious", because it is largely based on supernatural beliefs.[3]

Description[edit]
Otherkin largely identify as mythical creatures,[4] with others identifying as creatures from fantasy or popular culture. Examples include: angels, demons, dragons, elves, fairies, sprites, aliens,[5][6][7] and cartoon characters.[8] Many otherkin believe in the existence of a multitude of parallel/alternative universes, which would explain the existence and the possibility to relate to fantastical beings and fictional characters.[9]

With regards to their online communities, otherkin largely function without formal authority structures, and mostly focus on support and information gathering, often dividing into more specific groups based on kintype.[9] There are occasional offline gatherings, but the otherkin network is an almost entirely online phenomenon.[9]

Some otherkin (such as elvenkin) claim they are allergic to iron (and products of modern technology), whilst other otherkin (such as dragonkin) claim that having no allergies is a sign of being an otherkin.[6] Some otherkin also claim to be especially empathic and attuned to nature.[6] Some claim to be able to shapeshift mentally or astrally—meaning that they experience the sense of being in their particular form while not actually changing physically.[1][10]

The therian and vampire subcultures are related to the otherkin community, and are considered part of it by most otherkin, but are culturally and historically distinct movements of their own despite some overlap in membership.[1]

Etymology[edit]
"Otherkin" as an adjective had been defined in the Middle English Dictionary (1981) as "a different or an additional kind of, other kinds of".[11]

The earliest recorded use of the term otherkin, in the context of a subculture, appeared in July 1990 and the variant otherkind was reported as early as April 1990.[1] The word "otherkind" was initially coined from the word "elfinkind", to refer to non-elf others who joined the communities.[12]

History[edit]
The otherkin subculture grew out of the elven online communities of the early-to-mid-1990s.[13]

The oldest Internet resource for otherkin is the Elfinkind Digest, a mailing list started in 1990 by a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Kentucky for "elves and interested observers".[12] Also in the early 1990s, newsgroups such as alt.horror.werewolves[14] and alt.fan.dragons on Usenet, which were initially created for fans of these creatures in the context of fantasy and horror literature and films, also developed followings of individuals who identified as mythological beings.[1][15]

On 6 February 1995, a document titled the "Elven Nation Manifesto" was posted to Usenet, including the groups alt.pagan and alt.magick.[16] On Usenet itself, the document was universally panned and considered to be either a troll or an attempt to frame an innocent party. However, enough people contacted the original author of the Elven Nation post in good faith for a planned mailing list to spin off from it.[13]

Rich Dansky (who work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eling: The Dreaming) said that after the game's release the darkfae-l listserv had "a rampaging debate... over how the folks at White Wolf had gotten so much of their existence right", adding, "Finally, one of the list members came to the obvious conclusion that we'd gotten it right because we ourselves were in fact changelings." Dansky denied being non-human.[6]

Reaction[edit]
Outside viewers may have varying opinions about people who identify as otherkin, ranging from considering them animal-human relationship pioneers, to psychologically dysfunctional.[5] Reactions often range from disbelief to aggressive antagonism, especially online.[17]

Otherkin have been called one of the world's most bizarre subcultures,[18] and a religious movement (and a "quasi-religion"[8]) that "in some of its forms, largely only exists on the [Internet]".[19] Although otherkin beliefs deviate from the definition of "religion", they share the primary interest in the paranormal.[8] Religion scholar Joseph P. Laycock argues that the otherkin community serves existential and social function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religion, and regards it as an alternative nomos that sustains alternate ontologies.[3]

It has also been said that they represent a widespread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modern world, and that they have taken fairy lore out of its social context.[6]

http://en.wikifur.com/wiki/Otherkin

Otherkin are those who believe that their physical forms do not define or fully encompass their mental states, personality, psychology, or spiritual nature.
First appearing in use on the Internet on April 18, 1990, the word was coined when a member of The Elfinkind Digest, Torin, "got tired of typing elf/dragon/orc/etc.-kin and just used otherkin" as shorthand.[1]

Otherkin beliefs[edit]

Otherkin feel they have a sympathetic connection, affinity, or some other form of relation with another animal or being. Traditionally these have been mythological in nature, beginning with fairy and fay folk, elves, and a few other European mythological archetypes. Later, associations with other creatures became common, including unicorns, gryphons, dragons, angelics, and demons; as well as "non-living" types such as golems and other inorganics. In time, some people also began to describe concepts for beings which were derived from mythological archetypes, though having unique qualities; fully undefinable or one-of-a-kind kin types appeared as well.
With the unusual nature of the basic otherkin premises, there has been skepticism directed at it along with the proposal that many people adopt the otherkin identity to justify social difficulties - the outcast syndrome - or because they have a delusion and are in denial about their biological humanity. The idea that otherkin believe they are physically non-human in a spectacular way - such as actually being biological dragons - is seen as a pervasive misunderstanding by otherkin themselves, who point out the spiritual and psychological focus of the concept. Some community members believe this confusion arises from those unfamiliar with the concept or having only a sketchy or distorted awareness; comparing it to psychiatric cases such as lycanthropy and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and concluding that in order for someone to state that they identify as an elf or gryphon, they must be experiencing a form of hallucination or delusion.
Contrary to stereotypes which have been perpetuated, most who identify as otherkin are fully aware of their biology and human existence. Many otherkin do have particular spiritual and metaphysical beliefs, and as part of those beliefs have discussed elements of a proposed spiritual reality which is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material world. Even if a given person believes, for instance, that on a spiritual plane they may have wings, it is uncommon that they are making a claim about such things that is scientific in nature, or that they exist in what most people might consider the real world.
Despite these points, some dislike the otherkin concept on the grounds that they feel it is abused by individuals who wish to present themselves as special and unique without merit, and that making unverifiable spiritual claims is one way to achieve this. Over time, otherkin has proven to be appealing to a number of people for this reason, and those within the community can be rigorous about screening out 'me too' and 'fluffbunny' adopters of the otherkin moniker. Some otherkin themselves do not consider the internet-kin community to have much or any validity, saying that it is easy and tempting for a person to claim almost anything within the realm of online anonymity.
Within the loosely defined otherkin community, online or off, there is no consensus as to just what makes a person otherkin. A variety of phenomena have been observed and theorized about which many feel create some sort of affinity between a person and something else. In this light, some see otherkin as related to concepts such as Totemism, which have appeared in human cul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There has also been some debate over how potential factors such as clinical lycanthropy may account for a percentage of the experiences otherkin believe they have had. While many, and some conjecture most, otherkin follow a paradigm of spiritual reincarnation in some form to help explain their state of being, not all otherkin share this, and may view themselves in other spiritual, philosophical, or psychological frameworks. Even among those who believe in reincarnation, there are a wide variety of interpretations.
Another viewpoint is that the term otherkin largely denotes a social network and should not, or can not, be used as a description for individual spiritual beliefs or to describe an particular theory or explanation for phenomenon. Many people use the otherkin community to find discussion for a variety of subjects and to compare subjective experience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mselves to be otherkin in a descriptive sense.

History of the community[edit]

Although there are spiritual parallels with shamanism and totemism, the modern otherkin subculture appears to trace its roots back to the counterculture of the 1960s. Hippies and flower children, in particular, were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fantasy works of J.R.R. Tolkien.[2]
One example of this influence was the rock band Tyrannosaurus Rex, whose drummer took the name Steve Peregrin Took, after a hobbit character from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short-lived magazine Gandalf's Garden, named after another Tolkien character, described the group's singer-songwriter Marc Bolan as "of elfin descent".[3] Bolan was also frequently referred to as "the Bopping Elf".[4]
Another musician of the time who used similar fantasy imagery was Donovan. In the cover notes to his 1966 LP "Sunshine Superman", he wrote "starring mr. plod in action with a daughter of the evil land of mordor."[5] In the cover notes to his 1967 LP "A Gift from a Flower to a Garden", he wrote "We shall fill their days with fairies and elves and pussys and paints, with laughter and song and the gentle influence of Mother Nature."[6]
And in the underground publication International Times, better known as IT, John Peel advised readers to "go to the children's playground in Kensington Gardens and stare at the elves on the trees there".[7]
The 1970s saw a group calling themselves the Elf Queen's Daughters base themselves in the South Bay area of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8] The Elf Queen's Daughters were also linked with Seattle, Washington.[9] They published a newsletter and focused on "bringing together female elves in celebration of ritual and magic and understanding of Fae", according to the Faeid website.[10] In actuality the Elf Queen's Daughters were composed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elves, although they were Goddess oriented and they referred to all their members as sister.[11] One quote from an anonymous founder of the group indicates similar ecologically-based pagan beliefs to those common in the modern otherkin movement — "the image of the Earth being a woman with trees for her hair, rivers for her veins flowing through. That was one of the first to use the image of earth as a physical Goddess."[12]
According to the Silver Elves, the Elf Queen's Daughters had "given up the path to elfin" around 1977. However, in 2004 they wrote that they had recently encountered one of them, Loriel Lyndoreyn.[13] Another former member, Aeona Silversong, became a priestess in the Church of All Worlds in 1993, while continuing to identify as an elf.[14][12] Furthermore, Circle Network News published an article on the seven-pointed elven star citing the group as late as 1986. The Silver Elves suggest that the Elf Queen's Daughters were adept with magic and the use of the Ouija board.[15]
The Silver Elves are one of the more prominent groups in the modern subculture, mainly because of the Magical Elven Love Letters which they have regularly published for over twenty years. In their published compilation of these letters, they write that at the time they began to write them in 1979, "it had been nearly two years since the Elf Queen's Daughters had forsaken the dharma of the magic letters". This would indicate that the letters of the Silver Elves are a direct descendant of the newsletters released by the Elf Queen's Daughters; furthermore, the Silver Elves themselves profess to have been awakened as elves by that group.
Until the Internet became accessible, the letters were sent out by post and further distributed by their recipients, as well as being printed in various newsletters and magazines. Contact details for the Silver Elves were also listed in pagan books, such as Margot Adler's "Drawing Down The Moon" in 1979 and Laurie Cabot's "Power of the Witch" in 1989.[16][17]
In 1990, R'ykandar Korra'ti founded the Elfinkind Digest, an e-mail-based mailing list for "elves and interested observers".[1] At the time, her signature on Usenet was "Elfinkind Unite!" The next year, in 1991, she posted a subdued announcement to several newsgroups publicizing the Digest for the first time.[18] As of August 2013, more than 2700 digests have been posted, and this otherkin mailing list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as the first one.[2]
While Korra'ti had expected to find only other elves through her mailing list, she in fact discovered people with "a large number of self-identifications."[19] This was one of the first indications that there were other species identifications out there besides those of elves. The term otherkin was itself coined in the Elfinkind Digest #16 as a result of this fact. [1] There was reportedly some talk of renaming the digest The Otherkind Digest, but this didn't happen. This dichotomy also persists to this day in the name of one of the more popular otherkin mailing lists, elven-realities.
On 6 February 1995, the Elven Nation Manifesto was posted to Usenet.[20] This document was interesting in several ways: firstly, although it included a real name and a postal address, as well as a partial email address, it was posted through the anonymous remailer at anon.penet.fi. Secondly, several of the common themes in the modern otherkin movement are visible in it, such as the concept that elves have something significant to contribute to the world, and mention of the "Veil to the Otherworld", or the invisible boundary between the real world and the magical world of faerie.
Since it was posted to eleven newsgroups, it also violated Usenet's crossposting etiquette, which was far more strictly observed at the time than it is today. On Usenet itself, the document was universally panned and considered to be either a troll or an attempt to frame an innocent party. However, enough people contacted the original author of the Elven Nation post in good faith for a mailing list to spin off from it.[21] At least one person considered it to have played a part in their awakening.[22]
The community first hit the headlines in 2001 when the Village Voice published an article on it. Entitled "Elven Like Me", it drew gentle comparisons with the antiglobalisation movement, and suggested that otherkin were antimodernist.[23]

Otherkin in the media[edit]

The otherkin phenomenon has experienced less exposure in general media than subculture venues such as furry fandom, although it has been noted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in Neo-Pagan culture due to crossover of shamanistic and spiritual elements that has brought otherkin to the attention of contemporary pagans.
To date, there has been little formal study or publication of culture and theory relating to otherkin. One of the first reference volumes to deal with the otherkin culture specifically, A Field Guide to Otherkin, by Lupa, was released in April 2007. The book contains the results of survey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otherkin and therianthropy communities by the author and volunteers.
Otherkin and therianthropy[edit]

Otherkin bears no small resemblance to therianthropy, and some people consider them the same thing and use the terms interchangeably. Of these, some might feel there is insufficie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cepts to present them separately, while others might be outsiders who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nuances or history of the ideas and communities surrounding them. However, in tradition to date, otherkin has come to be associated with people who experience an affinity with an animal, creature, or being which might ordinarily be considered mythological, or sometimes entirely unique/alien. In contrast, therianthropy is heavily connected to the affinity for existing, real-world animals which have been observed to live today in nature or to have lived in the past. Typically, someone who identifies with fairies, elves, dragons, gryphons, unicorns, or even angelic or demonic beings might be seen as otherkin. While one who identifies with wolves, foxes, bears, cats big and small, or otters might be seen as a therianthrope. This is not a hard line, however, and you may find animal otherkin and draconic therians, among others.
In some cases, a specific person might consider themselves - if they use a formal term or subculture association at all - a member of either community in spite of their species/entity connection. For example, someone who feels they are a part of the general otherkin community socially might use the term therianthropy to describe the mechanics of their own nature.

Otherkin and furry[edit]

Furry fans appear to be generally aware of otherkin and therianthropy. The practices and viewpoints of many furry lifestylers have some similarity to these ideas; because of this, some lifestylers associate with one or both terms. Likewise, while furry fandom in general might not have been formed to explore spiritual connections with animals and other creatures, many otherkin and therianthropes find the content and subject matter of furry appealing because of their own interest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many furry fans discover the otherkin community through the fandom and begin to take part in it as well.
A noticeable number of people within the otherkin community are also furry fans in some capacity and frequently attend events such as furry conventions in addition to otherkin-specific social events. The philosophy and spirituality tracks at some conventions have hosted otherkin and therian speakers. Panels and discussions on mythology have also attracted otherkin to participate. Otherkin who are artists have used furry conventions to display their work, and those with an interest in make-up and costuming have attended for masquerade contests and dances.
Some otherkin feel that the furry fandom is a more relaxed atmosphere in which to explore ideas of animal and human relations and hybrids, seeing the fandom's lack of core spiritual doctrines as neutral ground. Due to this, some people decide to leave the general otherkin and therian communities in favor of furry. Furry events are sometimes popular as a meeting place with otherkin who are geographically isolated from kin-specific events.

Controversy within furry fandom[edit]
Opinions vary as to whether or not their association with the fandom is positive, negative, or irrelevant. Some people find the association of furry with things beyond its base definition of the appreciation of anthropomorphic animals in art and fiction to be inappropriate, ridiculous, or uncomfortable. Because of this, otherkin and therian connections or intermingling with the fandom have taken on a pejorative tint for such people. Much as furry lifestylers are sometimes disliked, otherkin might be made to feel unwelcome or derided by some furry fans.
A large degree of fandom awareness has been spread not only by contact with otherkin within the fandom, but by the adoption of otherkin as another topic with which to portray elements of Furry in humorous or negative light by websites such as Something Awful and Crush! Yiff! Destroy!. Due to such framing, otherkin has for some people become a generic term to identify furries who feel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to their animal avatar than role-playing. Some also point out that a good deal of otherkin awareness has been spread by sardonic humor, which often singles out individuals with the most outrageous behavior or controversial opinions. As a result there appear to be inaccuracies in the knowledge of many furry fans and nonfurs relating to more moderate members of the otherkin community.
In response, others have said in spite of this confusion, there are those who identify as otherkin while putting forth dubious claims and questionable behavior.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visibility from the crowd, it is often the most over-the-top examples that are seen by outsiders, and thus te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entire fandom, not unlike many of the other problems with publicity that furry fandom has endured over time.

Outside otherkin[edit]

Otherkin is a label to describe personal beliefs, experiences, and traits that occur in a variety of combinations depending on the individual. As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what qualifies as otherkin, not everyone who shares similar beliefs feels the term is appropriate or useful for themselves.
Some who might otherwise describe themselves as otherkin downplay or conceal the affiliation. Citing outbreaks of controversy, individuals have confessed reluctance to reveal the extent of their beliefs for fear of losing status or being ostracized by a particular community, to avoid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r relieve pressure from friends and family.

Otakukin[edit]

Otakukin (a portmanteau of the terms Otaku and Otherkin) is a term used to refer to those who, like otherkin, believe that their physical forms do not define or fully encompass their mental states, personality, psychology, or spiritual nature, but, unlike most otherkin, view such attributes within an anime-, video game- or manga-centric context. It is often interpreted within anime fandom circles as a term for describing those who have human bodies and the souls of anime or manga characters, and is often severely derided as being to the extreme of "otakudom" (a term for the general Western anime fandom).
The term otakukin was coined by Kinjou Ten, a member of the otherkin community, on his website Temple of the Ota-kin.[24] The terms mediakin[25] and fictionkin[26] also refer to otherkin whose identities reference fictional sources, and are used somewhat more commonly today as a generic term with no connection to japanese media.

最后修改: feihung1986 (2015-05-26 07:53:51)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Dracostar3000

离线

#5 2015-05-26 07:58:22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大概可以总结

排除“巫”的历史,otherkin是近代的产物。
而且因为网际网络而变大了。。。

如果要探索otherkin的历史的话,应该会和“巫”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不过貌似很难有什么可以发现的详细的踪迹。

按照我在一楼所说的,我和在某otherkin圈子里辩论的,otherkin可以分为五种吧。

spiritual otherkin 灵性kin (有灵学灵修动向)
philosophical otherkin 哲学kin (有灵学认识无灵修动向)
psychological otherkin 心理kin (无灵学灵修动向,把科幻和现实细分开来,有哲学但没有灵学动向的)
furry 兽人、兽向 同样属于心理的范畴的,不过不能够算是otherkin,更接近 otaku科幻动漫游戏 (无灵学灵修无哲学动向的)
physical otherkin,即therianthropy otherkin,物理kin 像德鲁伊那样会变身的

最后修改: feihung1986 (2015-05-26 08:46:30)

离线

#6 2015-05-26 10:20:34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shiningdracon
寻道龙
Registered: 2008-11-03
Posts: 4,286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虽然同属 Otherkin 这个标签,但种类和种类之间的差异、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相当巨大。

所以 Otherkin 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圈子」。

而且,越涉及心灵深处的东西就看得越重,越难达成共识。会产生摩擦和争执也是当然的了。

想起这个笑话:

一个人走过海旁,看见另一个人想跳海自杀。
他走上前去劝说「先生,不要跳下去!」
那人问道:「为甚么?」
他说:「生命是美好的嘛!你是无神论者还是有宗教信仰?」
那人答:「我有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回教还是基督教?」
「基督教」
「罗马天主教还是新教?」
「新教」
「我也是新教呢!圣公会还是浸信会?」
「浸信会」
「太好啦!我也是浸信会,你是Baptist Church of God还是Baptist Church of the Lord? 」
「Baptist Church of God. 」
「真是太奇妙啦!我也是,那你是原教旨的Baptist Church of God还是改革派的?」
「改革派的」
「1879年的改革派还是1915年的?」
「1915年的改革派。」
 那人朝他屁股一脚把他踢进海里:「异端!去死吧!」


有 4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Enedina, 月影之翼, Dragon-555


以龙为本
<-- 目前头像 by 理业化肥
联系方式:站内短消息或邮件

离线

#7 2015-05-26 10:47:04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shiningdracon 写道: 而且,越涉及心灵深处的东西就看得越重,越难达成共识。会产生摩擦和争执也是当然的了。

在我家的沙捞越,基督教、回教和华人都是一起吃饭的。

分裂是太依赖于物质的而所制造出来的选择性思维,一个没有物质偏激性思维的人,或者说其思维不受物质存在所限制的人,自然就能够活在一块不制造问题,和种族宗教信仰无关。我说的信仰指的不是单纯的物质认知的信仰,而是对某种灵性存在意义的信仰。
不管人类相不相信,灵性灵学本身的存在是灵魂上的,天生的,没有解决的灵性问题,自然就会反映在个人甚至团体的行为举止上。在我出生的地方,谁敢挑起种族宗教信仰的异端,谁才会被笑话。

在我参与的那个otherkin圈子,就是有人说了要去某个pegan的活动团体来介绍otherkin的存在的,因为大部分的pagan并不知道很多otherkin在他们圈子里活动着。
otherkin比较特别的就是vampire和lycanthropy,所以那些吸血族和狼人不只是小说里的情节。会在一起并不是因为意见有分歧,而是因为无法满足于人类物质生活,自然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精神圈子。

最后修改: feihung1986 (2015-05-26 10:59:10)

离线

#8 2015-05-26 11:28:08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shiningdracon
寻道龙
Registered: 2008-11-03
Posts: 4,286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feihung1986 写道: 谁敢挑起种族宗教信仰的异端,谁才是问题的制造者。

如果不是因为天生存在冲突的基因,又何必定下这种规定呢。

和谐的前提是大家都不要深究教义的冲突,维持表面上的安定。但是谁都明白,不同信仰的人对世界的理解在根本上是不相容的。

每一种宗教都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宗教冲突归根结底是利益冲突,而种族和信仰都是最容易用来抱团的理由。

偏题了,主题并不是讨论宗教的。

回到 Otherkin 的话题上。正因为 Furry 属于娱乐和爱好,并不那么认真,所以才容易形成比较大的群体。而 Otherkin 各有各的不同,又没有什么非要在一起的理由,因此是个松散的群体。


有 3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Jadescale, 月影之翼, MorksAllen


以龙为本
<-- 目前头像 by 理业化肥
联系方式:站内短消息或邮件

离线

#9 2015-05-26 12:00:38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shiningdracon 写道: 宗教冲突归根结底是利益冲突

不完全都是为了利益而冲突,很多时候智商不是一个问题,attitude态度才是问题。有良好的态度,虽然智商不高,但是依然能够学会很多东西。
有差劲的态度,智商再怎么高、技术水平再怎么好也解决不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arrogant傲慢、ignorance忽视和irresponsible不负责任的言辞。

@shiningdracon 写道: 回到 Otherkin 的话题上。正因为 Furry 属于娱乐和爱好,并不那么认真,所以才容易形成比较大的群体。而 Otherkin 各有各的不同,又没有什么非要在一起的理由,因此是个松散的群体。

furry还是别说了,其实并不能够是otherkin。
把otherkin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是好奇心。并不是所有的otherkin有很强大的认识欲,因人而异。
东亚地区几乎是没有otherkin的,极有可能是文化的不同,连我要面子书上开一个中文otherkin都觉得不好意思。
欧美的otherkin比较特出可能是因为那里的新世纪运动、starseeds星际种子、神秘学和各种灵异领域(paranormal、metaphysics、psychic、astral projection等)的广大所以自然形成的。
其实要说道前世、轮回、灵界、外星人等的事情,现在反而是欧美那里的讯息比较而且也特别多。

离线

#10 2015-05-26 12:02:56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星际种子starseed (没有中文讯息所以就抄英文了)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ar_people_(New_Age_belief)

Star people (New Age belief)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Star people (also known as starseeds) is a New Age belief and fringe theory introduced by Brad Steiger in his 1976 book "Gods of Aquarius"[1] in which people believe they originated as extraterrestrials and arrived on Earth through birth or as a walk-in to an existing human body. It is a variant of the belief in alien-human hybrids.[2] The term "star people" was taken from an existing Native American spiritual concept.[3] Steiger also used the term as the title of his 1981 book written with his wife Francie.[4]

Beliefs[edit]
Steiger described "Star People" in his 1976 book on contactees as "humans who come from a special gene pool linked to visits by extraterrestrials".[5] Dazed noted that "with no definitive text to draw from there are all sorts of web denominations with opposing ideas and philosophies surrounding said alien race – not least over whether to spell Starseed as two words or one."[6]

Star people are supposed to share feelings of alienation,[6] isolation or loneliness, and they feel they do not fit in to Earth's institutions and events. In surveys, the Science Channel reports that nearly half reported near-death experience and seventy-five percent had an out-of-body experience.[citation needed] Nearly all of them say they feel tremendous urgency to fulfil a mission.[citation needed] They define themselves as "evolved beings" from another planet, solar system or galaxy who have come to Earth to assist its people to achieve a higher level of civilization and peace.[citation needed] They claim to come into human lifeforms and suffer helplessness and total amnesia concerning their identity, origins and life-purpose.[7][unreliable source?] The awakening process claimed to be experienced[6] is described as either a gradual series of realizations over time, or an abrupt and dramatic awakening of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awakening process, they regain memories about their past, origins and missions.[citation needed] An increase in intuition, psychic ability, and the sense of a more universal "self" that transcends mortal identity are also commonly reported.[citation needed] Some claim communication via telepathy with unearthly beings, either physical or non-physical.[citation needed] Some believe that life exists on other planets. Most believe they have lived on other planets, and many recount experiences they claim are memories of life on other worlds. The concepts of spaceships, intergalactic travel, psychic phenomena and sentient life forms in other galaxies are common.[8][9][unreliable source?]

Star people are said to be identifiable by certain behavioral and physical traits, such as large eyes.[6]

Washington Post journalist Joel Achenbach interviewed people who said they were starseeds from the Pleiades for his book, "Captured by Aliens: The Search for Life and Truth in a Very Large Universe", and noted the contrast with ufologists: "the starseed are precisely the kind of New Age figures the traditional ufologists can’t stand. Ufologists look outward, toward the universe, for answers to the alien enigma. New Agers look inward."[10]

Proponents[edit]
Advocates of the concept of star people / starseeds include Sheldan Nidle, who founded the Planetary Activation Organization.[6] There is a strong online following.[6] Websites that attempt to track them estimate that 65 percent of those who identify as star people are women.[citation needed]

Steiger recounted that Phillip K. Dick had written to him in the late 1970s to say he thought he might be one of the star people, and that his novel VALIS contained related themes.[11][12]

星际种子圈子的宗教味道很浓厚,不好说。
先说明我本人不喜欢通灵的东西。

最后修改: feihung1986 (2015-05-26 12:14:21)

离线

#11 2015-05-26 12:13:33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霸权MOD
蛟龍
Registered: 2009-08-06
Posts: 419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当然不是说什么都东方人差。也许是东方人比较精神性,西方人讲究物质上的分析。


看起来从你之后得出的结论,以及我所知道的情况看。
看起来是东方人更偏重物质与世俗才对。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feihung1986


键盘政治局委员,三流媒婆,著名学渣,核武器威力的赋予者,逊尼派,共和党人,穷,黑暗料理界大师,常年和这个论坛的总boss过不去,嘴炮机关枪,还会平地摔。

离线

#12 2015-05-26 12:21:17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 @霸权MOD 写道:    看起来从你之后得出的结论,以及我所知道的情况看。 看起来是东方人更偏重物质与世俗才对。 …

好像都有反差吧。我觉得西方人比东方人在某方面上更迷信,尤其是对“恶魔”、“邪灵”、“负面外星人”这些的梗上很极端。东方人却比较平衡阴阳这样的。
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最重要的是认识更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离线

#13 2015-05-26 12:26:19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霸权MOD
蛟龍
Registered: 2009-08-06
Posts: 419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 @feihung1986 写道:  好像都有反差吧。我觉得西方人比东方人在某方面上更迷信,尤其是对“恶魔”、“邪灵”、“负面外星人”这些的梗上很极端。东方人却比较平衡阴阳这样的。 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最重要的是认识更多自己不知道的 …

东方人对于信仰和西方人的最显著不同是在对信仰的“效用论”上的看法:
(当然,这里两分法是错误的,姑且用上文的东西分划吧)
即,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对于信仰的效用在于,是否信仰这个东西,具备合理的“回报”,再简单点说,就是老子信这个东西有多少好处。
这个好处当然是精神上的,即逻辑上是“我信了关公护我,我信了财神生钱,我信了耶稣上天堂”之类的情感,本质上这是一种优越感,而不是寄托。
所以这种极度世俗文化环境下出otherkin,那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feihung1986


键盘政治局委员,三流媒婆,著名学渣,核武器威力的赋予者,逊尼派,共和党人,穷,黑暗料理界大师,常年和这个论坛的总boss过不去,嘴炮机关枪,还会平地摔。

离线

#14 2015-05-26 12:36:42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霸权MOD 写道: 所以这种极度世俗文化环境下出otherkin,那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欧美的网络社交圈子比较强。Otherkin是近代才出现的。Furry假如没有网络世界的话是不存在的。
光说furry的内容好了,欧美的。。。口味只有越来越重,只有你想不到做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不过也是因为$$$commission$$$的关系催化了furry的浓厚风气。

另外,在欧美,你可以依靠能量治疗、通灵、预测、写书等奇怪的行列来养活一个家庭。
在东方社会,做这些工作你只会被别人认为你是在搞邪教。

最后修改: feihung1986 (2015-05-26 12:38:26)

离线

#15 2015-05-26 12:41:08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霸权MOD
蛟龍
Registered: 2009-08-06
Posts: 419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另外,在欧美,你可以依靠能量治疗、通灵、预测、写书等奇怪的行列来养活一个家庭。

如果人均GDP上了4万美元大关,我相信中国这种奇怪的行为甚至行业只会多不会少。

说回来,furry这种强行和gay极度沆瀣一气的风范还真是一朵奇葩了。


有 3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feihung1986, Jadescale, Enedina


键盘政治局委员,三流媒婆,著名学渣,核武器威力的赋予者,逊尼派,共和党人,穷,黑暗料理界大师,常年和这个论坛的总boss过不去,嘴炮机关枪,还会平地摔。

离线

#16 2015-05-26 13:45:26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Therianthropy,therian,兽人,兽化人
主:由于中文文字上的差异和困难,兽人也可以指furry
另外furry也可以说成是兽迷,但兽迷不是兽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D%B8%E4%BA%BA

兽人[编辑]

兽人范例:穿衣服,能站立,手能拿物

希腊神话中的兽人种族之一:半人马

苏格兰及爱尔兰传说中的猫妖精

华纳兔宝宝亦为兽人
兽人(Therianthropy),又称兽化人,通常是指在奇幻文学或科幻相关动画、漫画、游戏、电影、轻小说等作品中所出现的虚幻种族之一,一般所称的兽人指的是保留了兽类外型的特徵(宽大的口部、全身覆满皮毛、有尾巴和其相对应的兽耳)但又具有人类的特徵(可以站立并且能够行走的腿、能拿取物体的手、会说话),甚至有与人类相同思考能力的幻想生物。

兽人在某些科幻和奇幻相关的作品中有时被设定为智商较人类为低,不过具有较佳的肉体优势(例如力气较人类大、动作较人类敏捷)等等;大致上来说,兽人在上述的相关作品中还没有完全定型的特色,每个作者描写的兽人多少都会有些差异。

起源与特质[编辑]

动漫风的男狐狸兽人

动漫风的犬兽人骑士

动漫风的女猎豹兽人

女猎豹兽人上半身特写
在传说当中,有人类被诅咒变成动物的故事,也就是所谓的变身人,例如吸血鬼及狼人,例如在希腊神话里,国王莱卡翁由于胆敢试探宙斯的能力,将自己的其中一个儿子宰杀、烹煮后拿来供奉宙斯。宙斯早就察觉此事,为了惩罚他的残酷狂妄,而将其诅咒成为野狼。

另外《奥德赛》里有一位住在艾尤岛岛上的女巫喀耳刻,会施法将人类变成动物。除了狼人以外,其他国家都也都有自己专属的变身人传说,像是中国小说六朝志怪的虎人、玛雅的美洲豹,还有夏威夷传说中,凡人女子和鲨鱼神所生的Nanaue等等。

在中国神话中,动物会经随着长年的修练和吸收日月精华,修炼成所谓的精怪,西游记中出现的牛魔王就是典型人物。这类型的传说主要出现在《白蛇传》的蛇精、《聊斋志异》的狐狸精和其他民间故事中。这些故事甚至影响了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地区。日本也发展出始于自己的传说,例如《白鹤报恩》。

奇幻故事某些设定会有人类施展法术而变身成为野兽,这种通常可再度变回人类。《石中剑》的巫师梅林和巫婆斗法时,也曾变成各种动物来较量。《哈利波特》里这种巫师被称为化兽师。有的奇幻作品中将德鲁伊教徒描写为可以变化成各种野兽,如电脑游戏 《魔兽世界》,《暗黑破坏神》和《魔兽争霸》中设定可施展变身术的德鲁伊角色。

在一些科幻故事和科学言论中,猿猴、恐龙和昆虫等动物经过长期的演化,成为了近似人类的类人生物。类人生物的代表包括了电影《决战猩球》(Planet of the Apes)中,那些高压统治人类的猩猩们,以及由戴尔·罗素(Dale Russell)提出,由伤齿龙进化成的恐龙人类。

早期科幻小说中,也有将野兽藉由外科手术改造成人类的作品,如威尔士(H.G. Wells)的于1896年出品的莫洛博士岛(The Island of Dr.Moreau,于1996年改编作品拍成电影《拦截人魔岛》),现代的科幻作品中也有透过基因工程进行人体改造的兽人,但通常会称呼为人造人或变种。

古代奇幻作品出现的兽人,通常不具有人性且具有野兽般个性,近代奇幻文学尤其是动漫作品,出现更多几乎接近人类的兽人,较著名的作品如忍者龟、折纸战士等,甚至儿童文学中的世界有全部皆是动物人组成的社会。托尔金作品出现的半兽人(Orc)则是设定为形貌近似人类的种族,虽然翻译上非常类似,但是在定义上有所区别。

代表性的兽人[编辑]
荷鲁斯:出自埃及,是古代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是王权的象徵,在埃及的壁画描绘中出现的形象是一位头部是隼的外型,其他部分皆为人型的神祇。
阿努比斯:出自埃及,是古代埃及神话中与人死后生活以及木乃伊的制作有关的神,于壁画中常见的形象为胡狼的头部但身体部分一样维持人的外型,在埃及神话中被定位为死神。
赛特:出自埃及,在埃及神话中最初是力量之神或战神或风暴之神,沙漠之神及外陆之神。保护沙漠中的商队,但同时又用沙暴袭击,形象通常是豺头人身的神祇,长有长方形的耳朵和弯曲凸出的长嘴。
索贝克:一样出自埃及,亦被称呼作苏贝克。古埃及神话中出现,是鳄鱼之神,担任埃及法老之守卫者,文献和壁画中的形象是拥有鳄鱼头但身体维持人型的神祇。
象头神:出自印度,是印度教中的智慧之神,主神湿婆与雪山神女的儿子,战争之神室建陀的兄弟。外形为断去一边象牙的象头人身并长着四只手臂。
弥诺陶洛斯:出自欧洲地区的希腊,是古代希腊神话中一个著名的半人半牛怪物,也是牛外型兽人的代表之一。在古希腊人的想像中,弥诺陶洛斯具有人类的身体,但长着一颗牛头和一条牛尾巴。
牛头马面:出自亚洲地区的中国和佛教经典,是来自于阴间的两个鬼差,形象分别是牛头人身、马头人身,负责捉拿、带领阳寿终了的亡魂到地府审判,被认为是阴界神明的部下,在台湾,常被尊称为牛马将军。
人鱼:是传说的水生生物,通常样貌是上半身或头部为人,下半身是鱼尾,其传说的分布范围很广,欧洲传说中的人鱼与中国、日本传说中的人鱼,在外形上和性质上是迥然不同的。
拉弥亚:古希腊神话中一头半人半蛇的女性怪物,亦是在西方以猎杀小孩闻名的蛇妖。特徵在于其上半身为娇艳女性,下半身却是蛇身。日后大量出现于奇幻类型的动漫作品和相关游戏中。
大脚怪:又称大脚,是一种未知的灵长类生物,出现在北美洲民俗学中,有时被描述成是一种体型巨大,毛茸茸的猿。有些人认为这种生物在世界各地都有实际出现的踪迹,例如喜马拉雅山的雪人、中国的野人。
迦楼罗:印度神话中的一种巨鸟,主神毗湿奴的坐骑。佛教吸收此鸟为天龙八部之一,其形象随佛教传入东亚,中文常译为金翅鸟或大鹏金翅鸟。
乌天狗:又写做“鸦天狗”,日本传说中的妖怪,为天狗类型的一种分支,有着和乌鸦一样的尖嘴和漆黑的羽翼而得名。又称“小天狗”,能飞,和大天狗一样身着山伏装束,而且剑术高超。
鸮人:又称猫头鹰人,是传说中的生物。出现于英国康沃尔郡马纽南史密斯,1976年首次被目击。为人型、有翅膀、尖耳朵、红眼睛和黑钳状的爪子,看起来就像是猫头鹰的放大版。
巴风特:有名的基督宗教中出现的恶魔之一,名字的起源尚无定论,到了19世纪,随着一系列伪历史作品的出版进入了以英语系国家人们的认识中,有着山羊的头,额头有五芒星,两角之间有火把,有女性的胸部,腹部放置有赫密斯的杖。日后亦成为奇幻ACG作品中出现的角色外型设定之一。
佛尔佛尔:出自以色列耶路撒冷的所罗门王编撰的魔术书Lemegeton,书中记载他和七十二位恶魔签下了契约,是所罗门七十二柱魔神中排第34位的魔神,是一只尾部带著火焰且拥有部分人类外型的鹿,可以控制男女之间的爱情与风雨和雷电。
安托士:所罗门王七十二柱魔神中排第63位的魔神,长着夜鸦头的天使,骑黑狼,手持锋利宝剑,专门铲除不和谐的事物。
狼人:一种传说中的生物,每逢月圆之夜,就会从人身变为狼身。转变后不能控制自身的兽性,会袭击周边的家畜或人类。和吸血鬼一样,属于不朽世界的生物。因不同地名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法国的热沃丹怪兽及美国的布雷路之兽。
猫妖精:苏格兰及爱尔兰传说中的猫形生物。形象多为黑猫,胸前有一大片白毛。擅长人类语言,以双足走路,穿长靴,衣着华丽,头顶皇冠,穿梭于城市之间,更经常出没于苏格兰的高地之上。它能使用多国语言与猫或人类直接进行对话,拥有极高的知识。

Therianthropy
http://zh.wikifur.com/w/index.php?title=Therianthropy&variant=zh

术语 > Therianthropy

兽人(therianthropy),由希腊语therion(Θηριον, 意指「野兽」),与anthrōpos (ανθρωπος,意指「人类」) ,指部分人类与部分动物的生物,在此意义上与兽迷术语中的furry同义。它时常用来指称神话生物与信仰,直至最近又添增其特定意义。有些时候它会被缩写成"therian",在现代指以兽魂为导向的次文化成员。

兽人一词早至1901年便有使用,用于描述欧洲及亚洲对于变身的乡野传说[1]。兽人在1915年也用于描述灵魂信仰中的动物变身[2],另一个来源[3]也增加了它在十六世纪在狼人嫌疑者的审问时使用的可能性。

Therian[编辑]

兽人除了原本用于描述神话与乡野传说中的情节及生物外,也用于指称therian。 Therian相信他们对动物有本质地、个人地、不可或缺的链结。他们大部分相信这会导致精神与情绪的转变;有少数受争议者会把这些延伸到现实世界。
兽人有些时候被视为兽迷在灵魂面上的反面。比起信仰,兽迷通常参入了更多的想像。某些furry会觉得兽人「太过火」,同样的某些therian也觉得furry十分愚蠢,且忽略了动物的「真实天性」。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友好的,也常可以在大型兽聚(兽Con)跟其他活动中发现therian。
对「精神上的兽人」的「新观念」在Usenet的alt.horror.werewolves(ca. 1992)群组中被发展出来。[4] 一些Usenet使用者开始公开主张它们有部分是动物。结果某些人只是在开玩笑;但其他人明显地是认真主张并持续讨论。[5]有些人一开始自称为「lycanthropy」,但因为它精确来说是指狼人(werewolf),所以「兽人」(therianthrope)这个字就更流行了。

在学术上的使用[编辑]

在乡野传说、神话、以及人类学上,兽人可以用于描述在人类与部分非人动物间共享特徵的人物。
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兽人形式是狼人(lycanthropy)(希腊语lykos("狼")与anthropos("人")),指从人变身为动物型态的术语。即使lycanthropy精确的定义只特别指变为狼型态,它还是常常误指变身成非人的动物型态。

史前时代[编辑]
民族学家Ivar Lissner推论,带有人类与非人类特徵的生物的洞穴壁画并非神话中变身者的实际形象,而是试图描绘萨满从不同野兽获得精神与灵魂能力的程序。[6]宗教史学家Mircea Eliade发现到,尊崇动物身分与变身为动物的信仰相当广泛存在[7]。

艺术上的使用[编辑]
兽人也可指称同时共享人类与动物特徵的人物,例如埃及神话中具有动物头的人形神(像是拉(Ra),索贝克(Sobek)与其他神),以及人马跟人鱼。

自我认知的兽人[编辑]
当有人相信他们转为动物型态(动物变形,therimorphosis),或是拥有非人动物的特徵时,时常使用「临床上的变狼妄想症」这个字。该分类算是一种精神疾病,即使许多人类学家指出在萨满文化中已有许多宗教上的先例。同样地,以社交身分方式称自己为变形者的人通常并不会被心理健康专家判定为精神异常,除非他们的信念干扰到了正常生活。对于原本的正常心智转为特异信念而消灭,以及认为是精神疾病之间的界线仍然不一致,这点常引发争论。

兽人的分类[编辑]

指称特定种类兽人的术语奠基于希腊字词,在特定的动物后接anthropos。近乎无数种的兽人可因此使用自己的称呼,即使大部分时候是新造词。另一方面,少有从拉丁文衍生而来的字词会打破先例,而使用拉丁文字首结合希腊文字尾,这些会被视为非正统或者不正确。狼人,犬人,以及猫人是最广为人知的种类[8]。犬人这个称呼至少从1901年就存在,指在中国神话中关于人类变身为犬,犬变成人类,以及人类与犬之间的性关系[9]。猫人也一样,但是改称与猫之间的关系。

狼人[编辑]
最广为人所知的兽人形式是狼人(lycanthropy),从希腊语lykos("狼")演变而来,指的是人与狼(werewolf)变身(Rose, 230)。即使lycanthropy精确的定义只特别指变为狼型态,它还是常常指变形成任意的非人动物型态。

犬人[编辑]
希腊人也提到了犬人(Kynior, 犬)。 犬人(cynanthropy,有时也拼写成kynanthropy)指在可以在犬型态与人类型态之间变形的变形者,或者不变形但拥有犬与人类的生理特徵(Hamel, 76),另外也用于指称具有犬妄想的人(Ashley, 37)。这个词至少从1901年就存在,指在中国神话中关于人类变身为犬,犬变成人类,以及人类与犬之间的性关系(De Groot, 184)。在狼人之后,犬人是最广为所知的兽人种类。
人类学家David Gordon White将中亚地区称之为「犬人漩涡」,因为古代作家会习惯性地将犬人种族描述在该地。印度神话中有位于遥远北方的「烹狗人」,中国方面提出了「犬戎」以及其他极西地区的人/犬蛮族,以及欧洲传奇中常将称为"Cynocephali"的犬人构想于东方的未探索地区(White, 114-15)。
犬人也在帝汶岛为人所知,在当地指的是在非意识下可将他人变成动物的人/犬变形者。这时通常会将受害者变形为山羊之类的猎物,以便让犬人吃掉而不被发现(Rose, 390)。

猫人[编辑]
猫人(ailuranthropy)为人类/猫的变形,或其他结合猫与人特徵的生物(Greene, 229)。它的字根也用于恐猫症(aliurophobia)。Ailuros也是巴斯泰托的希腊语名。

鼠人[编辑]
鼠人(musoanthropy)为人类/鼠的变形,或其他结合鼠与人特徵的生物。它的希腊语字根也用于恐鼠症(musophobia)。另Musomania为对鼠类的喜好与兴趣。[10]

宗教上的分类[编辑]
兽人,或与其子分类相关的词语,可以指兽形人(werebeast)或变身为其他动物的行为。在印度与亚洲的群岛上,虎是最常见的形式;在北欧是熊(见狂战士),在日本是狐,在非洲是豹或土狼,有时也有狮子;在南美洲是美洲虎。但即使该区域最重要的肉食动物往往会在故事与信仰中的变身取得首位,一些较不重要的猎物,甚至是无害的动物,如鹿也会被构思为兽形人。另一个不常见的状况是在玻里尼西亚的鲨人。

现代次文化中的使用[编辑]

信仰与起源[编辑]
兽人最远可追溯其起源到早期神话,但在现代, 因为黑暗时代中的狼人传说而广为人所知(具有特别活跃,强大的守护灵或灵魂(Fetch))[来源请求]。在以嗜血怪兽的形象为现代人所广知之前,狼人是相当被大众所敬重的成员,并被基督教会视为「神之犬」。[来源请求].
近年来,采纳兽人这个词来描述对非人动物的强烈兽魂感觉,或其内在认同的次文化被发展出来。这个次文化圈的成员通常会自称己为兽人或therian。-人这个词某种程度上曾经很泛用以指称传奇的变形生物,像是狼人、虎人与类似的生物,但在最近慢慢地少用。其中一个理由是-人'在furry社群中指涉的是较为「野兽」风格的furry。这往往导致therian与furry社群间的一些误解产生。
Usenet上的alt.horror.werewolves群组在1992年创立,它最早的成员讨论了关于虚构的变形者。某些作者开始公开主张他们自己有部分是非人动物。他们有些只是开开玩笑,但有足够的人是认真的而带起了一股风潮。此外另一些拥有类似信念的人也加入了这个群组。最早的therian称呼自己为lycanthropes,但因为这个词精确上是指狼人(werewolf),就改用兽人(therianthrope)作为比较泛用的称呼。
对这种现象有精神面理解的次文化成员,可能会相信他们拥有全部或部分的兽魂,而且他们的信念可能会与萨满信仰或图腾信仰的部份范围相重叠。有些人也会从凯尔特、北欧与美洲原住民等神话中关于变形的故事来撷取一些灵感。精神上的兽人这个词也常用于区隔此种兽人与一般兽人。尽管如此,萨满与图腾信仰并非兽人本质上的一部分。
某些偏好心理学解释的人可能会简单地描述他们在人格或天性上有著非人动物的另一面,但有些人相信这可能是某些神经生理学上某些种类的异常,而当成类似注意力不足症与自闭症之类的症候群。其他人相信他们的基因有部分不是人类,但这样的解释难以证实,于科学上亦难以置信且不被多数人喜好。大部分人支持神经心理学上异常的说法,但似乎不认为是先天机能障碍。
另一方面,对非人动物的自我认同可能是部分的,认为自己同时拥有人类与非人的特质;或是完全地,认为自己本质上是在人类身体中的非人动物。物种躁郁与跨物种主义偶尔也用于指称后者的状况,这和性别躁郁与跨性别的观念类似。
大部分的therian会以单一种类的非人动物来表称自己,但有些也会以多种动物来表称自己-有时是有相关的动物,像是在猫科与犬科中的几个不同物种,但有时也是完全不相似的动物。以同科的所有成员表称自己的人-举例来说,有些人会主张自己拥有所有猫科动物的特徵-这种被称为cladotherianthrope。特定的therian表称的非人动物的物种,有时也被称为他的兽种(theriotype)或表形。「表形」原本较常用,但因它也指称躯体外观而被误用。
大部分的兽人表称为猫科动物或犬科动物,通常是大猫或是狼[11], 但也有爬虫类,鸟类,其他哺乳类动物,或者是昆虫。某些怀疑论者会为此争辩:因为肉食性动物的优越性,大部分的therian只是在假装,并为了自我意图而故意选择令人印象深刻的动物。也有一些人会以传奇生物(像是龙,精灵, 狮鹫, 人马与其他的)表称,但他们通常分类在更宽的otherkin社群中。
虽然对实际生理变动的主张仍容易被次文化内外的怀疑论者所注目,兽人仍可能会以他们的认知过程,对生命的观点,内心反应与本能,知觉,或是经由他们的躯体等方面证明来描述他们的天性。自身在人类与非人两方的观点可能会合作或发生冲突,因而造成快乐或是不悦的失常情况,也可能需要不少的自我探索来理解或接受。因为是对自身的自我感知,一个人对兽人的自我认知方式会相当地分歧。
另一个兽人的争议点是变形(shifting,shapeshifting的简写),通常指涉兽人会内在地(对自身)或是外在地对其他人证明自己天性的任何行为。在次文化中,很少人会怀疑心理与情感上的感受会可能发生转变;一些兽人也主张自己经历过称为肉体变形(P-shifting)的肉体外型改变。许多在兽人次文化中的人会怀疑肉体上的改变是不是真的会发生;在文化外,压倒性的绝大多数人完全否认任何肉体变形会发生。
一些理性怀疑的兽人提出他们的兽人形可能是心理或精神上的问题,还可能带有精神或宗教上的元素。这个观点的提倡者可以在Werelist.com的论坛找到。(见下)

次文化[编辑]
以次文化来说,兽人并没有任何的中心思想与教条,也没有普遍接受的权威。通常会以「greymuzzle」(灰鼻)来半戏谑地称呼长时间在这个次文化圈的人。
虽然没有网路上以外的社会组织,仍然存在著各种理念不同的therian社群,包括基督徒,异教徒,以及无神论者。可以预见的,意见分歧十分常见,社群中的许多线上论坛与聊天室都有他们自己的「气氛」,从全然接受到愤世嫉俗。也偶有「现实世界」中的集结,称之为嗥叫,但他们的主要目的仍然是社交。

兽人对物种躁郁[编辑]
兽人跟物种躁郁(species dysphoria)有些近亲关系(类似性别躁郁的情况),指的是具有人类躯体,但自认是动物的人。许多therian认同自己至少有轻微的物种躁郁;到了今日,许多therian相信物种躁郁只是兽人的单纯「同义字」。

兽人对变狼妄想症[编辑]
精神上的兽人并不自动与临床上的变狼妄想症(clinical lycanthropy)(一种使人相信自己是另一物种,或是可以变身的心理疾病)相等。一些兽人相信他们可以担负他们「另一面」的思考倾向,称之为心理转换,他们相信在这样的转换期仍然保有自我控制,并不对他们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险。全兽人(contherianthropy)有时用以指称那些不主张自己有心理转换,而是人与非人两方面融为一体的人。

兽人与furry[编辑]
兽人不应与furry混淆。虽然也有团体间的混合情形,但若搞错了彼此可能会冒犯到许多therian或是furry。
兽人倾向更加聚焦在内心动物的感觉,在他们天性旁侧的动物,或是精神上的想法;相对的,furry通常聚焦于furry艺术和/或与人形的非人动物相关的角色扮演。有些人会在同时在两方间的交集处或正面看待另一方,当然也有负面看待另一方者。例如某些furry会觉得兽人「太过火」,或是可能会觉得therian只是个诡异的存在。同时,许多therian不喜furry,因为他们的感觉没有去理解兽人本身而可能导致混乱,或觉得这些兽迷e根本只是被性欲冲昏头。

Therian与萨满信仰[编辑]
兽人与萨满信仰在基层上有很大一部分的共通之处。许多therian相信萨满与神秘思想,而许多练习萨满之道的人也保持对兽人的兴趣。许多兽人主张他们有精神导师,或是图腾。然而,therian的图腾并不需要和他们的兽种是相同的动物,拥有动物图腾或单独对动物图腾祈愿也不会让人成为therian。

最后修改: feihung1986 (2015-05-26 13:49:09)

离线

#17 2015-05-26 13:54:10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比furry roleplay更好的词汇
(其实我觉得“兽向”,“兽取向”也可以说这个)

http://zh.wikifur.com/wiki/%E7%8D%B8%E5%BC%8F%E7%94%9F%E6%B4%BB%E8%80%85

兽式生活者
术语 > 兽式生活者
兽人式/兽式生活者(Furry Lifestyler)是指生活方式(lifestyle)依循兽人风格的人。此术语有两个层面的差异,一个是兽人风格的定义,另一个则是生活方式的内涵。就生活方式而言,不同人对于如何实践会有不同的想法。奉行人数决定了各种兽式生活的共识定义,通常较知名的次分类都会有特殊内容。
兽式生活者会在现实生活中以各种行动与信念来强调各自对兽爱好者意义的认知。兽式生活者会比其他一般兽爱好者更倾向于强调自己兽化身的可辨识性,且经常表现与其角色相关的动物举动。例如狼兽式生活者就可能会在满月时赤脚外出对著月亮嚎叫,獭兽式生活者可能每天都会拨出一段时间去游泳。许多兽式生活者带著强烈的动物图腾信念,不少人相信是化身的精灵选择了自己,而非由自己选择自己的兽化身。
兽式生活者会穿著自己的兽装或社群内流行的服饰,说话时会使用与自己兽化身相关的语癖(例如“喵”或“嗷呜”)。这就是兽式生活者的表达感觉方式,快乐时可能会发出呼噜声,生气时可能会瞪视著某人,当你选择性的因为兽式观念或想法而选择做出与兽有关的举动时,这就是你的兽式生活。这些表现依照个人的概念、信仰、精神指引而有所不同。

定义[编辑]

一个最广泛、简单而简短的兽式生活者定义,由Renard Foxx简单的说“一个兽式生活者就是超出对动物及兽人的喜爱,并影响他们日常的生活的人们”
对于某些人们,兽化身者有个负面的含意,泛指在社群里无法分辨适当的场合,而强加在其他同好的兽爱好者行为表现,如过度的角色扮演行为。
对于另一群人来说,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更为精准的定义,对于这些兽化身者,所谓的兽并非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是什么,一个不可分割的自我。这有别于一般兽爱好者的概念,因为一般兽爱好者亦可以选择自己不是兽爱好者。
兽式生活在兽同好圈中被视为是超越兴趣的表现,并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与程度。在比较特殊的例子中,甚至不只有兽装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有些亦把人体彩绘的方法纳入,以便表达自己的皮肤与动物的皮毛在视觉上分不出差异。
历史渊源[编辑]

兽人式/兽式生活者最早出现于1996年7月在 alt.fan.furry 网络新闻群组所引发的论战。之后由它分离出其他的furry新闻群组,其中一个最有名的新闻群组 alt.lifestyle.furry 的产生是用来解决同好们艺术及文学以外的讨论,兽式生活者的成员定义:这是一个人精神上、真实上、虚构上、或象徵上对于动物们有着重要的情感或精神上的连结。

离线

#18 2015-05-26 20:04:03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peter860321
野龍
来自 高雄, 台灣
Registered: 2014-03-23
Posts: 608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老实说即使看了很多解释,我还是不太懂therian和otherkin的分别 [晕]


目前头像by黑隐者

离线

#19 2015-05-26 20:50:55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peter860321 写道: therian和otherkin的分别

therianthropy是会变身的
otherkin不会

离线

#20 2015-05-26 21:20:48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peter860321
野龍
来自 高雄, 台灣
Registered: 2014-03-23
Posts: 608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 @feihung1986 写道:  therianthropy是会变身的 otherkin不会 …

可是physically Transformation根本不可能吧?
那两者不就又一样了?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目前头像by黑隐者

离线

#21 2015-05-26 21:41:33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 @peter860321 写道:  可是physically Transformation根本不可能吧? 那两者不就又一样了? …

是ethereal body,只有psychic看得到的,所以对他们来说,是physical。但对我们来说,其实是ethereal不是physical。

这也是为什么spiritual otherkin会跑到pegan的原因

最后修改: feihung1986 (2015-05-26 21:49:55)

离线

#22 2015-05-26 22:21:46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青鳞
蛟龍
来自 青铜小队
Registered: 2014-02-08
Posts: 39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我当初也希望通过进行大量的分析来找出otherkin的共同点,进而搜寻otherkin。
当初我还没有来到鳞目,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例,但即便是拥有了大量的案例可供分析比较,能产生一种有效的方法还是很困难的。
目前发现一个比较成熟(判断标准是经历了最初的迷茫和疯狂)的otherkin有隐藏的本能,特别是保密性比较强的,即便是两个otherkin面对面交谈也很难互相辨识。 [被炸]

倒是我观察到了身边的一个外向型的furry(真是可遇不可求的研究机会!),出于自我保护我没有暴露身份而是说明自己对这种心理学现象感兴趣。
据我观察,furry的文化主要是集中于艺术领域方面,很少进行进一步的哲学探索,但是否进行了哲学探索的furry就有发展成为otherkin的可能性吗?我还正在探索。
另注:其实在现实世界中获得一个furry的信任还是比较容易的,一方面你要真诚,另一方面要对其行为感到包容(我想可能另一个因素就是我经常拿研究报告给他看 [汗] )。

所以以上我的几个观点可以概括为:很多otherkin具有自我隐藏的本能难以被发现,furry的生活大多集中在艺术领域,furry和otherkin的转换条件尚未得知。

最后修改: 青鳞 (2015-05-26 22:23:24)


有 2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龍爪翻書, 月影之翼


不要在意你利爪上的鲜血,看看你的身后,那才是你宣誓用生命去保护的。

离线

#23 2015-05-26 23:03:00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Jadescale
翡翠龙-崎玉川
来自 坐标不定 游走中
Registered: 2013-05-22
Posts: 696
网站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这篇感觉涉及到了许多之前很疑惑的内容……

疑问:otherkin和furry存在重合部分吗?otherkin和therian的关系是?

兽式生活者 属于otherkin还是furry的范畴?

要怎么通过自己的一些非常具体的想法和观念来确定自己在otherkin中属于哪一类呢?我的困惑是不知道怎么提炼自己的观念,也许是因为一些想法和感受不是那么明了和清晰的缘故。

(比如,我一直困惑于“守护灵”和“自身灵魂”的身份关系。如果以某种动物为灵魂向导、守护灵这样的观念,是否属于otherkin?)

最后修改: Jadescale (2015-05-26 23:06:42)


“吾等龙呢”
“是被诅咒而生,被祝福而死的”——白鳞《Dra+KoI》
头像来自《龙与地下室》-青玖

离线

#24 2015-05-26 23:13:16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Jadescale
翡翠龙-崎玉川
来自 坐标不定 游走中
Registered: 2013-05-22
Posts: 696
网站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feihung1986 写道: 最明显的分别就是,东方圈子里,otherkin是没有规范的。而因为没有这种归类,所以东方的spiritual otherkin都会被扫入东方宗教的潮流下,不是被奴化成“护法”就是被崇拜成“神灵”。

确实有这个问题,不过东方文化里,主流宗教之外其实还是有很多民间神话、信仰里都存在动物和人形互化、兽妖、动物通灵巫术这样的东西。

在信仰的末圈、远离人类政治文化中心的地带会更接近远古的动物信仰和巫文化,我觉得这里面有跟西方文化otherkin概念诞生的背景相近的一些条件。

最后修改: Jadescale (2015-05-26 23:14:25)


“吾等龙呢”
“是被诅咒而生,被祝福而死的”——白鳞《Dra+KoI》
头像来自《龙与地下室》-青玖

离线

#25 2015-05-27 06:12:29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小说阅读模式

feihung1986
停权
Registered: 2012-10-29
Posts: 1,041

回应: Otherkin,therianthropy,pagan,starseed,furry,shift 补脑

@青鳞 写道: 出于自我保护我没有暴露身份而是说明自己对这种心理学现象感兴趣。

我是因为没有工作的关系,不想透露我自己在网上的活动。待我生活稳定下来以后才来打算怎样。 (尼玛我那灵修看起来像通灵一样)[被炸]

@青鳞 写道: 很多otherkin具有自我隐藏的本能难以被发现,furry的生活大多集中在艺术领域,furry和otherkin的转换条件尚未得知。

这是属于psychological otherkin,是心理精神。。。大概都是从各种虚构的人格里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要的kin人格,所以也许是这样自动地出现自我保护的功能。不过我不是这种类型。
但在我认识的otherkin圈子里,大多数好像不认同furry是otherkin的范围。我自己也认为是,因为我也是furry,是兽迷,furry对我来说是不断地用各种幻想的题材来开发各种精神上的幻想和需求。(自爆 [被炸] )如此,这些精神幻想和需求不属于人格化的过程,不会变成psychological kin。
另一方面就是,大部分的kin没有前世记忆或者不涉及这方面的领域,所以假如otherkin没有对灵学的领域做出任何参与的话,都是属于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用虚拟的什么来创造自己的人格。

说到我自己的,好吧,我练自发功,出现了龙的动作,三角三对翅膀,而且还灵通与我自己的拟人格精神对话,以此我就形成了我的spiritual 和philosophical kin的底子,以此我很明显地从psychological kin分离出来,但我还是furry。

我现在想想呢,或许我自己的定义不适合套用在其他人身上,因为我的状况不同。

说道这个“拟人格”,我觉得这个会解析得很清楚了。
psychological kin的拟人格,是建立在不存在的、虚构的各种事物上,所以肯定和创意分离不开来了。furry很接近otherkin,但如果furry没有拟人格化,那么他们不会转换成otherkin。
spiritual otherkin很明显知道自己的前世记忆和此生和有幻肢这些的,以此就不再是属于拟人格而是真实的kin意识。
philosophical otherkin是介于psychological和spiritual之间,部分拟人格,部分带有真实的kin意识,从此建立自己的灵学灵性信仰。但是大部分的拟人格不是建立在虚构的事物上,至少对该kin来说不是虚构的。
同样是以信仰来支撑自己kin的philosophical和psychological otherkin,差别在于,前者哲学上来说是探讨自我存在和宇宙起源等的命题,后者心理上来说是把自我的定位不断地用虚构的什么来发展自己kin的身份。但其实也很难分辨出哪一个是虚构哪一个是真实的,只要没有发展成spiritual,还是虚构的。但哲学理灵学灵性比较接近,所以还是有分别。

我认为furry转otherkin的可能性很大,毕竟他们那么喜欢虚构的东西,只是差了一个拟人格罢了。如果他们一旦发现或者经理了“不可思议的”灵性存在感,极有可能突然间跃身变成了otherkin,而且在psychological和philosophical之间打转。

离线

论坛页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