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目界域-龍論壇

游態龍的錫安山。龍的力量、智慧、野性、與優雅

您尚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公告

mb 爪機版     |    論壇指南     |    Discord     |    QQ群

《龙魂志》第一期
《龙魂志》第二期

Tips:鳞的天,鳞的地,我们的世界~

#1 2009-04-14 14:49:17  |  只看该作者

shiningdracon
寻道龙
Registered: 2008-11-03
Posts: 4,161

燭陰

《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海外經》: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以龍為本
<-- 目前頭像 by 理業化肥
聯繫方式:站內短消息或郵件

离线

#2 2009-04-14 14:57:26  |  只看该作者

shiningdracon
寻道龙
Registered: 2008-11-03
Posts: 4,161

回应: 燭陰

維基百科版:

燭龍

燭龍,據《山海經· 大荒北經》所載:「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燭龍。」而在〈海外北經〉中也有類似說法:「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兩段文章雖不同段,但同樣以開眼為晝、閉眼為夜的記載十分類似,所以郭璞在注中便認為燭龍與燭陰乃是同一物。

《淮南子·地形訓》中也有言:「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可見燭龍與山海經中的一般獸類不同,雖然編排在海外、大荒中,卻是份屬神格。

太陽說

歷代對燭龍有不同解釋,在《楚辭·天問》中有「西北闢啟,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的詞句,《易緯乾坤鑿度》中又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行南時大,行北時嚴殺。」所以清人俞正燮在其著作《癸巳存稿》中認為「燭龍即日之名」。

祝融說

近代中國杭州大學教授姜亮夫認為燭龍與祝融音近,稱:「古人束草木為燭,修然而長,以光為熱,遠謝日力,而形則有似於龍。龍者,古之神物,名曰神,曰燭龍。」


以龍為本
<-- 目前頭像 by 理業化肥
聯繫方式:站內短消息或郵件

离线

#3 2009-04-14 15:03:47  |  只看该作者

shiningdracon
寻道龙
Registered: 2008-11-03
Posts: 4,161

回应: 燭陰

百度百科補充:

  《楚辭.天問》:“西北辟啓,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赦隻。”
  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淮南子·地形訓》)
  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郭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①)
  《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 ,行南時大 ,行北時嚴殺。(《易緯乾坤鑿度·卷上》)
  《海外經》:“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諸說大同小異,顯系本自《海外經》和《大荒經》。


以龍為本
<-- 目前頭像 by 理業化肥
聯繫方式:站內短消息或郵件

离线

#4 2009-04-14 15:11:04  |  只看该作者

shiningdracon
寻道龙
Registered: 2008-11-03
Posts: 4,161

回应: 燭陰

互動百科版:http://www.hudong.com/wiki/%E7%83%9B%E9%98%B4

節選:

燭陰-原型的考究

燭陰
燭龍
縱觀歷來對燭龍之解釋,關於燭龍之原型,大致有如下數說:
其一,燭龍即太陽說。此說最古,上引《易緯乾坤鑿度》即開其先河。清人俞正燮發明其說,其《癸巳存稿•燭龍》條備引古書燭龍之文,認為“燭龍即日之名”。並稱燭龍之說出自蓋天說宇宙觀。

其二,燭龍即火燭說。姜亮夫《楚辭通故•燭龍》所據材料全抄自俞氏,但其說卻大相徑庭,他認為“燭龍”即“祝融”之音轉,燭龍傳說即“祝融傳說之分化”,又謂:“古人束草木為燭,修然而長,以光為熱,遠謝日力,而形則有似於龍。龍者,古之神物,名曰神,曰燭龍。”

其三,燭龍為開闢神。袁珂《山海經校注》把燭龍與開天闢地的盤古等同起來,並說:“說者謂此神當即是原始的開闢神,征於任昉《述異記》:‘先儒說:盤古氏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古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廣博物志卷九引《五運歷年紀》:‘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信然。盤古蓋後來傳說之開闢神也。”

以上諸說實皆一面之詞,俱不可從。第一,燭龍“視為晝,瞑為夜”(《海外北經》),有似於日,然《天問》謂:“日安不到,燭龍何照?”《淮南子•地形訓》謂:“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詩含神霧》雲:“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明謂燭龍所在為日照所不及的幽暗之域,則燭龍非太陽明矣,故“太陽說”不可從。第二,“燭龍 ”與“祝融”固然聲韻相近,但典籍中所載祝融之事和上引所載燭龍諸事全不相涉,而以“燭龍”之名緣乎“束草木為燭”之形,則純屬想當然之詞,且燭龍之神異又於草木之火燭何涉?故姜氏“ 火燭說”亦不可從。第三,盤古為開闢神,《藝文類聚》卷一引《三五歷紀》雲:“天地渾沌如鷄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開天闢地,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生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稱天地原本渾沌,是由盤古開闢為天和地的。清馬驌《繹史》卷一引《五運歷年紀》雲:“元氣濛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啓陰感陽,分佈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則謂世間萬物為盤古死後身體所化,任昉《述異記》雲:“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岳,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秦漢間說:盤古氏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嶽。先儒說:盤古氏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古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妻,陰陽之始也。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亘為三百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三五歷紀》和《五運歷年紀》的作者徐整為三國人,任昉為南北朝時梁人,此前的先秦及秦漢文獻如《楚辭•天問》、《淮南子•原道訓》等在述及世界創生時,皆未提及盤古,可見盤古創世的神話出現較晚。且據徐整稱引“吳楚間說”,並雲“南海有盤古氏墓”、“桂林有盤古氏廟”,可見盤古神話當是魏晉間由南方民族傳入。


以龍為本
<-- 目前頭像 by 理業化肥
聯繫方式:站內短消息或郵件

离线

论坛页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