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慄多
弗慄多(梵文/天城文:वृत्र,Vritra/Vrtra),於早期吠陀神話中就已經登場的阿修羅神族的巨蛇納加(或巨龍),其名意為“掩蓋者”,是旱災的神格化。經典吠陀中又被稱為“Ahi”(阿悉),即“蛇”之意,傳說它擁有三個頭,是提婆族因陀羅的大敵之一。圍繞討伐弗慄多的故事隨着時間而産生了數個版本,亦見證了在三相神(梵天,毗濕奴及濕婆)信仰興起的同時因陀羅在印度教中地位的下降。
吠陀時期版本
根據經典梨俱吠陀1.154~1.32的記載,因陀羅剛出生不久就對弗慄多進行討伐,目的是為了解放世上所有被弗慄多堵住的水源。因陀羅先從工匠神陀濕多那裏得到武器金剛杵,並向毗濕奴請求划出一個戰場。毗濕奴在宇宙中踏出了三大步,所經過的地方構成了他所需要的戰場。戰前因陀羅先飲下大量的蘇摩酒以增強力量。他擊潰了弗慄多的九十九座堡壘。因陀羅在與弗慄多交戰的時候兩個下巴被擊碎,但接着因陀羅將它拋下山,弗慄多因撞到山下已經被粉碎的堡壘而死去。因陀羅因此得名“弗慄多罕”,即“殺死弗慄多者”。
現代印度地質學家嘗試以科學的角度對這個傳說進行解讀,B.P. Radhakrishna曾寫道:“於晚更新世時期,喜馬拉雅山脈的水源都是處於冰封狀態。直至氣候變暖,部分冰河開始破裂,裏面的大量冰塊滑落山下形成洪水,山腳的沖積平原被洪水淹沒……平原的居民將此現象看作成因陀羅神破冰解水的豐功偉業並創作詩詞歌頌他,在他們的眼中,喜馬拉雅山脈冰河緩慢地融化下流就有如蠕動的巨蛇(弗慄多)。”
並且梨俱吠陀6.61,第七句亦可以單獨地找到歌頌女神辯才天殺死弗慄多的詩句。如果Radhakrishna等地質學家對弗慄多傳說的解釋是正確的,那對辯才天的記載便可合理地理解成辯才天吸收了弗慄多的生命力(水)令自己“水源充沛”(辯才天Saraswati亦是印度聖河之名,盡管這條河在公元前2000~1700年因為地質變動而早已乾枯。)。
往世書及摩訶婆羅多版本
有關弗慄多的神話後來變成另一個版本,弗慄多被說是陀濕多為報復因陀羅殺害其子陀李司拉而創造的。弗慄多戰勝了因陀羅並將他吞下,衆神對弗慄多極其不滿,要求它吐出因陀羅。戰鬥依然在進行,因陀羅卻被迫逃走。毗濕奴與衆李習對他們進行調停,要求他們停下這場戰爭。毗濕奴要因陀羅發誓,他不可以用任何以金屬,木或石制物質襲擊弗慄多,不能用濕或干的武器,甚至不允許在日間或晚上進攻。因陀羅用計迴避這些規則,他用海浪的泡沫當作武器在黃昏時分殺死了弗慄多。
在另一個版本中,弗慄多(人形)原是毗濕奴的信徒(Bhakta),具有僧侶的種性,但因為欠缺虔誠心和帶有侵略性而遭受殺害。這個時候的弗慄多是已經被醜惡化的阿修羅族之首。他拋棄自己的法典,對提婆族宣戰。他的力量讓因陀羅為首的衆提婆神不無畏懼,他們向毗濕奴求助,毗濕奴就解釋在正常的情況下弗慄多是無法被擊敗的,唯一能有效對付他的武器是一位聖人的骨頭製作的武器。當衆神找到毗濕奴指示的這位李習——達呵池——的時候,他欣然地答應為了善,而獻出自己全部的骨頭。提婆們收集起骨頭,因陀羅用這些骨頭做出武器金剛杵之後,再次與弗慄多交手,大戰360日後弗慄多終於被殺死。但不論是殺害了Trisiras或僧侶級弗慄多的版本,因陀羅都必須背負“弒僧侶”的罪名而遁世,那忽沙在同時就領受引召取代了因陀羅的席位。
印度神話中像這種需要在付合某種特定條件下才能被打敗的神話人物的情節,亦可在討伐拉瓦那(見經典羅摩衍那的敘述)及希蘭亞卡西普的故事中被找到。
先聲明不是我翻譯的,而是直接COPY自維基百科中文版,並更正幾處錯誤。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97%E6%A0%97%E5%A4%9A
而這段也是直接翻譯自英文版。英文原文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Vritra
离线
喔,這麼看來,和Ahi是同一個:http://yinglong.org/pedia/pedia/Ahi.html
已經合併到裏面了
最后修改: shiningdracon (2009-02-07 17:04:14)
以龍為本
<-- 目前頭像 by 理業化肥
聯繫方式:站內短消息或郵件
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