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龍
作者: 文/葉鬰林 圖/吳禕 撰寫時間: 2004-10-07 09:59:28 來源: 中國西藏
一般都認為藏族文化跟佛教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但把藏族文化跟佛教文化等同起來,則是明顯的謬誤。 藏族的歷史紀年跟漢族相同,都採用十二種動物來紀年。這些動物裡唯有龍不是人世間實有的動物,而是人的觀念的外化,或者說人用想象創造的,故可暫名之為“龍的文化”。“龍的文化”似乎跟佛教沒有親緣關係,而跟原始苯教有着親密的血緣關係。
苯教的龍
信仰萬物有靈論的苯教,把宇宙間的高等動物分為三類。地上的人,山林水澤裏的龍,天空中的神或半神。吐蕃的贊普號稱天神之子,王族不跟人類通婚,早期的王均和天神或龍族通婚。龍族也許就是與悉樸野部落鄰近的龍圖騰部落。
據說,納西族的《東巴經》跟苯教的經典相似或相近,據《東巴經》記載:“很古很古的時候,龍與人祖兩個呀,好父親喲是一個,好母親喲是兩個,俗話稱做同山不同海。”人族和龍族是同父不同母的倆兄弟,平時和平相處,有時也為疆界等發生爭鬥,往往接受天神的調解重新劃定疆界,恢複和平。
龍不只居住在江河湖泊裏,而且居住在山林老樹上。龍的形狀不像漢族的龍那麼確定,也不像漢族的龍那樣登堂入室,攀登宮殿院觀的大雅之堂,至少不那麼普遍。龍形變幻無常,有時能變成蛇、魚、蛙、蠍子,也能變成人形遊戲人間。
藏文史書記載:吐蕃時的仲年德如王,娶龍女為妻,結婚後她變得衰老,乃派侍女去取回家鄉的食物,食後又變得容光煥發。國王也想吃這種食物,打開倉庫看時則是油炸的青蛙,因而得了龍病。有人說,這反映了當時各地區食物禁忌的差異。這首先還反映了人族和龍族種源和文化的差異,利害相關及風俗的不同。龍女靠吃龍的變體而保持青春,也許包含有實在的曆史內容或哲理,反映了古代人的思維方式。
龍既可施福於人,也可以遣禍於人,如使人傳染麻瘋之類的龍病。為治好這類病,人又得向龍神上供或祈禱。
上供和祈禱的儀式,手頭缺乏材料也不曾目睹。這裏借用普米族的“龍潭祭”作為參照。(有人說,“普”跟“博”同音,米是人的意思。這牽涉到民族關系,不敢斷言,故且存疑)。據《宗教詞典》載:“普米族每家都有自己的‘龍潭’(亦稱‘靈泉’)。地點大都在深山密林中或山澗峽穀上。藍坪普米族在正二月間舉行,寧蒗普米族在三七月舉行。屆時全家都到龍潭附近歇宿三日,用木棍、木板搭成高臺,稱為‘龍塔’,意為龍王的水晶宮殿。塔前豎百尺標竿,稱為‘尼答’,揚掛七個用雞毛麻線擰成的七角形鬥架,作為龍神住劄之所。祭禱時將酒、牛奶、酥油、乳餅、茶葉、雞蛋等祭品供於龍塔上,師畢(巫師)登壇念經,禱告龍神,保佑人畜兩旺,風調雨順,五穀免遭風襲水淹,早時惠施甘霖。祝畢,將塗有酥油的五十個面偶,全部投入龍潭,表示敬送龍神。”
龍神又是財神,龍宮裏堆滿了奇珍異寶。
至今,藏族在喜慶節日裏,往往用石灰在灶上畫只蠍子。據說這蠍子乃是龍的化身。龍神又是與家家戶戶有關的灶神。灶神極愛清潔衛生。藏族人家都小心翼翼地保持灶的清潔,不得隨便玷汙,以避免惹怒灶神他遷,帶來不祥。新娘子嫁到夫家之日,也得向灶神唱酒歌祈禱。這大約是人們在生活裏積累的飲食衛生經驗的神化吧。
藏戲《諾桑》裡的龍神
藏戲《諾桑》裏的龍神是從北國搬遷到瑪旁雍措聖湖裏來的。
由於北國之王無道逼得龍神搬遷,從而又造成北國風雨失調,災荒頻乃,國運衰頹,民不聊生。北國之王乃命巫師去瑪旁雍措湖請回神龍。巫師在聖湖裏投進穢血毒物,弄得水汙湖臭,龍不安生。龍神乃求救於漁夫。漁夫趕走了巫師,並從龍神處得到謝禮捆仙索。
從這則故事裏可以看出,藏族的龍跟漢族的龍不同而又似有相通之處。不同的是,藏族的龍不是至高的主權象徵,不是行雲布雨的天生神物,而也有求於人。相似而相通的是:龍的居住或搬遷會影響到天時地理風土氣候。藏族的龍跟人類的關系似乎更親密平等,更實在,又似乎更加神奇。
國王無道,湖水污染,地方不潔,能促使神龍搬家,地方易主也會使神龍散逸。
《敦煌吐蕃曆史文書·贊普傳記》記載:止貢贊普被臣下羅阿木殺死後,王子聶赤領兵殺死羅阿木,收複故地青瓦達孜,曾作歌歡唱:
重返青瓦達孜矣,
重來作父王故地之主矣,
地方龍再不逃逸矣……
這時出現了“地方龍”的概念,似也反映了當時悉樸野還是個地方性的部落集團,並隱含有全藏統一的理想吧。
民間傳說裡的龍女
藏族的偉大史詩裡,格薩爾的王妃名叫珠牡,直譯出來就是龍女。史詩似乎沒有因這龍女而提供有關龍族的特殊情況,或者還有待於史詩研究者進一步挖掘。
藏族民間傳說裡的龍女,跟漢族民間故事《柳毅傳書》等,有異曲同工之妙。
傑出的吐蕃王赤松德贊曾和一龍女來往。蓮花生進藏後,恐龍女作祟不利於王,乃施法把龍女驅趕到拉薩東郊蔡公堂。時往近千年之後,藏族的天才詩人六世達賴又跟龍女相識,同情龍女的遭遇,愛羡龍女的容貌,乃將龍女請回造佈達拉宮時挖土形成的龍王潭,並在潭中央建造龍女居住的宮室。這宮室至今仍聳立在青翠的古柳間。想來這龍女也是吃了油炸青蛙之類,千百年來才永葆青春的吧。她是那麼的美麗風流善良純正,既跟《柳毅傳書》裡的龍女相近,又似乎包含有白蛇娘子那樣的悲劇性。至於蓮花生祖跟六世達賴的佛法,哪個更接近佛教的旨趣,恐怕只有請棲依古柳梢頭吟唱着天才詩人詩篇的龍女來作證了。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呵。
藏傳佛教裡的龍
在蓮花生的傳記裡,有許多降龍伏魔的神奇故事。被蓮花生降伏的龍,自然是興風作浪禍害眾生的孽龍。這些龍大抵是苯教信奉的神靈。蓮花生大約本着佛教的好生精神,並沒有把這些孽龍斬盡除絶,而且或驅逐,或禁錮,或請其服了佛教的雙法神。據藏學研究者分析,這些故事反映了佛苯鬥爭的史實。佛教有八部天龍之說,有興雲布雨的龍王,有龍女成佛的故事。藏族信佛普遍,可佛教的龍在民間流傳似不很廣泛,也不如苯教的龍那樣生動迷人,缺乏更深的歷史內涵。
阿里札達縣的苯教寺廟諒魯寺裡,據說一進門的大經堂裡,就塑有一條龍,狀似蛇,可惜沒有親眼目睹。在寺廟比較新近的壁畫式佛龕上,有畫或雕的龍,其情狀和動態均跟漢族的龍一個模樣,大約是一種移植吧。這類移植歷史悠久。藏族喜愛的龍紋瓷碗,據說是唐朝文成公主首次攜帶進西藏的。
從龍的傳人的意義上說,藏族也是龍的傳人吧,而且跟龍結成兄弟或姻親的親密關係哩。“龍的文化”不只是漢族文化,而且是國內不少兄弟民族跟漢族的共同文化。
最后修改: shiningdracon (2012-09-11 16:18:14)
以龍為本
<-- 目前頭像 by 理業化肥
聯繫方式:站內短消息或郵件
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