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次 1
正在進行一些關於龍的小創作,東龍西龍都有。
關於東龍的外表特徵,總覺得有些難以界定……就連“九似”都有不同版本,不使用傳統中國畫的筆法畫東龍就更不確定要對東龍的形象特徵做怎樣的取捨了……
所以想聽聽各位的見解咯~
怎樣的一些特徵會讓一隻龍看起來“很東方”,即使他/她長着蝠翼,或者身體不那麼細長?
自己的感覺是:頭部濃密的鬚髮(龍發?)會讓任何一隻龍看起來很東方……
還有大而扁平、整齊排列的鱗片,比較類似魚而不是蜥蜴、鱷魚之類,也很東方。
另外,一個小問題:中國龍和日本龍的區別是?為什麼有些龍畫雖然是東龍,但一看就知道是日本龍神……(比如千與千尋中的白龍)
“吾等龍呢”
“是被詛咒而生,被祝福而死的”——白鱗《Dra+KoI》
頭像來自《龍與地下室》-青玖
离线
有沒有毛有時候也不是那麼關鍵……比如這張日系卡通明信片上的龍(頭像哦)就沒有毛,也沒有鬍鬚,但有分叉的角和火焰(橡葉?)型的尾巴,雖然兩隻腳站立,看起來也明顯不是西龍……
(抱歉沒法把圖弄上來,發不上圖的技術問題還沒有解決……所以……看我的頭像!頭像!)
最后修改: Jadescale (2013-06-23 18:06:35)
“吾等龍呢”
“是被詛咒而生,被祝福而死的”——白鱗《Dra+KoI》
頭像來自《龍與地下室》-青玖
离线
我認為和東西方的繪畫方式和思維方式有關係,西方的話更注重寫實,也就是客觀一點,而東方是更注重主觀,也就是以自己的想象來確定龍的樣子。
東方:“我認為龍是什麼樣他就是什麼樣”
西方:“龍應該符合科學原理,幻想神馬的是不科學的”
所以啦,東方龍不容易找到相同點呢
但是為什麼又有“九似”這樣的“畫龍標準”呢?這個不好解釋啊……
“吾等龍呢”
“是被詛咒而生,被祝福而死的”——白鱗《Dra+KoI》
頭像來自《龍與地下室》-青玖
离线
四爪好一點...不多不少...
所以有沒有在畫西龍翅膀的時候糾結呢?
因為西龍很強調身體結構的科學性,所以能飛的品種,翅膀的大小要有相當的可信度……
如果把翅膀作為異化的一對肢體看待,我總就會糾結“指骨要畫幾根嘞?”……少了(三四根)撐不住,多了(五六根)一是畫紙容不下,二也不美觀……
(怎麼有種歪樓的趕腳?……貌似成功轉移為“龍長幾個指頭比較合適”的話題了=。=)
“吾等龍呢”
“是被詛咒而生,被祝福而死的”——白鱗《Dra+KoI》
頭像來自《龍與地下室》-青玖
离线
事實上中國龍也有蝠翼的,這是之前我在搜應龍的時候收集到的一篇淺談明清官窯應龍紋裡,很明顯瓷器上有蝠翼龍和鰭足龍等等。
說實話要劃分東龍西龍的話,畫風的影響非常大,其次才是分叉角鬍鬚翅膀等物,尤其在後者現代經常混用的時候。
恩,在看《山海經》插圖的時候偶爾也會碰到蝠翼的龍或者蛇之類的生物……
畫風確實很關鍵。
但個人感覺,那種傳統的中國龍畫風在現代適用範圍相當有限……如果必須要結合現代的畫風,東龍 的特徵取捨和風格平衡就是個問題了……這正是咱糾結的地方……
還記得龍年新年的時候,那些個超市購物贈送的年畫上的卡通風格的中國龍,有時候真是不能直視啊
“吾等龍呢”
“是被詛咒而生,被祝福而死的”——白鱗《Dra+KoI》
頭像來自《龍與地下室》-青玖
离线
憑想象啊,你又不是西方人,不要那麼愛科學嘛
我能說,我是連烤蛋糕各種原料都要用跟配方一克不差的死腦筋嘛嘛嘛……
(你真的是文科生麼?!)
畢竟是西龍,如果要寫實就寫實到底吧~(喂喂不要一根筋啊!)
有 1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lain-Dracon
“吾等龍呢”
“是被詛咒而生,被祝福而死的”——白鱗《Dra+KoI》
頭像來自《龍與地下室》-青玖
离线
Slain-Dracon科學在畫龍中所佔的比重應該是多少?我認為標準是在自己起來“這龍足以存在”。
我不覺得那些年畫上的龍足以存在啊,而且也並不是完全靠想象.
畢竟,沒有誰能否認,現存的“龍形象”,跟某些確認存在的生物之間脫不了干係。
“想象”就是把確認存在的“現實”生物不同部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是嗎。
審美上的要求和科學性是兩個方面,西龍可以很好地兼顧二者(很多畫手都在致力於這一點),東龍應該說更偏向審美要求吧……(個龍愚見)
如果僅僅是出於藝術創作考慮,對科學性也沒必要那麼執念的說。。。
皮特•傑克森給《The Art of Avatar》的序言標題——“不必刻意去相信”。
是否可信還是各有各的標準。我身邊就有很多人類認為龍什麼的完全是無稽之談……畫的再科學對他們來講也沒意義啊。
最后修改: Jadescale (2013-06-25 22:42:41)
有 2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Slain-Dracon, 龍爪翻書
“吾等龍呢”
“是被詛咒而生,被祝福而死的”——白鱗《Dra+KoI》
頭像來自《龍與地下室》-青玖
离线
页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