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目界域-龍論壇

游態龍的錫安山。龍的力量、智慧、野性、與優雅

您尚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公告

mb 爪機版     |    論壇指南     |    Discord     |    QQ群

《龙魂志》第一期
《龙魂志》第二期

Tips:龙有、龙治、龙享

#1 2013-04-06 21:12:40  |  只看该作者

Hatikva
Tezilla
来自 亚次兰 塞纳维州 密立安市 联邦理工大学信息物理学院预科
Registered: 2008-11-13
Posts: 1,997

[轉運]龍乎?鯨乎?

70年前,營口遼河北岸葦塘中發現一巨型動物骸骨,因其頭上長角,“龍”降營口之說成了轟動東北的話題。遺憾的是,這具骸骨後來下落不明,唯一保存到今天的只有一張不很清晰的黑白照片。於是現在要確證營口“龍”骨究竟是什麼動物,就成了一個大難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營口龍骨”的唯一一張照片

      1934年8月8日,在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骨骼,在《營口市志》第一卷中記述:“(1934年)8月8日午後,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餘,脊骨共29節。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說,這個怪物曾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距離入海口20公裏處。肖素芹老人當年9歲,她爸爸是給地主趕馬車的,當時很多人都說在田莊臺上遊發現一條“活龍”,於是趕到那裏。爸爸就把她放在馬背上,扶著她看。她所看見的“龍”方頭方腦,眼睛很大,還一眨一眨的,而身體為灰白色,彎曲著蜷伏在地上,尾巴捲起來,腹部處有兩個爪子伸著,而讓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感覺這條 “龍”有氣無力,眼半睜半閉,再加上眼睛有些發紅,很多人都說是天氣太熱的緣故,於是在龍的上面搭了個棚子為它避暑,還有人抬水往它身上澆,讓它得以“解暑”。後來,下了很長時間的大雨,這條“龍”就不見了。

      當時,老百姓認為天降巨龍是吉祥之物,人們有的用葦席給怪獸塔涼棚,有的挑水往怪獸身上澆,為的是避免怪物身體發幹。據說,人們都非常積極,即便是平日裏比較懶惰的人也都紛紛去挑水、澆水。而在寺廟裏許多百姓、僧侶每天都要為其作法、超度,此舉一直持續到又一次的數日暴雨過後,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為止。

      然而,連續二十多天大雨後,這個怪物第二次又奇異地出現了,這次出現是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裏處的蘆葦叢中,此時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難聞的屍骸。

      營口偽第六警察分署組織人力,將其屍骨分解後運到南岸,在西海關前空場上按原狀擺放,任人參觀。

      當時的《盛京時報》派人采訪,也稱之為“龍”、“天降龍”、“營口墜龍”、“巨龍”等,同時還配以照片,圖文並茂。營口市民爭相觀看,附近城市專程來參觀者也絡繹不絕,購買往返營口的火車票因此緊張起來。後又有報道說,營口水產高級中學校漁撈科張老師判定“系蛟類涸斃”。當時的營口美大照相館和英明照相館洗印了大量“龍”骨展覽的照片,在二本町衚衕附近沿街販賣,一些從外地來營口參觀“龍”骨的人,爭先恐後購買“龍”骨照片帶回去給家人欣賞。

      觀看者之一孫正仁稱:“光骨頭不是原來的龍型,畫的那個、描得那個不是那個型,就是挺長的,挺大的頭,兩個大角一米多長,不止一米三、四尺,長兩根。趴在地上,身上彎彎曲曲的,能有十幾米這麼長。”

      1939年,16歲的孫正仁來到大連給人做管家,女主人的丈夫是營口商會會長的弟弟。孫正仁深得主人的賞識,1941年離開大連時,女主人把一段“龍” 骨當作獎賞給他。據介紹,女主人手中的龍骨大約有三斤多重,呈白色條狀,骨頭底端約有碗口大小,慢慢向上延伸越來越細,直至最尖端。骨頭表面的白色釉面很亮,大家說是‘龍’牙。女主人告訴他,這是曾經在營口展覽的龍骨。

      2004年6月16日上午,孫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塊“龍”骨捐獻給了市史志辦公室,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鑒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

      9月6日,營口市史志辦公室主任周叢一、副主任王帛和韓曉東,帶著當年《盛京時報》發表的“龍骨”照片和孫正仁老人捐獻的“龍骨”前往大連水產學院。學院辦公室主任張元慶為他們請來了兩位專家,但兩位專家考慮到營口“龍”為大型水族動物,因此建議他們到大連自然博物館請專家進行鑒定,並為他們聯繫到了該博物館的劉館長。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劉金遠、趙永波兩位專家對“龍骨”進行了肉眼和顯微結構鑒定,他們基本取得了一致意見,認為營口孫正仁捐獻的“龍骨”為距今一萬多年前的野馬化石,而與《盛京時報》發表的“龍骨”並非一體。

      兩位專家對《盛京時報》上的“龍骨”照片究竟為何物,卻產生了意見分歧。 劉金遠高級工程師認為,雖然照片不是特別清晰,但根據形狀看有可能是恐龍;而趙永波副研究員認為,有可能是當年一條擱淺的須鯨;最後,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專家對《盛京時報》上的“龍骨”為何物,沒有作出肯定的答案。 在大連自然博物館的標本室內,營口市史志辦公室主任周叢一和副主任韓曉東分別 拍攝了一組各種恐龍和各種類別鯨的標本照片。 回到營口後,營口市“龍”之謎課題研究小組將各種標本照片與營口“龍骨”照片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分析和比較,認為是須鯨的可能性大一些。因為1934年夏天,連續下雨40多天,水位上漲,須鯨從遼河入海口進入遼河,雨後擱淺在蘆葦蕩中。同時成年須鯨的長度一般在一二十米之間,而營口“龍”的長度是11米左右,這是第一個相似的地方。同時須鯨的胸鰭腐爛後暴露出來的刺狀骨頭像爪子。須鯨的下顎腐爛露出來後,非常像兩個彎彎的“角”,“龍角”是被人為“安裝”上去或對須鯨下顎骨錯誤擺放形成的。

      但在讀者見面會上,有人提出,如果是須鯨的話,為什麼會有鱗片呢?須鯨是沒有鱗片的。在營口市史志辦公室工作人員的調查過程中,惟一健在的營口“龍”活體目擊者肖素琴稱,沒有注意“龍”是否長角,但可能有鱗、有爪。同時,據瞭解,當年有人剛發現“龍”時,鱗片堆在其附近,共有兩筐之多。面對諸多疑問,營口市“龍”之謎課題研究小組作出了另外一種推斷——營口“龍骨”照片上的生物有可能是一種還未被人類認知的動物。

      這件事一經新聞媒體公佈,就在民間引起了巨大轟動。不少人對官方作出的結論表示失望,指責專家信口雌黃,不負責任;更有人堅信當年出現在營口的確實就是龍的屍骨。那麼,撇開所有專家的意見,完全客觀地根據可靠的原始資料來分析,營口“龍骨”究竟是什麼動物的呢?

      由於孫正仁老人所保存的“龍”骨已經被物理鑒定證明不是《盛京時報》照片上的不明生物骸骨,所以那張照片就成了研究營口“龍骨”唯一的物證。但是僅從這張照片來看,這具動物骨骼的外形結構特徵實在與“龍”相差甚遠。首先是頭和身體的比例問題。無論以中國歷史上哪個時期的龍造型為標準,龍頭和頭尾總長的比例都不可能達到1:4,而照片上這個動物的頭部大小相對身體來說實在太大。孫正仁所說的其身體很長,“彎彎曲曲”也與照片上完全不符,按照骨骼的脊椎形狀,這隻動物的活體身軀只能是紡錘形的,加上頭部所占的比例特別大,必然是一種外形相當粗短的動物,這顯然也與龍的體型沒有相似性。最顯得怪異的地方是在頭部,渾圓的顱骨前端,長了一個像鸛類一樣又尖又長的鳥喙,古今中外任何一種龍的造型都沒有這種形狀的嘴!

      認定這具骨骼是“龍”骨的人始終堅持的一個理由就是牠頭上有角,但是世界上長角的動物多的是,角就能作為龍的唯一特徵嗎?而且照片上的骨骼頭部那一對角與顱骨結合的位置也極其不自然,眼窩的位置竟然比角在頭顱上著生的位置還要高,也就是說,這對角相當於是從耳朵眼裏長出來的!如果非要說營口“龍骨”真是龍的話,從實事求是的原則出發,恐怕就只有對我們所畫的龍的形象進行徹底的修改了,而且這樣修改的結果將是使龍變得非常的怪異和不協調,毫無美感可言。

      也有人指出,須鯨的脊椎共有57節,而報道中記載的這個動物的脊椎骨只有29節,所以牠不可能是鯨。可是就算牠確實不是鯨,就一定能斷定牠是龍嗎?我們從哪裏知道龍的脊椎骨數量就是29節呢?

      還有很多人說,既然肖素芹當年已經目擊了“龍”的活體,看見牠須角鱗爪全都有,對骨骼還有什麼可爭論的呢?請不要忘了一點:動物屍骨的出現與肖素芹目擊“龍”這兩次事件相隔了二十幾天,這二十幾天裏沒有任何人再見過“龍”出現,也沒有人在動物屍骨出現之前見證二十多天前的“龍”又回到營口,並在遼河口附近死亡的全過程,更找不到可以把兩次事件聯繫起來的確鑿物證。所以從邏輯上說,認為《盛京時報》照片上的動物骸骨就是肖素芹所目擊的“龍”死後留下的,根本就沒有證據,我們討論照片上的“營口龍骨”是不是龍,跟討論肖素芹當年看見的動物是不是龍,也完全不是一回事。

      現在,即使不求教任何專家,只要稍微有一點點解剖學常識,把古今中外各種龍的圖片拿來與營口“龍”骨的照片一一對比,也足以得出照片上的動物不是龍的結論。當然,某些專家根據外形相似而作出營口“龍”骨是鯨骨的結論也許顯得過於草率,然而在現有的條件下,調查組給出的營口“龍骨”照片上的動物有可能是某種尚未被人類認知的生物(UMA)這個結論已經是最合理的了。儘管會讓許多關心這件事的民眾感到失望和不滿,可是僅靠一張陳舊的照片,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恐怕只有把當年那具骨架找回來,提取DNA進行分析後才能真相大白。


想要知道真相嗎?去找吧!所有的真相一直都在那裏!

离线

论坛页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