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次 1
雖然這條龍對Fury內容不感興趣,但是根據先前兩條評論,給出了一個\text{Biased}的選擇,我選擇了A。
我希望能從一個形式化的角度來分析這個現象。
我認爲你想表明的是:
Fury作品中,「龍」這一符號的濫用是否會導致語義膨脹(Semantic Inflation),進而淡化甚至消解基於龍這一符號的情感、象徵意義,甚至文化。
聽起來可能有些抽象,但是讓我們思考一下,思維是怎麼處理「龍」這一符號的?
首先,符號在不同文化中承載着不同的意義,這些意義在各種語境中被逐步灌輸,成爲文化背景知識。通過讀書、看電影、交流等方式,不斷積累和修正對符號的理解,逐漸建立起符號的語義網絡。
其次,符號的意義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總是與特定的上下文密切關聯,當看到某個符號時,會結合上下文進行推斷。(在當前的討論裏可以忽略)
最後,使用之前積累建立的認知框架,將這個符號映射到已知的語義空間和語義網絡中,獲得其意義,並反饋修正語義。
這一過程中,符號本身並不重要,關鍵是語義網絡,語義網絡是一張圖,節點(\text{Vertex})是概念,而邊(\text{Edge})是關係。
正是因爲這個由輸入積累來的語義網絡,我們才能解碼並聯想符號的含義。
所以,如果某個人類的文化背景基於中華傳統文化,看到「龍」這一符號會聯想到,龍不是一個普通的生物,它與皇權、吉祥、祥瑞緊密相連,往往會喚起關於尊貴和權力的聯想。
如果某個人類的文化背景是基於《D&D》的,看到「Dragon」會聯想到,龍是強大、智慧,但有時是邪惡、具有毀滅性的存在,既有作爲敵人的邪惡存在,也有作爲盟友或引導者的角色。
Fury內容濫用「龍」這一符號引起的真正的問題其實在於:嘗試將一個符號在語義網絡中進行過多的廣泛弱連接。 在語義網絡中,符號之間的關係決定了它們的語義結構。如果一個符號與太多的其他符號建立了廣泛而弱的關係,它的語義定位就會變得模糊。
這會引起語義膨脹,它指的是一個詞語因過度使用、濫用或脫離原本語境,導致其原有的深刻或特定意義逐漸模糊或變得庸俗,甚至失去其原本的精確性和價值。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席夢思」,原本是一個高端牀墊品牌的名字,但由於長期在廣告、商鋪中被用作牀墊的代名詞,甚至在某些地方泛指任何品牌的牀墊,導致它失去了作爲品牌專有名詞的獨特性,變得類似於「牀墊」這一普通詞彙的代稱,意義變得更加平庸和普通。
這種現象被稱爲商標「泛化」(Trademark Genericide),喪失了其作爲商標的獨特性,以及其原有定位,對於商標持有者可以說是災難性的。
@夏恩 寫道: 確實都有出現過頭上插個角或者後面長個尾巴就是龍的
如果如你所說,這種一鱗半爪的都能叫做「龍」,那顯然是非常有害的。
因此,我認爲,Fury內容濫用「龍」這一符號會引起語義膨脹,進而消解龍這一符號的情感、象徵意義,甚至文化,這種過度使用的現象需要受到抵制。
有 4 位朋友喜欢这篇文章:Drasiam, Sherixs, Itz_Vara, Clearwind_清风
离线
页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