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目界域-龙百科

游态龙的锡安山        首页 | 论坛 | 画廊 | 百科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dragon_pedia:ahi

阿悉(Ahi)

所属文化:印度

资料一:

阿悉是印度传说中宇宙之蛇的名字。阿悉在梵语中的意思是“毒蛇”。他还有一个别名:Vritra『注:旱魔弗栗多』。但这个名字也可能被用来表明一个完全独立的身份,无论如何,传说的背景环境是相同的。

阿悉被描述成如此巨大以至於能喝下整个地球的水。还有,当他喝饱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身躯盘绕在山之顶端。因陀罗『注:主神,司雷雨』毫无征兆的把雷电霹雳打在阿悉的身上。经过一场险恶的战斗,阿悉阵亡了,伴随著他的死亡,地球上的水从他的身体里释放了出来。在更早的印度神话中,事实上阿悉是被陀利陀打败的。『注:陀利陀.阿婆提耶,空间之神』

资料二:

弗栗多(梵文/天城文:वृत्र,Vritra/Vrtra),於早期吠陀神话中就已经登场的阿修罗神族的巨蛇那迦,弗栗多其名意为“掩盖者”,是旱灾的神格化。经典吠陀中又被称为“Ahi”(阿悉),即“蛇”之意,传说它拥有三个头,是提婆族因陀罗的大敌之一。围绕讨伐弗栗多的故事随著时间而产生了数个版本,亦见证了在三相神(梵天,毗湿奴及湿婆)信仰兴起的同时因陀罗在印度教中地位的下降。

吠陀时期版本

根据经典梨俱吠陀1.154~1.32的记载,因陀罗刚出生不久就对弗栗多进行讨伐,目的是为了解放世上所有被弗栗多堵住的水源。因陀罗先从工匠神陀湿多那里得到武器金刚杵,并向毗湿奴请求划出一个战场。毗湿奴在宇宙中踏出了三大步,所经过的地方构成了他所需要的战场。战前因陀罗先饮下大量的苏摩酒以增强力量。他击溃了弗栗多的九十九座堡垒。因陀罗在与弗栗多交战的时候两个下巴被击碎,但接著因陀罗将它抛下山,弗栗多因撞到山下已经被粉碎的堡垒而死去。因陀罗因此得名“弗栗多罕”,即“杀死弗栗多者”。

现代印度地质学家尝试以科学的角度对这个传说进行解读,B.P.Radhakrishna曾写道:“於晚更新世时期,喜马拉雅山脉的水源都是处於冰封状态。直至气候变暖,部分冰河开始破裂,里面的大量冰块滑落山下形成洪水,山脚的冲积平原被洪水淹没……平原的居民将此现象看作成因陀罗神破冰解水的丰功伟业并创作诗词歌颂他,在他们的眼中,喜马拉雅山脉冰河缓慢地融化下流就有如蠕动的巨蛇(弗栗多)。”

并且梨俱吠陀6.61,第七句亦可以单独地找到歌颂女神辩才天杀死弗栗多的诗句。如果Radhakrishna等地质学家对弗栗多传说的解释是正确的,那对辩才天的记载便可合理地理解成辩才天吸收了弗栗多的生命力(水)令自己“水源充沛”(辩才天Saraswati亦是印度圣河之名,尽管这条河在公元前2000~1700年因为地质变动而早已干枯。)。

往世书及摩诃婆罗多版本

有关弗栗多的神话后来变成另一个版本,弗栗多被说是陀湿多为报复因陀罗杀害其子陀李司拉而创造的。弗栗多战胜了因陀罗并将他吞下,众神对弗栗多极其不满,要求它吐出因陀罗。战斗依然在进行,因陀罗却被迫逃走。毗湿奴与众李习对他们进行调停,要求他们停下这场战争。毗湿奴要因陀罗发誓,他不可以用任何以金属,木或石制物质袭击弗栗多,不能用湿或干的武器,甚至不允许在日间或晚上进攻。因陀罗用计回避这些规则,他用海浪的泡沫当作武器在黄昏时分杀死了弗栗多。

在另一个版本中,弗栗多(人形)原是毗湿奴的信徒(Bhakta),具有僧侣的种性,但因为欠缺虔诚心和带有侵略性而遭受杀害。这个时候的弗栗多是已经被丑恶化的阿修罗‎族之首。他抛弃自己的法典,对提婆族宣战。他的力量让因陀罗为首的众提婆神不无畏惧,他们向毗湿奴求助,毗湿奴就解释在正常的情况下弗栗多是无法被击败的,唯一能有效对付他的武器是一位圣人的骨头制作的武器。当众神找到毗湿奴指示的这位李习——达呵池——的时候,他欣然地答应为了善,而献出自己全部的骨头。提婆们收集起骨头,因陀罗用这些骨头做出武器金刚杵之后,再次与弗栗多交手,大战360日后弗栗多终於被杀死。但不论是杀害了Trisiras或僧侣级弗栗多的版本,因陀罗都必须背负“弑僧侣”的罪名而遁世,那忽沙在同时就领受引召取代了因陀罗的席位。

印度神话中像这种需要在付合某种特定条件下才能被打败的神话人物的情节,亦可在讨伐拉瓦那(见经典罗摩衍那的叙述)及希兰亚卡西普的故事中被找到。

dragon_pedia/ahi.txt · 最后更改: 2014/01/26 17:08 由 1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