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目界域-龙百科

游态龙的锡安山        首页 | 论坛 | 画廊 | 百科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dragon_pedia:nyan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dragon_pedia:nyan [2014/01/26 17:08] – 外部编辑 127.0.0.1dragon_pedia:nyan [2025/03/07 13:00] (当前版本) – 外部编辑 127.0.0.1
行 1: 行 1:
- 
 ====== Nyan  ====== ====== Nyan  ======
-所属文化:缅甸+所属文化:缅甸,印度
          
 +Nyan是缅甸和印度传说里面一个蛇形生物,在孟加拉语中被称作Gara,其传说起源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1]**。
  
-Nyan是缅甸和印度传说里面一个蛇形生物。 +Nyan被形容成一个庞大而弯曲的像蠕虫一样的可怕蛇形生物,他居住在缅甸,孟加拉以及南亚诸国的河流或河口处。他会捕杀掉所有进入他领地的大型生物,他会用绞住他们的身体冰把他们拖入水下溺毙。Nyan主要的食物是大象,并且传说在过去造成了大象大量失踪的现象。在缅甸古代,人们评判这些死去的租来的大象时,如果人们坚租来的大象是被Nyan抓走了,那麽根据缅甸传统习惯法合集Dhammathats法典**[2]**的判决不是他们的责任。
- +
-Nyan被形容成一个庞大而弯曲的像蠕虫一样的生物,他居住在缅甸,孟加拉以及南亚诸国的河流或河口处。他会捕杀掉所有进入他领地的大型生物,他会用绞住他们的身体冰把他们拖入水下溺毙。Nyan主要的食物是大象,并且造成了大象大量失踪的现象。当评判这些死去的租来的大象时,如果人们坚租来的大象是被Nyan抓走了,那麽根据Dhammathats法典判决这不是他们的责任。+
  
 Dhammathats法典的内容节选: Dhammathats法典的内容节选:
行 20: 行 18:
 There shall be no fault held if horses die by reason of their having been sucked by bilas. There shall be no fault held if horses die by reason of their having been sucked by bilas.
  
 +
 +**Raventhorn的留言:**除此之外,我有理由推测Nyan在缅甸的传说应该是借鉴了印度佛教的[[naga]]进行的本土化改编,因为我未能在缅甸古代的民俗法典之外找到有关Nyan的蛛丝马迹,并且早在公元十一世纪缅甸就有过将佛教传说改头换面后融入当地传统文化的举动,比如当时"三十七神神榜"中的Sakra就是借鉴的佛教因陀罗的形象,为了避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使得当地民俗收到过大冲击,这种对佛教传说的本土化改编在当时应该是相对普遍的情况。
 +----
 +**[1]** 印度人及其文明在缅甸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缅甸也因此被学界视为"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之一。缅甸是一个传统的小乘佛教国家,当地约有90%的人信仰小乘佛教,在缅甸人民的意识形态里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相较于佛教的地位,缅甸的传统神灵信仰则显得十分式微。
 +
 +蒲甘王朝时期(849-1287或1370)是缅甸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Anawrahta国王(1044-1077)获得巴利语佛教经典《三藏》(Tipitaka),并将其定为国家宗教,从而确立了佛教在缅甸的主导地位。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缅甸的宗教格局,还对缅甸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佛教思想深深扎根于缅甸人民的心中,这点在缅甸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中得到了体现。
 +
 +Anawrahta国王在引入Theravada佛教的同时,也试图将传统的Nats(神灵)崇拜与佛教结合。他将原本的“三十六神”崇拜提升为“三十七神”,并加入了佛教守护神Sakra(在巴利语中称为Thagyamin,借鉴的形象是佛教因陀罗),使其成为缅甸官方崇拜体系的一部分,这种结合策略旨在引导人民逐渐接受佛教,同时保留一些传统的信仰元素。
 +
 +*顺便一提,小乘佛教也叫作“小乘教”,"小乘教法",略称“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小乘法门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
 +**[2]** Dhammathats法典是缅甸传统习惯法的集合,包括缅甸著名法官和学者在他们的判决或著作中所引用的法律规则和原则。这些法典主要涉及民事事务和民事法律,如婚姻、离婚、继承等,并基于平等权利的原则。在缅甸法律史上,较早著名的Dhammathat是Dammavilasa Dhammathat,它是在Narapatisithu国王(1173-1210年,也就是缅甸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统治时期编纂的。
 +
 +Dhammathats法典的来源和编纂历史可以追溯到缅甸古代的法律传统。根据证据,Dhammathats一词源自巴利语“dhammasattha”,意为“法律书”或“法律代码”。这些法典是缅甸传统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民事事务、家庭权利等内容,并且至今仍在缅甸联邦共和国的法院中作为辅助法律资源得到应用。
 +
 +
 +然而,Dhammathats在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存在一定的争议。尽管它们在历史上曾为国王和法官提供指导,但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缅甸法院并未完全承认Dhammathats的权威性,而是将其视为辅助法律资源。在现代法律体系中,Dhammathats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特别是在与现代法律冲突的情况下。例如根据《1898年缅甸法律法典》,法院应在缅甸佛教法律中作出判决,除非该法律已被颁布或废除,或与具有法律效力的习俗相冲突。
  
          
dragon_pedia/nyan.1390727320.txt.gz · 最后更改: 2014/01/26 17:08 由 127.0.0.1